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单于是绣花枕头的传闻在同学们间开始流传了。
今天早上的饭堂的秩序可比昨天晚上强多了,没有人敢高声喧哗,大家都按照顺序端坐在板凳上,不过大家的眼睛都直直的望着桌子上的馒头和稀饭。
说起来,一期的学员革命热情真是第一流的,军校的早饭不过是一碗清澈的稀饭和两个一口可以吃十个的那种馒头,居然可以承受那么重的学习任务。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士兵没有吃饱饭,军官们是绝对不敢让士兵们出操的。
这种安静一直到蒋介石喊开动才被打破,大家都默默的吃着自己面前的食物。5分钟后,蒋介石放下了筷子,几乎同一时间,所有的学员统一放下了筷子。蒋介石看着学员们统一的动作,满意的点了点头。
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学员们几乎从早学到晚,单于对于理论课是游刃有余,可是下午的军体课可让他受了不少苦。队列训练,各种步伐操练,虽然说时间可是教官们还是严格按照《陆军操典》来进行的。一个下午让他腰酸背痛。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却又要开始黄埔军校特有的政治教育。
这个时候,队长们就把国民党党员申请表发给了所有的学员,理由是“你们不是参加革命吗?要参加革命先要参加革命的党。”而且党而皇之的在教室里继续下午没有完成的训练—站军姿。
当学员质疑是不是挤占了政治教育的时间时,教官和队长说话了“现在政治教官还没有到位,要到正式开学典礼后才能到军校,现在嘛,你们在了解政治之前,先搞清楚什么是军人吧。”
……残念……
等单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的时候,区队长已经在宿舍里等他们了,他并没有忘记训练他们怎么叠被子、打背包、打绑腿,当然考虑到学员今天的确比较辛苦,区队长把训练量从一百遍降低到十遍,不过即使是这样,当他们达到区队长的要求时,已经是第二天临晨一点钟了。他们中间不是没有提前达标的聪明人,不过区队长却以培养团队观念为理由,让提前完成的学员以立定的姿势站好,等待其他同学完成后才统一休息。
当晚,单于什么也没有想,一倒在床上立刻就睡熟了。
随后的一个月里,单于天天如此,肉体上的疲惫让他没有精力在去想什么前途、什么以后了。他现在只希望能放假一天,让他好好休息睡一天。而且他现在也已经完全肯定一件事情:说精神上的痛苦比肉体上的痛苦更折磨人的这个人,绝对是一个白痴!
本回完
第二卷 一入军校,泪两行 第六回 典礼见国父 训话与会餐
“莘莘学生,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们革命先声。”
“同学同道,以学以教;生死与共,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4年六月十六日,已经在黄埔岛上学习了一个多月的黄埔一期学员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开学典礼,之所以孙中山先生把开学典礼指定在6月16日召开,也是因为1922年6月16日,先生最信任的学生—陈炯明叛变了革命,连孙中山本人也差点遇害。虽然孙中山先生一辈子遭背叛无数,但是这次背叛大概是最让先生痛恨的了。毕竟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对于这天的到来,学员们都是非常期待的,单于更是热泪盈眶。不过其他人激动的原因是终于可以看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孙中山先生了,而单于激动的原因就没那么高尚了——
终于可以休息一天了!单于在心里兴奋的呐喊着。
的确。这一个多月的军校生活对于单于来讲,真的是让他非常辛苦。原本白皙的皮肤变的黝黑,手上满是老茧。要不是李之龙、蒋先云一直在旁边鼓励他,他几乎坚持不下去了。虽然军事理论科目单于游刃有余,基本上都是优秀或者良好,但是在单兵战术等更强调身体的科目上,单于就没有一次拿到过合格以上的成绩,全部低空掠过。甚至在个别科目上如果不是看在廖仲恺、蒋介石等大佬欣赏他的份上,教官铁定不会让他合格。
“脖子以下是废物”这句关于单于经典的评论,自从从王柏龄口中说出来以后,几乎所有的教官和学员都表示一致认同。
尽管艰难,不管怎么说吧,单于总还是坚持过来了。虽然他不再像才到广州时那么耀眼了,不过论综合成绩,他依然在500名学生当中排名靠前。
不过现在单于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即将到来的孙中山先生身上,毕竟他到这个时代最想见的伟人就是孙中山。
黄埔军校的全体学员以及教官,在校长蒋介石和廖党代表仲恺先生率领下,列队肃立在学校门首,恭迎总理莅校主持开学典礼;就在学校门前,499个武装学生,穿着新发的草鞋,鸽立校门口恭候先生到来。学生们看上去确实是威风凛凛,气度不凡。这批未来纵横中国的利刃,现在已经打磨出了刀锋,虽然还未必锋利,不过也是有其神,差其形而已了。
上午8时,总理着白色翻领中山装,偕夫人莅校,总理伉俪在前先行,精神洋溢,态度安详;后面随行人员,有拖刀的军官,也有穿西装和长袍的文官,一批一批地在后随从。这些随员中,有胡汉民、吴敬恒、林森、谭延意、张继、邵元冲、孙科等党政要人,和许崇智、李福林等高级将领。总理一边和校长蒋介石交谈着什么,一边打量着这批学员,看的出,孙中山先生对学员们的精神面貌非常满意。随后,孙中山先生即由校长蒋介石陪同到总理室休息,而学员们则整队到大礼堂候训。
刚到大礼堂的学员们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是彼此都用眼神交换着初见偶像的兴奋。就连单于也加入了追星族的行列,和李之龙、蒋先云、贺衷寒等人眉来眼去。不过说起来,500名青年男子彼此“眉目传情”还真是不多见啊。
9时正,孙中山先生在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政府要员以及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军校校长蒋介石等人的陪同下莅临礼堂,开始了先生对黄埔军校学员们的第一次训话,记得开宗明义讲题是“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先生感慨地勉励了学员们一番:
“……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五百个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立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
单于在下面听到孙中山先生这样说,心里大摇其头,看来先生还是没有摆脱旧有的思想,在中国要想夺取政权,最重要的还是要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国人需求的政策以及组织严密政党、愿意为主义奋斗的党员啊。这种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的思想原来是从孙中山这里就传下来的,难怪国民党最后会失败了。
单于作为现代人,天生对什么领袖崇拜不感兴趣,所以听到孙中山如此看中军队的作用,不以为然。
而在单于心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正继续着他的讲话:
“……中国在这十三年之中,没有一种军队是革命军,现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
奋斗的军队,本来不少,我都不敢说他们是革命军。”
台上的许崇智、李福林等军事将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观察到这些军人脸色的单于恶意的猜想着:难怪军校经费紧张,先生,你未免太直白了吧?有必要这么坦诚吗?大概是平时窝囊气受多了吧。呵呵。
“……我今天到此地来和诸君讲话,是要把以往的成效,当做一场大梦,一概不要回顾它;要从今天起,重新来创造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的革命军!”
礼堂里的学员们听到自己亲承总理嘉许,竟以理想的革命军人称呼他们,一个个本来怀着革命梦想的年轻人顿时喜上眉梢,各个热血沸腾。就连李之龙、蒋先云脸上也出现狂热的表情。这让单于内心很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豪,不过单于不知道他失去了这个奔腾的年代最宝贵的东西——革命的热忱。
接着,孙中山先生开始讲到正题,只见他目光炯炯如电,一种大无畏精神,溢于言表:
“……立志做革命军,要有高深的学问做根本,有了高深学问,才有大胆量,才可以做革命军。要造就高深学问,是用什么方法呢?造就高深学问的方法,不但是每日在讲堂之内,要学先生所教的学问;还要举一隅而三隅反,自己去推广;在讲堂之外,更须注重自修的工夫肥关于军事和革命道理的各种书籍及一切杂志报章,都要参考研究。研究有了心得之后,一旦融会贯通,自然可以发扬革命的精神,继先烈的志愿,舍身流血,造成中华民国的基础,使三民主义完全实现,革命大告成功。”
“……当革命军的资格,是要用什么人物做标准呢?简单地说,就是要用先烈做标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像这个样子,才能够变成一个不怕死的革命“军人!”
“……从前每次革命的时候,我常常参加,总没有一次贪生畏死,但是每次流血,都没有流到我的身上,所以今天还能够同诸君讲话,把不怕死的道理口传到诸君。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不怕死!要能够有这种大勇气,在心理上就是视死如归,以人生随时都可以死,要死了之后,便能够成仁取义,明白了这个道理,便能够说死是我们所欢迎的;遇到了敌人的枪炮子弹,能够速死,更是我们所欢迎的”
遇到了敌人的枪炮子弹,能够让敌人速死,我更欢迎。单于对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遇到了敌人的枪炮子弹,能够速死,更是我们所欢迎的”不以为然,当然他并不是不了解先生讲话的本意和实质,不过现代人习惯在开大会时腹诽讲话人的确也是现代人不好的习惯,单于也不能免俗。
开学仪式隆重,由总理双手捧着校印,授与校长;事后吴敬恒。张人杰对人说:“这是登台拜将的典礼!”总理并于这一天,亲书“亲爱精诚”四个字,作为黄埔军校校训。11时30分,正式举行典礼,中央委员胡汉民宣读总理训词: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
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听着胡汉民念着训词,单于差点忍不住笑出来,因为在胡汉民的“普通话“实在带着太重的广东口音,听着就像“三味煮鸡,罗卜大葱”。不过看样子听懂他讲话的学员也没有几个,李之龙也是憋的脸红红的,估计和单于想到一块去了。
不过这一篇短短48字的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了中国国民党党歌,再进而为中华民国国歌,。传说这篇被采用为党歌、国歌的总理训词,是总理在“大南洋”号汽艇中,指示高级幕僚拟呈核定,由胡汉民先生用曹全碑隶体书写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