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渡江”的祖逖,就是那个兄弟被逼反后,迫不得已投奔敌国,并在敌国的报复中,全家死光光的祖逖。
孙绰的尴尬就在于此。
随着侍卫的通传,一个瘦弱的、面色苍白的干瘪老人被领到高翼面前,他身披一件污迹斑斑的僧袍,胆怯的目光不敢望向任何人,任何一点响动都会让他浑身一哆嗦,他的双眼犹疑不定,好象总在寻找藏身之地。
祖敢,他喜闻乐见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然而,这是他的错吗?
当高翼凝视他的时候,总觉得对方的神情他在哪里见过,仔细思索,往事如潮。
对了,他见过这种人!
遇到城管的小贩就是这种目光,讨要工钱的农民工就是这种目光,遭暴力拆迁失去家园的小孩就是这种目光……
这岂止是孙绰的尴尬,这岂止是晋廷的尴尬。
祖家面临斩草除根时,没有一个汉人伸出手来,倒是一个胡人士兵感念祖逖曾饶过他一命,将祖逖的幼子藏在佛寺内,如今这位名叫祖敢的僧人,是祖氏唯一的幸存者。
汉人建立的政权竟帮助胡人绞杀反抗者,汉人中的忠贞之士只能投奔胡人!
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民族做下了这样的蠢事?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下一次,我们该怎么做?
“你知道,当我看到你时,想到了什么?”当时,高翼柔和地询问祖敢。
“别杀我,求求你,别杀我。”祖敢身子缩成一团,只顾瑟瑟发抖。
高翼脸上露出不忍,他痛苦地快要掉下泪来。
祖逖死了30年,年已四十的祖敢曾亲眼目睹祖济等兄长被杀,他生命中逃亡、躲藏的经历占据大部分光阴,他是家中唯一的幸存者,形单影孤,平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而石赵的搜捕一直未停,他就在惊吓中成长。直到冉闵夺权后,对他的追捕才冷了下来。
高翼与僧人的关系一直不错,通过康恭明、康浮图,他招徕了许多僧侣建筑队。当寺院获知杨清北上的消息后,为了彻底消弭祸患,他们把祖敢托给了杨清,希望祖敢到了汉国后,能生活在阳光之下。
晋廷虽然在竭力迫害祖氏家族,但祖氏家族却深受北地汉人敬仰当然,这也是晋廷迫害祖氏的原因。杨清接到祖敢后,不忍英雄祖逖的尸骨暴尸荒野,又特地托和尚从庙里起出祖逖尸骸,并把它带到了三山。
杨清一路行来,正是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杀胡令、杀汉檄下,人人都忙着杀戮。杨清不敢透露祖敢的真实身份,一路躲藏,恰好避过了高翼的探马。
巍霸山城孤悬三山之外,战事才熄,又是自己的儿子在守卫,杨清担心祖敢身份泄露,会引来胡人的围攻,所以他一到地方,立刻把这烫手的洋芋送出之前,他都没敢跟祖敢说清楚,所以祖敢才担心铁弗高会杀了他,向胡人邀好。
当然,得知晋廷的使节也在场时,祖敢就更加绝望了。
“我去年到南方游历了一趟”,说到这儿,高翼看了孙绰一眼。这是他首次承认孙绰见过的那汉国“水军统领”就是他本人。听到这话,孙绰精神一振,等待下文。
“……我常常想,后人该怎么记述这段历史,或者说,我们该怎么记述这段历史?
曾经有段时间,晋人把一切该犯的错误都犯下了,晋人走到了种族灭绝的边缘,华夏战乱四起,百姓痛失家园?在北方大地上,95—的晋人被杀了。95%,按统计学概念,95%的概率意味着:北方的晋人已经种族灭绝!……”
高翼顿了顿,看了看周围人的反应。
他按当时的习俗,用“晋人”这个词代替“汉人”这个字眼,现在,他观察到,在座的胡人对他的话毫无抵触感。
胡人们瞧不起软弱的晋人,但他们对于“汉人”这个字眼很认同。因为自汉武帝驱逐匈奴至今,诸胡部族做大汉的恭顺藩属国已民用工业五六百年的历史。
高翼举起汉国的旗帜后,一直强调“国家、国民”概念,汉国的富足与繁荣令所有的胡人对“汉人”这个字眼充满了狂热,“太平大捷”后,崇尚勇士的高句丽、库莫奚、宇文鲜卑人,对待汉国的认同感,甚至比初到的汉族逃奴还强烈。
他们纷纷学着高翼的样子改汉姓,穿汉服,学汉礼,写汉字,并口口声声,自认为他们相比那些汉族逃奴是更纯正的“汉族”,因为他们到的比那些汉奴早,汉国的这片基业里有他们的汗水。
高翼的讲话避开了“汉族”这个字眼,文策、文兵、金道麟、楼云等人没有意识到他本意说的是汉人汉族,只静静倾听。但这样一来,身为晋人的孙绰却坐卧不安了。
管不了那么多了,高翼继续说:“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我们该怎么对待这段历史?前车之鉴,我们该怎么避免厄运再来?怎么避免治乱循环?
是把真相隐瞒起来?是篡改历史粉饰一切?还是干脆颠倒黑白,说这是又一次‘五德循环’,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们怎样讲述这个时代?我们探究晋人哀亡的原因,该采取什么态度?是视而不见,是回避?是谁说出真相就谩骂,就‘鸣鼓而攻之’,还是老老实实,记录下这个杀戮时代的一切悲哀与肮脏?
我刚才看到祖敢,我最先想到的是幸运,我华夏真是深得诸神的眷顾,曾经有一点时间,我们把该犯的错误都犯了,然而,诸神没有抛弃我们,它竞让我们的民族延续下来了。
可我们怎么对待诸神的眷顾?把真相隐瞒起来,让错误下次再犯!或者颠倒黑白指鹿主马,这样做,怎能保证下一次,我们不再走向种族绝灭的边缘?”
诸神真的很眷顾我们民族,我们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走向灭亡,神都没有抛弃我们。人常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可我们能够“再七再八”地走向灭亡。神灵居然还让我们的民族延续下来,这么好的运气,地球上独此一家,再没有哪个民族能这样获得诸神的庇护。
可是,若是把周期性的走向灭亡边缘也当作“传统”,非要保留下来,那我们是该哭,还是该笑?
为什么我们要周期性地走向灭亡呢?神什么时候厌倦我们的遗忘呢?
不能遗忘,不能回避,所双……
“我们要纪念,纪念这位带领同胞反抗‘食人’的英雄,虽然祖逖是晋人,但我们通过纪念他,告诉国人直面这个杀戮的时代!我们四周皆敌,我们必须时刻警惕,不要让自己走到晋国的今天。
我不喜欢用什么大义来煽惑你们,我只想让你们记住:如果你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他们成别人锅里的食物,那就把真相告诉你的孩子,别让他们再犯错误!”
别人没听懂,金道麟听懂了。高翼说的晋人,实际上他说的是晋人所在的种族,而高翼说话的口气,似乎自认是与晋人同一族的人。
他若有所思地茫然四顾,看到王祥、看到黄朝宗都在微微点头,他甚至看到祖敢都在点头,而文昭与高卉频起了眉他们都听懂了。只有这边,出身于胡人的将领尚在茫然。
孙绰能不尴尬吗?高翼当着他的面,当着这位上国使节的面,数落晋国的失败。祖敢是谁?叛臣祖约的侄子。祖约犯下的是“谋逆”大罪,论理是要诛九族的,祖敢正在诛杀范围内。祖逖活着,也在九族的范畴。
祖逖渡江复国救护同胞,晋朝不纪念而汉国纪念,这不是打脸吗?你说你收纳谋逆罪犯,像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地,打枪地不要,多好。可你偏要如此大张旗鼓的纪念,让天朝上国脸面何存?
高翼没在乎孙绰的尴尬,汉国上下都没在乎孙绰的尴尬。高翼干事风一阵火一阵,说完这话,就呼啦啦带着人前往马石津(旅顺),隆重地将祖逖尸骨迎入“汉英祠”,只留下尴尬的孙绰。
如今,距那场宴会已有一个多月了,眼看还有两天就要举行婚典,可没国上下却无一点着急的意思。
祖逖入“汉英祠”后,汉国也顺便把倭国征讨中阵亡将士遗骸迎入祠中,随后,汉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奠活动,这场祭奠让汉国上下多了一份凝重气氛,以至于冲淡了婚典的喜庆。
孙绰着急啊!
他能不急么?自晋国骗回传国玉玺后,朝廷上下顿时多了许多底气。大臣与皇帝立马腰不痛了,腿不酸了,吃啥啥香,跟集体补了钙一样。
作为集体补钙的体现,晋朝君臣拿出一正朔的气概嗯,俺们以前册封汉国,用的是自刻的公章,这不行,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换国书,让那群蛮夷见识一下真正的传国玉玺啥模样。
光换文没啥意思,总的找点理由吧,就“赐历”,封赏提一级,普天同庆嘛。
赐历就是赐予藩属国历法,这可是大事。作为正式承认藩属国地位的象征,朝廷赐给他们一本历法,这叫“皇历”。曹丕赐予倭国的皇历,让倭国知道了日月星辰,知道了今夕何夕,这才帮他们走向了文明。
赐历是件大事,在当时,可以说是外交届第一礼仪。朝廷要派一大群太监,打着全套仪仗,抵达藩属国宣慰。随行的是千百名能工巧匠,他们的职责是帮助藩属国提高生产力,迅速摆脱愚昧。
历来,随行的能工巧匠都不会有返乡的机会,他们常常落籍成为藩属国的奴隶。而视路途远近,宣慰使者也有可能回不了家,前往倭国的宣慰使,最后主汉监国的身份,彻底变为倭人。这是惯例。
孙绰着急,倒不是担心他会定居汉国,因为按惯例,朝廷会派出另一位使节来汉国。孙绰着急,是因为桓温。
晋廷重获传国玉玺,朝廷上下一片欢庆,桓温受到鼓舞,一月连上三疏,要求朝廷乘石赵内乱,集结兵力全面北伐,还要求朝廷迁都洛阳,表达朝廷恢复故土的决心。
孙绰闻听这一消息,义愤填膺,这还了得?桓温竟然让大臣们置身战场第一线,这是恐吓,绝对是恐吓!他以为俺们的胆子跟他一样吗?这还让不让我回家了。
这个汉王,二十多岁还不结婚,辽东的媒婆界就轰动了!你说你快点结完婚,我好回去骂桓温去呀。
高翼还在悠哉游哉地祭奠英灵,孙绰只好托付汉国商人带回他的奏章,反对北伐。
他在奏章中说,一旦迁都洛阳,就会使“百姓震骇、同怀危惧”。只能是“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他认为,朝廷能够偏安苟且于江南,你好我好大家好。
桓温这人有个性,看过孙绰的奏章后,立刻说:“这个孙兴公,他在《遂初赋》里不是说自己想隐居世外么。现在他到了三山海外,干嘛不老老实实地隐居呢?你告诉孙兴公,国家大事不是做诗,请他今后写好他的诗,国事少插嘴。”
孙绰挨了这记耳光,更加盼着早日回家,上下解说一下自己的抱负,可汉王就是不着急,还待在马石津不走。
与此同时,坏消息接连而来,冀州方向,冉闵自立为王,改元永兴,国号魏,史称冉魏。雍州方向,曾先后投靠前赵和后赵的苻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彼此,淝水之战中曾让汉族走向灭亡边缘的前秦,正式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代。
当日,侨郡的逃亡汉侨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