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镠银九九、香国祥芬藏香九九、箕畴锡福哈达九九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三部分 节俭爱夫的名后——孝贤皇后(1)
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拥有后妃最多的皇帝之一,他与这些后妃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了后世一些流言家、小说家、戏曲家感兴趣的题材,他们极尽演绎编撰之能事,将他塑造成一个处处留情的风流天子形象。真实的乾隆皇帝是否真是如此多情好色,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嫡皇后孝贤皇后赢得了他一生一世的爱和敬,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人情薄如纸、动辄得罪的皇宫大内,孝贤皇后具备什么样的才德,竟能赢得后妃众多的乾隆帝的真挚情感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大清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吧。
名门淑女,中宫贤后
孝贤皇后朝服像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满洲镶黄旗。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在清代皇后中,真正出身于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从太祖到世宗时期,富察氏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大清多建功勋。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她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众归附了后金,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屡建战功。她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孝贤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她的伯父马齐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学士达23年之久,时间之长,在有清一代是罕见的。她的另一位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深受皇帝的倚重。孝贤皇后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皇后之宝”金印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雍正帝决定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了这位端庄秀美文静的少女,具备成为大清一代贤后的素质。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三部分 节俭爱夫的名后——孝贤皇后(2)
孝贤皇后身为中宫皇后,主管后宫事务,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她并不挥霍。她生来就好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平时,她从不佩戴用金玉珠翠制成的饰件,帽子上插的是用通草绒线做的花。她认为用金线、银线制做荷包、香袋等物品是极大的浪费,无异于暴殄天物。
一次,乾隆帝在阅读祖父康熙帝御制的《清文鉴》一书时,得知满洲旧俗有用鹿尾绒毛搓成线,代替金线绣在袖口的做法。那是由于满族居住在关外,生活条件艰苦的缘故。乾隆
帝将这个学习心得告诉了孝贤皇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孝贤皇后深受启发。于是她每年进献给皇帝的荷包都用鹿尾绒搓成的线缝制,十分简朴,以此表示她永不忘本之意。孝贤皇后这种节俭之风和不忘本之心,深受乾隆帝的敬佩和尊重。
孝贤皇后像孝贤皇后孝敬公婆,问安侍膳,恪尽子妇之责,深受公婆的喜爱,与公婆关系十分融洽。孝贤皇后对待自己的夫君乾隆帝更是感情至深,爱护有加。有一次乾隆帝患了疖疮,很严重,经过多方医治,才渐渐痊愈了,但御医一再叮嘱“须养百日,元气可复”。为了保证夫君的绝对休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孝贤皇后就搬到了皇上寝宫的外屋居住,精心服侍了百余天,见皇上确实康复如初了,才回到自己的寝宫住。
孝贤皇后主持后宫不妒不偏,深明大义,也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她似乎拥有了一切,无上尊崇的地位,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她满足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一切。然而,两个儿子的接连夭亡却彻底打乱了她的阵脚,摧毁了她的精神,将她的心撕成了碎片。
随帝东巡,猝死途中
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初四日,元旦刚过33天,乾隆帝就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东巡。很明显,此次东巡的用意是借谒孔庙、登泰山,游山玩水来排解孝贤皇后心中的痛子之情。可乾隆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孝贤皇后竟病逝途中。
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的孔庙。第二天,在孔庙举行了盛大的释奠典礼,这一天还谒了孔林,到少皇后夏朝冠皇后冬朝冠陵、元圣周庙行礼致祭。二月二十九日,他们还登上了东岳泰山。三月初四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六日这天,他们游览了历下亭。三月初七日,再一次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到达山东省边界的德州,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乾隆帝立即将皇后病死的消息上奏给了皇太后,皇太后亲自到皇后船上临视了孝贤皇后,“悲恸良久”。乾隆帝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自己在德州料理孝贤皇后丧事。三月十四日,乾隆帝护送孝贤皇后的梓宫到天津。皇长子永璜在此迎驾。三月十六日未刻,孝贤皇后梓宫到达通州,暂安在芦殿内。在京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通州。皇子们在孝贤皇后梓宫前祭酒,举哀行礼。当天戌刻,孝贤皇后梓宫到京。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员、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齐集,缟服跪迎。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梓宫于孝贤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三月二十五日,孝贤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暂安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三部分 节俭爱夫的名后——孝贤皇后(3)
孝贤皇后在二月二十九日登上泰山,三月初四日还游览了济南的趵突泉,怎么会在7天以后就忽然病死了呢?因此,关于孝贤皇后之死因,社会上颇有议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羞愤落水而死。《清鉴纲目》载:“回銮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后在他舟闻之,恐滋事变。后素性严重,虽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规。是日至帝舟,因事进谏,语颇激切。时帝已
被酒,怒后,颇加诟谇,后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
皇后朝袍披领《清朝野史大观》载:“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后屡反目,高宗积不能平。南巡还至直隶境,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后诮让备至,高宗大怒,逼之入水。还京后,以病殂告,终觉疚心。”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五卷,清近代部分载:“皇后富察氏投水死。十一日夜,乾隆帝东巡回驻德州,于舟中宴饮淫乐。皇后富察氏激切进谏,乾隆帝加以诟谇。后羞忿,投水死。皇太后得闻临视,悲恸良久。”
悲痛忧郁而死。永琏、永琮的接连殇逝,给孝贤皇后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使她悲伤忧郁难以控制,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致使死在回銮途中。
有病而死。这是清廷的官方说法。乾隆《起居注》载: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日乙未,驾至德州登舟。先数日,皇后偶感寒疾,至是日疾甚,……夜半亥刻崩逝”。《清实录·高宗实录》载:“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史专家刘桂林先生依据大量的清宫档案,对孝贤皇后的死因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认为孝贤皇后因寒疾而死是肯定无疑的。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他在谕旨中,对皇后的一生做了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讲了赐谥“孝贤”的理由:
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一十三载。逮事皇考克尽孝诚,上奉圣母深蒙慈爱。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贞,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眩4斯懈兴爸嘁谌苏兹怂惭稣摺W扔谇∈耆率蝗毡朗拧2C惟内佐,久藉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三部分 节俭爱夫的名后——孝贤皇后(4)
在一般情况下,赐皇后谥号,先由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臣们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而孝贤皇后的谥号,直接由皇帝赐给,未由大臣拟定,表现了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的深情厚意。
谥以“孝贤”,是皇后生前的夙愿。早在三年前的正月二十五日,皇贵妃高氏薨逝,皇帝赐给她的谥号是“慧贤”。孝贤皇后知道这件事后,流着眼泪对乾隆帝请求说:“我朝后
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当时孝贤皇后刚34岁,乾隆帝认为皇后这句话只不过是句笑谈,所以没有在意。这次皇后崩逝,猛地想起了三年前的这段往事,乾隆帝不由得大为伤感起来。于是将当时任刑部尚书的著名文人汪由敦召进宫来,向他讲了这件事,命他写到祭文中去。汪由敦的祭文是这样写的:
……尚忆宫廷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吁而悚听。谓两言之征信,传奕禩以流芳。念百行以孝为先,而四德唯贤兼备。倘易名于他日,期纪实于生平。岂知畴昔所云,果作后来之谶。在皇后贻芬图史,洵乎克践前言;乃朕今稽古典章,竟亦如酬夙诺。兴怀及此,悲恸如何?
此篇祭文,叙事精当,文词委婉,感人至深,不愧是出于名家之手。
嫡子的接连夭折,贤后的突然逝世,使乾隆帝陷入了极度悲哀之中,他心情烦躁,极易生气发怒,看什么都不顺心。许多大臣官员,甚至皇子、宗亲接连受到严厉叱责、治罪。
天人永隔,追思不断
深爱的皇后已经离去,自己再也无法享受她的温存和体贴了,伤感的乾隆对此有着太多的不甘心。他无法阻止孝贤离去的脚步,就只能保留她活着时使用的一些物品,企望以物代人,使自己的哀思有寄托之处,企望让她的影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为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