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易客为主,明明是来河间帮忙的,却反过来谢大家,一时之间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拜谢了下去。

    这杯酒喝下去其实已经没赵何什么事了,他到河间来本来就是个牌位似的存在,具体的赈灾工作是不会参与的,只会到各处去转一转、看一看,甚至还要比赵胜提前几天离开河间回邯郸。不过就这样秃尾巴鸡似的收场终究不是回事儿,所以赵何喝完酒坐下身接着说道:

    “赈济之事繁巨,寡人自当亲力亲为,不过终究会有难以照应之处,具体事宜便由相邦操持好了。相邦……”

    赵何说着话向赵胜挥了挥手便不再说话了,能跑到这个宴厅来做客的这些人哪会有傻子,就算没见过赵王、赵相邦这种高高在上的存在,他们的事却还是知道的,虽说被赵何刚才的话感动了一把,不过还不至于被感动迷糊,见赵何让赵胜说话,任谁都明白赵何这过场算是走完了,后边的苦活儿都得赵胜去干。

    虽说这些事只要能做好,能让河间尽快安稳下来,能使大家重新高枕无忧的发财赚钱,谁做都是一样,但八卦的心态谁没有,一个个瞟眉遮眼的品评着赵何和赵胜眉眼间的相似之处,纷纷暗自想道:

    都说赵王是安享富贵嘛事都不管的人,要不是他兄弟豁出命的去保,两年前只怕就得被李兑给废了,能不能保住命都不好说,现如今他的王位是稳当了,头疼事却都让他兄弟去顶着,费心费力不说,最后好名声还得让他这个当哥哥的去得。这人的命就是不一样,兄弟俩就因为不是一个娘生的,又差着年把的岁数,你有能耐又有个屁用,再有能耐也抵不过你家哥哥命好呀,这才真叫一个天道不公,比普通百姓家还不如。普通人家就算没什么大富贵,你只要有能耐,去哪里不能混一场大事业?何必去受这尊尊亲亲、君君臣臣,做得再好也只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的委屈。

    为别人抱委屈那是因为事不关己,可赵胜要是也抱这样的委屈试试?先别提什么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了,就说他自己,要真敢这么干,败了只有死路一条,就算胜了那也是违背人伦天理。运筹的好子孙后代当然能受益,可自己却得天天担惊受怕的去应付那些“忠臣”们的吐沫星子外加“忠勇”们的冷枪暗箭,就算能把这些都摆平,那后边也有你的罪受,秦国要揍你正愁没地方抓你的短儿,楚国和齐国要不是一个离得远够不着、一个被揍趴下了也一样得这么干,干脆连“传统友邦”韩魏燕三国也没有帮你的胆量了,要是这些都能应付下来基本上也就是个替子孙作嫁衣裳、自己只能一辈子孤家寡人、四处受敌的命,死之后还得落一个篡位的名声,要是应付不下来那就跟宋王子偃一个下场了。

    春秋和战国基本上可以算一个整体,天下人都跟着孔子说什么春秋无义战,灭国多少多少,可又有几个人想过那些强国去灭弱国也是需要理由的,其中君王之位不正恰恰就是最好的借口。反正天下各国都看着呢,你尽管玩篡权上位,到时候要是不被群殴那才真叫奇了怪了,这才是先秦那些有能耐“王爷”们最大的委屈所在——比朱棣那些人整整多了一道外交关系的绳索。

    赵胜自然不可能去做此想,现如今他荣华富贵、贤妻美妾、大权在握、一呼众诺,君王更是言听计从,活着的时候舒舒坦坦、死了以后也能青史留名,除了一个拿在手里能烫秃噜皮的虚名以外还缺什么?就算真像那些“有责任心”的古人一样不服头顶上的这位君王没自己本事大,要去为小兔崽子们而谋,最后还不是只能便宜了其中一个而已么,又能有多大意思?与其去谋要给自己惹麻烦的虚名,还不如当真负起责任去改变赵国被坑杀四十万众并且最终被灭国的命运,甚至一层,想办法改变华夏兴衰循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剧命运呢。

    ……

    河间众豪富们自在那里好奇地偷偷打量赵胜和赵何,赵胜在赵何的命令之下却已经应了一声,笑呵呵的站起身面向了他们,待满厅之中完全安静下来以后,赵胜高声说道:

    “此宴之意大王已经与诸位说了,赵胜便不再赘述。既然此番诸位是与大赵朝廷和舟共济,赵胜当开诚布公才是。河间原先不在大赵治下,但齐王丧德损国致使河间生灵涂炭,自失民望,原也怪不得别人。大赵与诸国相约接手河间,自当视河间有如邯郸,视河间之民有如大赵他郡之民,绝无差等。河间之灾因何而起如今说也无益,尽快安抚民心恢复百业,备兵严防他国窥觊才是正理,这既是为河间百姓及诸位谋,亦是为大赵社稷谋,诸位有什么良策还请畅言。”

    赵胜这些话可是够开诚布公的,明确告诉大家这里虽然原来不是赵国的地方,但赵国既然占下了那就绝不会再让别人夺去,这是赵国朝廷的利益。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最怕的并不是被盘剥,而是朝归秦暮归楚,脚底下的地盘天天打仗,那样是要出人命的。所以赵胜这番话就像一颗定心丸,刚刚出口宴厅之中便是一片彻底放下了心来的窃窃私语。半晌过后才有一个花白胡子的士绅被推举出来代表大家站起身向赵何和赵胜深深鞠了一礼,极是恭敬的说道:

    “大王、相邦,小人们都是大赵的治下之民,大赵遣大军驱燕齐乱兵恢复地方安宁,如今又派发粮食济民,小人们无不拥戴。呃……只是,那个,呵呵,小人们虽然受了些灾、被骑劫那个该天杀的抢去了些粮食财物,但,但只要大王有命,小人定当无不应从,就算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

    那老头话里话外的攻守兼备,又骂了骑劫表了忠心,又连带着说了自己的难处,坐在地下的那些人立刻像是上了发条似地激动了起来,一时间对燕齐的咒骂,对赵国的感恩戴德乱成了一片,要是谁在那老头儿说完话之后才进来,一定会被这些人对赵国的拳拳忠诚感喟不已。

    纷乱之中赵胜绷着笑偷偷向赵何和廉颇递了个眼色,赵何只是无奈的笑了两声,目光“又让你小子猜中了”的意味。而旁边的廉颇却瞪着一双环豹大眼愤恨地哼了一声,要不是害怕君前失仪,紧紧捏着的拳头差点砸在了几上。

    赵胜是求策的,那些位却全是漫无边际的表忠心,这话茬根本对不上路,赵胜耐着性子听了半晌,见实在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便向下挥了挥手笑道:

    “好了好了,诸位还请听赵胜说几句。这次河间士绅百姓尽皆蒙灾,谁家也不容易。若是再给你们添负担着实有些未尽朝廷之责。此次大王亲临河间,百官无人敢于塞责,已提前计算清楚所需粮食及其他用度拨付了过来,另外他郡士绅也慷慨相助了些钱粮,足以赈济灾民了。”

    “哪怕是不成,朝廷如此厚待河间,我等虽说也受了难,却也不能一旁坐视呀。”

    “对呀,对呀,小人们虽说也受了灾,不过总比那些衣食无着的那些人好过许多,大家能出多少里边出多少力吧。”

    “河间能有多大?彼此都是乡邻亲眷,这样说不过去呀。”

    ……

    众士绅见赵胜把赈灾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赵国朝廷身上,心知这是赵国刚拿下河间要收买人心,虽说不用自己出粮花钱人人都“心儿里美”,但场面上的话该说还是要说的,于是乎众人刚刚表达完对赵国的无限忠诚,紧接着又抒发起了对乡亲们的无限亲情。

    要说这些人都不是真心想帮些忙或者幡然醒悟,对自己的“铁公鸡”表现自觉羞愧那是不可能的,但赵胜刚才那些话却是基于赵国确是不准备让这些人“搭撇儿”的筹备基础上说出口,此时见风向又转了过来,忙再次挥手打断众人的议论高声说道:

    “诸位还请安静——赵胜此言乃是大王旨意所命,大王在邯郸未来河间之前便训示过,河间受兵灾之苦终究只是一时之难,但若是令河间豪右在受灾之后还要仗义疏财,以致无力恢复河间生业却是大赵家国之难。诸位无力恢复旧业,家业难免至此而衰是其一,朝廷断绝河间税赋是其二,当国者绝不可为一时之事杀鸡取卵。诸位仗义之心大王与赵胜皆明白,只是却不能如此做。

    这样好了,河间与他郡一体,诸位尽管安心重兴旧业就是,到了他日再聚资财之时,诸位亦可与别处豪右一样集缁缕前往云中、雁门垦荒,如此一来即可为大赵仓廪谋,又可更兴百业,岂不是更好?”

    “赵相邦说咱们也能买北三郡的田土?”

    “好像,好像是这个意思。”

    “听说白家上次单单在云中便占下了上万倾。还有那个霍家,整整七千多顷……”

    “这么多!那不发大啦!……

    “大王和赵相邦放心,小人们明白深浅,此次赈灾绝不能只让朝廷出力。”

    “我等都是河间之民,不出力何以为人呀。”

    ……

    在赵胜话音落下之后,宴厅之中先是猛地一寂,很快众人便纷纷议论起了赵国富豪们通过集缁缕得到的好处,但这个话题也没持续多久,紧接着又有人忽然插话对赵胜不让他们参与赈灾表示出了“极度的不满。”

    赵何笑微微的扫视着众河间士绅,忽然间看见赵胜挥着手似乎还想说什么,嗓子眼里不觉一阵痒,重重的咳了几声之后,差点没吼出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你还没完啦”。

    ……

第一百五十章南方的消息

    华夏文明自古便有着强烈的家族观念,绵延数千年而不衰除了文化氛围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则是利益牵系。『书友上传』个人毕竟是渺小的,没有与其他个体的交流互助根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集体观念,而在形形色色的“集体”之中,家族因其明确的血缘纽带牵系,又是最为紧密的。个人从属于家族,为个人奋斗的同时也要为家族做出贡献,相应的则是从家族中得到庇护和支持,从而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事业,这既是文化伦理的结果,同时也是利益的选择。

    赵胜在跟着赵何来河间之后的第一时间宴请此地豪右正是为此,这些人在河间除了巨大的财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宗族等等牵系在此地形成的强大影响力。赵胜不需要他们的钱粮,但影响力却绝不能不“笑纳”,只有令这些人全心靠向赵国,今后才有可能巩固赵国对河间的统治。

    此次以赈灾为名宴请河间豪右,紧接着恰当的抛出对他们极具诱惑力的经济利益,虽然润如细无声,却在豪右们通过各种门道打听得知赵国“集缁缕”开发北三郡已经行成定制和完整的操作程序以后,实实在在将河间的民心拴在了赵国这条大船之上,即便今后燕国或者有可能缓过劲儿来的齐国来抢夺此地,在河间豪右一只手被死死拴在赵国北三郡上的情况下也必然会落于下风。

    人心之乱就要靠人心之药去医治,一场表面上上不了台面的宴席彻底引导了河间郡的民心倒向。有了众多豪右死心塌地的支持,赵国朝廷收到了依靠军力强制镇压达不到的良好效果,从第二天开始河间各地有影响力的家族便主动出人出力帮助官府发放救济、维持秩序,不但赈灾行动得到了顺利进行,就连原先全力戒备防止民变的赵**队也轻而易举的抽出了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