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妃-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其他建筑及墙顶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这座园寝规制之高,建筑之完备,在清代妃园寝中仅次于景陵皇贵妃园寝,位居第二。其葬人之多,在清代妃园寝中也数第二。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葬在这座园寝,《大清会典》及其他官书、《昌瑞山万年统志》、《陵寝易知》等书不仅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且还绘有葬位图。清宫档案中还有关于容妃遗物、送葬人员等方面的资料。1979年10月,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对容妃地宫进行了清理,不仅找到了遗骨,而且还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发现了一些文字。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香妃就葬在这座妃园寝内。
婚姻之谜。根据档案记载,香妃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进宫的,当时已27岁。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在十几岁就出嫁。清帝挑选秀女,13岁的女孩子就可参选。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12岁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孝庄文皇后13岁就与皇太极成了婚。孝康章皇后15岁就生育了康熙帝。香妃入宫时已经27岁,有人据此推测她很可能已经结过婚,而且婚史不会很短。如果香妃入宫前结过婚,那她以前的丈夫是谁?这次入宫,是因丈夫死了还是离婚了?如果是离婚,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以前是什么时候结的婚?我们都无从得知。香妃也有可能在入宫前没有结过婚。那个年代虽然盛行早婚,但个别晚婚的也不是没有。当年叶赫部首领布扬古妹,丰姿绰约,聪慧柔顺,是有名的美貌佳人。也正因为她的美丽聪慧以及政治上的原因,到33岁才出嫁,成了著名的“老女”。香妃久负美名,远近闻知,她难道就不会是第二个“老女”吗?在民间,也有一些有地位、有财富的美貌女子,依恃自己的财、貌,高不成,低不就,总不能找到遂心如意民国早期的新华门,清代为宝月楼的郎君,直到妙龄花季已过,耽误了婚期。香妃会不会也属于这种情况呢?这个谜团恐怕真的难以解开了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四部分 扑朔迷离的香妃(5) 
  
 
宝月楼之谜。宝月楼就是今天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南门,现名叫新华门。原来此楼不临街,南面有一道墙相隔。民国初年,袁世凯将中南海辟为总统府,把宝月楼更名为新华门,将南墙拆掉,露出宝月楼。从此以后,宝月楼即新华门就成了中南海的南门。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宝月楼是乾隆帝为了取悦香妃盖的。清史大师孟森先生也持这一观点,他说:“高宗不以置之后宫,特营西苑中一楼,以为藏娇之所。后并于所居之地,筑回教礼拜堂,并使内附之回民居其旁,屋舍皆用回风,以悦妃意,其承宠可想。”也有部分
专家学者认为宝月楼之建与香妃无关。他们的依据有两条,一是乾隆帝在《宝月楼记》中说:
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阔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椓椓。鸠工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
《圆明园图册·远瀛观正面》
乾隆帝讲得很清楚,所以建宝月楼是因为中南海南墙“直长鲜屏蔽”。建宝月楼可起到屏障作用。戊寅年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宝月楼于这一年春天动工兴建,当年秋天完工。
二是《御制题宝月楼诗》中有“南岸嫌长因构楼,楼临直北望瀛洲”的诗句。在诗注中乾隆帝进一步讲了建宝月楼的用意:“瀛台皆前明所建,惟南岸向无殿宇,故为楼以配之。”由此可知,建宝月楼完全是出于遮挡、配景的需要。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宝月楼时,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正在嚣张之时,清军正全力以赴平叛,胜败难卜。而香妃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入宫的,所以也就不会是为了取悦香妃而建宝月楼。
香妃地宫(徐广源提供)有椁无棺之谜。清朝棺制,无论是皇帝、皇后,还是妃嫔,其棺木皆为内外两重,内为棺,外为椁。其区别只是木质、尺寸、颜色、纹饰、漆饰遍数的差别。有关人员清理香妃地宫时,竟发现香妃的棺木只有外椁,而无内棺。会不会是盗墓贼将内棺盗走了?在已清理的所有地宫中,还没有发现内棺被盗的先例。盗墓贼一般只盗随葬珍宝。内棺是木质,其价值远不如随葬珍宝高。笔者曾遍查地宫,没有发现内棺的残破碎片及可疑形迹,只发现外椁的一侧被砍透了一个长175厘米、宽60厘米的洞,其他部位基本完整。要从这个洞中取走内棺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外椁拆散,或将外椁盖完全揭开,才能将内棺取出。而香妃的外椁既没有被拆散,也没有被打开过。这一切都表明,香妃入殓时,根本就没用内棺。
为什么不用内棺?这可能与香妃信奉伊斯兰教有关。我国的回族和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这两个民族的人死了都不用棺,而是将遗体裹上白布后,直接放置到墓穴内。乾隆帝为了民族的团结,一向尊重香妃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可能香妃在临终前向皇帝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于是乾隆帝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表面上仍按照大清皇家的传统形式使用外椁,但不用内棺,既维护了皇家的脸面和尊严,又尊重了香妃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满足了爱妃的要求,可谓两全其美。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到底香妃为什么只用椁,不用棺,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考证,也有待于文字档案的证实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四部分 扑朔迷离的香妃(6) 
  
 
死亡之谜。关于香妃的死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皇太后赐死,另一种是自然病死。前一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展出的所谓香妃戎装像下写的文字说明: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
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浴德堂水井与引水槽
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
香妃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香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传说,太多的谜团,太多的想象空间,太强烈的寻求真相的渴望。历史上的香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接下来就详细介绍。
历史上的真实香妃
容妃就是香妃。我们上文提到,香妃和容妃是一个人。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曾经有过争论,现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做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一,乾隆帝只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妃子。容妃,无论是官书、档案记载,还是实物考证,都证明是来自新疆的妃子。既然香妃也是乾隆帝的新疆妃子,那么香妃只能是容妃。
“香妃”骑马像
其二,她们“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就是说家乡、民族、宗教信仰、封号是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人,不会如此巧合。
其三,她们“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新疆喀什香妃墓的资料中,提到香妃的父亲是艾力和卓,哥哥是哈山和卓即图地公(汉名),并说图地公曾“和妹妹香妃一起去北京”。从《西域同文志》卷十一和《西域图志》卷四十八记载的“和卓”世系中可知,艾力和卓即阿里和卓。这两个名词在维吾尔语中是一个词,只是汉字译写的差异。这两本书上还记载了阿里和卓的五弟是额色尹、六弟是帕尔萨,其子是图尔都。图尔都的维语原音为图尔迪,因他是公爵,因此称图尔迪公,快读则为图地公,与上面提到的哈山和卓是同一个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容妃遗物折》中提到了部分容妃娘家人的姓名,其中有额思音、帕尔萨、图尔都妻等。额思音就是香妃的五叔额色尹,帕尔萨就是香妃的六叔,图尔都妻就是香妃的嫂子。既然香妃和容妃的家属都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自然就是一个人了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四部分 扑朔迷离的香妃(7) 
  
 
历史上的香妃。那么,历史上的容妃即香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纳一个维吾尔族女子为妃?她一生的经历又如何?这也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她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家族为和卓,故被称为和卓氏,也称霍卓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哥哥叫图尔都。容妃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那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分裂祖国。容妃一家反对叛乱,拥护朝廷,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册之“郊劳将士”
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小和卓的叛乱被平定。配合清军平叛有功的容妃的五叔、六叔、哥哥及其家属先后被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宴请赏赐,并为他们建回子营,让他们居住。容妃也来到了北京。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容妃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图尔都27岁的妹妹被封为和贵人,皇帝赏给了她大量衣物和银两。她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没有经过常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和贵人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关照,专门为她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和贵人入宫两年来,“秉心克慎,奉职惟勤”,《乾隆南巡》图中的观戏场景
全宫上下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封和贵人为容嫔。五月二十一日举行了容嫔的册封礼。第二年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嫔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妃嫔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妃嫔只有几位。容嫔能够随驾,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嫔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后懿旨,晋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