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9章 官场机运五:稳步健行
由于涉及人性的惨烈博弈,晋升之道,宜缓不宜急,宜低不宜高,倘若过于急切,升任的位置过高的话,就会引发竞争对头的激烈反弹。
北宋名臣张方平,历练沉稳,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他比较重视选拔年轻的官员。最早被他看中的,是王安石。于是张方平就将王安石调到身边,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王安石是一个天生的改革家,不管是衙门里的规章制度还是公文的格式,亦或是衙司值班的规矩,只要落在他的手里,就统统改过。张方平心想,这样的人,是做大事的人。但儒家是反对做大事的,因为做大事就意味着将整个国家的利益盘子掀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利益结构调整。利益调整妥当了,当然是一好百好,一旦调整不好,那就意味着天下大乱,搞不好还会引发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与战争。
后来张方平认为,当时的北宋对于利益结构的调整,没有任何社会性的准备,变法行不通,因此王安石不可用。于是张方平罢斥王安石,又将选拔的目标转移到了苏东坡的身上。而苏东坡才华横溢,不甘沦为数黄论黑的笔墨之吏,急切地想获得足够的空间,以便施展自己的才华。张方平却对此不以为然。
张方平知道,单以苏东坡的才华而论,理应大红大紫。但是,苏东坡太年轻,年轻就意味着没有社会根基,没有一大批支持你、追随你的人。年轻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就意味着对人性的暗黑缺乏足够的了解。说透了就一句话,年轻就意味着缺乏足够老成世故的人际政治斗争经验。
官场晋升的空间,本来极为狭窄。大批的官员聚集在官场,注定了很多人一生一世也没有晋升的可能。这时候一个年轻人突然后来而上,凌驾于他们的头上,就会让他们气愤不平。纵然是众官员心平气和,愿意接受现实,却也奈不得家人与朋友的讥刺,同僚的嘲弄。于是官员们对于后来居上的年轻人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如同燎原的野火,顷刻之间就会席卷官场。正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面对着官场上无数官员的怒火与攻讦,再加上年轻人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与勇气,结果往往会是相当地惨烈。
所以张方平不支持苏东坡入京为官的想法,他建议苏东坡先从基层干起,却被苏东坡断言拒绝。张方平一怒之下,就为苏东坡出了三道难题,却都被苏东坡轻而易举地解开了。到了这一步,张方平只好叹息一声,任由苏东坡去了。
然而苏东坡一入京师,就和刚刚被皇帝从基层提拔上来的王安石相遭遇。两个人都是年轻气盛,又都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此时相逢,自然免不了一场大战。苏东坡以谏官的身份弹劾王安石乱政害民;王安石更狠,索性上书要将全部谏官一并流放,以便让他大权在握,推动变法。
这时候的王安石,正如张方平所料定的那样,他虽然力主变法,但在官场上的资历太浅,影响不足。开始只是因为在基层变法成效显著,才受到皇帝的重用,然而他在朝廷中根本没有自己的支持者,在与苏东坡的政治斗争中,势单力孤。最重要的是,王安石和苏东坡一样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手腕不够圆滑,在遭遇到反对的时候,就会生出强烈的仇恨之心。他建议废除谏官制度,这等于是开罪了整个官僚阶层,无数大小官员还指望着当个谏官混饭吃呢,王安石居然要砸他们的饭碗,这岂能罢休?
王安石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弱点,立即被官场上的一群精明人物抓住。这群人集结了官场上一大批的人物,以一个叫吕惠卿的人为首,他们打着支持变法的旗号,迷惑了王安石,王安石把这些人尽数提拔。这些人主政之后,首先是支持王安石,将苏东坡流放,然后吕惠卿突然翻脸,公开了王安石给他的书信,信中谈到了如何对皇帝隐瞒坏消息的事情,这让皇帝大为震怒,才知道他倚重的王安石竟然也和别人一样欺骗他。
于是王安石也被赶出了京师。
被赶出京师的王安石,回想起变法的历程,深感自己政治经验不足,才会为小人所利用。后来他与苏东坡相逢,两人说起当年之事,不胜唏嘘,然而已经是时过境迁,纵然是后悔,却再也没有可能弥补了。
细究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与苏东坡的仕途坎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两人升得太快,还没有养成足够的政治智慧,就面临着历史上最惨烈的大交锋,失败也是合乎情理的。
反观张方平等人,情况与苏东坡、王安石恰恰相反,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素负精干之名,但是他们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是从最底层的小官吏做起,每有晋升,其对官场的博弈法则及政治智慧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等他们走到人生最高峰的时候,既有着为数众多的支持者,又有着赫赫的实际政绩,更兼他们对人情世故洞若观火,绝不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所以年轻人初入官场,最忌急于求成,而应该先行夯实成功的基础,才能够在有生之年悠闲地品味成功所带来的快感。即使有一步飞升的机会,也应该慎之又慎,非得有官场上的全面资源支持不可,否则难免会功败垂成。
第50章 官场机运六:扮猪吃老虎
年轻人只要有能力,有才气,就不愁不能出人头地。要知道,不论于古于今,能够跻身于官场之人,殊非泛泛之辈。哪怕只是落魄潦倒的官场失败者,也有着一个普通人所无法比拟的精明头脑。这些人之所以失败,往往是迫于官场上的博弈态势,所谓形势比人强,你再有本事,也奈不得时运与机会两不相衬,落得个失败的结果,非战之罪也。
也就是说,举凡进入官场之人,起初莫不是被上面寄予厚望,只是出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失去机会,最终变得意气消沉,又或是沾染上种种不良嗜好,这才被权力执掌者放弃,另行选择新人,以求其新锐之气,破开官场上的浑噩之局。
所以,只要一个年轻人走入官场,在权力执掌者的内心深处,就已经有了他的一个位子。但最后年轻人是否能够顺利地坐到这个位置上,完全取决于年轻人自己的表现。
表现好的,固然能够如愿以偿,摘取成功的桂冠,赢得场面上的辉煌与荣誉。如果表现得不好,年轻人就会迅速地被放弃,沦为无计其数的失败者中的一个。后面这个结果,绝不是任何人所能够接受的。
那么,年轻人到底应该如何表现,才能够称得上表现得优秀呢?
清朝乾隆时代的权臣和墓俪〕晒Χ杂诤笕死此稻褪且桓黾玫姆独�
和淙耍钤绲氖焙蚴且怨傺矸莸焦⒔谰辈睿饕墓ぷ魇翘媲』实厶Ы巫印U庋桓鑫恢茫渌凳蔷嗬牖实酆芙墒窍牖竦没实鄣纳褪叮次抟煊诘翘熘选5呛瞳|丝毫不泄气,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机会。
他的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乾隆皇帝将要坐轿外出,仓促间却发现黄伞盖找不到了。乾隆很生气,就喝问道:“这是谁的过错呢?”在场的人吓得面色如土,不敢吭声,只有和娌桓纳锨耙徊剑卮鹚担骸暗涫卣卟坏么瞧湓稹!闭饩浠盎卮鸬眉虻ィ谥腥从凶派畎碌拇笱省R蛭∥食隼吹模撬氖樯系脑埃瞳|的回答,居然也是四书上的原话。区区一个不起眼的小轿夫,居然还熟知四书五经,这让乾隆对他顿时刮目相看。
出行之后,乾隆改乘轿为坐车,让轿夫和诔当撸底有惺坏墓讨校∮挚伎计鸷瞳|来,他就不信堂堂的一个皇帝居然还考不倒一个轿夫。然而考到最后,乾隆忍不住大吃一惊:“你原本是应该中科举的人才啊!”
于是乾隆就让和芄芤钦潭樱涛溃芸煊痔岚挝倍纪常痪煤屠び值玫缴ā>驼庋瞳|一步步地走入历史,成为了清朝最为显赫的权臣之一。
和谋硐郑疃嗖还怯Χ缘锰澹戎诒彼问贝斩乱云媸训沽晒钩祭此担畹没购茉丁�
北宋神宗年间,辽国来了一个使者,他诗才过人,狂傲无比,到了北宋的朝堂之上,就向朝官们发起挑战。此人果然厉害,其诗其文,放眼北宋朝廷,竟然无人可比。当使臣退下回返驿馆休息的时候,朝堂上已是一片死寂,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臣们,一个个险些羞死。堂堂北宋帝国,人才济济,竟然找不到一个人能与辽国一介无名无姓的使臣相抗衡,这要是传出去,整个朝廷的脸面都会丢尽的。
眼见得大臣们输得一塌糊涂,宋神宗忽然想起了苏东坡,就立即传下旨令,命苏东坡去驿馆会见辽国使者,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口气给争回来。
听说北宋来了人,那辽国使者躺在榻上都懒得起来,用鄙夷不屑的语气问道:“你们北宋也有会写诗的人吗?”苏东坡忍着气,说道:“写诗算得了什么?能把别人写的诗读出来的,那才算是真本事。”辽国使者听得直眨眼:“什么什么?我没听错吧?别人写出来的诗,读出来还有什么难的?”苏东坡道:“你说不难,那我写一首诗你来读读。”于是苏东坡当场就写了一首神智体诗。
这首诗,一共只有十二个字。分别是亭字,写得极长。景字,写得极短。画字,中间却少了一个人字。大字,写得极大。拖字,是横着写的。竹字,是又细又长的。首字,上部的偏旁故意写反了。云字,写得上下断开。暮字,下面的日字是斜的。江字,写得曲曲弯弯。蘸字,却是倒过来的。峰字,山字旁故意写得歪歪扭扭。
就这么十二个字,居然有的长写,有的短写,有的横写,有的竖写,有的反写,有的侧写,大小还各不相同。辽国使臣何曾见过这种怪诗,当时惊得呆了。
原来,苏东坡知道这辽国使臣,才气非同小可,若然是寻常对诗,谁输谁赢,那可难说得很。所以他临时创造了中国文化中最奇特的神智体诗。这种诗其实不过是一种智力游戏,说破了没什么稀奇的,可辽国使者何曾见过这种怪事?立即被苏东坡难住了。
等辽国使臣目瞪口呆之后,苏东坡这才若无其事地把全诗都读了出来: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原来这首诗,居然连字的形状都要一并念出来。可怜那辽国使臣,何曾对付得了苏东坡的绝世才学?只能是灰溜溜地败走,从此不敢言诗。
苏东坡为国家立下如此汗马功劳,那么朝廷是如何奖励他的呢?
很简单,立即流放。
为什么呢?因为苏东坡太有才气了,辽国使臣不是他的对手,是正常的。如果他败在辽国使臣的手下,那才是不可饶恕的。
苏东坡失败就失败在他的起点太高,自恃才华过人,急于让别人承认自己,却不知道一旦别人认同你的能力,就意味着你踏入了官场上的能力陷阱,只因为你比别人更有才华,更有能力,表现得再好也不可能加分。反观清朝乾隆时代的和巳说牟叛Ч倘槐炔坏盟斩拢梢簿且子胫玻训玫氖牵凶挪环驳牟呕茨芄恍钠狡偷刈龊靡桓鼋畏虻墓ぷ鳎庵直硐肿阋源蚨魏稳说男模蓟崛衔瞳|此人非同一般,乾隆给他加官晋爵,单只凭不浮躁这个特点,也让别人无话可说。
初入官场的年轻人,最忌的就是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