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遇上乾隆大叔(何枝可依)-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行宫,只见行宫占地宏阔,有大殿,有寝宫,有花园,还有戏台,简直如同一座比例缩小的紫禁城。只是皇家威严之中又透露着江南的婉约风情。
午时,乾隆在行宫内赐宴,款待当地官员和捐资的富商大户。
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如流水一般,送上筵席。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君臣尽欢。
“腰藏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不愧是销金窟,玩乐的花样就是多。
宴罢,有一富商禀报他特地为皇太后编排了一出戏,恳请皇太后去戏台一观。
这皇太后喜欢观戏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乾隆自然不会拂逆母亲的意愿。便陪同着一道去观戏。
这出戏叫《对花枪》,取自隋唐时期瓦岗寨的故事,讲述了罗艺和姜桂芝之间的悲欢离合,最后结局自然皆大欢喜,夫妻重逢,重修旧好。
皇太后看得十分高兴。
“哀家在宫里也时常看戏,但看来看去都是那些曲目,哀家都有些厌了,今日在此地得观新戏,倍觉精彩啊。”
乾隆立刻宣献戏的富商前来听赏。
之后,又有无数人献上自己搜罗的奇珍异宝。其中有一把小巧玲珑的碧玉茶壶,深得乾隆喜爱。只见这碧玉茶壶颜色翠绿,晶莹剔透,依玉质之纹理雕刻而成,壶身上缠绕着一枝葡萄藤,深绿是叶,浅绿是果,叶果分明,依壶而生,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自然,这些献宝的人都各得了封赏。
是夜,宿于西园行宫。
“你身子可安妥了?”乾隆沐浴后问道。
“已无大碍,只是偶感风寒而已,可能是吹了夜风。”
两人同时想起昨夜的情景,表情都有些不自然。
乾隆轻咳了一声:“那你今晚不必值夜,回房好好休息吧。”
“皇上可要叶蓁值夜?”叶蓁问。
“不必,在御舟上行了多日,你们也睡不安稳,今晚就都下去好好休息吧,让福全在外面候着就好。”
于是,她们几人都告退了。
青依退行到门口抬头看了一眼坐着的乾隆,然后转身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捂脸……因为亲们的要求,什么细节不够的,我加了上面的那一节,本来是没有的……被亲们教坏了……不过我开船的技术就这么差了,关键时刻就刹车转弯……

孔子

翌日,乾隆在扬州一些官员的陪同下,从行宫的御码头乘舟出发,沿瘦西湖湖水,经冶春园、卷石洞天、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小金山、二十四桥等名胜,最后到达千年古刹栖灵寺(大明寺)。
“两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十里碧波,二十四景,像一条曲折逶迤的飘带,缀连着一串闪光的珍珠,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沿途夭桃绿柳,姹紫嫣红,灿若云锦,春意盎然。
乾隆和皇太后、皇后等人看得是愉悦无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朕今日才知道只有扬州的柳树才当得起这样的诗句啊。”乾隆高兴地说。
的确,扬州的柳树在绿水青山的映衬下别具风情。柔柔长长,飘逸妩媚。那丝丝低垂的柳线,或轻拂水面,或抚弄芳草,别有温情脉脉的感觉。
这些青依在现代是最有感触的。但旧地重游,她并没有多少熟悉的感觉。除了御码头那青石地砖历经风雨,依然存在于现代,其余名胜早就面目全非。
满眼的秀丽风光,如今在她看来都是用金银堆砌而成。她看到的是背后的奢侈腐化。两淮盐商们摸准乾隆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不惜挥洒金钱,集天下名工巧匠,挖池堆山,大兴土木,历经多年才成就今日的美景。此举难道只是拍拍皇帝的马屁那么简单吗?无奸不商,这其中官商勾结,最终他们获利的将要比他们付出的多得多。这些耗费最后的承担着还是扬州城的百姓。
其他人都看得很高兴,只有青依一人闷闷不乐,总感觉有什么压在胸口,沉甸甸的,欲说却不知向谁说,更不知从何说起。
自己就是一个异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怪物。所以,永远无法和他们相融在一起。
乾隆游览的兴致很高。见到风景极美之处,还下御舟游览,见江水清澈,游鱼历历可见,便起了垂钓的兴致。左右送上钓竿和鱼饵,不一会儿,乾隆就钓上了几尾鱼儿,虽然个头不大,但收获不错,龙心大悦,即刻御书命名此处为“钓鱼台“。
至栖灵寺,乾隆奉太后上岸礼佛。在各殿上香后,去到放生池放生,祈求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太后凤体康健,长寿安康。
之后,又驾临御苑(西园),园中古木参天,夭桃文杏,相间映发。中有大湖,宽逾数十亩。湖北有楼,楼前有瀑突泉,高五丈余,如惊涛飞雪。东边有屋如画舫浮池上。
“与济南的趵突泉相比如何?”乾隆问青依。
“声势更加雄伟,此泉出现如此突兀,恐非天然?”
“对,这是江南能工巧匠防济南泉林之意,人工造成。此地许多风景都借鉴了其他地方的名胜仿造而成,如小金山就是仿了镇江的金山。”
“借鉴他人,又自成风格,这些能工巧匠们的确匠心独运。”
北楼左边有御碑亭,亭内有一石碑,上刻乾隆首次南巡时写的御诗: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郁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
对欧阳修的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抚摸着御碑慨叹道:“六一居士之好,亦朕之好也。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老於其间,令人何等艳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在于与民同乐。此等襟怀,此等境界,朕虽为帝王,亦心折之。”
尔后又书诗曰: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再次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景仰。在乾隆心中,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是极为重要的事,所以他才和七百年前的古贤如此惺惺相惜。
后经过一片宽大的梅林,有梅花数万株。只是花期已过,花朵凋残,小小的青梅缀满枝头。原来这片梅林是乾隆首次南巡时两淮盐商捐资所植,可惜这次乾隆来得晚了。
在御苑逗留了一会儿,便启程返回兴宁寺行宫。
途中乾隆颁下谕旨:“因两淮盐商踊跃急公,捐输报效,特准纲盐食盐于定额外,每引赏加十斛,不在原定成本之内,俾得永远霑受实惠。”
这正是盐商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拿大把银子来讨了乾隆欢心,乾隆果然不忘给他们好处。
真正皆大欢喜啊!
但青依只觉得深深地悲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乾隆虽有仿效圣祖爷的宏愿,但身在迷局中,一不小心,就着了道,而且心甘情愿,甘之如饴。在乾隆看来这必定是一桩合适的买卖。
草蛇伏线,灰延千里。
有谁能够在百年之前居安思危呢?即使考虑到了,也会觉得自己是在杞人忧天吧。放眼此时的世
界,大清国力之强盛,居于世界之首,乾隆的自傲自大并非是自负,他又怎会料到百年过后大清就成了西方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
只有自己这个来自两百年之后的人才知道历史的发展是如何地让人痛心疾首。但自己该如何警告他?这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只怕她还未能让乾隆明白,天谴就已经降临在她的身上。
但如果不说,眼睁睁地看着历史一步步地走向那个悲伤的结局,她觉得自己就是在助纣为虐。乾隆当然不是纣王,但他一手将大清推至最光辉灿烂的顶点,又釜底抽薪,将无数的繁华璀璨变成了焦黑的残垣断壁。那对每一个读到这段历史的后来者来说都是极度虐心的。
人人都说,乾隆是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为何自己跟着他不能心安理得地享享福呢?
回到兴宁寺行宫,用罢晚膳,乾隆又接待了几位地方官员。青依则留在书房作画。对她始终没有作画的事,乾隆很不满意。
虽然她的心情不好,但今日的确有许多地方值得一画,尤其是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很多地方值得借鉴。但她一个侍女拿着一叠画纸不停地画,将皇帝晾在旁边,实在是太惹人注目了。所以等到此时才画。
初初画时,她觉得笔头生疏,画得很慢,但渐渐地她就找回了感觉。不到一个时辰,她已经花了几幅了。
她仔细地回想了今日所到之处,又画了几幅。突然,她灵机一动,搁下笔,在书架上找起书来。
乾隆爱读书,爱藏书,这些地方官们也收罗了不少古籍孤本在此,虽然乾隆几年才驾临一次。
还没有找到她要的书,乾隆就带着叶蓁和采萧进来了。
“皇上吉祥。”青依行礼。
“啊,看来今日你的收获比朕还要多啊。才这么一会儿工夫,你就画了这么多幅画了。让朕瞧瞧,都画的是什么地方。”
乾隆很高兴地走过来看画。一张一张地看过去:“卷石洞天,二十四桥,长堤春柳……不错,可是有一大缺陷。”
“什么?”青依心不在焉地回答,目光往书架上瞟。那本书按理来说应该很好找才是啊,怎么她就是不见呢?
“那就是怎么都没有人呢?本来热热闹闹的地方,在你画中都变得冷冷清清了。”他比较喜欢她将他也画进画中。
“哦,是的,因为是凭记忆画的,我倒是忽略了这一点,加上一些人物,会让画面多一些灵气,活气。”
“你刚才在找什么书啊?”乾隆接过采萧奉上的茶问。
“《论语》。好像这里没有放这本书。”
“怎么突然想着找这本书了?这里应该有才对。”
“因为我突然想起一个关于孔子的典故,但又记不清楚了,想查一查。”
“什么典故?说来听听。”乾隆起身也走到书架边去帮忙找书。
“就是有一个故事,说孔子救人也要钱的……”
“《论语》中有这样的故事吗?”采萧奇怪地问。
“孔子……救人……要钱?……”乾隆哈哈地笑起来,“你究竟有没有读过《论语》这本书啊?”
说罢,伸手在书架上方抽出了一本书:“喏,个子那么矮,连本书也看不到。书在这里了,好好看看吧,以后就少闹点笑话了。”
青依仰望了一下放书的位置,无语。
她翻开书,但翻来翻去也找不到那一页。倒是采萧凑过身来问:“是不是写孔子评价子贡和子路救人那一段?”
她接过青依手中的书,很快就翻到了那一页。
“是不是这一段?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对啊,原来是我记错了,不是孔子救人,而是他的弟子救人……这……这也太奇怪了,孔夫子不是一向强调做人要有道德修养吗?子贡赎人而不取其金,明明更为高尚,为何被夫子责备?而子路救人收了一头牛的谢礼,反而被称赞了呢?不是施恩不望报的吗?”
“那是因为孔子在这里着眼的不是弟子们各人的品德问题,而是考虑到他们的行为对百姓们的影响问题,施恩不望报,固然是好,但百姓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子贡之后来赎人的人就少了,而子路受牛,百姓受到启发和鼓舞,以后救人于危难的人就多了,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乾隆分析道,“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就是说,这件事能够让百姓仿效,形成好的风气。”
他含笑看了青依一眼:“今天你怎么有心思研究起这些来?平时你不是只看搜奇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