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抗战悍将-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伐老将,无奈行伍出身,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军事教育,打仗几乎就是靠着一股的革命精神,其实就是猛打猛冲,面对鬼子那些正规军事教育体系训练出来的军官,恐怕很难占到多少便宜。
  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下辖3个军,驻山东境内。该部训练、装备均较好,只是能否服从命令,拼死作战,却大成问题。韩复榘被处决以后,由东北军老将于学忠出任总司令,可是,下面的各军对他的命令一直阳奉阴违。没有多久,第3集团军即由12军军长孙桐萱升任。
  第57军,军长缪瀓流,下辖2个师,驻苏北。该军原系东北军,经过江阴要塞的一场保卫战以后,部队损失很大,军政部的补充却很迟缓,战斗力一般。
  第89军,军长韩德勤,下辖2个师,驻苏北。该部由江苏省保安队改编而成,战斗力较差。(注:作者虽然是江苏人,可是也不得不承认,一向以来,江苏部队的战斗能力的确一般,远不能和广西,湖南相比。)
  第51军,军长于学忠,下辖2个师,驻青岛,后调津浦南段。该军原系东北军。于学忠是军界老资格,张少帅的亲信旧人,抗战意志比较坚决,在张少帅到南京以后,奉少帅的指令,统帅东北军事务。无奈各部军长相互不和,东北军土崩瓦解。
  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下辖1个军(40军,庞兼军长),驻砀山。该部原系西北军,装备较差。全军名为军团,只有一个40军,40军只有一个39师,所以第3军团实则只有5个步兵团的实力。
  蒋后来又将第22集团军(川军总司令邓锡侯),像处理蹩脚货一般塞到了第5战区。
  以上各部的共同特点是均系非嫡系部队,装备、编制都不足。其将领们激于民族义愤,欲同日军一拼,却又担心作战损失得不到补充,因之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犹豫彷徨。毕竟,在淞沪会战里,为了掩护全军撤退,曾经在上海南郊和日军血战,就连军长吴克仁将军也壮烈殉国的东北军第67军,由于损失惨重,就被撤销了番号,部队被缩编为一个师,即将被中央军吞并。有了前面的例子,这些依靠手上部队吃饭的军头们,难免会有顾虑。
  杂牌军悲惨局面以及导致的消极后果,李宗仁在其后来的回忆录中有深入的分析:
  第一件令人不服的事,便是硬把全国军队分成“中央系”和所谓“杂牌”。在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中央军得到无限制的补充,杂牌军则被克扣。如川军开到徐州,我竭力请求补充,中央破例补充了每军步枪250支。这真是“杯水车薪”,何济于事?因而在大敌当前之时,并肩作战的友军,有的食丰履厚,武器精良,气焰凌人,有的却面有饥色,器械窳劣。要他们同样出死力而无怨尤,又岂可得呢?
  由这种歧视所产生的恶果,则更是历数不荆。就以“中央军”而言,上上下下都是具有“通天”本领的“天子门生”。大家惟领袖之命是从,将帅不和,上下倾轧,作战能力自然无法提高。但是犯起法来,大家都是黄埔同学,又官官相卫,蒙蔽最高当局。兹举一实例:民国30年,5战区第10补充兵训练处第2团团长何中明(黄埔四期毕业),其团部驻老河口南30里的仙人渡,曾将病兵30余人衣服剥光活埋致死。何的同事见此事太残酷,乃据情报告长官部。我便派军法官及有关人员前往查办,并掘坟检视,情形确实,惨不忍睹。因将何中明扣留,交军法处审讯属实,判处死刑。本拟就地枪决,以申国法。不意中央当局闻讯,电令押解重庆军法总监部,旋即释放。因军法总监部内高级人员多系黄埔毕业生,狼狈为奸,尽管何中明罪无可赦,也可逍遥法外。
  可是蒋先生却最喜欢人家恭维黄埔毕业生是如何如何地好,杂牌部队是如何如何地不好。而他的左右又都是善于阿谀的人,于是蒋先生朝夕所听到的批评,和看到的特务密告,都正如他所想像的。因而成见愈深,欲消灭杂牌部队之心也愈切。
  至于杂牌军部队本身呢,在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之下,也就竭力自救。他们都知道中央当局欲利用对日抗战来消灭他们,平时克扣粮饷,战时不予补充,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将他们遣散或改编归并其他部队,空出的番号,便可以“嫡系”补充了。
  此外,李宗仁刚抵徐州之时,正是上海新败之际。大家感到,中国军队在京沪线上陈兵百万,尚难保淞沪,今敌军挟新胜之威,南北两路向徐州而来,李宗仁以十余万杂牌军与之周旋,真如“螳臂挡车”。徐州城内人心惶惶,市面萧条,形同死城。为了安定人心,李宗仁每日清晨或午后,都要骑马到城内主要街道巡视一番。“心情虽极沉重,而态度故作悠闲”。可见,当时李宗仁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世人都以不同心情猜测着由他领导的这支杂牌军,在势头正盛的虎狼之师的围攻下的可能结局。但是,也有一个方面的事情必须要得到注意,那就是在经过蒋介石杀韩复榘,以镇军威以后,中国军队上自战区司令长官下至普通士兵无不受到震动,士气大振。即使是向来拥兵自重的地方军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效仿韩复榘,落得被老蒋杀人立威的借口。
  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日军以为拿下蚌埠已是易如反掌之事,不料进至明光以南,即为李宗仁部署的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的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汇河等地形堵截,双方血战月余,不分胜负。第5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敌军在此停留,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大出日军主将畑俊六所料,十分恼怒。于是,畑俊六遂自南京调集援兵及坦克、野战炮等重武器,倾巢来犯。敌人汹汹而来,李宗仁感到硬拼、硬堵要吃亏,待敌援军聚集明光一带时,李宗仁命坐镇蚌埠的李品仙将31军于1月18日自明光全线西撤山区,伺机出击,将津浦路南端正面让开;将于学忠的51军南调,布防淮河北岸,凭借险要地形,拒敌越河北进,敌援军以饿狼扑食之势猛扑明光,结果扑了个空,没有捕捉到李品仙的主力。接着日军攻下定远、怀远等地,但一无所获。此时西撤的31军遵李宗仁指示,从敌军左侧向东出击,将津浦路之敌截成数段,围而歼之。淮海前线之敌,后路忽被斩断,不知凶吉,费九牛二虎之力将31军从津浦线向西压。李宗仁遂命部队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牢牢地盯住津浦线;此时参加淞沪会战的21集团军北调合肥,以其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淮河两岸日军首尾难顾,与中国军队胶着于津浦沿线,从而使日军对淮河流域的进攻宣告彻底破产。
  徐州以南地区之战,日军损失达三四千人,中国军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次胜利,除了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之外,皖北人民对军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皖北人素称强悍,英勇善战,当地有句俗话说:“纸糊的江南,铁打的皖北”。当日军侵入淮河流域之际,皖北人民就自动组织起来,协助中国军队阻击日军,在定远、明光等地,日军都遭到了当地民众武装的袭击,把日军搞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武装的民众潜伏在城镇中、村庄里、山林间,日军每到一村一镇都会遭到他们的打击。当时的红枪会等武装组织约有3000多人在皖北到处袭击日军,搅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
  这次淮河血战,虽然没有把北犯日军全部歼灭,却使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将日军迟滞于淮河一线,粉碎了日军预定的“南北夹击”的战略,迫使日军改取“南守北攻”战略,从北面取道山东,进攻滕县、峄县,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从而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造成了良好的战机。
  徐州面临的局势,也让暂时驻扎在商丘的新编十四师部队感到了一些紧张。这一段时间,不断有部队从商丘路过,调往徐州。刘建业感到空气里面已经有了一点火药气味,估计自己的这支部队,很快也要上火线了。第五战区不会让自己手里的这支人员充足,装备精良的部队长期呆在后方,而让那些装备很差的地方杂牌部队和日本人拼的你死我活。如果这样,李长官就和第三战区的顾长官没有任何的不同了。
  第四十六章 … 临沂阻击
  日军津浦线主力南攻不成,遂改变策略,由少壮派军人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率2个师团企图会师台儿庄。日军一旦在台儿庄得手,便可策应津浦路南端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板垣、矶谷两师团,是日军精锐之师,此次进攻,来势相当凶猛,大有一举围歼中国军队之势。日军以七八万兵力,在华北方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分两路向台儿庄进发。一路为板垣第5师团,沿胶济路西进,进逼临沂;一路为矶谷的第10师团,该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中国军队为堵截日军前进,在临沂、滕县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2月下旬,日军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出生于日本岩手县一个士官家庭,1904年10月毕业于东京陆军士官学校,1913年再入日本陆军大学,1916年自该校毕业。从1917年至1919年,板垣征四郎任参谋本部部员,被遣往中国从事特务活动。1922年起任日本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从此更加频繁出入中国,从事侵华阴谋活动,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因板垣长期出入中国从事间谋活动,当时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一起,号称日本陆军中的三大“中国通”。1929年,板垣征四郎任关东军高级参谋,成为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的得力助手,长期鼓吹、策划侵略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板垣征四郎一直认为,日本关东军与东三省中国军队之间必有一战,力主关东军“未雨绸缪”,预为部置。为此,从1930年6月起,板垣开始进行其所谓的“参谋旅行”,对哈尔滨、锦州、旅顺等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1931年3月,板垣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题为《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演讲,宣称中国东北地区为日本“国防的第一线”,大肆鼓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5月29日,在部队长会议上他再次发表题为《关于满蒙问题》的演讲,进一步鼓吹出兵侵略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是日本“当前的急务”。6月19日,由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草拟了《解决满蒙问题的方策大纲》,本计划于次年春采取军事行动,但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则主张满蒙决策要立即动手,“要亲自制造机会”。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一起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决定在沈阳北郊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路轨,以此为口实,出兵占领沈阳,进而占领整个中国东三省。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驻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照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密令,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路轨,然后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