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会吧南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会吧南洋:海南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回忆 作者:陈达娅 陈勇 
 这是一部档案研究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南侨机工实录。两位作者都是南侨机工的子女,特殊的身份与经历,使他们对于南侨机工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同时也具备了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独特的条件。他们不仅投入大量时间到云南省档案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翻阅档案资料,而且多次远赴云南、海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极为难得。该著述图文并茂,从海南籍南侨机工(约占南侨机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特定的视角,不仅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侨机工抗日救国的感人历史,而且记叙了他们定居国内后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               
总序   
中国是一个海外侨胞众多的国家,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华侨华人。长期以来,远渡重洋的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谋求生计、创基立业的过程中,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华侨华人关心着祖(籍)国的强盛与进步,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诞生,从维护中国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开展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华侨华人团结互助、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有利于了解他们对居住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就史,有利于了解他们爱国爱乡,为祖(籍)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史,有利于了解他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融入主流社会的发展史;而且更有利于我国总结开展侨务工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探索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华侨华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侨务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提供参考和借鉴,更有针对性地为华侨华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以推进侨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就国外而言,华侨华人问题作为一个与国际经济和政治发展相关的移民问题,于20世纪初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和相互的联系,更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而成为热点研究的问题。就国内而言,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初,但发展、繁荣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纪之交,中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年轻一代专家学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崭露头角,为研究带来兴旺的景象;二是新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学术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协作更加密切;三是学术研究成果显著,文章和著作数量繁多,研究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四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更加注重现实侨情的研究,而且广泛涉及到华侨华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人口等领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的趋势。 
作为全国性的民间学术团体棗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历任学会领导和历届侨联负责同志、侨界前辈、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学会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进展,不仅发挥了全国性侨史研究学术团体组织协调的龙头作用,而且推进了地方历史学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资料收集、研究编撰、著书立说等方面,成绩显著、硕果累累,较好地发挥了侨史研究“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华侨华人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外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华侨华人的研究。为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编辑出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旨在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学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阵地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由陈达娅、陈勇编著的《再会吧南洋》一书,是一部档案研究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南侨机工实录。两位作者都是南侨机工的子女,特殊的身份与经历,使他们对于南侨机工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同时也具备了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独特的条件。他们不仅投入大量时间到云南省档案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翻阅档案资料,而且多次远赴云南、海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极为难得。该著述图文并茂,从海南籍南侨机工(约占南侨机工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特定的视角,不仅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侨机工抗日救国的感人历史,而且记叙了他们定居国内后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经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它的出版,将加深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为深入研究南侨机工回国援助祖国抗战的壮举,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因此,我们将本书列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之六》出版。 
在此,我衷心希望:《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的问世,有利于将华侨华人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2007年2月   
序(1)   
(厦门)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陈毅明 
《再会吧南洋》是一本好书。我很荣幸得到两位作者的信任,在付印前就能读到它,并应约写一点感言。 
书中的主人公,作为个体,都是65年前生活在海外的风华正茂的华侨青年,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义无反顾地回到已是山河破碎的祖国,为抗日战争服务。作为群体,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从广大侨胞抗敌救国的团结奋起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最具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华侨群体——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也指服务团成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里程碑,也是海外华侨团结自觉的里程碑。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一个支脉,具有开放的眼界、爱国的传统和热爱和平的善良愿望。1931年,日本侵略者精心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陷入了近代以来最悲惨最受屈辱的深渊。从那时起,华侨始终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1937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枪声,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随即爆发。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全国人民,与民族敌人——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殊死的民族解放战争。海外侨胞誓为祖国后盾,在世界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敌救国运动,以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援祖国抗战,成为与中国国民党控制的正面战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同时展开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生力军。 
当时海外华侨千万,其中八百多万侨居南洋(东南亚)。南洋及我国的香港,在当时都是英、荷、美、法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暹罗即泰国除外)。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英国对日本推行“中立”政策(暹罗亦然),英国殖民统治当局禁止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华侨公开进行抗日活动。新加坡是南洋华侨的经济、文化和爱国救国活动的中心,在那里的华侨抗日救国组织,不允许公开打出“抗日”的旗号,于是就以“服务”、“救护”、“救济”等民众慈善社团的名目出现。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的南洋华侨抗日救国的领导机构取名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或“南侨筹赈会”),主席陈嘉庚。1939年初,在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被日军封锁,原有的香港至广州和香港经海防转越桂线入广西的两条国际通道也被切断的危急关头,云南省动员10个民族的20万筑路民工,用8个月时间赶建的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一条新的国际通道开通了,海外华侨和国际组织捐赠的汽车也有了,而司机和修车技工(南洋华侨统称之为“机工”)却大量缺乏。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致函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请代为招募所需人员。 
陈嘉庚急祖国之所急,即于1939年2月7日由南侨总会发出《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通告,强调“事关祖国复兴大业,望各地侨领侨胞,深切办理是要。”他同时函促马来亚各埠筹赈会立即开展动员、培训和选拔华侨“修机”、“驶机”人员的工作。陈嘉庚是深受华侨信任和爱戴的领袖,他一号召,群起响应。华侨机工视此为报国良机,奋袂而起,踊跃报名应征。有的放弃高薪,结伴而归;有的安顿好父母妻儿,匆匆踏上征程;有的铁心救国而别离刚入门的新娘,或别离已有身孕的爱妻,或别离已山盟海誓的恋人;年纪小的就多报几岁,超龄的则设法减掉岁数;还有女扮男装应募的当代“花木兰”。 
据不完全统计,从世界各地(大多从东南亚)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有5万人。1939年2月至9月,南侨总会招募“南洋华侨机工”,组成“回国服务团”,分15批回国(其中由各地集中到新加坡出发的有9批),共3193人,加上此前(如1938年秋已有华侨机工团队回国加入西南运输处服务)及从其他地方直接回国的,南侨机工总数超过3260人。 
南侨机工是由南侨总会遣派的一支专门队伍,由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青年机工组成。他们的战斗岗位大多在滇缅公路,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西南运输公司调配。有少部分服务于八路军和盟军中的美军。他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无论隶属于国民党、共产党还是盟军,都是为了打败日本法西斯强盗而拼搏。滇缅公路正是由于有了南侨机工这支神勇的华侨运输兵,才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西南的国际通道,成为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 
南侨机工是南侨总会除组织华侨捐款、捐物之外,以华侨人力支援祖国抗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又是海外华侨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一大贡献。其功勋卓著,精神更可贵。他们遇到的难题要比国内的同行多得多。他们来自侨居地,有的还是世居海外的第二、三代侨生,有的回国服务时才十几岁,除了要面对工作环境的艰危之外,还要面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生活上的不适应,以及某些腐败官僚和“正规军”的欺负。这种种困难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因为他们毕竟不同于国内的同行和一般人。他们经历过外部世界,有见识;他们大多受过专门训练,精于技术;他们是在现代西方文明和华侨社会的熏陶下成长的一代华侨工人,普遍具有良好的素质。他们真诚爱国,具有为国家争解放和为民族争自由的崇高理想,具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坚强信念,具有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的气概面对敌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服从指挥、遵守秩序、顾全大局、团结同伴以及不吝自己的智慧、血汗甚至生命的敬业乐群和克服困难的华侨群体精神。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服务,不仅肩负着海外侨胞的重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