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浙残明梦-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众人等得心焦之际,忽有义卒跑进来跪禀:“启禀诸位老爷,镇倭将军亲率大军赶到。”

顿时演武场上下为之一振,钱肃乐忙率众人迎了出来。谢三宾禁不住内心一阵狂喜,也随着众人迎了出来。

果然,王之仁命儿子王鸣谦留守定海,自己亲率大军赶到。

众人一见王之仁,但见他修眉高颧,双目烁铄有光。全身披挂,威风凛凛。果然一世名将,名不虚传。

当下钱肃乐等寒暄已毕,互道声请,携手进来一齐坐下。

谢三宾捋须暗喜,眉飞色舞。王之仁不动声色,只当无事。

钱肃乐于是袖出檄文,誓师树旗,宣布出兵北伐、收复两京。然后与王之仁、沈宸荃、冯元飗等盟誓,拜王之仁为大帅。

广场上顿时群情激奋,声震天地。

盟誓完毕,谢三宾直向王之仁递眼色,示意他乘机下手。

王之仁见此,微微一笑,起身朗声道:“列位且静,我王之仁现有谢太仆密信一封,欲向大家宣读一下。”

广场上一听,顿时鸦雀无声。

王之仁随即弯腰从靴中取出谢三宾密书,一字不漏地当众宣读了一遍。

众人愣了半响,此时方才反应过来,不由得纷纷大骂谢三宾居心险恶,卖国叛乡。

谢三宾一时无地自容,突然跳了起来,伸手欲夺密书。

王之仁挥手将他格开,将脸一沉,转身大叫道:“诸位,要不要将这老贼的头斩来祭旗?”

话音未落,两边手持长刀的士兵一拥而出,如老鹰扑小鸡般地将谢三宾提下,丢于阶下。

演武场上一片高呼:“杀掉他!杀掉他!”

谢三宾吓得面无血色,哀号长跪于阶下,连连磕头求饶道:“求将军恕罪,求将军恕罪!老奴愿捐万金助饷,以赎狗命。”

万泰与谢三宾是姻戚,见他如此狼狈,有心不忍,便上前劝道:“起义之际,尚缺军饷。望诸位看万泰薄面,让他抵金偿命,以观后效,如何?”

众人碍于万泰脸面,又认为义军缺饷,如其能输财赎罪,痛改前非,也可饶其不死。于是便饶了谢三宾。

谢三宾连忙叩头谢恩,直叩得头破血流,方才满面惭愧地退到一旁。

后来谢三宾先是祸乱鲁朝,继而降清,南明义士多遭其害。万泰懊悔不及,自号悔庵,抱憾终身。

 

 

 



 

宁波大会师之后,各地纷纷起兵响应。在台州,也兴起了一支抗清义军。

其领袖姓陈名函辉,字木叔,号寒山子,临海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初知靖江县。好交游,善诗酒,不拘小节,后被御史左光先弹劾罢归。北京失陷,陈函辉闻讯恸哭,召募义师,杀牲畜盟誓,驰檄勤王。弘光帝立,起为职方司主事,监江北军。事败归里,自杀不成,为家人所救,后来便一直图谋举义。

他听说明朝还有一位亲王——鲁王尚在天台。当初贝勒檄召在浙诸王皆北上,惟他称病不赴。不由又惊又喜,有心拥戴他为主,于是亲往天台拜谒鲁王。

鲁王名叫朱以海,字巨川,号恒山,是明太祖十世孙,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鲁安王朱以派之弟,世封山东兖州。崇祯六年(1633)被封为镇国将军。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杀向山东,以重金贿赂当时兖州守将刘泽清,使他弃城不守。结果,兖州被攻破,朱以派自缢,朱以海被俘。清兵要杀他,三击不中,大惊道:“你有大福,我不害你。”由此得以逃脱。十七年二月,嗣封为鲁王。北京失陷后,鲁王南奔。弘光帝时,一直寓居天台。

当下陈函辉前往拜见鲁王,劝道:“国统再绝矣。殿下也是太祖高皇帝子孙,雪耻建邦正在此时,何不就此图谋大举?”

鲁王摇头道:“国家祸乱相仍,区区江南且不能保,还有何希望呢?”

陈函辉道:“不然!浙东沃野千里,南倚瓯、闽,北据三江,环以大海,士民忠义知勇,这是当初勾践之所以称霸的原因。殿下若有事,微臣愿竭股肱之力。”

鲁王闻言,顿时激起雄心壮志,当即颔首称善。

陈函辉回府城临海,便与台州兵备道虞大复、知府戴光大共同谋划起兵,督修城墙,加强防卫。

清贝勒派招抚使奉檄到各府缴印,临海知县吴廷猷早有起兵之意,便与鲁王密议,将清招抚使杀死。

然而台州城内仅有海道兵五百,力量甚为薄弱。此时正好有海门参将吴凯率所部三千人来会。陈函辉大喜,便与前户部左侍郎宋之普、天津兵备道参政柯夏卿以及吴凯、吴廷猷等奉鲁王为主,树起抗清大旗。

这时绍兴、宁波诸部义军闻讯,便都有迎立鲁王之意。但行都定在台州还是绍兴,一直悬而未决。越中人士主张鲁王北赴绍兴,据守钱塘江南岸。但台州人士主张鲁王监国台州。

闰六月十八日,前兵部尚书张国维到台州,与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等拜见鲁王,具表请监国。不约而同的是,孙嘉绩、钱肃乐也遣张煌言前来拜见鲁王,奉上劝进表。而金华朱大典也遣孙珏上表劝进——浙东鲁王顿成众望所归。

二十一日,鲁王答应监国。擢陈函辉为左春坊,奉谕联络温、处。临海知县吴廷猷为巡抚。以吴凯为南洋协镇,拜荡虏将军。两次派人往嵊县山中征聘陈盟,陈盟辞病不赴。兵部尚书张国维仍居原职,自请回东阳托塘老家募兵。

这时方国安同马士英渡江南下,准备据金华自守。因朱大典执意不从,便率兵攻城,经月不下。直到闰六月二十五日,经马士英和乡绅姜应甲从中劝解,这才决定收兵。转而主动派人过来联系,建议拥立一主以号召天下。

二十七日,张国维亲自赶到台州,与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等合谋定议,决定奉鲁王北上。方国安、王之仁、郑遵谦、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等合表再次劝进。

次日,鲁王遂正式即监国位。依前大学士方逢年议,仅称鲁监国。以张国维、宋之普为大学士,陈函辉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张文郁为工部侍郎。以柯夏卿为职方郎中。

越中士绅坚持要鲁王早赴绍兴。七月十八日,鲁王便在张国维、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等拥护下,从台州出发,前往绍兴。途中加授钱肃乐为太仆寺少卿,张煌言为行人。

 

 

 



 

“到了到了。”黄宗会气喘吁吁地跑来报道。

“在哪里?”黄宗羲忙问。

“将到蒿坝。”宗会答道。

“好,赶赴蒿坝迎驾,”宗羲一声令下,六百余名世忠营义军队伍步伐整齐,赶赴蒿坝。

黄宗羲自辞别恩师刘宗周,回到故乡后,知天下将乱,奉母避居四明山中村,与宁波陆宇鼎、万泰,慈溪冯京第等商议起兵。此时几个弟弟都已长大成人。大弟宗炎成为贡生,二弟宗会已是拨贡,将赴廷试时而国变,三弟宗辕也是诸生。宗羲听说孙嘉绩、熊汝霖已在县城起兵,便与诸弟商议,决定毁家纡难。正好冯京第从慈溪来访,于是便一起在黄竹浦组织宗族子弟兵数百,树起抗清大旗。男人荷戈前驱,妇女执爨以饷,号称“世忠营”。

鲁王行到蒿坝,听到前面有人禀报道:“启禀监国殿下,前面有前太仆卿黄尊素之子诸生黄宗羲,贡生黄宗炎、黄宗会等迎驾。” 

“黄宗羲?莫非就是十九岁上都诉冤,为父锥毙仇人的姚江黄孝子?”鲁王一听,忙问道。

“正是此人。”来人答道。

“快快请见。”鲁王大喜,慌忙传令。

不多时,黄氏三兄弟上前,跪伏在地,高呼监国千岁。

鲁王慌忙下轿,亲手扶起道:“众卿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宗羲等起立,抬头一看,原以为鲁王是个四五十岁的王爷,不想却也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暗道:年富力强,堪持中兴之计,只是不知志向如何。

鲁王抚着黄宗羲的手,问道:“久闻姚江黄太冲之名,不想今日在此得见,甚慰孤心。黄先生,孤欲中兴圣朝,可有良策?”

黄宗羲答道:“殿下欲行光武中兴之业,创万世之基。宗羲陋见,惟有肃奸佞,驱贤才,勤朝政,察秋毫为是。

他见鲁王点了点头,接着又道:“方今之计,殿下既定越中,惟请破釜沉舟,御驾亲征,以挽既颓之人心。诚能如此,进可以虎踞江浙,气吞吴楚;退可以划江而守,成就越中霸业。”

鲁王大喜道:“先生所言,正合孤意。”

当即传旨授黄宗羲为兵部职方司主事。

黄宗羲辞道:“宗羲不愿为官。欲仿唐李泌⑤客从故例,以布衣参军事。”

鲁王道:“中兴大业,亟需贤才。先生为国家计,宜当仁不让。”

宗羲再辞。鲁王不许。

到了绍兴后,在孙嘉绩等劝说下,宗羲最终还是受了职。

鲁王到达绍兴后,便以宁绍台道公署为行在。行祭告礼,布告天下。群臣奉上“监国之宝”。鲁王慰谕。以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普为东阁大学士。张国维督师江上;朱大典守金华;宋之普入阁办事,司票拟。后因宋之普为鲁王扈跸故人,群臣认为“监国之始,不宜急私恩而怠公义”。宋之普避位。起用崇祯朝大学士方逢年入直为首辅。

又起章正宸户部左侍郎署吏部尚书事,李向春为户部尚书,王思任为礼部尚书,余煌为兵部尚书,张文郁工部尚书,陈函辉吏部右侍郎,李之椿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皆督师佥都御史。赐张煌言进士出身,加翰林院编修;入典制诰,出筹军旅。

封方国安为镇东将军,守严州;王之仁为武宁将军,郑遵谦为义兴将军。补御史陈潜夫原官,加太仆寺少卿,命监各藩镇兵马。

立妃张氏为元妃。上崇祯皇太子号曰悼皇帝,后又上弘光帝为质宗赧皇帝,潞王为潞闵王。铸“大明通宝”钱。以明年为监国元年,是年仍用弘光年号。

鲁王政权拥兵二十万,据有绍兴、宁波、台州以及严州、金华、衢州、处州、温州等地。全盛时,多次跨海西征,曾收复浙西富阳、余杭、于潜、昌化、海宁、海盐等地。南直隶苏松嘉湖一带列营数百,一致奉鲁王为正朔,其实力不可小视。如能上下一心,积极进取,天下事未可知。可惜兵骄将悍,不能齐心协力,又失战机,终致失败。

群臣皆上劝进表,请登基称帝。然而鲁王执意不从,谦辞道:“孤之监国,原非得已。当待光复应天,拜孝陵,徐议乐推也为时未晚。”群臣只得作罢。

因此鲁王一生,只是监国(即代理皇帝),史称鲁监国。到清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诈称他的裔孙起兵反清,尊他为成皇帝,庙号义宗。

 

 

 

 

————

①指刘宗周。

②钱肃乐时年未四十,故有“稚绅”之讥。

③常侍:指崇祯朝太监王之俊。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京,自杀殉国。

④李抱真(733…794),字太玄,唐河西安息人。唐德宗时,为检校工部尚书,兼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支度营田、泽潞磁邢观察使。朱滔、王武俊叛。他亲赴王武俊营劝降,联兵破朱滔。

⑤李泌(722…789),字长源,唐京兆(长安)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在平定安史之乱,李怀光、李希烈之乱以及抗击吐蕃入侵等方面创下奇功。以布衣参军事,传为美谈,晚年出任宰相。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