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样?”滢滢翘着下巴,“挑的地方如何?”
“吃了再说,如果不好吃,到时别怪我。”
“就凭这个环境,就是吃点白饭、萝卜干都行。”
两人悠闲地看看鸡舍、猪圈、竹林、竹子搭成的水道,最后自然又逛到厨房,厨房里灯光暗淡,中间的矮方桌上点了一盏煤油灯,灯芯挑得很高,桌上的物件倒还看得清楚,被叫做庆东的小伙子正在桌前忙乎着,小男孩正在往灶里添着干材,灶台两口大锅烧着水,就要沸腾。
“切的什么菜?”滢滢很好奇,
“这是熏肉,”小伙子避开她们好奇的目光,好像很专注。“这是红豆腐。”
“看这腕里泡的就是将军菜、珍珠菜、冬笋干、木耳。”小薇指着桌上的两个大腕。
熏肉在沸水中,小煮一两分钟,然后捞出。另一口锅里的水,是用来烫鸡褪毛的。等红烧肉上色后,盖上锅盖;这边熏肉也进了蒸笼。小伙子又来到屋后,不一会就把小子鸡拾掇干净。两个女孩,也帮着老人家把素菜清洗干净,正好这时可以下锅。
“将军菜”一说因为革命时期,这是老一辈们吃得最多的野菜,所以得名。另一说,吃了这个菜就有可能当上将军,金寨出了这么多将军,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得名。
小伙子刀工娴熟,剁好的鸡块码放在一个大腕里,蒸锅撤下,锅子清刷干净,把油灯放在灶台上。
倒菜籽油、油沸后放入肥肉、把肥肉炼至油渣状、葱姜辣椒入锅、闻到香味后,倒入鸡块,翻炒到肉块发白,再倒入酱油,翻炒至所有的鸡肉都变成深褐色,盖上锅盖稍等,开盖后倒入珍珠菜、将军菜、冬笋、木耳,翻炒均匀,放盐、倒水、闷上锅盖。
滢滢就站在锅台前,看着小伙子专心地炒菜,“用的什么酱油?”
“自家酿造的,和外面的口味不一样,”小伙子还是有些放不开,转身到灶台后面去了。
“你是开饭店的吧,是厨师?”小薇也看出小伙子身手可以。
“不是,我大哥开了一个饭店。”
“他到后面,撤掉木材干吗?”小薇问滢滢。
“这是考较文火的功夫,这是把大火改成小火或者慢火,这样的大锅灶如何把握火候,没干过的肯定不行。”
“爷爷,又来客人了”屋外传来小男孩的叫声、狗吠声。
来的是王云天带着他5岁的小女儿,是被那两盏红灯笼和袅袅炊烟,带到了这里。
“老人家,可有饭吃?可能住宿?”
“都可以,不过吃饭要等一时了。”
王云天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小女儿却好像不知疲倦,开心地跟着小哥哥、带着小狗跑进、跑出。
王云天来到厅堂中央,迎面是主人家的祖宗牌位,中间一行是:天地国亲师,两旁是一副对联: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所有的家具都没有上漆,均为木本色,可以认为是追求古朴、或者这家主人经济状况并不好。
“您要是不反对,我们就一起吃吧。否则要等好长时间呢。”滢滢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牵着王云天的小女儿,看到王云天她不觉一怔,好象在哪里见过呀。
“正好我们菜也点得太多。”小薇也热情地邀请父女俩。
接下来,双方再多聊几句,就知道都是从合肥来的。晚餐自然也就热闹起来,原本清静的农舍,一下子多了四位客人。庆东也被她们硬拉着加入饭局,说是要了解菜肴的制作。
滢滢坚持要把吊锅吊在银杏树下,于是庆东和王云天就一起动手,满足她这个要求。
吊锅像秋千般地晃着,底下的炭盆烧得红红火火,锅里咕嘟嘟地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炭盆的边沿较宽,正好放下其他菜肴,四瓶半斤装的小吊酒和一瓶“沙河王酒”,五只小凳子围在四周。天已全黑,又没有月亮,大门前的红灯笼的灯光根本照不到这里,庆东从房子里拖出一根长长的电线,线的这头接了一只节能灯,把灯拴在树上,就一切齐活了。
滢滢和王云天都拿出相机,拍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老爷爷坚持不上桌,自己烫了一壶白酒,和小孙子分了一点菜,盛了两碗饭,在小石台上吃了起来。
庆东轻晃吊柄,让吊锅微微地顺时针转圈、晃动,说这样可以保证锅底受热均匀。这在外地人看来,却是更增新奇。
最先品尝的自然是锅里的土鸡,配料是冬笋,吃得大家不住赞叹“山外真是无法吃到如此鲜嫩的子鸡”;接着品尝其余的山珍野菜。
滢滢向庆东打听小吊酒的制作方法,王云天也是好酒之人,早就听说其入口绵甜而清醇,这时端着酒杯,一边品尝一边竖起耳朵想听个真切。
“一般在秋收后,我们就会购买酒曲,将大米加水蒸熟后,拌入酒曲发酵,一天后,再把已发酵的酒糟,放到釉缸里进行第二次发酵,大约三五天后,具体时间得看当时的气温,就可以闻香蒸溜、出酒。度数一般在15度,不超过30度,你们觉得口感如何?”
“不辛不辣、无苦尾,像甜水。”滢滢说的还算不外行。
“您可别小看它,这酒啊酒头酒尾都厉害着呢。很多能喝酒的当场就会出洋相,如果喝的太多真的醉了,你能睡得像死人一样。庆东,你说是不是?” 小薇喝了一大口。
“真是这样,我有一次喝多了,睡了两天。”庆东肯定了小薇的说法。
“确实容易让人上当。也难怪,这里的山水已经如此醉人、更何况酒呢。”王云天也给小女儿尝了一小口,小女儿也说好喝,嚷着再喝一口,被他坚决制止。
小薇搂着滢滢耳语道“就算你的酒量大,要是喝醉了,被人强暴都会不知道。”滢滢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不过倒是真的不敢多喝了,跟着大家改喝沙河王白酒了。
“红豆腐”从外观到口感,都和熏肠无异,却又多了种独特风味。其实是用猪血制成,再经晾晒和熏烤。
“凉拌珍珠菜”据庆东介绍说是采自山里的一种灌木,嫩芽上缀满许多珍珠般的花蕾,不仅味道鲜美,还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和缓解动脉硬化、高血压。
“将军菜烧土猪肉”将军菜品起来,口感生脆、有嚼头;猪肉呢,软糯可口、其味隽永;大锅土灶烧菜就是香。
“熏肉蒸千张”这是庆东推荐的菜。把腌好的土猪肉挂放在厨房的锅灶旁,由于没有使用煤气天然气炉灶,当地百姓大多还是采用不同料质的柴火,这样经过长时间自然的烟熏,充满了百草的香味,王云天的评价“与四川那种集中的、短时间突击熏制,不可同日而语。”
此情此景充满了山野情趣,每道菜又都是山外轻易吃不到的,加上小伙子不凡的技艺,吃得大家心旷神怡、心满意足。
“我给大家唱个歌,助助兴吧”在座的不禁有些喜出望外,小薇放下筷子,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
哥,唉
你是山来妹是水,水绕山啊不停留。
放心地走莫悲伤,妹妹送哥去远方。
带上这瓶家乡酒,想家你就喝一口。
绿水青山永相守,哥哥永在妹心头。
带上这瓶家乡酒,想家你就喝一口。
临行敬上这杯酒,妹妹等哥再聚首。
哥,唉
你是山来妹是水,水绕山啊不停留。
莫悲伤放心地走,妹妹送哥手牵(着)手。
带上这瓶家乡酒,想妹你就喝一口。
家里事儿(你)别担忧,多点快乐少点愁。
带上这瓶家乡酒,想妹你就喝一口。
哥哥早日回家乡,妹再陪你喝杯酒。
唱完了,每个人都好像还沉醉在其中,好久没有声音,没有掌声,任由歌声随风飘散在夜空中。
在学校怎么没听过你唱这首歌?真好听啊,滢滢搂着刚坐下的小薇,小薇吐了一下舌头,在学校里,哪有我们农村丫头的展示舞台呀。
“好听,真好听,来大家喝杯酒。”王云天邀着大家又喝了一杯。
“当年我们这里有10万人参加革命,现如今又有10万人走出大山。”小薇自己也算是走出去的一个。
“是啊,你可以说是穷则思迁,但是我认为这是老区人又在为国家做贡献。真不容易啊,很多人不打仗了、和平了,就忘记山沟沟了。”王云天很有感触。
两间卧房,王云天和爷孙俩在一间,两张床都很小,而另一间屋子里有两张大的双人床,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小女儿跟滢滢阿姨一起睡。
等小女孩睡着后,滢滢小声地对小薇说:“我回家带点东西,回到这里呆一段时间。”
“真有你的。看上帅哥小厨师了?”
注:
请您上网搜索一下,听听这首作者作曲的“哥是山来妹是水”,希望您喜欢。
第八章 茶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一盏小灯,当然如果加上一个好女人,那就更好。这就是刘利民心中的理想休闲,躺着坐着无所谓,只要舒服就行。
唐代李肇《国史补》记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安徽山川秀美,出产的茶叶名传古今,可谓是名山名茶,相得益彰。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顶尖大方、涌溪火青、九华毛峰、珠兰花茶、齐山毛尖、霍山黄芽、敬亭绿雪等享有盛誉。
银钩、绿牡丹、红牡丹、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黄花云尖、金竹毛尖、泾县特尖、天华谷尖、银龙、龙须、银针等新创名茶亦是闻名遐迩。
但是刘利民对六安的茶叶情有独钟,一是因为距合肥较近采买方便,二是因为山里有朋友比较放心。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兰花和华山银毫,这五朵金花被当作待客迎宾的首选。
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每年茶叶上市时节,他都会托山里的朋友用老法炒制一些,供自己享用。作为独一无二的礼品,每年给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喜欢绿茶的朋友寄上一些,颇受好评。
七碗清风自六安,
每随佳兴入诗坛。
纤芽出土春雷动,
活火当炉夜雪残。
陆羽旧经遗上品,
高阳醉客避清欢。
何日一酌中霖水?
重试君谟小凤团!
这是明代的三位名士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以六安茶为题,联句赋的一首七律。被放在“别具阁”的一个包厢里。
刘利民什么事都喜欢尝尝鲜,这不最近又迷上了徽茶新贵“华山银毫”。说起华山银毫,可有些不简单,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六安人研制出来的。
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大华山和毛坦厂镇东石笋一带,地质、山川、土壤、气候,非常适宜名优茶的生长,自古即为名茶产地。“华山银毫”的研制者叫奚得发。此茶加工极为不易,关键在于连枝叶采摘、连枝叶杀青、半成品机械抽蕊、无烟枫香木炭烘焙等十多道工艺,从采摘到成品的整套工艺不触人手。成品茶的极品,每500克有芽蕊17万个,凭此优异的表现,97年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芽蕊茶之最”。
华山银毫外观:外形细秀匀齐、嫩绿显毫。刘利民最喜欢观看此茶冲泡以后:杯中如万龙飞动,片刻徐徐下沉,似云雨连绵,芽心如金似玉,散发着纯真香气;喝起来:香气鲜爽,滋味醇美、甘醇爽口,美妙无穷。
让我们看看古人对茶的点评,华陀认为,苦茶久饮,可以益思;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说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本草纲目》则更是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每当您捧着一杯香茶,怎能不感叹祖先的智慧与勤劳,竟然为我们留下如此优雅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