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只是笑吟吟地看着他,并没什么特殊的表情,一切都在意料之内的样子。
站在上首的李靖也被李世民这样的决定吓了一跳,稍一会才反应过来,即上前奏道,“陛下,臣也如此觉得,兵部之事,关系重大,过于繁杂,李翼年少,以他守兵部尚书之职,实在是勉为其难,!” 李靖脸上满是惶然,“李翼虽然在此战中立下不少的战功,但只领过一军之职,对具体军务如何掌管,根本无从知晓,所以臣反对如此决定,朝中及军中能者何止万千。兵部之职,还请陛下另选他人…”
李靖的想法,李世民是不是一下子头脑发热,才下如此决定?这一部尚书之职,是这样年岁的小子能掌的吗?任个兵部侍郎,以李业诩对朝事知晓并不多的经历来看,都是无法胜任的,很是怀疑李世民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也上前奏道,“兵部掌管天下兵事,必须得以一个在军中有着很高威望,有诸多阅厉者,才可胜任,李翼此次虽战功卓著,然阅厉及心智尚浅,诸多事恐怕考虑不周,臣以为实难堪此大任,陛下应另作考虑!”
众臣看似都被李世民的诏令吓蒙着了,在惊讶中半天才反应过来,连长孙无忌这样的重臣,也是事先未知道这个决定的,匆忙间跳出来反对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心里却已经是气急败坏。李靖这个孙儿在朝中爬得太快了,受皇帝恩宠程度无人可及,连兵部如此重要的职位,都要授于他。
知道此事的只有少数几人。新任的吏部尚书侯君集即是知情者,如此的任命即是由他提议的,依着他说的一番理由后,李世民也即同意了。
在长孙无忌说完,不待其他大臣跳出来反对,侯君集即站出来说道,“陛下,李翼将军在此次出征吐蕃的战役中,表现出非常出众的谋略,诸多作战计划都是由他所制定,用兵之道更是臣不能及的,且其训练的特卫战力超群,是此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我大唐今正准备进行兵事改革,李翼之练兵及用兵之道,恰可在全军中推广,而且李翼所提的兵事改革之事,也是颇有见地,以其暂守兵部尚书之职,正可在军中推行一些新式的东西,使我大唐军队战力提到一次提升!”
“朕也觉得李翼可胜任。”李世民也在侯君集说完后,站起身说道,“如今我大唐军中,诸多将领都在外任职,无其他合适人员可担此职。这些年几次战役下来,军中表现出诸多的问题来,特别是府兵战力不强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善,为使我军的战力得到提升,应在军中进行一些改制的尝试,因此,得有一领军人物,李翼所训之特卫,正是此兵事改制的一个尝试,效果如此之好,没有理由不在军中推广,而兵部,正可为推行此改制的当领者。朕也是考虑再三才做如此决定,况且,李翼只是在侯卿转吏部尚书职后,守兵部之职,诸位爱卿也可提合适兵部尚书之人选者…”
李世民话刚说完,众臣还有不少的反对者出列请奏,像魏征、高士廉等一些在朝中颇有声望的大臣也都出来反对,理由也是和长孙无忌相似。
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却是支持皇帝的如此决定,房玄龄盛赞了李业诩在前些年所提之议对大唐做出的贡献,及新近提的关于军制改革的提议,更是颇有见地。可以在其领头下,在军中推行,以观效果,“诸位同僚,俗语道,有志不在年高,前些年李翼更年少时,所提出开发南方的提案,施行几年,我大唐的粮食和赋税收入是连年的增长,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李翼所虑之事,颇为周到,!”房玄龄说着,转身对着李世民施一礼,“陛下,所以臣以为,以李翼领兵部侍郎并守尚书之职,定会给予大唐军队以一个革新,使我军力更上一个台阶,臣支持以李翼为兵部侍郎并守尚书之职!”
连房玄龄也如此说,让反对的人一下子沉默起来,那看来皇帝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做如此决定的。
李世民确实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如此决定的,这样做有好些目的,并且事先只和房玄龄、侯君集讨论过,连李靖和当事人李业诩都不知道,就是怕事先告知,这祖孙俩跑到皇宫中一力请辞。
李业诩和李靖还是继续坚持不能胜任此职,无奈李世民却坚决不允!
一个犒赏的朝会到最后弄得有些失去了味道,李世民都有些恼怒了,李业诩和李靖这才无奈地谢恩领旨。
主将的封赏结束,接着宣布一些中下级军官的封赏。
李业嗣因在此战中作战勇猛,亲手击杀了吐蕃的大将尚结。在攻击弃宗弄赞的大营及后续的作战中,更是率先冲在前面,立下战功不小,因功越级被提为特卫中郎将,还有特战队中的陈雷也被提为特卫中郎将,赵启东、吴二毛为特卫郎将。
韩威的部下苏青,因战绩颇佳,被提为松州副都督。
另外按李业诩的提议,特卫军中薛仁贵和席君卖还有刘仁轨,因在此战中有不凡的表现,也被提为校尉。
朝廷同时下发诏令,因出征吐蕃战事的巨大胜利,大赦天下,免除松州、叠州、洮州都督府治下各州县两年的赋锐,还有其他受到战事影响的陇佑、剑南和岭南一些州县也免除一年的赋税。
长安放开宵禁半个月,让百姓尽情欢乐。
―――――――――――――
朝会散了后,李世民留下李靖和李业诩。
“药师,贤侄,朕知道如此决定一定是出乎你们的意外,!”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贤侄所提的计划和所领之军在此次出征吐蕃的战役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朕希望借助此战巨大的胜利,再以朝廷诏令的形式将贤侄在此战中的表现诏告天下,并以贤侄来领此次兵事改制的总务…”
听李世民一番说来,李业诩这才知道,李世民即将开始的这个兵制改革,还未形成方案,就在朝中遭遇很大的阻力,许多大臣们指责这是不顾国本的扩军,还有一些大臣们担心此事过于重大,稍有不慎,就会使军队出现异动。
魏征自不用说,就差跳脚怒骂了,连李世民深为倚重的长孙无忌,刚刚由吏部尚书迁为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还有户部尚书唐俭,礼部尚书王珪也是如此。朝中支持者除了一些侯君集、李道宗外,还有一些其他将领,但有很多在朝的武将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还有不少则反对…
毕竟关系到一个国家军队体制的事,过于重要,朝臣们有担心是正常的。但是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军制的改革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利益,府兵由主力兵源变成后备兵源,作用大降,一些与此有重大关联的世家大阀,都是抱着抵触的态度。
李业诩是回京后才知道,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因身体本就不好,近段时间忙于制定军制改革的计划,操劳过度,在两个月前去逝了。
这样的消息当时就让李业诩震惊,异常的心痛,自去过温彦博的府弟后,对这位家境清贫,又把全部身心系于朝事上的当朝重臣,一位可亲的老者,有着非常好的印象,出征大半年回来,本还想上府再与温彦博探讨一下兵制改革人事儿,没想到也成隔世之人。
李业诩还知道,这样一个当朝的尚书右仆射去逝,府中竟是没有可以摆灵堂供亲友及百官吊唁的地方,甚至府中连举办丧事的花费都很紧张,幸好李世民知道情况后,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事,并诏令待自己驾崩后陪葬昭陵。
听了这样的事后让李业诩对温彦博更是尊敬。
温彦博自被突厥俘虏后,就一直希望大唐能有一支无敌天下的军队,以报此恨,对军制改革是强烈支持的,也一直亲自在操持这事。
如今朝中这么一位有力的支持者去逝,反对的力量更是强大了。
而李世民正是想借助李靖在军中的威望,还有李业诩在此战中取得的名声,以获取军中大多将领的支持。
有皇帝的授意,还有百官之首的房玄龄的支持,再有军中多数将领的赞成,那推行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朕希望能早日开始施行新的军制,贤侄,朕寄希望于你身上,过了年,即开始操持这方面的事儿,以使得军制改革的事儿早些开始,!”李世民最后说道,“还有药师你…”
李靖和李业诩对望了一眼,也无话可说,只得应诺,回府之后,祖孙两人得好好地商讨对策了!
虽然听李世民这么一番说辞,但李业诩总觉得,皇帝还有其他的意思在里面!
是否是自己立下战功过大,皇帝有如此的想法,让自己在与百官争斗的过程中,树立强敌,朝中有制肘的力量,想到这,李业诩浑身冒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风也太大了些,自己这颗小树,还有李靖这颗老树,能否抗得住,李业诩不知道!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真好
领了赏后,心情并不太好的李业诩。跟着李靖回到原先的国公府,刚进了书房,就迫不急待地问李靖道:“祖父,您说,皇上到底是何意思?”
这出征快一年发生的事儿还挺多,连李靖都由代国公被转封为卫国公了。
这就和后世李业诩所记着的一样,李卫公名至所归了。
“你说呢?”回来路上,一路都是沉思着的李靖,坐下后反问李业诩道。
“祖父,孙儿觉得,皇上这样做,是有想早一步进行军制改革的打算,但肯定还有其他目的,!”一路上李业诩虽也想了不少,但终是想不出所以然来,心里所有的想法,还是出两仪殿前的那一点,“皇上是否故意要给孙儿树立诸多的对手,让众臣将矛头对着我?”
“老夫也是如此想,皇上这样做,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将成为众矢之的,!”李靖长叹一声,又似戏谑道,“老夫近花甲之年才得以任兵部尚书之职,你小子倒好,这么一丁点年纪…”
“祖父…”李业诩想到不到李靖还有心思调侃!
“好了,不说笑了,如今朝中和军中适全任此职者多的去了,李道宗、李世勣、李大亮、段志玄,等等,资历是你永远也无法及的,军功也不在你之下,!”李靖脸上有忧色,“老夫想的,皇上如此做,有几种可能,一是以你这次立下的战功,还有老夫的名声,把你当枪使,去对付朝中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有世家,强力推行军制改革的事,若能取得成果,那是最好的事,如改制不成功,则是你之过,可以趁机治你罪。或者打压你一阵;二是,皇上也看出了你做事的风格,认定的事会坚持到底,这样就会与朝中那些反对的势力长期处于冲突中,使你各方面受到制约,使得一些大臣们对你心生怨恨,降低你的影响力,朝中某方面的力量则可取个平衡,这是皇上最乐意看到的事;再者,是皇上想让你在这次军制改革中进一步得到磨练,各方面成熟起来,以待进一步的重用,若是这样,皇上定会再让你与太子亲近,这从目前看来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了!”
李靖在回程的路上已经与李业诩说过了,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很是不错,没有与李泰明着较量,到了年中,李世民也似终于醒悟,吩咐待李泰主持的《括地志》编撰完毕后,也得到封地上去。也就是说,李承乾重新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祖父分析的很有道理,孙儿想会不会这三种可能都掺杂在其中?”李业诩听了李靖的话,仔细地想了一下,再问道。
“当然有可能,皇上驭人之道,连老夫也无法看清,如今事已至此,也只有把这些事儿做好再说,军制改革的事非常小可,必须慎之又慎,温彦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