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房琯兵分三路:裨将杨希文率南军,从宜寿(今陕西周至)进军;刘贵哲率中军,从武功进军;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今陕西乾县)进军。房琯自己自将中军,为前锋。房琯先在陈涛钭(今陕西咸阳东)遭遇叛军大将安守忠。房琯仿效古书上的兵法,用战车阵,以牛车二千乘,步骑夹之。叛军则顺风鼓噪,牛皆被惊骇,叛军又纵火烧之,人畜大乱,唐军死伤四万余人,存者仅数千人。

之后,房琯又率领南军与叛军大战,结果又大败,唐将杨希文、刘贵哲均投降了叛军。肃宗听说房琯战败后,勃然大怒,幸好有李泌为其求情,才保住了性命。而房琯战败后,觉得没脸见人,经常称病不去上朝,每天只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大谈释迦、老子,或听门客董庭兰鼓琴。不久,有御史弹劾董庭兰有赃贿事,肃宗借机将房琯罢相,贬为太子少师,其实就是个闲职。

房琯的仕途升沉,也关系到至交好友杜甫的命运。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杜甫立即上疏营救,说房琯“少自树立,晚为醇儒,有大臣体”,认为房琯对国家是忠诚果敢的,不能以“细罪”“免大臣”。肃宗正痛恨房琯,立即迁怒于杜甫,立即下令将杜甫逮捕审问。幸好新任宰相张镐和御史大夫韦陟出面说:“杜甫言论虽然狂妄,却不失谏臣大体。”此时国难当天,一切以平叛为要务,肃宗这才没有穷究治罪,只下了一纸墨制,放杜甫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

就在杜甫探亲期间,郭子仪率领唐军和回纥的骑兵于九月收复了长安,十月收复了洛阳,肃宗也回到了长安,十一月,杜甫带着家眷回长安。

本来杜甫在回鄜探亲时已敏感意识到肃宗对自己的疏远,但他未必觉察到已被投闲置散的房琯仍然是肃宗的眼中钉,更不会觉察到肃宗及其心腹李辅国等人正在罗织所谓“房党”。不久,张镐被贬为荆州大都督长史,房琯贬为邠州(今陕西彬县)刺史,与房琯交好的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大云寺主持赞公和尚也被流放秦州,杜甫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阴)司功参军,主管地方文教事务。房琯后来被贬到新设置的慈溪县任县令,因而成为慈溪县历史上第一任县令。

杜甫离开京城时心境悲凉,但仍然忍气吞声,不敢埋怨皇帝,对朝廷依然留恋。他心灵的深处,纠缠翻腾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也是封建时代大才子们的通病。李白、杜甫均是如此。

乾元二年(759年)的秋天,关中大饥。杜甫官职卑微,对此一筹莫展,干脆弃官而去,举家迁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杜甫客居秦州时生活很窘迫。便寄诗给族侄杜佐,希望能换来一些米和菜。隐士阮昉是他新结识的朋友,曾送给他三十束韭菜。贬居于此的前大云寺主持赞公和尚也曾领他到南山相地看址,计划卜筑居住,可是限于资财,没有如愿以偿。所以他就靠采药、种药、卖药谋生。杨氏夫人也帮他晒药。

这一年的十月,杜甫从秦州又投奔同谷,因为族侄杜佐没有能力帮助他,而同谷县令此时又写信欢迎杜甫。杜甫还专门写诗对此表示感激。然而到了同谷后,县令并没有像来信中所说的那样热情慷慨,甚至见死不救。杜甫全家几乎陷于绝境,在荒郊野外拾橡栗生活。杜甫这一年仅四十八岁,但已是两鬓斑白了。在同谷呆了一个月,杜甫一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便南投成都。

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这艰苦奔波的一年,是他思想变化最大的一年。有位哲人说过:“所有伟大的变革都是从心灵的变革开始的。”所以这一年,更是杜甫创作最丰硕、成就最高的一年。

乾元二年末,杜甫一家辗转到了成都,寄居在一座僧徒寥落的草堂寺。草堂寺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边,历史悠久,是南齐时的一座古刹,殿阁俨然,古木遮天蔽日。杜甫一家靠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生活。第二年,在亲友们的帮助下,开始经营草堂住宅。至此,杜甫才算有了个安定舒适的家。

宝应元年(762年)正月,杜甫老友严武由绵州刺史升任兼管东西两川的节度使。严武忙完公务时,常携酒至草堂与杜甫诗酒酬唱。在严武的资助下,草堂又进行了扩建整修。

同年四月,肃宗驾崩,代宗即位。七月召严武入朝,杜甫依依惜别,一直远送至绵州,并赠诗给严武说:“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一方面期望严武要以国事为重,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仍寄情朝廷,时刻想重返长安。

杜甫亲自送严武到绵州奉济驿才分手,不料这时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在成都发动了叛乱。杜甫回不了成都,便到梓州(今四川三台)避难,依靠梓州刺史李某。八月,徐知道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但动乱未止,杜甫只得把家属迁到梓州来。

广德元年(763年)春天,杜甫在梓州听说唐军大败安史叛军,史朝义兵败自刎,叛将纷纷投降,沿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捷报传来,诗人喜不自胜,老泪纵横,手舞足蹈,纵酒放歌,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时,朝廷任命杜甫为京兆府功曹参军,但因吐蕃侵扰,北上交通阻断。京兆功曹微职,与杜甫理想距离很远,足见朝廷并非诚心重用他。所以杜甫拒不赴召,而是又回到了成都。

不久,严武重新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又几次寄信挽留杜甫,所以杜甫举家迁回浣花溪草堂。严武拉杜甫到节度使幕府任职,又表奏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故杜甫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杜甫在幕府供职半年多,心情很不舒畅。他衰老多病,对同僚间的互相排挤、尔虞我诈和幕府生活的严格枯燥很不习惯,“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于是,在永泰元年(765年)的春天,干脆辞职回到了草堂。

这年四月,严武又病卒于成都。他在蜀中的亲友或离任,或病逝。杜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感到自己无所依靠,只好举家东下。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一家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夔州依山傍水,气势雄壮,是长江三峡的起点。历史上闻名的白帝城雄峙江岸,瞿塘峡也高踞江腹。夔州在唐代属山南东道,设有都督府,州治就在鱼复浦和西陵峡之间,瞿塘峡周围,与白帝城相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关照,杜甫在这里寓居一年零八个月。他刚到时住在山腰的客堂,入秋后搬到城里的西客,第二年年初移居赤甲山,三月又搬到瀼西草堂,秋天移到东屯,先后搬迁了五次。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到达江陵,住在族弟杜位(李林甫女婿,时任江陵行军司马)家中。杜甫拜见了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还与礼部尚书原太子宾客李之芳、江陵少尹郑审游宴酬唱,希望得到这些人的提携。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推荐他,就连江陵府衙中的小吏也因他的老病而轻视他。杜甫贫困无依,决定南行到岳阳。

年关将近时,杜甫来到岳州。登上岳阳楼,俯览壮阔的洞庭波涛,不由得心潮澎湃。孟浩然、李白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著作。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则说:“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杜甫凭栏远眺壮丽水景,写下了自己不亚前贤的名作《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相比杜诗的宽广深沉,孟诗似乎有些功利,李诗则有些轻狂。这就是杜甫的秉性所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国计民生。他的执著,已经到了可悲可叹的地步。

岳州的裴使君并没有热诚照顾杜甫一家,杜甫便决定南下投奔衡州刺史韦之晋。韦之晋是他少年时在山西郇瑕认识的朋友。不料到衡州后,韦之晋调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与他途中错过。不久,又传来韦之晋死于潭州的消息,杜甫非常悲痛,只好折回潭州。

杜甫生活无依、四处流落的时候,还意外遇到了著名乐工李龟年。玄宗喜爱音乐,曾经在宫中养有大批艺人。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三兄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玄宗的赏识。由于李氏兄弟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李氏兄弟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

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后来他也一度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穷途相遇,抚今追昔,感时伤世,当场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也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岐王是唐睿宗的第四子李范,爱好文艺。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为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落花时节”四字写得深沉而含蓄,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也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清朝蘅塘退士因而评说道:“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演唱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玄宗南幸的心愿。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然而,此时的玄宗已是风烛残年。唱完此歌后,李龟年突然晕倒在地,好像死了一样,浑身冰凉,只有耳朵还有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重新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大历五年(770年)四月,潭州发生兵乱,兵马使臧蚧杀死刺史兼观察使崔瓘,城内人声喧乱,火光冲天,一片混乱。杜甫匆忙带上妻子儿女逃难,打算去郴州投奔任录事参军的舅父崔伟。船行到耒阳方田驿时,江水大涨,无法前进,杜甫一家人被困,竟然挨了五天的饿。耒阳县令聂令得知杜甫的困境后,专门派人送来牛肉白酒,解救了陷于饥寒交迫中的杜甫一家。

因为水势不退,船无法南行,杜甫只好回舟北上,过洞庭,打算先到汉阳,再回京洛。大约就是这年的冬天,一代诗人病死在由潭州到岳州的小船上。

杜甫死的时候无声无息,相当寂寞凄凉,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