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素老泪纵横地站起,向杨坚与独孤皇后深深长揖,哽咽道:“老臣……谢皇上恩典。犬子这回若能有幸度过此劫,老臣定当好生管教,重重惩处,决不再让他惹麻烦了。”
独孤皇后微笑安慰道:“越国公言重了。年轻人血气方刚,冰儿那丫头又是天生丽质。生此事,原无足怪。也不必责罚什么了。”顿了顿,又道:“可巧,今日国师为了替美娘(太子妃萧氏闺字为美娘)讲经,很早就入宫来了。算算时辰,如今应该是在东宫吧。昭儿,你且走一趟,去东宫请你师父过来甘露殿。”
“哦,师父今天进宫来了吗?”杨昭有点意外。但回想起来,以往摩诃叶确实是每十天进宫一次,为杨广和萧氏讲解佛经的。算算手指头,今日正是十日之期。当下也站起来,恭身道:“那么请皇祖父,皇祖母,还有素公暂且安坐。我去去就来。”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延请(1)
杨昭离开两仪殿,也不要从人跟随,只身向东宫方向信步走去。
大兴皇城占地广大,从太极宫到东宫,正常人依靠双腿步行的话,至少也要四、五十分钟左右。这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杨素而言,必定是心急如焚,度日如年了。不过他等得虽然煎熬,总算还有个希望在。而小王爷却知道,只要把摩诃叶请过来一出手,这点希望便也立时断绝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到时候却教杨素情何以堪?虽然自己和杨素父子立场终归是敌对,并不因此就可怜他们而收回埋伏于杨玄感身上的暗手,但杨素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看在眼里,小王爷又不是那种沙过短的性格,总难免还会有几分恻隐之情。
从两仪殿出来,经两仪门折而向东,经番礼门而达通明门,出门之后就脱离太极宫而进入东宫了。杨昭沿着走廊慢慢踱步而去,不多时走入了崇文殿。这里是杨广的住所,按宫中礼仪制度,太子妃萧氏其实应该居住于更后面的承恩殿才对。不过规章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杨广除去萧氏以外并无其他妃子,两夫妻感情又好,所以萧氏也都陪伴丈夫,长期居住于崇文殿内。
杨昭穿过来以后,基本上每天都要过来给父母请安问好的。这里道路走的没有一千次,至少也有五六百次了,当真熟极而流,闭起眼睛也不会错。小王爷背负双手,如庭徐闲步般一路走来。堪堪将要到承恩殿正殿之时(正如玄武门并非只有一个城门,承恩殿也不是一所单独的宫殿,而是一个建筑群落的总称),忽然听得有把庄严厚重,不怒自威的说话声,正从正殿之内悠然传出。那说话声也并不特别响亮,但字字句句传入耳中,都是震聋聩,教人听了以后,不自禁的便想要鼎礼膜拜。
杨昭下意识收住脚步,侧耳凝神倾听。只听那声音不疾不徐,诵道:“菩提心者,离一切我执,远离蕴处界,及离能取所取,于法平等,自心本不生,自性空故。如过去一切佛菩萨菩提心,我亦如是,此名自誓受菩提心戒。自誓受菩提心已,即结全跏趺坐、半跏趺坐随意而坐,结三大昧印,安心定坐除一切妄想观,观六道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海中轮回六趣,愿皆菩提心行菩萨行,得出离……”
讲的赫然是准提佛母修持法要。准提为梵语“清净”之意,其修持法向来以方便简易而著称。却又“具戒清洁,得菩提。不简在家出家,纵不断酒肉妻子,依法无不成就。”自南北朝以来,不少高僧大德或东渡传法,或西行取经,凡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诸般修持法要,都已经颇为人知。但这准提佛母修持法要,却是极乐正宗秘传。因其便易灵验之故,素来不肯轻传于外。所以杨昭乍听之下,就知道在殿内说法者,非摩诃叶而莫属。
摩诃叶既然正在说法,杨昭就不方便进去打扰,只驻足静静等候。约莫等了七、八分钟,殿中说法暂且告一段落。殿内声音顿了顿,忽然传音道:“外面的人是昭儿吧。站在那里干什么?进来。”
杨昭恭恭敬敬地道声:“是。”举步推门入殿,却又陡然为之一怔。原来此刻在殿中安坐者,竟然颇有多人。在上结跏趺坐端坐说法者,身材雄伟,肌肤黝黑,颈挂佛珠,颌下留着短须,双掌合什于胸前,两目神光四射,身上自然透出股慑人心魄的威严气息,正是隐为当今天下一高手的极乐正宗之主,大隋国师摩诃叶。在他身后,嫡传入室弟子〖五部众〗中的‘观音部’沙也与‘菩萨部’车离二人分别侍立于自家师尊身后,状甚恭谨。下处不见当今大隋太子杨广,却分别是老老少少的合共五名女子。
那五名女子之中,分别有四人安坐于蒲团之上。为是名佝偻老妇,她白斑斑,眼睛半开半闭,面上满布皱纹,身边放着根碧绿玉杖,派头十足,气势颇为不凡。身边则是名约莫十岁左右年纪,长得粉雕玉琢的小美人坯子,看来似是祖孙二人。这两祖孙之后,则是位气度端庄雍容,仪态娴静,艳光逼人,却偏偏又打扮得十分朴素的少*妇,就是杨昭的母亲,太子妃萧氏了。而在萧氏身侧左右,分别又有两名女子。其气质同样高贵典雅,但体形甚是丰腴诱人,正是成熟之极的中年美妇,容貌也有七成相似。但她们却皆身穿缁衣,足登芒鞋,头戴僧帽。赫然竟是两位出家的比丘尼!
殿中居然有这么多不认识的外人在场,实在大出杨昭意料之外。但意外归意外,礼节是不可缺的。当下小王爷恭身跪下,分别向母亲萧氏和师父摩诃叶行了一礼,道:“孩儿叩见母妃。叩见师父。”
摩诃叶只点点头,并不说话。萧氏则是微微一笑,启唇道:“好孩子,今天怎么这么有空过来?”皓腕轻抬,道:“不过来得倒也巧。娘亲正好给你引见这几位尊长。”先便指向那位坐在自己前面的老妇人,道:“这位是魏宁县公的母亲尤太夫人,给尤太夫人磕头吧。”
魏宁县公,就是独孤阀阀主独孤峰新得加封的爵位。他的母亲尤太夫人,当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尤楚红了。当今天下间的女性高手之中,自然以慈航静斋传人梵清惠以及魔门阴癸之主“阴后”祝玉研名声最大。但在她们两人出道成名之前,江湖公认的女性一高手,却是尤楚红。尤楚红生性精明狠辣,虽无阀主之名,实际却是阀中真正说一不二的大家长(情形就像《大宅门》里面的白二奶奶)。凭着手上那根碧玉杖与〖披风七杀〗杖法,她的修为造诣仅次于‘天刀’宋缺,尤胜宇文述和李渊。只可惜她十年前练功岔气伤了经脉,演变成哮喘顽疾,以至于十年来功力再无长进。再加上独孤峰年纪逐大,也开始真正担当起阀主的职责了,所以近年来尤楚红深居简出,极少再有出手,声望才逐渐被梵清惠以及祝玉研越。
尤楚红是独孤信次子独孤善的元配正室。而杨昭的祖母独孤皇后则是独孤信幺女。小姑子和嫂嫂之间感情甚好,所以独孤善去世后独孤阀阀主的宝座才没有落入独孤信三子独孤穆手里,而是让独孤峰继承。这且不谈。按照辈分而言,杨昭应该称呼独孤善为舅公,那么尤楚红就是舅祖母了。小王爷花了那么五六秒的时间来理顺这亲戚关系,却也不下跪,只恭身长揖,道:“甥孙儿见过舅祖母。”
“好,好。”尤楚红不苟言笑,摆足架子受了这一礼,沉声道:“你舅舅(独孤峰)这次出征蜀中回来,在家中曾向老身盛赞你的好处。今日一见,果然并无虚言。嗯,对了。这是你舅舅的女儿,单名一个‘凤’字。来,凤儿。快给妳表哥见礼。”
那粉雕玉琢的小美人坯子听得祖母吩咐,乌溜溜的大眼睛转了两转。奶声奶气地向杨昭行礼,道:“表哥好。爹爹说,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所以老是让凤儿快点长大好嫁给你。还说如果不抓紧的话,就让别人抢走了。表哥,人是怎么抢的啊?就和策哥哥抢凤儿的麦芽糖一样吗?”
这小丫头,倒真是童言无忌。杨昭看着独孤凤,嘴角边不禁泛出一抹微笑。忽然产生了一种想把她收拾得整整齐齐的头揉乱,然后屈起手指敲敲那可爱小脑袋的冲动。笑道:“表哥也不大清楚哦。大概是差不多的吧。”
尤楚红老脸微红,喝道:“凤儿,别胡说。那是你爹在开玩笑而已。怎么可以当真。”独孤凤吐吐小舌头,缩回祖母身边,神情甚是可爱。萧氏则叹口气,道:“凤儿若真能嫁来我家,倒是昭儿的福气了。就只可惜……”可惜什么,倒是没说出口来,只是轻轻摇头。
旁边其中一名女尼却插口道:“其实嫁入帝皇之家,也就表面风光罢了。内中辛酸,实不足为人道。太夫人,凤儿如此聪明伶俐,将来如何,还是由她自己喜欢吧。”另一名女尼则叹道:“师姐说得是。”
萧氏柳眉轻蹙,似乎颇有不满。但转眼间还是微露怜悯之意,只淡淡道:“这两位是华光大师与华胜大师。昭儿,给两位师太见礼吧。”
华光与华胜这两个法号入耳,杨昭又是微微一怔,方才明白她们二人为什么竟对“嫁入帝皇家”一事抱有如此强烈的反感。只因为她们自己本身,就曾经是皇后之尊。但其人生的结局,却绝对称不上“美满”二字。而她们本身的名字,也不是什么华光与华胜,而是陈月仪与元乐尚。
前朝北周宣帝宇文赟,生性荒/淫好色,曾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同时册封了五名皇后。分别是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还有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其中杨丽华就是杨坚的长女,杨广的妹妹、杨昭的大姑姑。杨坚正因为有了这层外戚的身份,所以才能在宇文赟死后执掌朝政,为其取北周代之而建立起基础。不过,宇文赟死后继承皇位的宇文衍,并非是杨丽华所生,而是朱满月所出。所以杨坚也不算是从自己外孙手上夺来江山。
宇文赟五位皇后之中,天大皇后朱满月年纪比宇文赟还要大十二岁。大隋立国后她出家为尼,法号法净。开皇六年已经逝世。其次是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她出家后法号华,也在开皇十五年去世了。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则改封乐平公主。只剩下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和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陈月仪与元乐尚两人都是年仅十三岁便入宫。出身、年龄、性情、甚至容貌也都很相似。宇文赟对两人都十分宠爱,封号待遇亦都相等,甚至还经常同床宠幸她们二人。所以她们虽然不是亲生姐妹,感情实在同手足,一如汉朝的赵飞燕与赵合德故事。但自从改朝换代之后,她们也只有离开不再属于自己的皇宫,离开那如同繁花满树般的日子。剃去三千青丝,与青灯古佛为伴。大好年华,消逝于单调沉闷的木鱼声中,寂寞苦闷,却是何以自谴?
萧氏与陈月仪与元乐尚年纪都差不多,因为不忍见她们寂寞,也为了替自己公公杨坚赎过,所以时常前往探望。几年来交情也日渐亲近。今日摩诃叶前来讲经说法,教授准提佛母修持法要,萧氏便邀请了陈月仪与元乐尚入宫听讲。恰好尤楚红也有事想见独孤皇后,却也听说国师在此而寻来。却是都凑到一块儿来了。也可以说一句“无巧不成书”吧。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延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