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得到了一片响应。
周新泉咧嘴笑笑,只表示自己的合群,但是心里面实在对这种观点感到难为情。
礼宾活动又开始了,主桌上的宾主代表走过来到各个桌子上敬酒,完全是中国人的规矩。当王锦华陪副省长走过来时候,周新泉忽然感到事情不妙,然而他起身回避已经来不及了。
王锦华一眼就看到了周新泉,与此同时大卫陈也认出了她。
在周新泉的眼帘中,王锦华一看到他就笑了,这笑隐隐带着嘲笑。当初麦子辰邀请他出席,并坐在首桌,自己拒绝了,现在又是不请自来。他不知道如何解释。
事实上也没有他解释的时间,大卫陈是那种跟谁都自来熟的人,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爱出风头:“王大姐,看我把你先生给拉来捧场啦。”
“看来还是你的面子大哇。”王锦华笑道,她转回身子给周新泉和副省长及美国官员做介绍。
大卫陈对同桌的人有几分卖弄地说:“这位就是……皮特的夫人。”
然而每一个人听到王锦华对身边的美国人介绍周新泉为“吉米周”时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周新泉不用回头就能够感到身后那些怪异的光芒。他感到浑身不自在。这个时候麦子辰样子豪爽地拉着周新泉去主桌上坐,说那里正好有一个空位子。周新泉没有过分推辞就跟他去了,甚至没有回过头跟大卫陈打一个招呼。
坐上了主桌,实际上就更不自在。他先是后悔跟着麦子辰过来,继而后悔神使鬼差地撒出去假名片,接着又后悔不该贪嘴跟大卫陈到这里来,最后感叹今天实在是倒霉,要不是那个奥婊子韩娜,说不定现在他仍然在公司卖汽车。
王锦华似乎十分理解周新泉今晚的处境,因此,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锋芒,而且用十分自然的方式做出对周新泉很尊重的样子。然而这仅仅让周新泉的心安定一时,他很快觉出对方是在装出来给他人,更明白地说是给自己看的。周新泉此时才意识到,他太不自信了。
这天夜里,在床上王锦华格外的主动和热情,仿佛久别重逢一般。周新泉觉得这似乎不是酒精的作用,而是一种暗示。因为自己看到了她跟麦子辰在酒桌上的表现,所以她在特意表现出对自己热情。然而就是在这种时刻,周新泉神使鬼差地想起了整个一晚上都没有想起来的事情:“是不是你拉我们车行的保罗到奥兰公司?”
太太并不打算利用这种一天之间并不常有的时刻谈论工作,就含混地嗯了两声。
周新泉思想却一下子转移过去,他脱口而出:“保罗在车行是一个狗屁也算不上的东西。”
王锦华愣了一下,推开他坐了起来:“这跟我雇用他有什么关系?”
“我是怕你用错了人。”周新泉尽量用平静的语调说道。王锦华先是把令人羡慕的五辆车子的交易拱手便宜了保罗,现在居然又聘任这个傻瓜迪勒去当她的销售经理,实在让周新泉咽不下这口气。连威廉都说过周新泉比保罗等人聪明得多,现在让别人知道了自己的老婆从这个车行挖人,却挖的是保罗,让周新泉的脸面往哪里搁?
王锦华披上睡衣,坐在床边上想了一下,笑了,她猜到了周新泉的想法。当初她向麦子辰提出这项建议时脑子曾经有一闪念,应当和周新泉打一个招呼,否则事情对他来说就有些过于戏剧性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预见未来,这是他的优点,但问题是,他经常难以接受自己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她有些歉意,她决定实话实说:“我只不过是利用一下他洋人的面孔。这样对外也好改一下我们中国公司的色彩。”
“比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更进了一步。”周新泉忍不住讥讽道。曾经嘲笑过他“美国化”的王锦华,自己到了美国之后却比他“化”得更快。
王锦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转开这个话题,就反问一句:“在美国谁是夷?”
周新泉想了想,心中冷笑。王锦华一方面为美国人对华人公司的偏见不平,一方面却在附和这种偏见:“丰田公司倒是雇用了许多洋面孔的人,可是人家并没有想改变自己日本公司的色彩。”
王锦华用手捏捏周新泉的脸蛋,这个家伙抬起杠来实在是有几分可爱:“睡吧,明天都要早起。”
王锦华知道在这个时候把奥兰在美国的处境和丰田相比并不能说服他。自己丈夫争的不过是一个男人在女人面前的那种感觉。
这些天来她一直暗中注意周新泉的销售业绩,不是为了跟他较量,相反是担心丈夫跟自己攀比。如果说女人为男人而化妆是可笑的,其实男人何尝又不是在女人面前摆样子?男人的成就感没有女人的认可便不存在,然而女人自身的事业又是男人成就的参照点。她真希望周新泉身边能够出现一个高人指点他:卖不好汽车并不说明自己无能,倒是他那种输不起的心理有些可悲。可惜周新泉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个聪明不得了的家伙,只有自己能够看得见他的弱点。
周新泉也没有词了。于是两个人各自默默地躺在床上,刚才的热情飘散得无影无踪。王锦华从自己的车行身边雇了一个销售经理的事实总让周新泉心中感到不是滋味。虽然他自己决没有到麦子辰手下工作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他是一个比保罗更加合适的人选。虽然他卖车的资历比保罗浅,但是在车行里所有的人都承认他比保罗强。选择保罗的惟一理由是他的白人面孔,然而即使需要白人出面,也不一定给他一个经理的职位。假如真的需要销售经理,那就根本不应当考虑这个人。他不能肯定是太太还是麦子辰做出这样的愚蠢决定,但是他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两个商人的脑子里面,存在着对洋人的畏惧和对自己同胞的轻视。他也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太太在观念上有着相当的隔阂。
周新泉越是嫉恨保罗,而保罗却越跟周新泉套近乎。也许是因为保罗给他的两个客人名单中有一个人按时来了,并且真的买了车子。转天保罗来了,看到办公室的业绩表上自己的名下多了半辆汽车十分高兴。他拉着周新泉的手连声道谢,并且说,愿意跟他长期合作。以后凡是他出去做买卖,他的客人一律交给周新泉来照应。周新泉点头答应了,现在他对待保罗必须谨慎,如果自己做得小气,弄不好就会传到王锦华耳朵里。当然,他判定至少目前王锦华不会让保罗知道自己和她的关系。
从那时起,周新泉上班的时候就总和保罗在一起。关于奥兰公司的事情,保罗几乎跟他无话不谈。保罗告诉他,奥兰公司雇用他的目的就是让他把这个企业装扮成一个正规的美国大公司。
“这家公司老板,是个很有学问的中国人,跟我们都不一样,”保罗还特意这样强调,让有硕士学位的周新泉感到滑稽,“他人很和善,好多事情他都听我的。”
在这种时候周新泉往往不动声色,现在他已经决定要冷眼看王锦华跟着麦子辰出洋相。保罗还告诉他,他第一次上班,麦老板就借给他一千块钱,让他出去买名牌服装。而且他出门的时候,麦子辰还把自己的一辆凯迪莱克轿车借给他开,为的是让他在客户面前显得有身份。保罗呢,也不含胡,到了奥兰公司之后,马上做了许多改革,先是花了一万多块钱更新公司内部的电话系统,接着亲自给公司挑选了一个美国女孩子当接线员,然后又把公司的对外信函、广告、说明书、合同等文件的拟定权抓到自己手里,因为“他们中国人写的英文信函拿不出手”。
现在的故事越来越富有喜剧情节,一个没有文化的傻小子忽然被一个有文化的,但实际上更傻的小子捧为至宝。这最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他猜想很可能是因为麦子辰觉得聘请层次高的美国人自己无法驾驭,所以才从车行临时抓来这么一个二流洋鬼子滥竿充数。
威廉总经理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没有忘记曾经许愿过给周新泉HouseDeal。在这个月,他的一个亲戚,老板汉斯先生的两个朋友到这里来买汽车,他都指定周新泉负责接待。这样周新泉在这个月终于有了一些起色,以七辆车的业绩排在车行的第三名。虽然周新泉心中的压力并没有减轻,收入上也没有多大进展,但是毕竟脸面上好看了一些。
在同一段时间里,虽然保罗为麦子辰做的生意很得意,但他一心不能二用,车行的事情却弄得一塌糊涂。在所有的迪勒当中,他成了垫底的人。
周新泉看在眼里,心中稍感到几分解气。他不明白,为什么保罗不干脆辞了车行里的工作,到麦子辰那里当全职人员。
忽然有一天麦子辰打电话给周新泉,告诉他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充人马,问他是否愿意来到奥兰公司来工作。他给周新泉的职位是信用部经理,每月两千五百元的薪水。周新泉笑着拒绝了,在这种时候周新泉的头脑绝对清醒。他完全清楚麦子辰的用意,信用部经理在一个小公司里面只能是一个挂名的头衔,然而麦子辰却给他相对不错的薪水,这无疑是麦老板给他的一个面子。麦子辰一定想,凭两个人的关系,找人的时候不问一下周新泉说不过去。然而他的本心不可能愿意周新泉到自己的公司来。且不说王锦华已经是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夫妻两个在这里不能让麦子辰放心。就是单单周新泉的个性,恐怕麦子辰就不能承受。所以现在他这么提起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礼仪上的程序。
回到家里周新泉笑着对王锦华提起这件事,看太太的反应,他想知道麦子辰事先有没有跟她商量这件事。
王锦华不自然地笑了一下:“麦子辰怎么说?”
发现王锦华并不知道这件事,周新泉感到不快,可见麦子辰并没有诚意。他忽然觉得麦子辰给自己的待遇有些说不出口。每个月两千多元,只是相当于一个成绩不佳的车迪勒的收入。虽然周新泉现在还没有挣到这个数,但是给他这种薪资,多少是对他的轻视。
王锦华见他没有说话,也便不再打听,她隐约明白麦子辰的用意,他想跟周新泉建立直接的关系。这种手法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却给人几分敬意。麦子辰做任何事情都十分周到有理。
拒绝了麦子辰,周新泉也很快失去了对保罗以及奥兰公司的兴趣,他开始集中精神卖车。若不是后来突然发生的事件,他同王锦华、麦子辰在雇用保罗上的分歧,很可能烟消云散。
那天,他正在接一个客人的电话,忽然听到隔壁交易室里面保罗大声地喊了起来。起先他以为保罗是跟客人吵架,但后来发现他是在打电话。接着他听到保罗提到沃玛特连锁公司,这引起了他的注意。沃玛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连锁商场,正是王锦华急于打开的市场。他草草结束了跟客人的通话,然后屏气静听隔壁的声音。只听保罗喊道:“你们中国雇员没有一点责任心!……我不管她是不是初犯,我再告诉你一遍,我不能容忍这种事情!……”
周新泉听得出来他是在跟王锦华讲话,他干脆走到门口,靠在两个门之间的墙上细听他的谈话。
“其实我还要谢谢你的诚实,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不光是制度问题,更主要的是你们自己缺少在美国做生意的意识……”
周新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