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2%的中国人选择继续执行帝制。选择大中华帝国的政治体制在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做变动。也就是说,等皇帝老绾鞠躬尽瘁真的到极限了,五万万人才容许他休假……
第二天伦敦的谈判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因为德军在1914年8月后。再次抵近了巴黎,因为俄军在东方战线上已经有全线溃退的征兆。这些。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如博罗西洛夫所能挽回的,他只是将军,不能变成足够的物资来装备他的军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他面临的尴尬。也是协约国面临的重大危机。谁都知道,德军未必有能力占领巴黎,可同盟国军却完全有可能摧毁俄国,冬季,是协约国唯一的机会,只有依靠冬季的严寒来抵挡住连续不断象俄国推进的同盟国军队。一个冬季,就将决定这场旷世大战的最终结果。
协约国拖不起了!给他们的时间少到以分钟来计算。他们必须考虑到中国即使参战,也要在冬季结束前做好战争准备把无敌的大中华帝国国防军开到前线挽回败局。
条件?现在还有什么资格跟中国人谈条件?!
1916年11月20日,大中华帝国派协约国总代表杨蕴春和帝国亲王秦关在协约国缔约书上签字。他们在这张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之前,已经在无数份的国际协议中练好了签字的本领,所以,此时的签字可谓轻松愉快、龙飞凤舞……
第二十三节 宣战诏令
伦敦在签字。北京这里却在连夜开会。字一签,中国就变成协约国了,就要承担起协约中指定的战争义务。兵者无小事,何况是出动两百万大军参加一场旷世大战呢!不过,在龙剑铭办公室里的人并不显得焦急、惶恐、担心之类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之上者也!现在,大中华帝国虽然没有完全做到用一张协约和还没发出的宣战书就击倒同盟国,但是在大战略上已经是赚到一脸满足的笑容了。这种笑容无一例外地挂在与会者的脸上,运筹帷幄十六年,今天总算该揭幕了。而在揭幕之前,这些真正的民族精华分子们已经知道了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哪里有不会心微笑的?
形象一点说,现在根本就不是去讨论宣战问题,也不用去谈论在战争中采用何种战术制胜的问题。更不用去担心五万万同胞对战争的不良反应。目前,是讨论如何华丽的宣战。华丽的进行战争,华丽的通过战争收获一切应该收获的利益。政府官员们根本就不去担心国防军的战斗力问题,国防军将领也不用去操心政府能否通过政治手段拿到战争利益的问题,有了一个向全国人民承诺“再干几年”的皇帝总司令,这些不用去过于考虑,只用按照计划根据形势去做就行了。
吴良,现在挂着帝国公爵的徽章,领着皇帝特别顾问的头衔正式参与这样的会议。不过,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清楚,在这个办公室里,龙老大,吴老二,岑春煊还真应了他家族的排行——老三。此时的吴良理解了美联交易地实质。虽然对这个一手创建起来的企业王国即将崩塌有些心痛,可是一想到国内实际上已经对应美联的产业结构有了更好的工厂、更好的设备、更好的产品,那一点点的心痛都烟消云散了。加上龙剑铭在政府煽动起来的国民情绪胁迫下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打算,把明天召开地立宪准备会议变成了宣战咨询会。那,他还有什么可以担
“签字不代表马上宣战,宣战也不代表马上交火,当然,也不代表向所有同盟国家宣战。那,现在就要选择先拿哪个来开刀?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奥匈?保加利亚?”龙剑铭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表情问道。他不是想破坏这个会议的轻松气氛,而是尽量地让自己的形象跟全国老百姓信任的那种形象挂起钩来。毕竟,在这里要商议的是真正的军国大事。
“德国!”几乎有一半的人同声回答出这个问题。老百姓不知道旧恨但知道新仇,军政首脑们可是啥都清楚地!
“那就德国,明天一早断交。咨议会通过宣战议题后正式宣战!商船队的情况怎么样?都离开同盟国控制区了?矫民的问题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能尽快撤回来就撤回来,政府给予保护和全额的补贴,不能撤回来的。要在外交方面予以绝对周到的照顾。夏威夷公决在即,独立是可以预料的,向帝国寻求保护性管辖也是必然。那就要政府考虑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我的建议是向香港模式靠拢,一个属于大中华帝国的自由经济区,当然,国防军的驻军是需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军港和空军基地。在当地,发展海洋运输的物资中转、旅游业是主要的经济手段。安南方面,也要解决好,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宣战。放心地去进行这场战争。守甫,独立军的情况怎么样?”龙剑铭还是有些担心。焦点就在夏威夷和中南半岛上。按照计划在加入协约国的签字后地正式宣战前,安南独立军应该向湄南河西岸运动。这样一来,英国人即使察觉到安南独立军背后有帝国的影子
李义安站引起来,一反常态地行了军礼后才以正式的报告的口吻说道:“安南独立军三支师级部队已经各自派出先头部队渡过湄南河,目前没有交火的报告。据前期的侦察。英军原本驻扎在湄南河下游地部队于8月间就抽调去波斯湾。估计。交火会在先头部队继续深入后才可能发生。总司令,安南独立军田贵垠和牛进才表示,独立军目前有实力完成战略预定任务,还可以抽调部分力量配合马六甲方面地军事行动。”
“不用。他们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马六甲。不会有大地武装行动。江琴诚那边放回去的马来人足够了。”龙剑铭并不想在这里讨论过多的军事问题。办公室里大多数是政府首脑。
李义安听出了总司令的意思。他知道那些参与印尼暴乱的马来人回到马来半岛后会掀起事端。给华人以充足的理由发动自保、自治运动。而青龙会的势力已经足够和英国殖民当局以及其他民族部落势力抗衡。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再去担心马六甲的问题,安南独立军的好意只能是转达一下而已。总参谋长知道,独立军的骨干来自马六甲,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何况。安南独立军参谋长牛进才还是牛大爷家的独苗呢!
1916年11月21日,协约国家代表在伦敦宣布:大中华帝国正式缔结协约!因为时差关系。在东方的北京,唐绍仪已经向目瞪口呆的德国大使客气地表示:“大中华帝国已经选择协约国家,在目前的战争状态下,不得不与德国断绝外交往来。当然,两国可以继续通过在瑞士的外交人员相互交流。”
同一天,安南独立军第一师的先遣营在逞罗东北部捞宋地区与逞罗土军交火,很快就击溃土军。这一交火很快就被河内称为“部落战争”。并表示,愿意与中南半岛上的原住民势力保持友好和团结。“
北京的咨议会大会堂里。国家咨议员和咨政员们都早早地来到大会堂,今天帝国皇帝将在大会堂发表演讲。在议员们的记忆里,这可是难得又稀罕的事情了。以前。政府方面的发言人一般都是总理。龙剑铭这个穿军装地皇帝只在一年一度的大会时才来露一面。当然,不少议员都接受过邀请去颐和园。几乎只要谁有对国家建设有利的建议,都会被皇帝请到他的办公室里畅谈一番。谈话的结果往往是议员的建议更丰满、更具有执行的价值。而后,政府会很快地采纳这些建议,变成帝国经济、民生建设的驱动因素或者是助力。
当龙剑铭颇有些夸张地穿着有绶带和勋章的军服走进大会堂地时候,掌声一直自发自愿伴随他走到主席台上。等杨度花了半个小时讲了一通国际国内形势后,龙剑铭在一片镁光灯的闪耀下开始了也许是这个国家历史上最重要的讲话。
“各位尊敬的议员、咨政、还有记者先生……1905年的今天。我来到北京,作为民族革命军政府的总理和革命军总司令来到北京,来履行这一生中最光荣的使命——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百姓地幸福、国防的强大而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同年的12月24日,中国向日本宣战,拉开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之战的序幕。十一年来,无数国防军健儿为祖国的强大浴血奋战,更多的是全国同胞为国家的强大默默地贡献着青春和血汗。战争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常态,但是战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世界发出自己声音地最有效的方式,经历了两年半的战争。中华民族站引起来,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建设,大中华帝国强大起来……民族振兴之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一场世界性的胜利来谢幕、来推动中华民族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颠峰!历史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向世界承担责任,一个在世界上奠定主导地位的机会!我,我们,全民族的五万万同胞没有理由错过这个机会。在这个世界上,权利和责任完全对等。一个强大的民族,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上全面强大地民族,首先就要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责任;一个有上进心的民族,想要把自己的民族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民族,首先就要眼光放射到整个世界而不是帝国这一块地方……世界早已经不是一个个被大海分割的不相连通的个体,1840年地鸦片战争就打破了东方和西方干百年来地隔膜,一个有上进心的民族必然要有强烈地企图心,一个优势的民族就要通过建立一个个目标并努力去达成而不断地强大、成熟、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才能让大中华民族永远地站立在地球之颠无可动摇。如果,把过去的11年看做是一个历史性的阶段的话,那么这11年就是全民族独立、自强的11年。毫不夸张地说,十一年来五万万同胞共同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创造大中华快速强大的奇迹。今天,就是这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开端。民族独立大革命的枪炮声拉开民族自强的帷幕。世界大战的枪炮声就将是对大中华民族全面走向世界的礼赞!”
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龙剑铭也停顿了一下。真正的实质性的讲话还在下面呢!
“回忆过去,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使中国落后于西方;回忆11年来的经济建设历程,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只有善于利用世界性资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才能带来经济的长久繁荣,经济的长久繁荣才能为五万万人带来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让促进帝国”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完全被我们所用,为保持未来的经济繁荣服务呢?掌握她!英国因为掌握了海洋霸权而掌握了全球贸易,所以才缔造了日不落帝国两百年的世界一等强国地位。今天,历史给了大中华帝国一个掌握世界脉搏的机会。需要的,是帝国国防军远赴海外,在欧洲战场上为祖国而战!我,作为帝国皇帝。国防军的统帅,在这里请求各位考虑向同盟国宣战!请求各位代表全国五万万人,给两百万国防军健儿的出征壮行!“
这一天,大中华帝目两念以全票通过了《宣战诏令》,随即,报纸、广播立刻把这一诏令传播出去。
11月22日。中国向德国宣战。
不过,万里的间隔让宣战暂时成为一种口头上的表示或者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