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朝那些事-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合作事宜。

但好事之后,往往就是坏事。就在李定国重燃希望之火时,永历父子遇害的噩耗,传到了军中。

李定国一听此消息,果然是捶胸顿足,失声痛哭!

由于戎马倥偬,他和他的部下读书都不很多,《三国演义》是他们常看、常听的一本“好书”,大家对忠诚的理解,皆从这本通俗读物领会而来。

在探讨“读书心得”时,部下常爱把孙可望比作曹操,把他比作诸葛亮。

每当这时,他总是立马纠正:“诸葛亮自不敢比,做一姜维,死而后已!”

“现在,一语成谶,蜀汉在姜维手中而亡,明在我手中而亡!”

对照自已,李定国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痛苦之中。

但这还是不足以打跨这位“硬汉”的,老朱家的子孙很多,李定国只要能从永历父子死亡的阴影解脱出来,日后再找一个类似“隆武”或“鲁监国”的远支宗亲,仍还是可以扛着“反清复明”的大旗,继续和清廷斗下去。

但更大的打击,却平地而起!

由于他们驻扎在人烟稀少、物质奇缺的滇西,人员又以北方人居多,极难适应西南边陲这湿热多雨、烟瘴丛生的气侯,自五月起,军中便开始大规模流行瘟疫。

瘟疫,对这支失败情绪弥漫军队的打击,犹如雪上添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有近一半士兵无声无息地倒下。

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李定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撰写表文,焚告上天!

他祈祷上天:“如大明国运未绝,则乞赐军民无灾;如大明气数己尽,则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累他人”!

上天似乎无动于衷,不断又有人因病含恨辞世!

“衷莫大于心死!”,看到天不佑明,李定国由希望变为失望,由失望变为绝望。

绝望之中,病毒乘虚而入,他也成为众多瘟疫感染者的一员。

自知来日无多的他,把军队交给了他最信任的靳统武统领,让其子李嗣兴拜其为父,并嘱告其“宁死荒徼,勿降清虏!”。

了结完这桩事后,他僵卧在四面透风的窝棚内,静静等侍死神的到来。

弥留之际,他恍恍惚惚地看到孙可望(孙可望已于1659年11月被清廷在出猎时“秘密暗杀”,官方公告是“病死”)和刘文秀,来到他的病榻旁,与他争论。

孙可望愤愤不平地指责他不懂谦恭礼让、赶尽杀绝,逼得自己功亏一篑,投身清奴。

刘文秀则唉声叹气地埋怨他孤傲冷峻、难当重任,搞得大明山穷水尽,终归于亡!

他刚想辩解,但二人已飘然而去。

他苦笑了,他相信身后真会另外有一个世界,在那里,大家终将相见!正确、错误、高尚、卑鄙、忠诚、奸诈,将一一辩明。

1661年6月27日,带着大业未成的遗憾,带着重振汉族的理想,李定国闭上了不屈的眼晴!终年41岁。

总结他的一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生。

前半生,他在“反明”,反抗一个强者压迫弱者的明朝;后半生,他在“护明”,护卫一个弱者抵抗强者的明朝。

外在虽异,内核相同。

虽然他曾经被利益迷惑,曾经为权力折腰,但最后,却用最宝贵的生命,为以往并不完美的人生,补一个完美;为南明并不圆满的结局,添一份圆满!

至今,在勐腊,为纪念李定国而建立的“汉王庙”,仍香火旺盛。袅袅轻烟,诉说着多少代人不散的敬仰!

前文中,我曾赞美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现在仍然!

在李定国死后,接替者靳统武不久也染病身亡,失掉依托的李嗣兴与蜀王世子刘震,最终失去了格遵遗训的信心。

在这年的12月,他们带领士兵及家属1200余人,在洱海接受了吴三桂的改编,并被授与都统一职。

其后,一直兢兢业业工作李嗣兴,升到了清朝陕西宁夏总兵的高位。

他们的归附,标志着明军在云南边境有组织的抵抗,全部结束。

虽然停止了抵抗,但仍有数千不屈的明军及家属,没有归降。

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中缅边境阿瓦河东的荒山僻野中,艰难过活,对外则自称“桂家(以纪念桂王朱由榔)”。

后来,疆域变更,“桂家”的栖居地,全划入了缅甸。

经过三百多年,这个种群,仍在顽强地坚持着本民族血脉和文化。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们被缅甸政府界定为一个新的民族——“果敢族”。

目前,这个散落在异邦土地的汉民族,已有15万人口,他们日常用语,是汉语(普通话);使用的文字,是汉字(简化字)。

从1647年大西军入滇,到1661年抗清战争失败。云南,实际成了反抗异族入侵的“中流砥柱”。

“母亲叫儿打东虏,妻子送郎上战场”,十四年间,云南为战争出力、出兵、出物,这让这个原本在全国默默无闻的边疆省份,在全国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场战争,锻炼了云南人民。从此给这里的人民,注入了一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血性。

近代,袁世凯窃国称帝,当全国尚在噤若寒蝉、鸦雀无声之际,是云南人民,在有“当代李定国”之称的蔡锷将军领导下,打响了“护国战争”第一枪。

抗战时期,在“一寸山河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的鼓舞下,又有多少云南青年,投笔从戎,为国而殇!

忠诚之后,延续忠诚;

英雄逝去,遍地英雄!

收复台湾

在云南抗清烽火渐渐熄灭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组织、成规模的反清武装,就剩下“两大一小”。

“两大”指金厦的郑成功和夔东的十三家,“一小”指临门岛的张煌言。

下面,我将一一述说他们各自的结局。

在进攻南京失败后,郑成功前脚回军厦门,达素后脚就赶来围剿。

对这种登鼻子上脸的作法,明军上下都很愤怒!

于是,大家同仇敌忾、遇鬼杀鬼、逢魔降魔。结果一仗打下来,就把达素整了个七荤八素、折兵损将。

无颜回去见京城父老的达素,只得“引咎自杀”!

达素用他的失败及死亡,终于让清廷明白了一个铁一样的事实——在没有海军的情况下,消灭海贼郑成功,无异是痴人做梦。

梦醒之后,清廷开始面对现实,虚心向各地官员征集对付郑成功的“良方”。

这一“良方”还真被提了出来,但让人恼火的是,“良方”的发明人,竟是大明的缔造者——朱元璋。

这一行之有效的“良方”,就是“迁海”。

所谓的“迁海”,就是把沿海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统统迁走,造成“海贼”们登陆后,居无所、食无粮、抢无物……在得不到任何“接济”后,自动完蛋。

明初,朱元璋在对付东南沿海的倭寇时,用的就是这个方子。结果搞得东洋小鬼子们在中国根本无法立足,只得乖乖回国另谋出路。

而今,清廷决定在不交任何“专利使用费”的情况下,古为今用,搞一个“迁海”大工程,把郑成功变成倭寇第二!

清廷以顺冶帝的名义颂布旨意,规定大清国的沿海省份,自直隶到广东(当时广东含现在的广西及海南),濒海三十里内的居民,一律内迁;内迁后,未许政府允许,一律不得擅自出海捕鱼及贸易;如有违反,全部按“通贼”治罪!

利用政权的暴力,迁海令基本得到了“贯彻和落实”,这给主要靠海外贸易和“无偿征收”生存的郑成功,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为重找新的发展空间,收复台湾提上了郑成功的议事日程。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早在三国时期,吴帝孙权就派大将卫温到达这座美丽的月牙岛,开始了中国人正式经营台湾的历史。

但如今,台湾却被全球殖民侵略的急先锋——荷兰霸占着。明朝虽然于1624年在澎湖打败了这帮强盗,但却没有能力乘胜收复台湾。

对于台湾,郑成功也并不陌生,父亲郑芝龙就曾在台湾设立了多个贸易网点,并组织过大批福建人到台湾屯垦,所以他对台湾的情况,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恰在这时,何斌的到来,更坚定了他收复台湾的决心。

何斌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评议会中任通事(专职翻译)达十多年,掌握着台湾的核心机密。这次回归大陆后,专门向郑成功献上了一副秘密地图,图上专门标明了船只如何航行才能绕过荷兰炮台在鹿耳门登陆。

特别让郑成功欣慰的是,何斌还自告奋勇,充当向导。

万事俱备,1661年2月3日午,25000名明军在郑成功的率领下,从金门登上400多艘修造一新的战船,乘风破浪,向台湾海峡驶来。

次日中午,到达澎湖列岛。在此休整三天后,2月8日,直航台湾,下午一时左右,即抵鹿耳门。

在何斌的亲自引航下,大明船队成功绕过荷兰鬼子的炮台,顺利抵岸。

早已不堪殖民者压迫的台湾人民,早就秘密聚集了两万多人在岸边接应。在他们高效率的配合下,不到两小时,已有数千明军踏上了宝岛的土地,大批战船,也驶进了热兰遮城和赤嵌城之间的海湾。

明军登陆后,首先如何打败这来自万里之遥的“荷兰鬼子”。

但要问台湾有多少这样的“鬼子”,说出来挺寒碜人,总共也就有1200名陆军和200名海军。

其中800名陆军由台湾殖民最高长官揆一领着,呆在热兰遮城;另400名陆军由荷军总司令描难实叮领着,呆在赤嵌城;而200名海军,则分别呆在赫克托号等四艘战舰上。貌似不可一世的殖民者,在台湾,也就是这点家底!

第一场战斗,在海上和陆上同时打响!

自认为很不含糊鬼子海军,就用那四艘战舰气势汹汹地发动了进攻,明海军则出动了六十艘战船予以迎击。

这是一场“独虎战众狼”的较量,鬼子的战舰虽然拥有炮火(鬼子的船平均装有火炮40门,而明军每船仅有2门)、吨位上的优势,但在数量占优、机动勇敢的明战船攻击下,领头的舰赫克托号沉没,斯·格拉弗兰号重创。

剩下的两艘一见情况不妙,连赫克托号上的落水士兵都不予救护,拉上斯·格拉弗兰号余者狼狈逃窜,结果搞错了方向,逃向了日本。

陆上的战斗则更糟。

荷军上蔚拔鬼仔带着240名鬼子,手持当时全球最先进的火枪,从热兰遮城出阵,但马上被一千明军藤牌+火铳的组合,打得鬼哭狼嚎。拔鬼仔及180名鬼子全部报销,其余的鬼子则失魂落魄跑回热兰遮报丧。

双战告负后,领教了明军厉害的鬼子们,再也不敢主动出击。龟缩在热兰遮与赤嵌城,等待来自巴达维亚(今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救兵。

明军马上组织进攻,把这两座城分隔包围起来。

赤嵌城,虽然也叫城,但如果按中国人对城的理解来看,顶多就是个小堡子,而且以木石结构为主体。所以,围城后,明军便先拿这里开刀。

几天后,数万明军就每人抱上一堆柴火,热热闹闹地跑到赤嵌城堆“柴火山”。

堆好“柴火山”后,明军举起火把,通过通事向鬼子喊话:“愿生愿死,请君自便!”

鬼子们没有做“烤人”的雄心,一见如此,马上在总司令描难实叮的带领下,打开城门,恭恭敬敬地请明军入城。

第一个堡垒顺利攻破,但剩下的热兰遮,就比较难搞了!

热兰遮城是一项“优质建筑工程”,石垒砖筑、坚固耐用,炮轰不塌,火点不着,而且兵多粮足,明军一时半会还真攻不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