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野史-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鼋帷F粜浦桑制秸略鹩心汛恰!蓖淹鸦炭中辉弧跋喙停鸸棠汛牵钢瘢甲雍稳滔员俊薄

范国昌正色责之曰“世祖所作诸恶,薄海内外,谁不知之? 

宁待平章今日,始显著耶?如不欲显著,则北朝皇帝,不应三次遣使入宋议和矣。为人臣者,于君父有失,能使之修德行仁,痛改前愆,方为忠孝。若一味弥缝掩饰,则愈掩愈彰矣。”脱脱拜伏曰“非相国之言,脱脱几陷于罪矣。”帝谓之曰“伐陵一事,自于平章无与。朕只欲得陵中详细,其他不过求也。” 

脱脱又奏曰“伐陵乃至正二十二年间事,迄今二十余年。 

陛下请驻跸会稽,容外臣访之。”数日,始回奏曰“外臣当为陛下表贺称幸。”帝问之,脱脱奏曰“闻当时伐陵,此间好义之民,潜取诸帝陵骨,用别骨换之。当时世祖所伐去者,··皆寻常骨也。但不知诸帝陵骨,义民等藏于何处耳?”帝闻之一悲一喜曰“即求平章,访查陵骨下落。”脱脱不得已应命,再至山阴会稽诸县,物色访问,并无人知。盖当时朱叟与村中诸父老,已多年物故,盗骨一事,乃逆旨所为,皆秘不敢言。 

故至今无可访寻。脱脱甚闷,三日后,有余姚王勉赴辕,自言能识陵骨藏处。脱脱大喜,引见宋主。帝问“现在何处?” 

王勉俯伏奏曰“小民有俚语献上。”即日炎宋无辜,元帝伐陵瘗玉何所?视此冬青帝急问曰“何谓冬青?”王勉复奏曰“会稽兰亭山原,处处有冬青树者,其下皆陵骨所在也。”帝闻之,立拜王勉为工部郎中,作山陵使者,命为前导。帝与文武,及元平章脱脱等,即至冬青树所,一一掘之。果然瘗骨其下。帝见之大恸。 

关普灵、寇复雷目光如炬,怒发冲冠,脱脱亦失声叹曰“先帝不仁,至此极矣!”急令工人等,重启其陵。开其隧,脱脱亲负一具。宋臣文武,亦皆负一具,送入陵中,安放妥贴,复封其陵。帝始陈设方物,荐其鼎俎,刑牲藉茅,大展祭告。帝悲悼不胜,诸陵一封毕。帝深德会稽昔年藏骨义民,冬青所种处,令封其树,勿使剪伐,惜不知其人,无可酬赏,乃命会稽一郡,免赋十载,大宋代为完纳,其银皆由武都。辇至浙省,交与平章,务令民沾实惠,勿使不肖官吏,别生枝节。帝又重赏脱脱,不日发驾起行,直回武都,脱脱送出浙省界口始回,道经会稽,闻百姓颂德不已,皆称宋主为有道天子。脱脱叹曰“如此方是君人大体,不图先帝当日,乃狂悖至此也。” 

王勉随驾入朝,遂仕于宋。果中老翁之言而大贵,而王勉每食必祝曰“狐仙翁!”盖其富也,狐所致,即其知陵骨在冬青下,亦狐所指授也。狐去时,自言隐于天台,后遂不复至。 



   
   
第八十四回 杨妃井太真洗心 



尚书葛天民奉宋主命,略地广右,至苍梧,道经容县之西。 
有杨妃井者,相传以为昔日太真所饮也。好事者建祠其右,肖太真于内,香火特甚。天民一见笑曰“异哉!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入神祠,此亦文人韵事也。”命市纸马冥镪数十事,入祠酌椒桨奠之。奠毕,在祠中观玩一会,咏唐人句云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天民叹曰“床第之言不逾阈,椒房宫阃之事,史官何由知之?洗儿一事,新旧《唐书》不载,温公《通鉴》乃以天宝遗事入之,此委巷之谰言也。又论者动以武后、杨妃同称,亦太不公。武后与吕后等,讵可与杨妃比例?语云‘姚宋若存妃子在,胡尘哪得到中华?’林甫、国忠之罪,何妄加于妃子也?”感叹良久。 

是夕,宿驿中,见一人冠步摇冠,披紫霞衣,佩红玉,曳凤舄,明挡翠羽,飘飘欲仙,侍者十余人相随,向天民敛衽谢曰“蒙尚书枉顾,惠及梓里,复承厚贶,辨明前事,马嵬坡前,死且不朽。但予更有一言,予与武后,事虽不同,而皆蒙千古不白之冤,予并为武后一陈衷曲,共释覆盆。按贞观十一年,以武氏为才人,年十四;二十三年,太宗崩,武后为尼。 

永徽五年,以才人武氏为昭仪,年三十一岁,明年立为后;子宏生三年矣。宏道元年,高宗崩,则后六十岁,临朝七年,称皇帝,改唐为周。又十五年,中宗复辟,迁太后于上阳宫,凡十月而崩,年八十二岁。中宗景龙四年,临菑王讨韦氏之乱,封平王立为太子,年二十六。睿宗太极元年,传位于太子。明年癸丑,改元开元,开元七年,予始生,至二十三年,始册为寿王妃,予时年十七;二十五年,武惠妃薨;二十八年,度予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时皇帝年五十七,予年二十二。 

天宝四载秋七月,册予为贵妃。十四载十一月,禄山倡乱,十五载,丙申六月,皇帝幸蜀,予死于马嵬,年三十八岁,肃宗即位灵武,尊皇帝为太上皇。至德二载,丁酉,上皇还西京。 

上元元年庚子,李辅国迁太上皇于西内。宝应元年,壬寅,太上皇崩,年七十八岁。夫武后不能乱唐,高宗自乱也。武后虽乱唐,未尝乱天下也。唐祚之得长也,武后系之也。中宗非令主,韦氏多失德,房陵无异于桐宫,悔艾不终于元德,武后不帝,而谁帝乎?二十二年之间,使环海恬波,金瓯无恙,是岂中宗所能办耶?向使天促其年,相从于乾陵之下,韦条煽祸,烈于鹦鹉,不知李氏百年社稷,作何景象?”盖中宗之暗弱,甚于高宗。韦氏之才略,不及武后。高祖太宗,殆阴寿之以待临菑王之壮,絜天下而远之子孙。彼中宗者,为之传舍而已。 

武后何尝乱天下,亦何尝竟乱唐也?至予之事,则诚如尚书所言,以貌见宠,不与国政,并无阴谋远略。稍有过于男子,设使当年宰相非林甫、边帅非禄山,何至雨泣铃淋,香销罗袜,波翻太液之飚,虐煽骊山之焰?致予赍恨而没,沉香亭畔,花萼楼前,彰彰可考也。千秋下有知我心者,其尚书之谓矣。予言已毕,请从此逝。”倏忽不见。 

天民亦寤,披衣而起,挑灯少坐,叹曰“天下安危,系于将相,吴信宰嚭,而西子沉冤,唐任安李,而太真蒙惨,同一千古疑事也。不意祠前一奠,竟感其灵,涤垢洗污,直至今日,鬼犹如此,人何以堪?”次日复至祠中,再拜称谢。出俸钱十万,命容县令为新其祠。奏闻宋主,更发帑藏,大为恢廓,改作宫殿。而颜之曰“灵妃”。置田百亩,春秋奉祀。自是而水旱疾疫,合郡祷之,靡不应。 



   
   
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诏求直谏 



宋重康十七年,元仁宗延祐之四年也。帝巡至香山岛,敕为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立庙,名曰三杰庙。令有司春秋致祭。再过新会,至崖门山,重招帝昺之魂。触景兴怀,回忆当年颠沛流离中,逃死不遑,遥望海中,号泣不已。扈驾文武,再三劝慰,帝始收泪,巡至潮州,扫陆秀夫之墓,立神道碑,帝亲为赞书之,遂驻跸于潮州。 
时骠骑将军靖海大都督史霸,镇守潮州府一十五年。史霸威名素著,海寇平息,卧护潮阳,帝叠加褒美,慰劳备至,加威武副将军之职。帝是夜宿于行宫,忽见海岸有黑鬼数十人,高不逾三尺,其行如飞,去地几二尺许,各持利刃,四面围绕杀来。帝大惊,速呼将士扈驾。左右迄无应者,帝狂奔,黑鬼亦奔而追之。帝大窘,忽转出一壮士,手挥铁椎,奋勇击杀数十人,黑鬼遂败。纷纷散去。帝急呼“壮士何人?”壮士伏地奏曰“臣泰山石敢当也。”言讫不见。帝亦惊寤。次日,即问扈从文武。史霸奏曰“雷州有黑鬼蛮,能驭空离地而行。 

前杨孝伯大兵收复雷州时,有三千黑鬼,前来迎降。孝伯误以为阻抗王师,一鼓歼之。感入陛下噩梦者,即此是也。”帝又问石敢当何人?韩昭奏曰“五代时,刘智远为晋祖押衙,遣力士石敢当袖铁椎,从晋祖与愍王争忿。敢当与斗死,杀愍王左右。故至今人家有桥路冲户者,立石刻‘泰山石敢当’字样于上,谓以敌煞也。陛下入梦壮士,即此入耳。”帝闻之,即封石敢当为‘三界荡魔伏鬼将军’,敕史霸就雷州祭之。帝回忆梦中情景,犹惴惴不已,遂不欲行巡,驾回武都。 

不数日,枢密正使永安王岳燕超薨,帝幸其家,亲往吊唁,诏命集贤直学士李仁恭,为办丧事。越日,又诏文武俱往送葬。 

谥曰“忠武”。帝悲悼过甚。八月癸酉,帝不豫,免朝贺,宣范国昌、种世龙、司马肃、关普灵等四人入宫,受遗诏辅政。 

丁丑,遂殂于麟德殿,群臣辅太子璁即位,是为昭宗。冢宰范国昌,权处分军国重事。帝在谅阴中,哀毁如礼。孟太皇后叹曰“此令狐少傅辅导之功也。”葬显宗于寿陵,尊孟后为太上皇后,帝始亲政,以明年为隆熙元年,王妃为皇后。尊范国昌为太保,班宰相上,种世龙为左相,司马肃为右相,狄定国为枢密正使,关普灵为枢密副使。六节度暨各将帅俱入朝贺。 

帝又降诏,于六镇之内设四大营,以都部署领之,四时练兵,以备不虞。江右设神武营,以拓跋琳领之,屯大庾岭;湖广设天策营,以陈同领之,屯茶陵州;广右设神策营,以庹靖领之,屯昆仑关;广南设靖海营,以李继业领之,屯湖阳关。六镇之内,又连营若蜂屯蚁聚,坚不可犯。各镇俱拜命而去。帝一日又下诏曰朕以薄德,谬承大统,但置鼓悬鞀,圣主每乐闻其过,而师箴瞍赋,英辟不欲掩其非。朕居青宫,常勤乙夜,深羡鲁直之忠,不嫌汲黯之戆,咨尔内外大臣,百职庶司,属在言路。 

因时时鸣凤朝阳,未入谏垣,亦在在批鳞殿陛,负气敢言,乃褒铁面,闻风弹事,亦重豸冠。能面折而廷诤,重有造于我国家也。如模棱而阿附,岂所望於尔文武哉?直言上闻,毋负朕意。钦此。 

一时言路大一开,台谏诸臣争相上疏论事,一一优诏答之。 

右相司马肃谏曰“为人君者,能言不如能行。臣窃见台谏诸臣所奏,皆切中时弊。陛下若不见之施行,徒加敕奖誉。是陛下有纳谏之名,无纳谏之实,乃好名之心盛也。为人君者而徒好虚名,则粉饰太平,将何以传后世?臣恐阿谀取容者,不旋踵而至矣!”帝闻言恍然大悟曰“朕不吝改过,立见施行。” 

即将诸臣所上,如开经筵,厚风俗,培国脉,兴学校,隆教化,敦农桑,慎铨选,别去取各款,发至政府,一一颁行。 

冬十一月,祀昊天上帝于南郊,有星于於东井,又孛于南方,时帝建慈宁宫未就,礼部尚书葛天民,上疏进谏,其略曰臣闻采椽卑宫,唐虞大禹之所以重皇风也。瑶台琼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吴天也。今官室崇侈,民力凋敞,天示恒象,妖彗炳灼,斯乃慈父恳切之训。当崇孝子只肃之礼,不宜有忽,以滋天怒。 

帝览疏殊不怿。太保范国昌贺曰“臣闻君明则臣直。有陛下纳谏之君,始有天民敢谏之臣。臣等殊不及天民也。”帝意乃释。 

时汀州府太守辛次公上疏,请旌孝子赖禄孙一摺“按至元初,漳州陈机察作乱,扰至汀州。禄孙负其母,并拿妻子,入山避寇。寇至,人皆散走,禄孙独守其母不去,寇出利刃,将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泣曰;‘宁杀我,毋伤吾母。母衰矣,乞怜之。’时母病渴甚,山中觅水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