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量创造条件吧!呵呵
作者:锅巴哥 回复日期:2011…03…30 15:38:57
终于看完了!不的不说LZ很强,我确实从里面学到了一些东西,真的很感谢LZ能写出这样的妙文。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LZ写的应该不能说是历史,这些都是LZ自己的杜撰或者说是小说,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它的严谨性,而这些历史上的官场内幕已经无从查起,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手头上的文献很有限的情况下,所以还是请很多朋友搞清楚什么是历史。呵呵!在感谢一下LZ,我看这篇妙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社会上混就是要学会隐藏自己,让别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的没错吧?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见渊鱼而不祥。所以修行要深厚一些,做事要简练一些。
…
作者:素公 回复日期:2011…03…30 16:31:26
发帖要验证码了,为什么呢?锁国还是开放?
…
早就风声鹤唳的事啦。老弟这么弱知,给人知道了,不怕影响以后的销量啊。。呵呵
…
做人总有苦衷,天涯有天涯的苦衷,理解万岁吧!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3…31 09:51:31
汉家天子向野蛮的匈奴人服软有内在的原因。大汉王朝初建,经济实力还比较弱,经不起折腾。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打的是银子,汉朝皇帝的口袋里没那么多银子。为了稳定国内,需要用软弱换和平。
强硬的冒顿被汉家女主人的谦卑折服了,他派使者送来一封道歉信:中国真是礼仪之邦啊!
冒顿暂时同吕雉握手言和。
吕雉死后,汉文帝上台。在汉文帝当政前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基本上还说得过去。虽然匈奴人动不动就骚扰汉朝的北部边境,但是和平还是主旋律。
右贤王入侵事件过去没多长时间,冒顿这位神爷果真病死了。他儿子稽粥继位,号称老上单于。
为了能和匈奴的新主人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汉文帝主动给老上单于送去了女翁主,再次以“和亲”换和平。所谓女翁主,就是王爷的女儿。汉家天子给匈奴王的待遇已经很高了。
汉文帝派一个叫中行说的太监做送亲的领队,护送女翁主出使匈奴。到了匈奴,中行说就投靠了老上单于。
为了能博得老上单于的重用,此人开始蓄意挑拨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中行说投靠匈奴人有很深的渊源,这说明他在汉文帝手里不吃香,在汉朝宫廷受够了当权太监的排挤。他对内斗激烈的汉朝宫廷充满了仇恨。
他的能量终于在老上单于那里得到了发泄,在他的挑唆下,老上单于撕毁了汉匈和平协议,派他的匪兵大规模入侵汉朝北部边境。
汉文帝很上火,他终于认清了匈奴人反复无常的嘴脸。既然你老上单于想打架,老子就奉陪到底。
汉文帝调兵遣将去抵御匈奴的入侵,并亲自去北方督战。
匈奴人依旧是老套路,没等汉文帝的大军到达前线,这帮爷就撤走了!他们抢的是钱财,不想和汉军打架。
汉文帝也不想和匈奴人过招,历史经验证明,匈奴人很不好对付。他对待匈奴的政策很明确,坚决的防御,坚决的不进攻。你老上单于愿意握手,我就跟你握手;你老上单于愿意动武,我就奉陪!
汉文帝对外人是中性的,对家里人却上升到了强硬的级别。
这位爷的柔主要表现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一旦有下属让他痛痒了,他出手绝对狠。
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一向是汉文帝倚仗的人,汉文帝亲自来北方督战匈奴,命薄昭协助太子守卫都城,这充分说明了汉文帝对薄昭的信任。
但是薄昭的表现却屡屡让汉文帝失望。
汉文帝在北方督战期间,薄昭公报私仇擅自杀害了汉文帝手下的一个特使。这件事触动了汉文帝强硬的神经,薄昭杀个人不是大事,但是他杀人的意义却不能小觑。这说明薄昭开始骄横跋扈了;这也说明薄昭已经不把汉文帝放在眼里了。今天敢杀汉文帝的特使,也许将来就敢谋逆!这种变数不是没有。
汉文帝由薄昭杀人事件想到了吕氏外戚专权的过去,那帮权势熏天的外戚差点篡了刘氏江山。现在薄昭的力量正在一点点的膨胀,万一自己有个好歹,薄昭很有可能凭借外戚的优势控制朝政。这是汉文帝对未来变数的预测。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1 09:56:26
作者:taishangcheng 回复日期:2011…03…31 10:04:53
哎、现在已经吊不起我的胃口了、春秋啊、你更新太慢、我5天来一次、一会就看完了、没必要天天来看了、看你的更新、我10天来一次就可以了、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真想把你的脑袋拿过来打开看看、看完了在给你装回去、哈哈哈哈 更新要快啊
…
那将会造成核泄漏,第一个被辐射的就是你。呵呵
祝朋友们愚人节快乐!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1 09:57:37
汉文帝开始悄悄的给薄昭算总账:当初薄昭跟周勃关系密切,周勃是权臣,薄昭是外戚,这两个人的结合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俩试图把持朝政,想在自己下面罩住群臣。在自己努力放倒周勃时,薄昭却站在周勃那边牵制自己,还游说老娘来压自己!此人已经不是对自己尽忠的人了,他想另立个山头。
经过一番考虑,汉文帝决定消灭薄昭这股力量,虽然薄昭是他亲娘舅。猪养得太肥了就要宰杀,这是规则。
回到都城,汉文帝命亲信去薄昭家喝酒,在酒桌上劝薄昭自裁。薄昭有点犯傻,他没想到汉文帝翻脸翻得这么彻底。不过他对汉文帝还抱有一丝幻想,以为汉文帝慈悲之心来了会宽恕自己。
结果他等来的不是宽恕,而是群臣穿着孝服云集到家里来哭他!这说明他虽然还活着,但是在汉文帝心里已经死了!如今汉文帝已经把刀扔在了他脖子上,让他亲自操刀削自己的脑袋。
那小子做事太绝了!这是薄昭临死前给汉文帝的评价。
汉文帝不惧薄昭专权,关键他在给太子清除未来的脓包。
汉文帝放不倒匈奴人,却能放倒自己地盘上的恶势力。虽然这股恶势力现在无所作为,但将来也许会无所不为。
清理完门户,汉文帝又把视线转到了北方,匈奴匪帮实在让这位爷头疼。
这时一个叫晁错的人现身了。他给汉文帝上了一道合乎胃口的菜,那就是如何对付匈奴人。
晁错这道“菜”是激进的“菜”,他把对待匈奴人的政策由防御提高到了攻防的高度。
他的建议是一套组合拳。
首先,选派有能力的将领长期驻守北方抗击匈奴。并且提出了以胡制胡的军事主张,把归顺汉朝的胡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协助汉军去抵御匈奴人。
胡人是对匈奴人的另外一个称呼。
其次,招募勇敢好斗的老百姓去北方定居,政府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北方地广人稀,那里有足够的土地供移民去开垦。安定时种地,不安定时组织起来去打仗。国家负责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再次,实行入粟输边。大小地主,可以用粮食来换取爵位,也就是用粮食换地位;罪犯可以用粮食换取减刑。把这些粮食运到北方去支援抗击匈奴的军民,让抗击匈奴的军民有足够的动力去打仗。
汉文帝对晁错这道折子很感兴趣,这无疑是长期对付匈奴人的最佳办法,他立刻命有关部门去落实。
晁错这位爷也因此被汉文帝升了官。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1 10:02:21
顿悟
如果看不透别人,必然被别人制约。如果看不穿真相,必然被假象迷惑。
晁错、袁盎、贾谊、张释之是汉文帝当政时的四大激进小生,袁盎、贾谊出道最早,他俩倒下去也最快。
晁错是最后一位亮相的爷,不过他的下场在四个人里面是最可悲的。他像驴一样卖力拉磨,最后却被汉景帝放了血。
晁错早年专门学习刑法,文章写得相当好,但是跟贾谊比要差一大截。
他凭借一手好文章踏上了仕途,第一个官职是太长掌故,也就是管理皇家宗庙的小吏。后来朝廷派他去伏生那里学习《尚书》。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几乎失传,全天下只有伏生家里藏着一本残缺不全的《尚书》,伏生也是唯一了解《尚书》的人。
晁错的发达就是从学习《尚书》开始的。
《尚书》这玩意儿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最高统治者汉文帝治理国家应该很有帮助,所以汉文帝非常重视这本书。而晁错是官方学习这本书的唯一代表,学成归来,他立即成为了汉文帝重视的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脑子里装着《尚书》的晁错成了稀有动物。他回到都城之后,受到了汉文帝的单独接见。当晁错在汉文帝面前侃完学习《尚书》的心得,汉文帝确信晁错是个人才,而且是王佐之才,也就是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人才。
汉文帝经过一番斟酌之后,派晁错去给太子当老师,希望晁错能把未来的皇帝教育成雄才。
做太子的老师并不是显耀的官职,而且存在着难以意料的风险。按照一般规律推测,没有几个纨绔子弟喜欢老师,太子刘启是天下最牛的纨绔子弟,给他当老师是对晁错全方位的考验。
晁错的政治前途都寄托在太子刘启的好恶上了,刘启喜欢晁错这种口味的人,晁错会一路发达;太子刘启不喜欢晁错这类人,晁错这位学《尚书》的第一人将成为垃圾。
并且晁错是太子身边的新人,他的出现必然会遭到太子众多亲信的排挤,这是晁错要过的第一道关。
经过一番权谋上的较量,晁错用极短的时间挤掉了太子身边的所有亲信,成为太子眼里最红的人。这个结果说明晁错绝对是个人才,至少他具备聪明的脑壳和花言巧语的嘴。
第37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02 09:10:31
不管干什么都要有心得,晁错当上太子刘启的老师后,很快便总结出一套教育太子的心得。他把这份心得以文字的形式上报给了汉文帝。
在这篇述职报告里,晁错提出教育太子的核心就是让太子懂“术数”。所谓术数,就是治理国家的权术和方法。
他自己的教育核心做了四点解释:其一、要有驾驭群臣的权术;其二、要有洞察群臣语言和心思的能力;其三、要有安抚老百姓的适当手段;其四、要有一颗忠孝的心。
作为教育太子的老师,这是晁错上交给汉文帝的教学大纲。
这份教学大纲很对汉文帝的心思,特别是晁错提出的四点解释,前三点是当好皇帝的权术绝学;后一点是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汉文帝是太子的老爸,他绝对希望儿子孝敬自己。
汉文帝在群臣面前给了晁错最高的评价:干什么就说什么!晁错是太子的老师,他把老师这份工作干到了极致。
汉文帝对晁错的表扬招致了群臣对晁错的嫉妒。群臣心里暗骂:“晁错那小子真会怕马屁。”
晁错因此再次被汉文帝升官,他做上了太子家令。也就是太子府里的大管家,同时仍兼职太子的老师。
太子刘启称呼晁错为“智囊”,这充分表明了晁错在刘启心里的分量。
汉文帝升晁错的官,太子信服晁错,晁大人开始红得发紫了,身体开始发飘。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向汉文帝提出了抗击匈奴的独家见解,即前面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