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 假中有真
老板瞅了瞅唐风,把手中的书交给了他。
乱世收黄金,盛世玩收藏,随着全民收藏热的升温,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按照行里人说法,买和不买你都不能道破玄机,除非你在帮人掌眼,就算那样,那也只能悄悄的说。这个“不好说”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东西是假的,而是拿不准,后来,有些专家怕得罪人,假的也说成了“不好说”。
唐家的鉴定术没得说,行情也可以上专业的网站查,但对规矩的领悟就跟时代脱了节,这东西就跟流行歌曲一样,一茬一茬的。唐风他们家老头的之所以让唐风先去真宝轩,就是要让唐风跟着黄韬略学学现代规矩,然后再出去淘古玩,结果唐风中途就出来了,闹笑话也就不可避免了。
唐风正在看《国史通典》,一个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拍跟抓不一样,唐风回过头,原来是刘书南。
刘书南笑着说道:“开始我还以为我认错了,原来真的是唐兄。”
虽然跟刘书南接触不多,但唐风对他的印象不错,他伸出一只手说道:“刘兄,这么巧啊,您好?”
刘书南出手跟他相握,说道:“不是巧,我的饰品店就在那边。”原来刘书南的饰品生意铺在这边,这时,他看到了唐风手中的《国史通典》,他轻声在唐风耳边说道:“这东西您还能看得上眼?虽然我不懂,但这个它一定就是假的。”
《国史通典》假的太明显了,懂点行的都知道。南宋礼部尚书宝国贤也是历史人物,被称为古籍善本百科全书的《百川书志》中记录有他所著的《二泉诗》,他就没写过《国史通典》。
古籍作伪手法有很多,大致分为伪改书名、著者以次充好;增删刻书牌记、剜改序跋;染纸造蛀以新充古。这本《国史通典》就是前两者的代表作,它是将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加了“国史”二字,剜改为《国史通典》,本来《通典》封面是没有署作者名的,造假者干脆把生拉硬拽把宝国贤给弄了上去。当然,造假不能光改封面,造假者把序文也作了删改,为了掩饰剜改的痕迹,所以才把剜改的地方钤上“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沧苇图书记”。
唐风闻言笑了笑,低声说道:“多谢提醒,但这本书另有玄机。”他问铺主道:“老板,这怎么卖的?”
铺主看了看唐风,又看了看刘书南,为难的说道:“刘老板,这位是”铺主当然知道这是假的,有人问自然是好事,但兔子不吃窝边草,这人跟刘书南认识,这样明着坑人面子上也过不去。
刘书南呵呵一笑,说道:“他就是摆在家里做装饰的,您看着办吧。”刘书南这话有水平,人知道这是假的,就是摆在家里唬人的,你就别乱开价了。
铺主满脸堆笑的说道:“既然是刘老板的朋友,我也不收您高价,就一吊吧。”这老板也是贼精,他不明说,一吊是老行话,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后世的一吊就是指一千,放到现在就是一千块。
一本子虚乌有的《国史通典》卖一千块有点贵了,但唐风不在乎这个,他爽快的说道:“那就一吊吧。”新规矩不懂,老规矩还是知道的,唐风从包里拿出一千块给铺主。
背着佛像去捡漏,佛珠也会来保佑。唐风表情平静的接过书放进包里,内心却是一片狂喜。
满肚子疑问的刘书南当然不希望唐风就这么走了,他说道:“唐兄既然来到这边,不如到小店一坐,如何?”
唐风点头说道:“那就打扰了。”
刘书南说自己开的是“店”,其实是一家公司,里面还有十来号员工,大厅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根雕、假山、奇石等等。这些都不是古董,而是现代仿古装饰品,这家伙真有头脑,别人玩古他就做今。毕竟,玩收藏的人多如牛毛,但家里能摆满古玩的人则是凤毛麟角,弄点仿品一样能提升品位。
办公室里,刘书南拿出一套精美的紫砂壶,他一边张罗一边说道:“唐兄千万别客气,你可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呀。”
“刘兄过讲了。”两人客气几句之后,刘书南拿起紫砂壶倒了一杯热茶,将装紫砂的盘子推向唐风。
用紫砂壶喝茶不能说喝,那得说品,讲的就是那闲情逸致,虽然唐风不懂茶道,但还是有模有样的拿起杯子浅尝一口,之后,他点头说道:“嗯,好茶。”好什么呀,唐风根本不懂这个,就是觉得很苦。
“呵呵,这是我们老家的铁观音。”刘书南说道:“第二壶味道还要好。”
唐风问道:“刘兄是福建人?”
“是的。”刘书南点了点头,他不想跟唐风扯太远,他现在只想知道另有玄机的玄机是什么,,他轻声问唐风道:“唐兄刚才说另有玄机,可否告知小弟一二呢?”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它的作者是唐代杜佑,杜佑唐朝中叶的宰相,著名的史学家。《通典》学术价值很高,但并不值钱,因为它太有名,所以各朝各代翻刻本有很多,翻刻本多了流传就广,如果以原书真实面貌出现,对藏书家就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价钱也高不上去。所以作假者才将《通典》伪造成《国史通典》。
唐风哈哈一笑,不紧不慢的说道:“关键的问题就在这两枚藏书印上,刘兄不妨想想,为什么造假者不留其他官府和其他人的藏书印,偏偏留了南京翰林院和季沧苇的,要知道这两枚藏书印可是如雷贯耳啊,特别是“季沧苇图书记”,这是有证可查的。”
“你的意思是”刘书南想了想之后,恍然大悟的说道:“因为真的就有这么一本书!”
★关于书友提到的,跟官方合作的问题,其实后续章节展开之后都会明了。为了整体情节的推进,覆没办法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全集中在一起解答。后续还会更精彩,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本书,绝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第五章 错有错着
唐风摇着头说道:“《国史通典》这本书是存在的,但也是《通典》改的,而‘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沧苇图书记’两枚藏书印也是真的,我估计这至少是明朝以前的古改本。”
物以稀为贵,存世量决定一件古玩的价值,古玩也是消耗品,流传时间越长存世量就越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作伪的《国史通典》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他是明朝以前的古改本,这种改本的存世量根本无从考证,因为他跟后世的改本混淆在一起了。既然都无从考证了,数量肯定不会多,因此,这作伪的《国史通典》也就成了古玩,而且比它的前身《通典》更值钱。这是一笔糊涂账,伪品比真品更值钱,对唐风来说,他只要能证明这本书是明朝以前的改本他就能卖出好价钱,而这两枚藏书印恰好能够证明。
南京翰林院印是明朝翰林院的藏书印,这是明朝时期的官方修撰典藏机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待遇很高的单位。按理来说,这种机构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将一本作伪的《国史通典》钤上藏书印。但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变迁,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还是被认为是明朝的都城,所以,翰林院并没有一起迁走。
离了老大的支撑,这帮小弟的地位一落千丈,结果导致场子日渐冷清破败,小弟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清贫。待遇不好,水平高的就会跳槽,留下一帮水品差的乱盖藏书印,甚至还有靠着这枚权威的藏书印吃饭的可能,就跟全国牙防组似的,给钱就盖章。
“季沧苇图书记”的主人季振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他生平藏书无数,但根据史料记载,他并没有收藏《通典》,反而收藏了《国史通典》。毕竟是吃着明朝的饭长大的,一看到南京翰林院印倍感亲切,收藏了。不管什么原因吧,反正季老先生收藏过一本《国史通典》,这才有了后世作假者的仿效,作假总需要蓝本的。
刘书南听唐风说了半天,还是一知半解,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还是价钱比较直观一点,他问道:“那这本书该值多少钱呢?”
唐风说道:“估计有一万块钱吧。”
刘书南没有说话,心里却在叹气,一万块钱就把你乐成这样了?
再老土的乡巴佬也懂财不外露的,唐风并没有告诉刘书南这本书的真正行情,他起身说道:“刘兄,我还有要事,先告辞了。”
慌乱的城市就像赛车场,滚滚车流在赛道上飞速流淌,玻璃结构的高楼大厦反射着耀眼的光,时尚美女占据着广告的墙,衣着光鲜的路人匆匆又忙忙。这时,一枚硬币骨碌骨碌的滚向马路边的下水道栅栏,一个背着背包、穿着朴素的年轻人飞身跑上去,在硬币即将滚入阴沟的刹那,一脚踩住了硬币。年轻人松开脚,弯腰捡起了这枚硬币,周围的人就像看着天外来客一样看着唐风,唐风将那枚五毛的硬币揣进口袋,回到了等候公交车的车站。人都有思维惯性,虽然唐风不再穷的叮当响,也随手给过麻子脸几百块,但要他白白的丢掉原本属于自己的五毛硬币他还真舍不得。当然,唐风现在更关心包里的佛像,留在身边到底是舒坦。
这样的人当然是不会坐出租车的,一路公交车辗转,唐风来到了潘家园古今斋,贾德旺的那个热情,真让人怀疑他的性取向,财主还没丢。
唐风将那本《国史通典》递给他,贾德旺接过书看了半天,脸上还是疑问重重。唐风不耐烦的说道:“贾老板,这都下午了,我还没吃中饭呢,你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啊,眼睛不好使你好歹也置台仪器吧。”
贾德旺说道:“您的眼光我当然相信,可您这东西看上去就没一处像真的。”
“那我还是换别家吧。”唐风拿起背包。
贾德旺立即拉着他说道:“哎,您别急呀,刚好今天有拍卖行的人来取东西,我找她帮忙看看。”
唐风算是明白了,原来这家伙在用缓兵之计,当贾德旺第N次看时间的时候,门口停下一辆车,车门开,下来一个中年妇女。
贾德旺立马满脸堆笑的迎了上去,唧唧歪歪一阵寒暄,贾德旺将手中的书交给她,中年妇女看过之后,马上问道:“你这东西多少钱收来的?”
贾德旺嘿嘿的笑着,眼睛却望向了唐风,唐风在中年妇女眼光扫来之前伸手比了个八字形。贾德旺立即会意的说道:“哎哟,这东西贵啊。”
“有价儿没有?”中年妇女轻描淡写的问道。
贾德旺说道:“我出了十万块。”
“十万?”中年妇女说道:“贵了,要不跟那东西一起拿去拍卖吧?”
()免费电子书下载
“行!”贾德旺立马点头。
拍卖的念头在唐风的脑子里已经晃荡了好久了,这样老给贾德旺抽钱不行。问题是他现在急需用钱,等不了,关键还是因为流动资金太少,以后稳定了,委托给拍卖行才是正途。这一行的学问是实打实的,马虎不得,所以贾德旺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大腕。
中年妇女拿着贾德旺要给她的东西和《国史通典》走了,唐风对贾德旺道:“给钱吧。”
“那是当然。”贾德旺取出八万块钱交给唐风,后者数好钱,离开了古今斋。
唐风是顶着月光回到林沐雨家的,他进门才一坐下,林沐雨就将饭菜端上了餐桌,她说道:“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