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了想,方信又说着:“最近细想了想,我有意将官僚和贵族分开了。”
“哦,有什么新主意?”
“天下贵族有着封地,有着尊贵的爵位,名分和基础都了,再给权柄是不行了。”方信略沉吟地说着:“所以世袭爵位家族,以有爵者为点而论,其三代之内不许为仕。”
萧冰本身就是贵族世家,只是一想,就知道了其中用意。
其实日后封爵,大部分功臣贵族都是世袭铁帽子,还有着世袭不动的封地,又有着社会认可的地位,这就的确是名分和基础都有了。
如果再子孙作官,联合起来,不消多少时间,就可编织成一套严密的网络了。
皇族每代铁帽子王一个,其他都减等封爵,但是子爵以下就可作官,为皇帝羽翼又不至于离皇帝太近而生出异心——子爵以下,都是几代外了,无法利用宗室权利来企望大位。
“冰冰,宗室个个都铁帽子,封不起,但是又不能没有铁帽子,至于功臣贵族阶级的稳定性,还是必须的,这是日后与科举产生的官僚对抗的一分力量,就不至于产生皇权尽在科举之士手中的情况了,弄得断无退路!”
到了现在方信这个见识,想起宋明时官僚,特别时明朝中后期,皇权就几被官僚或者本质地来说,被学说礼法派控制的事情,就知道科举考试发展到一个颠峰,那些科举地主阶级同样成为了严重束缚社会发展的僵化力量,与当年的门阀一个性质。
这点萧冰也很明白,主世界对此有精辟的理论研究,所以贵族和官员的平衡,这是定下的国策,她沉吟地说着:“科举之士为官不为爵,不世袭,贵族虽然可以世袭,不过开国时就算封个三百家,如果不作官的话,也难以对抗呀!”
“所以,科举之士为官不为爵不为商,而贵族世袭不替不可为官却可为商。”方信这句话一说出来,萧冰顿时眼睛一亮。
世袭贵族,经商的话,就有着相当庞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官府也难以动之,自然就保护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时,贵族毕竟不直接掌握国家机器,因此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受制于政府官员,或者说受制于朝廷。
两者基础不一样,利益相冲突,就形成了对峙和平衡了,而这种对峙和平衡,正是打破位面发展束缚,螺旋上升的内部要点之一。萧冰想了想,就说着:“比上次考虑的还要好些。就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所以封爵授土世袭,实是资本发展的要点啊,我以前考虑得并没有错,资本形态在早期,特别是在这种大统一的国度中没有获得官方支持的话,根本就无法发展下去——但是如果交给士大夫的话,既当官又捞钱,虽然也可以发展出资本,却只怕国寿难延。”
“夫为政者必清正,而受爵者必富贵,如此才能两方面都正本清源。”方信想了想,觉得虽然还有不完善处,但是发展资本的道路的确在这里建立了:“至于具体的贵族议会,这些制度,在上面根基实力的基础上,有没有都无关要紧了。”
实力才是最后的筹码,这点大家都很清楚,萧冰见得方信皱眉思考,就扑哧一笑,说着:“看你样子,真是一心为公啊!”
“啊,本来就这样嘛!”方信回过神来,想起一事,就笑地说着。
“以前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为官之道,讲得很不错,但是上面有个回贴,以淡淡不屑的口气说着——这仅仅是中下级官员的本事。”
“我一直觉得奇怪,这贴子亲近现实理辩分明,与权谋与本质也说得清楚,怎么就是一个中下级官员的本事呢,现在一想,不过是一张纸而已——一心为公就是他神秘不肯说的秘诀!”
说到这里,方信哑然失笑,说着:“一心为公说来让人肃敬,但是在我看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家中仓廪不实,就能知礼仪者有多少?清官也有,有无千分之一?而且那时权也小,想作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官小受钳制啊,谁敢为民当家作主了,既然这样,当然是尽量先满足财欲才是——这实际上是没有给中下级官员认真干事的空间,又给了他们揽财的权力,才造成这种情况。”
“靠杀靠禁,是杀不了禁不了。”
“到了中层还不行,要到了高层核心,在那个位置上,为子孙弄个几亿几十亿不过等闲,在财富上也差不多捞足了,于权力和地位上,也争无可争,仓廪实而知礼仪,这时身为人主,而要谋的不局限于一家一姓,而是体制长久太平,既得功业又遗盛产让子孙安享太平——所谓一心为公,无非如此罢了。”
“孤为王上,日后为人皇,天下任由任取,如果从小的来说,天下就是咱家的天下,怎么可以不认真经营,这就是一心为公了。”
“如果再说大些,朕要开万世之道,这家天下都不可惜,更要战战兢兢励精图治以得万世之功德了,这更是一心为公了。”当然人是很复杂的,出现昏庸君主都非常正常,但是除了个别实在不堪的人主,谁不想治理天下得享太平功业照耀呢,只是许多时候,才能不足,是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又逢到朝廷本身气数已经坏,就如人之老朽一样无人回天罢了。”
说到这里,方信突然之间想起了隋炀帝和崇祯:“人皇之道,实际上就是持着本心要安守自己的小园子,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后代子孙,只要一心为了百姓安康,为了体制延续,就算有了差错,我也不加罪,体制的腐朽和败坏非区区人主所能扭转,这就是气数了!”
隋炀帝开运河连接南北交通使分裂了数百年的南北再次合一,三征高丽又何不是为了边疆安康呢?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心为公也就是这点真意罢了,脱离这点都是空话了。”方信见萧冰有些吃惊,这才觉得多说了些话,停了口来。
萧冰凝视着他认真的神色,不由默然!
第四重就是六部官员了,也可携带其妻儿前来拜见。 第189章 … 新朝鼎立
时光飞过,转眼又是四月。
萧冰作为云梦县主,开始一手掌管王庄王田之类的王家产业。
虽然一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但是由于是商业,不是政治,许多大臣也就算了,就当是宗室女子打理自家产业好了。
虽然掌权才四个月,但是毕竟潜入本世界的商会主事者,大半是萧冰的门下,掌控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五省之地,本身也算是物产丰富,在五省内的产业,就可以正常发展了,一部分已经赢利自给。
要说这乱世之中,本来最要紧当然是粮食,不久前,外面商会也多走私粮食,现在有了五省,粮食问题就缓解了。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却是军械和钱。
五省之地,大军扩军到四十万是,加紧训练,所需要的军械当然巨大。
纸甲还好,经过数年的经营,现在的生产规模月产三万,目前全力开工,在战争前武装全部士兵还是不成问题。
可是军械和钱的问题,就大伤脑筋了——这实际上就是铁和铜的问题,五省之地,要武装四十万军队,也嫌不足了!
对于未来的矿山开发,基本上准备借鉴一些地球上的北宋的政策——北宋是私矿,现在矿山之类,还是属于朝廷,但是朝廷本身不经营,政府建立一套管理机构,只管收税——把矿山之类交给民间来经营就是了。
可是问题是,这些东西可不是一年二年所能建成的,就算现在已经在工部建立矿产司,派人在安昌、金沙等省大力探索新矿,但是发现、修路、开采、产出,直到真正收益,起码还必须有十年以上……
想了想,方信就下达了命令,将原本五省铸钱局,总计十三处,进行拍卖。
降临者控制的商会,当然大知好处,所以蜂拥而来,本世界原本老牌商会大体上观望,也有一些参与。
就这拍卖十一处铸钱局,获得五年的铸钱权,就拍卖到了55万贯银两,这大大补充了财政收入,至少一年的军费已经有了,连萧冰自己也购买了二处,成为了工矿主。
一些关于位面科技和文明的条文,都已经通知了下去,虽然这些降临者不能直接将科技发下去,但是通过组织人员研究,让“自然改进”一些技术,这种擦边球还是可以打。
自取了西江省,新征的十万军,自然抽调骨干老兵为什长队正之类,从去年十月就开始训练,直到现在,也差不多可作为二线部队参战了。
整个天下,都密切注意着方信的举动,看他下一步的动向。
五月,大将周冰斌、吴兴、蒋文轩出兵,这三人都是一镇之将,正兵五万,辅兵三万,加一万骑兵,总共领兵九万,号十五万军,以周冰斌为先锋帅,直攻向宋台省。
而方信在其后,亲领骑兵二万,正兵十五万,号称三十万,徐徐跟进,总号称动员四十万大军。
宋台省有九郡八十县,名属于高明统创建的大成,自高明统死后,实是私下割据之力。
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军力,宋台省总督吕秋辉一方面连忙向帝都求援,一方面拼命想组织抵抗。
但是屠杀令还不久,人人心存畏惧。
大军一道,东阳郡太守周南波立刻率全郡八县投降,并且对周冰斌说着:“现在高明统一死,他本是篡位而得,根基几空,其子高真英虽然为皇帝,却困守帝都,而各省各郡都各拥其众,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人起来倡呼,取得中原易如反掌,将军大军压至,除了吕秋辉还有心抵抗外,其他官员豪杰,都必依附在前,小臣愿为将军前驱,劝说沿途郡县投靠义师。”
周冰斌听了,虽然不太满意,毕竟无战事就无战功,不过,见得营帐内方信亲信都在,只得说:“善!”
周南波于是就一一上前劝说郡县:“高明统篡夺皇权,是以无道,而使天下大乱,安能长久?现在范王起兵四十万,兵临城下,如果再不降,恐怕不但要有杀身之祸,而且要祸及九族了。不如顺应天意民心,投靠范王,不失官禄!”
顿时附近郡县,纷纷投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省就除了吕秋辉还有三万兵兵守在了省城乐德城,其他的全部降了。
大将周冰斌、吴兴、蒋文轩带兵围住了乐德城,这时加上投降的兵马,已经真正高达十五万人,大军因此开始攻城。
战了六天,城内折损八千,眼见大势已去,乐德城中的守将王卓和乐德太守陈书梓,恐惧日后破产抄家灭族,因此暗中联合起来,与夜中带兵一千,杀了吕秋辉,开城而降。
方信闻信,非常高兴,先是下令将吕秋辉不许收殓,其尸悬于城上暴尸,其全家抄斩,不留一人。
又立刻赏全军酒食,并且周冰斌、吴兴、蒋文轩三人都晋升一级,以示功赏,又下旨,提拔周南波为宋台省布政使,一下子从正五品提拔到正三品的高位,其他郡县降官也不给予追究,安守原位,但是私兵要全部改编上交。
周南波泣而拜谢,他开仓赈饥,分派郡县,不消一个月,就把全省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军民之心稳定了下来。
七月,方信赶到了宋台省,又命周冰斌、吴兴、蒋文轩三人出军,进逼河图省。
由于有着相当的例子,沿途郡县甚至无需劝说就纷纷出城降之,河图省总督冯华翊恐惧落到裴许宣和吕秋辉的下场,亲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