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后来请了韩大哥当司机后,言无徐来往的次数才多了起来。
言无徐的两个弟弟妹妹在了楼上。就看到了楼下的车辆,一家人都欢喜地坐在了刚安了空调的新房里,等着姐姐等人上来。
言母见天热,就盛了些绿豆汤,给三人解渴。言无徐接过绿豆汤时。皱了皱眉,挑剔着说:“妈,你又舍不得开冰箱,大热天的。也不往甜汤里加些冰块。”言母听了,止不住地叨着:“这一来一回,要用好些电呢。咱家都省惯了,上个月电费一抄出来,可是吓了我一大跳,整整两百块,可比得上往常家里一年的费用了。”今天要不是见了无徐回来了。言母也不会开了客厅里的空调,平日小孩在家,都是吹下电风扇就算了的。
“我不是有给你生活费么?”言无徐喝着下火的绿豆汤,心里却止不住地冒火气,又将装着汤的碗挪了挪。觉得有些磕手,仔细一看。这碗还是从第六区那边带过来的。她索将绿豆汤往了饭桌上一推,“这碗还破了个口子,怎么拿出来招待人,其他书友正在看:。”
今个儿幸好来得是子曾和韩大哥,要是换做了其他人,还真不知有多丢人。
“不会,这碗我看着挺好,”苏子曾嘴甜着,将碗口翻了翻,忽的眼睛一定,“伯母,这碗哪里来的?”
言无徐听着碗啊碗的,心里越发不舒坦,就站了起来,将那几个喝空了的碗都收了起来,就要往垃圾桶里丢。
“等等,”苏子曾将那几个磕碰了好几个口的碗又收了回来,也不等洗干净了,就在了言无徐面前晃了晃,“你仔细看看,有没有觉得眼熟?”
这几口碗当然是眼熟的,言无徐用了这些碗吃了十几年的饭,那能没印象,但她还是照着苏子曾的意思,看了一圈。和普通的瓷碗不同,言家的这几口碗,并不是时下流行的某某碗厂出品的,也不是像了国内盛行的打着“景德镇烧制”的标记,而是刻了个人物印章式的篆刻浮雕。
“你看看,这像不像一个乔字?”苏子曾再让言无徐看近了些。这碗并非是什么古品,否则也就不会流落到言家的桌子上了,奇就奇在它碗口下的那个乔字。
乔姓在莫城不是大姓。再加上当年的乔初的娘家都已经移民到了国外,乔姓几乎已经在莫城没了踪迹。
如此的浮雕,言无徐也在苏家看过。苏家用的碗具也都是名窑打制,每口碗上都会有一个“苏”的字样,听说莫城的大户人家都有这么个习惯,而这口带了“乔”字样的碗的出现,也绝非是偶然。
“妈?这碗你哪来的,”言母这碗是十几年前,一个替政府守山的中年男子吃饭时,凑不足钱时,拿来做抵押的。
守山人看似难找,其实也是最好找的人。莫城的大小山林足足有几十座,除了建了寺庙的法安寺,也就是只有第一区南边的卧龙山是公山,其余的都是些无人管的荒山,平日连个人影都不见的,。
所以说到莫城的守山人,其实也就是只有一名,就是守着卧龙山,住着政府公房的守山人。卧龙山传说是座风水宝山,所以政府也就上了心,早些年让人种了几百亩的经济林,再请了个当地人,在山腹处修了个平房,十几年了,一直如此。
守山人照着十几年的老规矩,日出时,就往了山顶走,日落时,就往了山脚下回,一来一往,就刚刚好是一天。
这一天早上,趁着酷热的太阳还没上来,守山人就带了水和一把剪草用的剪刀,一直往了山上走去,走到了山腰上时,看见山下来了一辆小车,看着方向,正是往他落脚的小屋驶来的。
“又是哪个嘴馋的领导要来吃野味了?”守山人嘀咕了句,卧龙山是不是风水宝地,他不知道,但山却是好山,山上有好些獐子野兔的,时不时就会有些人上来打些野味,然后提到城里吃个新鲜。对于这些人,守山人是很看不惯的,但是照着家族里传下来的老习惯,双耳还是不闻天下事的好。所以他照旧要往山上走去。
一来一回,还是一天,等到守山人下山时,那辆车还是停在了山脚处,他有些奇怪了,这些人,竟然还没走,想到了这里,守山人下山的脚程就快了些。
平房外,坐在三个人,一男两女。男的长得很像山上胡乱窜过的獐子,女的,倒都是眉清目秀,其中一个。。。
守山人站在了石阶上,夏天里野草长得茂密,人站在了草后,只能依稀见了前边的光景,但就算如此,守山人还是认出了坐在了最下方的那个女人的样貌,长得和他已经过世了的乔初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大叔!”站在了外头的那个女人最先看见了他,就大声招呼了起来,她的声音很响,惊得一边的啃草籽的麻雀都飞了起来。
苏子曾也抬起了头来,迎着夕阳,她看见了个还算清楚的轮廓,她的胸口,那枚“红之恋”热了起来,不是因为盛夏的炎热,而是因为一种似曾相似的血脉亲情,。
“我是你的表舅,”守山人也就是乔之安给了三人倒了水,他的眼在了苏子曾的脸上看了几个来回,很是不舍地收回了眼神,他没有将自己和乔初更深一层的关系说出来,他除了是乔初的表哥以外,也是乔初的未婚夫。早些年,表兄妹结婚控制的还不严,乔家又为了保留家族血脉,一直是表兄妹结婚的。也许就是族里老有表兄妹结婚的事情发生,乔之安父母就是一对表兄妹。也因此他的右手上多了个指头,在倒水时,他总是要拉扯一下衣袖,但越是拉扯,就越是让人留意到了他手上多出来的那一截指头。
“表舅舅?”苏子曾一直以为,她在世上已经没有了亲人,乔家的人也全都去了国外,想不到,就在莫城的这座深山里,还有一位亲人。
“你和你母亲长得真像,”乔之安看着苏子曾的嘴角,也露出了个梨涡,禁不住感叹了起来,他有些乱了神,连水也洒了出来,忙用了衣袖擦了擦桌子。
平房里的摆设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桌子和一盏新近刚换的照灯外,房里的唯一摆设就是两排用了竹架子做的旧书架。除了那些书以外,在乔之安的身上,苏子曾已经找不到当年莫城人口中所说的,书香世家的影子了。
“我不知道您还独身住在了卧龙山这边,我还以为乔家所有的人都已经出国了,”不知为何,苏子曾从乔之安看她的眼神里,发现了一种说不清的悲凉。那种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活人的身上。乔之安,就像被人遗忘在了岁月里的一本古书,浑身带着腐蚀的气味,但他的**却又是活生生的,这两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光是看着他就觉得很难受。
“都出去了,连小初都走了,就我留下来了。我知道,小初一个人太孤单了,需要有人陪着,”乔之安又拉了拉衣袖,忽想起了什么,大叫道:“我有小初当学生时的照片,你等等,我翻出来给你瞧瞧。”乔之安的神情很兴奋,就像怀了稀罕玩具的小孩,将那本藏了十几年的相册翻了出来。(未完待续)045章节全文字阅读,045章节045章节!
046 佳人难再求
046章节,046章节046章节!那是本厚重的相册,和守山的平房里的简单摆设不同,相册里黏着密密实实的几百张照片,像是被马蜂围牢实的蜂窝一样,好看的小说:。
苏子曾不敢随意去碰触那些老照片,照片大多已经晦暗发黄,上头的男男女女也已经在了森潮湿的环境里,变成了一张张年龄模糊的大花脸了。
乔之安拔开了外围的照片,从了最里面找出了几张照片,“这张是小初刚满月时的照片,这张是她六岁时的照片,这张是她十二岁时的照片。。。”每一张照片上都是张昏黄不清的脸,水渍晕开,让人连五官都辨认不清了。
除了苏子曾耐心地看着外,其余两人都是失去了细看的耐心。透着照片,能依稀嗅到那个已经逝去了的老旧年代。
“还有这张,是小初入学时拍得,”那一张是乔之安最喜欢的照片,因为上面的乔初已经是亭亭玉立,最接近乔之安记忆力的那个小初,好看的小说:。也只有这张照片,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凯利女学的入学照片,苏子曾抢过了照片,在了已经没了光鲜的平房里,盯着照片上,那个有双黑白大眼,俏皮笑容的少女。披着中长发,一身凯利制服的乔初,而她身旁。。。
不知为何,言无徐低呼了句,她的脸在暗的守山小屋里,显得愈发凄白。
“这个就是乔伯母?”韩放是四人之中,唯一用了旁观者的眼神来看那张照片的。“旁边那位,不是常秘书长么,还有那人?她和小徐?”
是的,这张凯利女学的老照片正中,除了乔初和常玫以外,还有一名少女。苏子曾才是看了一眼,就确定了那名女学生就是那个被常玫剪去了头像的女学生。
看了这张照片后,苏子曾知道了为什么常玫要剪去那张照片。常玫是个善妒的女人。而那名女学生就想是一个太阳,仅仅凭一张照片。就能吸引所有人的视线。
言无徐像她,又不像她。女学生有了和一众凯利女生不同的棕褐色的波浪卷发。眸里满载着日月的星光,一张丰美的嘴唇,似怨含嗔的嘴角微微上扬,睨空一切的骄傲。
叶缇娜,在苏子曾和言无徐的脑海中同时闪过一阵流星似的光亮。
她是叶缇娜。言无徐痴痴地看着,常玫说的是真的。如果苏庆长爱上的是这样一个女人,那她言无徐注定了,这辈子都逃离不开这个女人的魔咒。苏庆长每日每夜亲吻的是叶缇娜的眼。言无徐的手指因为太过惊悚而扭曲在了一起。
她就是叶缇娜?苏子曾看着照片中的女人。她和乔初挽在一起,两人的手臂间没有一丝空隙,彼此的眼角都带着肆意享受青春时特有的笑痕。她们的头热络地偏向了对方,像是共经历战场的战友,又像是漫步夕阳的同伴。
一股莫名的亲近感从了心底涌起,像是一处多年来秘藏在了她心底的泉眼,今天才泊泊地流了出来,好看的小说:。
“她是谁?”苏子曾忍不住再确认了一次。虽然那两双会说话的眼睛,已经将全部的一切,包括她们嬉笑着的青春和曾经的友谊,全都讲述了出来。
“照片后头有名字,”乔之安翻过了照片。照片后。还带了几个霉菌斑,苏子曾暗地里有些埋怨。好好的一张照片,就这样被糟蹋了,她强忍着将那张照片带走的冲动,看着那几十个蝇头大小的名字。
“常玫,乔初,叶缇娜!”乔初也认识叶缇娜。无形中,一扇门已经朝着苏子曾打开了。
“表舅舅,”苏子曾激动地握住了乔之安的手。乔之安愣了愣,感觉到了多少年没有再接触过的温暖。乔初又活了过来,就像当年那样,握着他的手,哀求着他,让她离开乔家,和苏庆长一起离开。“母亲当年,当年的乔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没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从乔家使用定制的碗具这一事上,还有乔初留下来的众多照片中,都可以看出,乔家在莫城也可以算得上显赫一时。过去的二十多年里,Z国并没经历战乱,也没有过政权变动,是什么让乔家的家境半途中落,到了祖坟无人打理,举家外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