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杀开国功臣巩固自己的皇位罢了!问题是,中国历史上这种流氓还真不少,史书上教材上到处是他们的身影,你说倒胃不倒胃?
14。关羽
本来无意写关羽,打小就不喜欢他,心目中一直认不他不是个好鸟,至少不是个英雄,尽管他被老百姓弄到门框上吓鬼去了。
关羽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作品…《三国演义》按当时的品德标准美化出来的,正如姚雪垠写《李自成》,把李自成按标准的优秀党员编排一样。他们越美化越编排,我们就越不信邪!可是今天突然看到一篇有关关羽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先生,不久前在关公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据报道说,这论文还引起了一些争议。看来中央社科院的同志们也没闲着…不好意思,我一直以为他们闲着来着。尹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如下三个观点:一,关羽确实武功不弱,但并不是武艺超群,无人匹敌!二,关羽并非不好女色,曾与曹操争过美女! 三,关羽并非忠义双全,他的品质值得怀疑。老实说,看完尹先生这篇“引起国际争议”的论文,我哭笑不得:尹先生倒不如在家闲坐着好!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尹先生的论证,让《北京科技报》(2004。11。20)当作最新消息给发了:社科院专家论证关羽并非英雄 竟是好色之徒!
原来社科院专家就喜欢做这样的研究啊!我倒!
15、殷
商后人与安阳人守着个殷墟,但是我对殷墟本身并不“感冒”,作为安阳人,我更感冒的是,殷商旧民的归宿问题,更进一步说,现在的安阳人与殷商遗民是否有血亲关系。据《史记》里的“殷本纪”、“周本纪”、“管蔡世家”、及“宋微子世家”所载,应该是这样的:纣王死,周武王命令纣王儿子武庚(字禄父)统帅殷商旧民,同时封其弟管叔鲜于管(今河南郑州)、蔡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武王让两个弟弟协助武庚治理殷商旧民,其实是让他们起监视作用。没想到监视作用没起,倒起了反作用。武王一死,继位的成王年幼,两位王叔居然挟持武庚叛乱起来。周公旦平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把殷代遗民分作两部分,一部分给微子启,封于宋,大约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国都即在商丘;一部分给康叔,封于卫…黄河与淇水之殷商旧地,约指商旧都朝歌之地,今河南淇县。宋后来出了个宋襄公,大家都知道,宋襄公和楚国交战,战前,子鱼说:上天抛弃殷商久矣,不可战。可见子鱼还是把自己及宋国当作殷商之后续的。可惜宋襄公不听,而且还特讲仁义,与楚成王战于泓水,楚军正在渡河,目夷说:楚军人多,我们人少,乘他们过河,我们出击吧。襄公不听。待楚军过完河,目夷又说:现在可以攻击了吧。襄公说:人家还没排好阵势呢,急什么。待人家排好阵势,宋军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的大腿都受伤了。宋人埋怨他,襄公说: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翻译过来就是:君子不乘人之危,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军队。宋襄公倒有点西方的骑士精神…对方没有披挂好,这边决不能发动攻击。可惜大家都不喜欢宋襄公这一套。子鱼当时就急了,说:打仗就是以胜利为功,如你所说,不如直接给楚国做奴隶算了,又何必打仗!现代我们还把小宋的故事作笑话来讲,看来中国的仁义都是虚的,唯有宋襄公才是真的。宋国最后出了个暴君偃,诸候都说他恢复了商纣王的作为,齐、魏、楚灭宋并三分它。宋国没了。至于卫国,武王曾告诫年小的康叔要重用殷商之贤人,所以起步不错。后来卫国出个卫灵公,其夫人南子漂亮得不得了,孔子还拜访过南子。据说南子是个名声风流的美女,所以子路对老师见美女很有意见,孔子赌天赌地的说:我本来不愿意去见她,可是不得已啊。
如果我做错了,上天都会讨厌我的。不管老师怎么着吧,子路后来就在卫国做官,而且也死在卫国了。子路死得也比较有意思,跟宋襄公有一拚。当时卫国内乱,人家都往外跑,子路却往城内跑,而且说:吃人家的俸禄,就得管人家的灾祸。跟叛党决斗的时候,子路的帽缨子被人削断了,说:君子死的时候,帽子不能落地。遂捡起帽缨子,等自己打好结,叛党也把他杀了。子路死了,子贡(端木赐,我之所以取名叫端木赐香,就是希望自己象子贡一样风流倜傥,象子路这样傻不愣登,象孔子那样灰不溜秋,不好玩呵)去看老师,七十三岁的孔子哭了,说:赐啊,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泰山要崩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凋谢了,我也快死了。夏朝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东台阶,周朝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西台阶,殷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中间。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中间受人祭,我原本就是殷人啊!过了七天,孔子死了。可见。孔子临死前还是把自己视作殷人后代的。
如果孔子是殷人后代的话,那么孔家现在香火尚存,可见殷民并未绝断。而且中国传统政府都喜欢祭孔尊孔,孔儒学问在今天又有复兴之意,孔子当含笑九泉了吧?当然,殷商旧民应该还有一个归宿,据《尚书》记载,周召二公两次迁殷民修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所以,洛阳附近也应该有殷商后代。
这样说来,我们安阳人倒跟殷商遗民没一点关系了,据民间版本,倒可能跟明朝那次大移民有关…山西洪洞大槐下底下来的,民间传说其标志有三:第一,看小脚指指甲,如果是复甲,定是大槐下来的。当时为了做标记,每个移民的小脚指上挨一刀;第二,背着手走路,在路上习惯挨捆了,解了绳子,俩手还在背后做挨捆状;第三,把上厕所叫作解手。在路上大小便,没人帮解裤子,只好叫解差:长官,请解手,俺要方便!时间长了,语境有了,大家就直接喊:解手,解手!
第一和第三个标志,我觉得没甚意思,倒是第二个标志,老惹我发笑,因为我发现,全国人民…陕西老农(看看刘巧珍她爹就知道了),东北老农(看看赵本山出场就知道了),还有革命干部革命领袖们,哪个出场时不是做挨捆状来着?洪洞县里没好人,闹了半天,全国人民都是洪洞那边移过来的啊!
16、“小康”与“大同”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给后人描述了他心目中的小康之治与大同之世,中国式乌托邦理想由此诞生。孔子的大同之世是这样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这大同,咋瞅咋象老马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孔子不知道老马,只知道中国的三黄五帝。孔子心目中,尧舜们可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当然那时叫“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不过孔子也不傻,知道这样的“软件”世上难找,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大同不得,小康总行吧?孔子的小康是这 样的: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利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可是孔子也不憨,后来就发现,小康这”硬件“也不好弄,闹到现在,我们还在奔小康,而且指标比孔子的还少了些,只有经济指标,没有政治法律指标了,特别是没有”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这一条,也就是说,各级官老爷太不象话了,人家不自动辞职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更令人遗憾的是,孔子“不患寡只患不均”的蠢话,对后世的农民领袖与各色革命家政治家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导,他们以为,大同与小康,就是共产共家共饿肚共光棍。
洪秀全在自己的天国军营里,设男兵营女兵营,即使两口子也不能一块儿睡,当然,不是两口子也不能乱爱(自由谈恋爱);毛润之让全国人民以公社为单位一个锅里吃饭,天下终于大同了,首先是“外户而不闭”了…为了大炼钢铁,各家大门上的铁锁都充公了,想闭没锁呀。其次是“盗窃乱贼不作”了…中国小偷再傻,也没傻到如此地步啊…上人民公社社员家偷粮食!如果真有这傻偷,那主人也会学巴尔扎克幽默他一句:哥们儿,歇会儿吧,我白天挖地三尺也没从老鼠洞里淘出一粒粮食来,黑更半夜的,你能摸出一块馍馍来啊!
17、走向共和
周厉王不是个好鸟,国民们背后议论他,可他愣是把这种议论叫作“谤王”。现在民主了,“谤王”住几年牢就行了,可厉王当政时,还是万恶的旧社会,那可是要杀头的。那时的国人们又都只有一个头,于是就学乖了,在路上碰见,除了送“秋天的菠菜”外,不敢有任何表示。厉王高兴坏了,跟召公说:呵呵,瞧谁还敢谤王!召公听了不以为然: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啊,如果各级干部都给您献时评与杂文一类的社论,盲人给你献好日子和春天的故事之类的歌词,史官给你献万历十五年那样的史书,乐师给你献谁动了我奶罩之类的名人格言,然后你让有眼无珠的盲人给你朗读社论,让有珠无晴的盲人给你朗诵名人格言,让百官随便上“万言书”,让百姓随便写举报信,让身边的秘书与办公室主任随时规劝你,让身边的家属子女随时弥补你的过失监督你……那就走向共和了,现在,你堵上大家的嘴,谁还真心挺你啊?
奈何召公的苦口婆心,厉王不听;可国人憋了三年…三年不让“灌水”,谁受得了啊,于是国人们就反了,并走向了共和…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如此看来,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共和的国家。
当然了,那时的共和不是现代的共和…周公召公和衷共济,共同执掌朝政,谓之共和。
鉴于中国民智未开,我用普通话解释一下:所谓的共和,就是俩人儿合作。比如于国家,设立正副主席或曰政府总统,于政党,设立正副书记或正副党魁,于论坛,设立正副版主,依此类推,就共和了!
就目前的情形,网络论坛上共和得最象模象样,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网民可以随便“灌水”!真有被杀“头”的,换个头像就重新浮出水面了!周召二公若在世,估计也只能共和到这个份儿上了!
18、“童贞女王”
伊利沙白一世和“王牌寡妇”叶赫那拉氏中英近代史上,各出现一位影响国运的女人:英国那边…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享年70岁,在位45年,在位时,领导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为以后的日不落大帝国打下了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