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项羽遇到刘邦-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明显,项羽都没去思考其中的原委,最终导致了黥布的反水,将摇摆着的天平沉向了另一头。

第五,项羽没经验。项羽成为西楚霸王时,年仅27岁。在此之前,他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却没有过从政的经验。也就是说,项羽可以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却很难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识人、用人上的不成熟。

其实,项羽的追随者一点不比刘邦少,而且本事也不小。范增、黥布、韩信、陈平,以及各路诸侯,这些人能追随项羽,是被项羽的魄力所折服。但是,这仅仅体现了一种倾向,能否让他们死心塌地,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还要懂得经营。而项羽恰恰不知道这些人最需要什么,也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自然会很失望。如果一个人疏远你、离开你,不好说是谁的原因。如果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疏远你、离开你,那一定是你自己的原因了。项羽身边人才的流失,恰恰暴露了项羽的弱点:不善于经营,不善于笼络。

有的领导很会当官,放手让下属去干,并时常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下属的觉得领导信任自己,有一种被重视的快感,干起工作来就有劲,效率自然也就高。这种领导在具体工作上未必有多大能力,但他们会当领导,眼界开阔,心里能藏事,就显得特别有魅力。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帅才。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的闪光点是很多的。

首先,刘邦会放手。刘邦这人本事不大,本事不大不是说他不行,而是说他做具体事不行。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才会依靠别人,放手让别人去做事。一个能力太强的领导,手下往往不会太突出,因为他们很难有显示的机会。刘邦自己没什么本事,所以他就会依赖下面,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群策群力永远胜过单枪匹马。

其次,刘邦能包容。是领导,就要面对下属,而且是形形色色的下属,故而心胸很重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下面的人,不但性格各异,而且还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果你只看到下属的那些毛病,就会忽略他的优点,从而也会抑制他特长的发挥。所以,一个能包容下属的领导,才是被下属信赖的领导,才是可亲可敬的领导。刘邦这点做得很好,不但能利用下属的优点,还能包容他们的缺点,比如,郦食其的能言善辩,比如陈平的小贪小占。

第三,刘邦敢下本钱。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除了信任、使用,还要给他一定的权限。拜韩信为大将军不用说了,那是放手一搏。陈平用反间计时,刘邦给了他“黄金四万斤”,出手可谓阔绰。陈平有了这么多的钱,办起事来自然就事半功倍。再比如垓下合围时,为了让韩信、彭越过来支援,对他们许以王侯和封地的承诺。

除了在金钱、封地上不吝啬,刘邦不吝啬的还有态度。对人才重视的态度。比如争取黥布,在并无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刘邦仍会派出使团,做最大努力的争取。刘邦舍得下本钱,对方就有被重视的感觉。人都是喜欢被称赞、被欣赏的,人越被称赞、越被欣赏,就会越兴奋,就会刺激才智的发挥,甚至会超水平发挥。这个很好理解,对孩子鼓励总比挖苦来得管用。大人和孩子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人一天不受点气就不舒服,除非他大脑短路。

第四,刘邦性格大众。关于这一点,现在有个词,使用极其广泛,就是亲和力。其实亲和力就是大众化的一种体现。领导用的人,永远是性格对路的人。刘邦脾气随性,这就让他的选择范围变得十分广泛。刘邦的追随者可谓多矣。有老百姓(徙人)、有小吏(萧何、曹参),有儒生(郦食其)、有草寇(彭越)、有世家子弟(张良),各色人等,不一而足。刘邦的性格如果不大众化,是不会有这么好的人缘和亲和力的。刘邦和谁都能在一起共事。不像项羽,性格孤傲,一般人根本不敢靠近。

第五,刘邦有行政经验。刘邦曾经为吏,做过秦朝的泗水亭长,虽说不起眼,但也属于官差,是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的,耳濡目染,也颇得为政之道。

【6。亲信法则】

领导离不开亲信,因为有些事是不方便自己去做的,有的领导说自己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其实都是违心的话,除非他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每个领导都会有亲信,只是有些亲信是明的,比如秘书、司机。有的亲信是暗的,表面和领导关系一般,私下却联系得非常紧密。

做下属的,总会想着成为领导离不开的亲信,这样才有成就感,在其他人面前也有吹嘘和炫耀的资本。最成功的领导,会让每个下属都觉得自己是亲信,这样的领导往往被冠以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名号。这样的领导获取亲信的方法也许很简单,有时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或者是一次对等的寒暄,仅此而已。但这些,已足以让对方有亲信的感觉,甚至会感动到心甘情愿地替领导去做任何事而乐不可支。

这事听着并不复杂,却不是任何领导都能做到的,因为它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它只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温暖的感觉。其实,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刘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性格随性,可以随意调侃,甚至是取笑别人,这正好消除了和属下的距离感,反让属下受宠若惊,有一种即将成为亲信的快感。项羽性格耿直,却相对死板。他不懂得和属下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他总是力求公正,最后却饱受非议。他不知道公即是不公,不公即是公,均是不均,不均即是均的道理。因为世间没有绝对的公正,也没有绝对的平均,只是分配的主体和衡量的标准不同而已。到头来,没有人会从他公正的分配中获得亲切感,自然他也就不会有死心塌地的亲信。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的性格各异,有的容易接近,有的拒人千里。领导也一样,有的平易近人,有的高傲粗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性格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

项羽性格孤傲,朋友自然就少。项羽的致命伤在于过于自我,这样的人会过多考虑自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韩信、陈平的离开,黥布的背叛,范增的失望,都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原因。

刘邦则不然,只要是人才,他就会利用,不管他喜不喜欢这个人。刘邦最初也看不起韩信,后来听萧何说得了他能定天下,很有诱惑力,于是屈尊行礼,设坛拜将,很是低调。对陈平,他也不喜欢,贪污受贿,有污点,但是他能出主意,对自己有利,也就不管其品行如何了。

刘邦属于有胆识的人,项羽属于有魄力的人。跟着有胆识的人,下属的才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因为领导有赏识别人的能力,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跟着有魄力的人,下属的长处会很难发挥。因为领导的魄力会成为一种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

这就像一个领导,你是出主意想办法,做粗放型领导,还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做事物型领导。一个好的领导总是粗放型的,事无巨细,可以交给副手或下属去做,如此才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考虑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关于刘邦和项羽的为人,陈平曾有一个评价。那是刘邦荥阳被困,陈平出反间计之前,刘邦问陈平,如何才能夺取天下。陈平当时对刘邦、项羽的为人分别做了总结,他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陈平在项羽和刘邦手下都干过,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且他这话说得很中肯,都说到了二人的优缺点,没有一味地捧刘邦批项羽,所以这话并非溜须之言,很值得参考。具体说,陈平说到了刘邦和项羽两方面的差别:

一是为人。项羽“恭敬爱人”,对人尊敬,待人诚恳,所以跟随项羽的,也都是一些耿直而重礼数的人;刘邦“慢而少礼”,待人随性,所以来投奔他的,也都是些不拘小节、玩世不恭的人。

这也再次体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做人有原则,做事认真,选拔人才公正、严厉,这如果是写入档案、开具履历,或是在表彰会细数功绩,是一点问题没有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吃不开,因为它太过教条化。项羽认真的态度,循规蹈矩的作风,表现在下属面前就是死板、刻薄;而刘邦对人随意,反而容易让人接近。

项羽的为人,也直接影响着他的用人。比如韩信,别说他不跟项羽了,就是继续留在项羽身边,他出的主意项羽也不一定能看上。不说别的,就说田横被郦食其说服,答应投诚后,便放松了防范的警惕,韩信却把它当成了军事进攻的绝佳机会。再比如陈平,办事不牢靠,见势不妙就跑,玩挑拨离间的把戏,这样的人项羽是绝不会欣赏的。项羽可以和人正大光明的决斗,却绝不屑于背后捅刀子的卑鄙伎俩。

有些人活得很现实,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也不在乎朋友怎么说,更不在乎群众怎么说。他们唯一在乎的,就是领导怎么说。他们经常玩那种两面三刀的把戏,表面和你嘻嘻哈哈,表现得亲密无间,背后却告你的黑状、造你的谣言。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总是能够蒙蔽住许多人的眼睛,特别是领导的眼睛,最终受到提拔重用。这大概也就是那些使用卑鄙手段获得成功的人,会得到某些人赞赏的原因吧。因为他成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说不定你还要求他办什么事,你还要受他制约,所以你要对他百般巴结、阿谀奉承。这也是社会风气越来越败坏的根源所在。这是多么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啊。但是,这样的人能够风光一时,却绝不会长久。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特别是领导,领导眼里揉不得沙子。韩信最终被刘邦收拾,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韩信一直跟着项羽,也许不会受到重用,但也不至于落到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惨境。有些人就是这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禁不住眼前的诱惑,总是急于展现自己按捺不住的表现欲,最终迷失了方向。

其实,单从手下这些人的人品看,刘邦最后胜利也是必然的,他手下都是些喜欢投机钻营、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打起仗来自然灵活。项羽手下则净是一些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人,论人品是极品,论手段和阴谋就甘拜下风了。

二是处事。项羽看重“爵邑”,不轻易用爵位和封邑来赏赐下属,刘邦却能“饶人以爵邑”,出手很大方。这点很关键,因为这涉及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利益。人都是有所图的,要得到一定的好处,才能调动起积极性。跟着项羽的人虽然廉洁耿直,没有异心,却也没有达到公而忘私的境界。他们可以努力工作,但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回报,但是项羽却舍不得给,所以很多人最后选择离开。跟着刘邦的人,都是一些品行并不太好的人,不拿跳槽当回事,也不会从一而终。然而因为好处的诱惑,他们也会死心塌地地留下来,因为这里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如此,刘邦这里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