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传-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深密。我军的企图和动向,在未实施以前,其深密恰似乌云密布的天空,不见日月星辰,这样敌人便不知该如何应付了。

    五、镇定。当战机未熟,伺隙观衅时,其行要像屹立的山岳一样,敌人则不敢摇撼。

    六、暴疾。当潜兵突袭时,其行动恰如雷霆闪电一般,使敌人仓皇四顾,罔无所措,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这样,敌人在惊恐战栗之下,耳聋目眩,四肢百体几至丧失知觉,就更无从还击了。

    田武完全康复了,幸喜没有留下什么残疾和后遗症。

    这造孽的率然,真该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蛇蝎之辈,怎可与之计较,王栩怨自己管理不善,还是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立功赎罪吧。

    一天,王栩将盛率然的铁笼子搬了出来——率然原盛于木笼之中,咬断了木棂出来闯祸,咬伤了田武,从此王栩便特制铁笼盛之,以铁棍击其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首尾都来救应。

    这率然虽然可恶,但却极其有趣,田武看得入迷,并接过老师手中的铁棍,照样打了一遍,率然的反应如故。这是多么好的教具啊,演示之后可令人不言而喻,善用兵者,要像率然,使三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各部分工而不分家,必要时应彼此相互救应,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岂止是用兵如此,各项工作无不如此!

    由上述描写不难看出,王栩教授,多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这是人类的认识过程和规律。有时也从理论入手,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或边讲理论边实践,譬如讲“奇兵与正兵”便是如此。

    就在逗率然后次日下午,在当院的青石上,王栩老师向田武讲道,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变化无穷。那么,什么是正兵呢?大体上讲,按照通常的战术原则,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战斗的,都可以叫做正兵。根据战场情况,动用计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打敌人措手不及。不是采取正规的作战方法,都可以称为奇兵。

    谋贵用奇,奇由正生,无正难以求奇。

    奇隐于密,密不仅是避开敌人视线,而重在迷乱敌人的心智。

    奇与险常常结为伴侣,在危难中求安全,在险绝处求成功,人们以为不可能取胜的时间、地点,往往是走向胜利的坦途。

    无巧不成书,因巧而成奇。战场上时时会有偶然的机遇,意外的良机。智力反应快的将军,则能结交这匆匆来去的不速之客,一矢中的,改变局势。

    奇所以为奇,必出于常识、常规、常法之外,活动无定迹,行动难猜测。

    奇谋虽可偶然从脑际里闪出,但这决不是侥幸之功,而是因思维突破了旧的逻辑程序的框框。大凡善出奇兵的思想家,都不拘泥常法,所以他们能在极其复杂的战场上,抓住那些最关键、最本质之点,来考虑自己的行动决策;处于进退维谷之际,仍能发挥创造性的思维,从一个可能点(哪怕是1%的可能)出发,进行跳跃式的和不规则的思维,联想而又反想,一下子冲破常见、成见、偏见和浅见的罗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奇将军”只有跨上突然、快速的骏马,才能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里纵横驰骋,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来。

    今天王栩兴致极浓,侃侃而谈,听得田武如痴如呆,师生配合默契,教与学和谐而统一。

第34章 亲爱依恋 寻觅求索(2)() 
田武双手捧着一碗水递给老师,王栩有滋有味地喝着,还不时地咂咂嘴,像在品尝新酿的米酒。喝过水,略作休息后,王栩挺身而起,拔剑出鞘,于青石旁的草地上击起剑来,边击边讲。

    击剑时,武士初立的姿势是“正”,一转而出于击,则与“奇”相当。名手于此姿势一呼出于击——“奇”,同时一转而作防御姿势——“正”,这叫做出于“奇”而立于“正”。在又受人攻击时,一转而变为反击,这便是居于“正”而出于“奇”。由此看来,名手击剑,每一瞬间,都在做攻守的两样准备与变化。

    击剑是这样,指挥整个战争也是这样。正兵合战,出奇制胜,二者相映成趣。表现在进攻一方,或正面钳制(正),侧面迂回(奇);或为两翼配合(正);正面突破(奇);或声东(正)而击西(奇);或示形于此(正)而主攻于彼(奇)等等。表现在防御一方,或正面抗击(正)合于敌后抽薪(奇);或阻于多路(正)合于围歼一路(奇)等。

    从作战目的讲,“以正合”服务于“以奇胜”;就手段而言,明于正而暗于奇。

    奇正交发,变化无常,使敌人莫测虚实,不知孰为正兵,孰为奇兵,因而敌人在战前,也就无从作好部署,恰当配备,适应机宜,结果动辄得咎。所以,良将能出奇制胜。

    时光如风似电,转眼间田武来凌云观已近两年。按华夏的风俗,学艺多以三年为期,然而不足两年的时间,田武就已将王栩师父关于军事方面的知识学问掏空。近半年来,王栩越来越感到自己教育田武力不从心,他聪颖过人,才思敏捷,过目成诵,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常常目光从老师的面前掠过,察言观色,对老师的意图便心领神会了,且深刻,透彻,全面,入骨三分。人的知识、学问和本领总是有限度的,在这样的弟子面前,谁都会感到自己的贫乏与低能。王栩清楚地意识到,再继续将田武留在身边,便是误人子弟也,因而萌生了遣他提前离去的念头。为师者犹摆渡艄公,迎来送往本属正常现象,哪有终生从师求学而不离去的弟子呢?然而田武将离去,却使王栩抠心挖胆,疼痛难忍。王栩虽不像孔子那样以教育为职业,弟子三千,桃李遍天下,但所授过的弟子亦不下百人,百人之中,无一能与田武媲美者。后世曾有人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乐之一,它甚至胜过“王天下”。事实的确如此,师生之间胜骨肉亲,手足情,老师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无限希望,学生的成长、作为和贡献,是老师的骄傲、自豪和幸福,这种幸福,只有为师者才能真正享受到,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包括那些权柄在握的达官贵人,是没有这个权力和福分的。为师一世,哪怕只教过一两个真正的“英才”,他对人类的贡献便是其他任何人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些“英才”将推动社会前进,改变国家民族和百姓的命运,造福于子孙万代。王栩认为,田武就是这样一个举世罕见的“英才”,一旦要离去,他怎么能不拳拳念念,情牵意绵,如失掌上明珠呢?

    田武是怎样精明的少年,王栩老师的心思,他自然不会看不出来,因而近来颇有些失落感,整日悠悠忽忽,仿佛魂魄为鬼神所摄,常不知所措,不知所之。但是,田武是个颇具理智的孩子,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一方面努力而刻苦地学习,尽量让老师少费心劳神;另一方面殷勤地服侍老师,取悦老师,极力使老师得出这样的结论:田武留在身边,生活上方便得多了。他本来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平时只要不是向老师请教或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言语,整日默默无闻,而今却每每主动与老师热情交谈,拉家常,谈历史,讲故事,请教探讨学问。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使老师放弃让自己提前离去的念头。自打来到这个人类世界,虽说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但田武接触过的人却并不多,父亲严厉得不近人情,令人敬而远之,母亲虽可亲,可爱,可敬,但却软弱无能;张凤歧老师虽博学多才,待人诚挚,但心胸狭窄,气量太小;方博古老师像一具出土的僵尸,古板得令人生厌;赵佑福老师倒也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但懦弱迂腐,甚至称不上一个男子汉迄今为止,田武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只有两人,这便是祖父田书和王栩老师。特别是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卧床不起的那些日子里,王老师千般关怀,万般照料,远远胜过了慈爱的母亲。应该说,没有王老师,便没有他现在的生命,从这个上讲,王老师的恩德又在祖父之上。思前想后,田武对王老师怎么能不如胶似漆,难分难舍呢?

    作为长者,王栩不能感情用事,他必须晓大义,识大体,几经煎熬,多次抹泪之后,他终于提出了这个双方都不愿接受的问题,那个令师生凄然泪下的时刻,还是由王栩确定了下来。这期间,王栩多次言不由衷地向田武讲那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的道理;便是那梁上燕,檐下雀,当它们羽满毛丰之后,也要远离父母而去,更何况是从师学艺的弟子呢?天下的人群,有聚必有散;天下的国家,有分必有合,聚散分合,乃日出月落一样出自自然,势在必行,不必伤心落泪。要紧的是弟子离去后,要锐意进取,力争博学多能,以便力挽狂澜,解民倒悬,造福于天下。能够这样,为师也就欣慰自安了王栩劝田武不必伤心落泪,自己却讲着讲着便潸然泪下了。每当这个时候,师生便抱头痛哭,涕泪交流

第35章 亲爱依恋 寻觅求索(3)() 
王栩跋涉于峻岭深涧,弯弓射猎,以最丰盛的山珍野味为田武饯别

    师生促膝倾肠,三天三夜,凌云观内,昏黄的灯光朝朝融于晨曦霞光之中

    田武就要离去了,王栩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出了鬼谷涧,沂蒙山。路上,王栩谆谆叮嘱田武,归家后要下工夫总结历代战争,花力气考察古战场,自己去寻觅,去求索,去创新,去发现那些你应该发现的东西

    两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在这两年里,田武却出落成一个昂然挺立的汉子,一位英武的翩翩少年,回到家里,长者见了,喜出望外,下人目睹,恭而敬之,举家欢欣,共享天伦之乐。

    初见面的日子里,上上下下少不了要问些别后的情形,观内的生活,学艺习武的收获;田武虽一向寡言少语,今番却一反常态,兴致勃勃地谈鬼谷谈沂蒙,特别是大谈而特谈他所崇敬的王栩老师。旬日过后,田武征得祖父和父母的同意,遵师嘱开始了他那翻阅战史和考察古战场的新的艰难历程。

    田武首先去考察了葵丘。

    葵丘位于宋国国都商丘北部的农村,从宋都到葵丘需走五天的路程。这里很偏僻,柳树很多,地上蒙着一层白沙。这里鼓着几座大小山丘,整个山丘覆盖着沙子,连一棵树也不长,但山丘与山丘之间,点缀着稀稀落落的柳树,一派幽闲恬静的景象——这一带山丘便称葵丘。

    公元前651年,以齐桓公为首,鲁、宋、郑、卫等当时争霸中原的各国诸侯会于葵丘,缔结不改变黄河堤坝的盟约。

    当时缔结盟约都采取以动物为牺牲,举行歃血的传统仪式,但葵丘会议并没有这种森然肃穆的举动,只是把一纸盟约供奉于捆绑的动物身上。

    缔约之前,滔滔黄水一定用于无数次的战争,每次都冲决农田,毁坏村庄,使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葵丘缔约一百多年来,时代嬗递,盟约却严加遵守,黄河之水没有一次用于战争。尽管战乱连绵,国无宁日,但人世间还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存在。

    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