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帘畔玉盆盛净水,内人手里剖银瓜。
秋:金井秋啼络纬声,出花宫漏报严更。不知谁是金銮直,玉宇沉沉夜气清。
冬:密室红泥地火炉,内人冬日晚传呼。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这些诗句有些很不错,比如“玉宇沉沉夜气清”这样的句子,但是从这百多首诗句中看不出哀怨的成份,不像王昌龄、王建等的宫词那样主要写令人感慨的宫怨。看来花蕊夫人还是比较受宠爱的,据说孟昶曾写过“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廉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这样的词句,看来花蕊夫人是经常有机会“欹枕钗横云鬓乱”的,所以她根本没有体会过被冷落的心情。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为人所称道的不是这百余首宫词,而是在后蜀被赵匡胤所灭后,她见赵匡胤时写的那首。
赵匡胤本是后周大将,当时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命王全斌为主帅讨蜀。孟昶有个宠臣名叫王昭远,经常手执铁如意,自称为蜀中“诸葛亮”。王昭远胡吹大话说:“我此行出军,不仅仅是抵御敌兵,而是想率领这两、三万虎狼之师一直前进,夺取中原,易如反掌!”真是个不知道锅是铁打的,姜是辣的主。结果一战之下,就全军覆灭,那有半点诸葛亮的样子,倒是变成了“猪狗样”。孟昶见大势已去,只有投降一条路。就封府库请降。但是到了汴京,七天后,这位蜀降王就暴卒于家,明眼人都会清楚,十有八九是赵匡胤暗中下毒什么的害了这个孟昶。不单孟昶,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降了宋后,虽然多活了几天,但还是被牵机毒药害死。
宋太祖赵匡胤听说花蕊夫人非常漂亮且敏而能诗,就召她入宫,让她作首诗看看,花蕊夫人当时就咏了这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广为人们所称颂。鲁迅先生在《女人未必多说谎》一文中也曾提到,并以此为例,说明“女人替自己和男人伏罪,真是太长远了”。笔者一开始也觉得此诗由一个女子说出来,显得慷慨豪迈,颇有气势,但仔细思前想后。觉得把花蕊夫人当成妲已一般的亡国祸水固然不对,但是过度地把花蕊夫人拔高成为爱国女英雄,品质高洁的圣女人也未免有过誉之处。
孟昶玩乐荒淫时,花蕊夫人并不像班婕妤那样进行过讽谏,花蕊夫人的宫词诗中常是“婕妤生长帝王家,常近龙颜逐翠华”,只以亲近皇帝为荣。而且反观花蕊夫人后来又委身以事赵匡胤的情形,她也并不是那种太刚烈的女子。当然,这里并不是大讲封建残余思想,搬出贞节牌坊之类的腐臭东西来,而是她明明知道自己的老公孟昶就是赵匡胤害的,却还屈身事之,虽然她一个弱女子,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但是总算不得是个很有骨气的女人吧。其实我觉得,花蕊夫人和张丽华什么的差不多,但是花蕊夫人的名声比张丽华要好得多,大概因为花蕊夫人是个才女的缘故吧,人们尊重她的才气,才没有对她过份苛责。
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后蜀亡后,花蕊夫人随孟昶北行到宋境时,在驿馆墙壁上题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后人多说下半阕是好事者所添。但苍蝇不抱没缝的蛋,如果花蕊夫人一贯表现为刚烈正直的女子,恐怕也没有人敢续这种话,看有没有人敢写首投降诗说是岳飞所作?孟昶死后,他的另一个妃子张太华思念孟昶,写过一篇《葬后见形诗》:“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夜襟损翠钿。”按说孟昶最宠的就是这位花蕊夫人了,她可曾写过此类痛悼孟昶的诗?
所以有了这样的印象,再细读这首诗,不免觉得此诗中的“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并不像传统说法中说得那样,是什么“不平之意,愤慨之情,可断行云,可遏流水,信知巾帼不让须眉”。就算是对“误国害民的蜀主的痛斥”,那也是痛斥她原来的老公孟昶,当着老赵鄙夷自己的老公,那是什么意思?分明是一种暗中的,或者说是一种高明的谄媚嘛。
另外花蕊夫人的那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像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当年张丽华被杀就是因为她的绝世美貌,杀她的理由是“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如果按这种思路看,花蕊夫人的这首诗半是为自己开脱,半是向老赵献媚,蜀地无男儿,老赵才是英雄,怪不得老赵听了这首诗后也不生气,就高高兴兴地将花蕊夫人纳入宫中。
更能消,几番风雨
花蕊夫人被纳入宫中后,对孟昶毕竟也是有愧疚的,另外古人都比较迷信,花蕊夫人怕到了阴间,孟昶再和她算帐也未可知。于是她就画了一幅孟昶的画像,早晚悬在墙上,点上香烛,叩头礼拜。老赵有天突然回宫,看到那画像上的人似曾相识,就问花蕊夫人画像是谁。花蕊夫人何等聪明伶俐,就骗老赵说:“这就是俗传的张仙像,虔诚供奉可得儿子。”老赵听花蕊夫人如此说,想给他生大胖儿子,自是龙颜大悦。
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花蕊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传入民间,民间妇女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对于花蕊夫人这一点,不少地方也对其称赞有加,说其重情义等等。但笔者觉得正是花蕊夫人屈从了赵匡胤后觉得心中有愧,才又做出这样一出事情来,也让自己在心理上有所平衡。人都是有弱点的,所谓你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当然,花蕊夫人也不值得为孟昶去死。
虽然花蕊夫人没有当时就慷慨赴死,但是她也没有活多久。花蕊夫人最后的结局也有好多说法,流传比较多的说法是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卷六中所说的:
“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意思是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常劝老赵不要迷于花蕊夫人,老赵不听,结果赵光义就趁有次打猎时,突然引弓回射花蕊夫人,将花蕊夫人一箭射穿而死。
当然也有人说是花蕊夫人想毒死赵匡胤为孟昶报仇,结果没有得手,在痛斥老赵后愤然自尽而死,但史无明载。还有一种说法是:“后来赵匡胤逼迫花蕊夫人交出张仙的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
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这个说得更小说化。
以上几种说法众说纷纷,莫衷一是。但笔者觉得花蕊夫人这样长于宫中,过惯了享乐生活的女子是不会有那样大的勇气和胆略的。最可能情况是赵匡胤对她没有了新鲜感后,就将她暗暗杀掉或者赐死了。这里并不是说鄙视花蕊夫人,在那个年代,一个弱女子也没有能力做些什么,花蕊夫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幸的。
花蕊夫人的才气是很出众,也很全面的。不单她的宫词百首和述亡国诗都很有名,且精通绘画琴棋等诸艺,另外她还精于烹调。她发明了一种
美食,用红姜煮白羊头,石头镇压,以酒腌之,切如纸薄,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另外,花蕊夫人还将薯药(应该是山药,甘薯明以后才传入中国)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这些看起来都很不错,只可惜虽然人比花娇,但更能消几番风雨,最终还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零落成泥碾作尘:北国佳人萧观音
才色双绝奇女子(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中原之地固然文化灿烂,才女辈出,但是北方辽国也有不少奇女子。
当时辽国主要由两大部落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两族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所以辽国的皇后必然姓萧。其中最有名的当然要属萧太后,生于70年代的朋友小时候肯定听过《杨家将》的评书,对她当不会陌生。虽然评书和正史不尽相同,但是萧太后长期执政辽国,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野战却是不假。有人说杨家将故事中虽然大讲特讲杨门女将这些巾帼英雄,但历史上却查不出有余太君、穆桂英这些人来,真正在历史上称得上巾帼英雄的反倒是敌国的萧太后。呵呵。
当时辽国皇后会骑马射箭的着实不少,不过却也出了几个极富文采的才女。最为有名的就是萧观音了。辽国萧氏女子,很喜欢观音、菩萨之类的乱叫,还有个叫萧菩萨哥的,也做过皇后。不过有人说,叫这样名字的女子,命运都不好。
《辽史第七十一卷·列传第一后妃》中说:“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这里所说的道宗,就是辽帝耶律洪基。说起耶律洪基,大家可能倒比较熟悉,就是《天龙八部》上和萧峰结为兄弟,最后萧峰逼他折箭为誓,不再进犯中原的那家伙。
对于萧观音,也有一段传奇性的故事,说是她刚被册封为皇后时(清宁元年即1055年),突然有白练一段,从空中吹过来,上面写着“三十六”三字。她问:“这是什么征兆啊?”左右随从其实也不明白,但都会拍马屁,拣好事来说,于是她们就说:“这是上天命你统领三十六宫的嫔妃。”萧观音当时还大喜,其实这是预示她36岁时用一根白练自尽而死。当然这种传说,多属附会。
耶律洪基粗野强悍,喜欢打猎,经常带着后妃们一起游猎。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耶律洪基在伏虎林附近打猎,当时就命萧观音写首诗来助助兴,才思敏捷的萧观音姐姐应声吟道:“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耶律洪基大喜,对众臣说:“皇后可谓女中才子。”
对于这首诗,笔者第一次看到是在一个网友的签名档上,当时不知道是萧观音作的,还以为是写抗美援朝的哪,呵呵。第二天,耶律洪基亲自射猎,突然出来一只老虎(应该是属于东北虎吧),耶律洪基说:“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结果一箭就将老虎射倒,群臣山呼万岁,想必耶律洪基和萧观音两人都是春风满面,得意至极。
耶律洪基曾作过一首《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萧观音当时和道:
虞廷开盛轨,王会合奇琛。到处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声教薄鸡林。大寓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作为应制诗,当然艺术性不是太高,但作得像模像样的也是要有相当功力的,可见萧观音的才气非同一般。
萧观音很崇拜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也学她向耶律洪基进谏,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