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她脸上浮现安慰的笑意。
妙如忙恭谨地应道:“夫人折杀妙如了,都是太后娘娘和陛下皇恩浩大,让小女得以托庇于皇室。”
程氏点了点头,跟着她一起进了堂内。两人进屋后,钟谢氏也跟着出来打招呼了。
众人在一处寒暄问候,闲话家常。没过一会儿,其他宾客陆陆续续地都到了。
妙如没料到的是,内阁首辅沈大人的夫人段氏也来了。
自己父女跟沈家并无半点交情,沈家应该没有,需要入院读书的适龄女童。作为文臣之首沈大人的家眷,也亲自到贺,还让她备感纳罕。
有同样疑问的,可不止她一个。旁边有两位眼生的贵妇人,在此时也小声议论起来,被在角落里伺候的莲蕊,听见了耳朵里。
“沈夫人亲自到了,这民间来的郡主,面子可真大啊”一位由衷感叹道。
“哪是冲着她的面子来的?凡是谢夫人出席的场合,就少不了她的影子。沈夫人这是暗中在跟作为程太傅之女的程氏竞争呢”另一位轻声解释说。
“这是又是为何?她家老爷可排在谢阁老前面呀”先前那位有些困惑。
“这你就不懂了,在世家中沈家的根基,哪有谢程两家的深厚?兰蕙郡主如今是宫里的红人,又在世家圈子里吃得开,这种场合怎么少得了段氏的身影?”
这厢她们在小声嘀咕,那边沈夫人一行人,已被妙如迎进了堂内。被安置在上座后,段氏就跟旁边相熟的夫人寒暄起来。
“沈夫人,怎么没见您带着大儿媳一起了?”那位圆脸富态的夫人,上前打了声招呼,随后问了起来。
“劳烦你惦记,她身子不方便,再过三月就要生了。”段氏满面春风,含着笑意地答道。
“沈夫人真是好福气”在她右手边的一位女眷,随后就接口恭维道,“沈家母慈子孝是出了名的,如今又要抱孙了。女儿也嫁得好,刚才在那边,好像还看见了邱家大少奶奶”
段氏解释道:“她应该跟亲家母一道来的……”
她正答着,邱沈氏带着贴身丫鬟,来到母亲跟前请安。
“刚才去哪儿了?来堂内都见不到你的人影”段氏嗔怪地望了女儿一眼。
“回母亲的话,进门后就碰到几位相熟的姐妹,被拉到另一处说话去了。”行礼完毕,沈嫣然眼神,不由地朝母亲身后望了一眼,接着问道,“怎么二嫂没跟着您同来?”
“她啊?最近身子骨不大好,就没怎么带出来了。”沈夫人瞳孔一缩,随即恢复常态。笑着转移话题,朝女儿问道,“你婆婆呢带娘亲去打声招呼”
听了此话,沈嫣然走到母亲身边,凑近她的耳朵,悄声说道:“三婶撺掇二婶闹着要分家,太婆婆病倒了,婆婆在旁边伺疾,就安排女儿来了。”
段氏猛地一惊,低声问道:“好好的,怎么会分家?邱家二爷阵亡没多久,哪有这样的做法?”
沈嫣然撇了撇嘴角,不以为然地答道:“还不是三婶,她被留在京里伺候太婆婆。三叔在任上,都儿女成群了。那妾室差不多被地方同僚,当成正经妻房看待了。”
段氏了然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这家也不好分啊你太婆婆虽说不他们的亲娘,可到底还是嫡母。哪有高堂在,闹着要分家的?邱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百年世家呢这若传出去……”
“可是府中有传言说,二叔之所以会派去上战场上,是被人有心设计的。二房、三房把怀疑的目光,指向咱们大房。”沈嫣然望了望左右,在母亲耳边低语道。
段氏一惊,抬起头,望着女儿告诉她道:“你一个侄媳妇,千万不要掺和进去,一切自有你婆婆、太婆婆做主。知道没有?”
自从嫁进世家,沈嫣然长进了不少,知道里面的水深,老实地应承下来:“知道了,母亲请放心。不会烧到女儿身上的。”
她们两母女在这边说私房话,没注意到大厅门口的人群,突然骚动起来。
“宫里来人了,听说圣上、太后、皇后娘娘都有赏赐下来”
“兰蕙郡主到前厅接旨去了”
“真是个有后福的,谁能想得到,前两年都还那般……”
“俗话说是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她前些年没少吃,若不是被姓杨那人缠上,这一家人何至于这般惨,妻离子散的……”
从前厅接完旨回来,妙如继续如履薄冰地周旋在各位宾客间,担好她女主人的职责。
此次是她头回以女主人的身份,单独张罗这么大的宴会。到贺者非富即贵的,谁也不能得罪。一点疏忽就有可能被人无限放大,事后传了出去,被当成上不了台面的典范,让人扯笑了去。
幸好搬进来之前,太后指派几位得力的宫女和太监,来新府邸帮着布置安排,替她调教下人。
加上二伯母在旁边精心指点,到目前为止,没出什么大的纰漏,已经算是万幸了。
快开席的当时,门口突然又有人急促的脚步传来,府里管家气喘吁吁地奔来禀报:“泠泉郡主到贺”
这个消息像一道惊雷,炸得在场的宾客,都不再出声了,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妙如。
场面陡然安静下来,让人有些不适应。刚才都是笑语喧哗的大堂,顿时仿佛掉根针在地上,都能被人听到似的。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到这一刻,妙如还是觉得,像行走有束聚光灯的舞台上,四周都是黑暗一片,台下是看不到表情和内心的观众。
音乐已经响起,她必须得硬着头皮表演,哪怕是笨拙生硬,被人喝倒彩,也必须面带微笑,完成自己的演出任务。
或许这是涅磐前的熊熊烈火,锻炼的不仅是她的意志,更是她一颗坚硬的心。
在众道灼热目光的注视下,冒着照得无所遁形的危险。好像迎接大考一般,她深吸了一口气,挺直了腰杆,面上挂起笑容,在众目睽睽下,迎出了门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影射
本章节
当妙如把泠泉郡主迎着走进来时,堂上宾客只觉眼前一亮。
好一对竞秀芳华的丽色双姝。
妙如生得明媚动人,泠泉长得标致俊俏。
前者脸上始终保持着隐忍的风度,后者端的是一副含蓄得体的笑容。
可惜这种表面的平静极为短暂。
看到满厅的人,都拿奇怪的眼神望着她,还有不少熟面孔的夫人,是以前南安王府开兰花宴时,通常都会捧场的。
想到此处,泠泉郡主心里郁气上升,也忘了长公主的告诫,用酸酸的语气说道:“表妹乔迁之喜,也不发帖子给掇芳园,还是太婆婆从别处听说,让嫂子我赶来送份贺礼的。”
妙如一怔,当即回过神来,应对道:“公主殿下真是太客气了,咱们做晚辈的,哪好意思拿这点小事,打扰她老人家。”
“话不能这么说,到底两家还有亲,怎好这般生分的?!表妹是还在责怪嫂子?”她若有所指地望了对方一眼,旋即就把视线挪开了。
她这话说得极为讨巧。
明面上,妙如刚被陛下封为郡主,荣福长公主是正宗的皇室帝姬,泠泉是宗室郡主,从这方面讲她们是有亲的。可是人们更容易想到,因上一辈姻亲,妙如跟汪家公子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关系。
那她为何对汪家生分呢?是不是心中还有怨气,放不开呗!
这样一来,看在外人眼里,就只有她对已婚男子余情未了,藕断丝连一种可能了。
没有心结,何来的顾忌?!
妙如心中一凛,知道对方这是有备而来的了。
她灵机一动,随即想到一个说辞来应付。
“兰蕙人微辈低。这点小事怎敢劳烦诸位宗室中的长辈。只是……”她停顿了一下,低头沉吟了半晌,又重新抬起头来,“此次兰蕙一位姬姓宗亲都没请,就准备等着姐妹们有空了,赏脸过来坐坐,谈不上生分一说,表姐千万别多心了!”
妙如特意称呼对方为表姐,还声明也没请其他宗亲,言外之意昭然若揭。
你上赶着说这番话。是来砸场子的吧?!
其实在场的宾客,或多或少心里都有些数。
她一个刚被封的郡主,没什么根基,哪敢妄自尊大广发帖子,主动请众位诰命前来。
还不是那天在太后那儿,被前来请安众位的夫人起哄,才办的这次乔迁宴。
太后和皇后还没把她正式介绍给宗亲们。妙如自然不想给人太张扬的感觉,让其他宾客受到压力。这本是情有可原的,可到泠泉郡主的嘴上,怎地就变味了呢?!
当然今日前来的宾客。对钟汪两家退亲的内幕,很少有了如指掌的。但泠泉善妒的传闻倒是早就听说了,这样一来,就成了这郡主,在夫君那儿受了冷遇,跑来找前未婚妻撒气来了。
人家长辈之间有血仇,避着点正常得很,你赶到这儿发什么酸意?!
在场的宾客。大多用同情的目光瞧着泠泉郡主。心里均在猜想,这媳妇还不知她夫君的姨母、外公,之前是如何对人家赶尽杀绝的事吧?!
有害元配和抛嫡子的传闻作注解,之前杨家对妙如的所作所为,让众人如今才恍然大悟。
宾客中有人议论起来的,泠泉不知她们在说什么。不过。看妙如一脸淡定的表情,这些人都是为她道贺而来,多少也知道了,自己又落于下风了。
长公主不知泠泉之前找过妙如,以为是孙媳妇传出的那番话,害得人家以母仇发誓不嫁。此次陛下,给对方作出补偿,她原想乘此机会。让孙媳主动上门道贺,修好两家之间的关系。
谁知泠泉拿亲戚关系来说事,用没接到帖子的做伐子,来含沙射影对方心胸不开阔,故意生分让长辈伤心的。
见场面僵持下来了。钟谢氏赶过来打圆场,催促侄女赶紧请客人入席。
有台阶下了,妙如扬起笑容,跑过去招呼道:“看妹妹我都忙晕头了,表姐赶紧入席,夫人小姐们都等着呢!”
把泠泉郡主安排妥当后,宴席就开始了。同桌的还好说,别桌的都议论纷纷起来。
“这西南来的郡主,未嫁之前还挺端庄得体的,一嫁进掇芳园,怎地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也难怪了,长公主府的糟心事可不少,听说她相公的小妾都怀上了。”
“真的吗?那当初的退亲指婚,只怕还真有些蹊跷。不然,以长公主一向嫡庶分明的人,不至于这么打南安王府的脸面。”
“不是这样吧!长公主之前大病一场,想早日看到重孙,加之嵘曦公子跟这位不谐。”
“我也听说,那位被封为郡主,也有补偿她的意思在里头。”
“什么啊!我倒听说太后极喜爱她,若不是退过亲,能嫁到皇家都说不定。”
“这倒是真的,那位蛮会来事,讨老人家欢心的。这不,婆婆非逼着我来祝贺。”
“我倒觉得泠泉郡主挺可怜的,夫君一颗心不在自己身上,成亲才一年,就要受妾室庶子的膈应。”
“谁不可怜,要换作了我,先安抚好了外边的,让夫家挑不错儿了,再收拾屋里的。老找上人家钟姑娘作甚,一来人家没得罪她,二来在夫家心目中,人家的印象显然好过她的。”
“也不能这样说,那姑娘也够绝的,拿亡母发誓,汪家少爷心里能好过得了吗?”
“人家也是被她逼的。年纪太小了,不懂隐忍退让才是上策,只是由着自己性子来。也难怪了,打一出生起就富贵嘛!”
“嫂子说起这个,我倒想来打听打听,素安居士真的是来教皇家女学的吗?”
“略有耳闻,我从宁王府世子夫人那得知,是太后催着陛下接来的。说她在江南办得挺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