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姚文元传-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支笔杆,各有各的登龙术:王力替林彪捉刀,关锋批杨献珍起家,戚本禹攻刘少奇夺取“头功”,姚文元则是以评《海瑞罢官》进入“中央文革”。
  笔杆子们之间,有过你呼我应:在批《海瑞罢官》时,关锋和成本禹曾一起专程来沪,跟张春桥、姚文元密商。不久,关锋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戚本禹发表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跟姚文元南北配合,围剿吴晗。
  四枝秃笔倒了三枝
  “四笔并存”的日子,维持不了多久。一九六七年酷夏来临,“文革”的热度也继续上升,王力、关锋、戚本禹在头脑发热中一起倒台,只剩下姚文元一支秃笔……
  那是在七月十三日晚,毛泽东带着杨成武、余立金登上火车,离开了北京,开始为时两个月的漫长旅行,他巡视大江南北,调查了湖北、河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文化大革命”情况。
  “副统帅”林彪坐镇北京,运筹帷幄,殚精竭虑,着手部署“文化大革命”的第三战役:
  第一战役是打倒“彭罗陆杨”,已经实现了;
  第二战役是打倒“刘邓司令部”,已经实现了;
  第三战役是借助于批判“二月逆流”,扫掉一批老帅老将
  须知,林彪虽然名列元帅,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有十个,他只是十帅之一。除了彭德怀早已扫除之外(一九五九年,他取彭德怀而代之,当上国防部长),尚有八帅。林彪以为只有打倒这八个老帅及其手下一批将军,才能巩固他的“副统帅”的地位。
  二月,天赐良机,在北京京西宾馆,老帅老将们当面斥责“文革派”人物江青、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被江青等诬为“二月逆流”。林彪想乘机下手,除去军内对手。可惜,毛泽东不允,林彪只得罢休。
  七月中旬,武汉两大派严重对立,一场大规模武斗迫在眉睫。谢富治和王力奉“中央文革小组”之命,于十四日匆匆从重庆赶到武汉。王力虽然不过是一名“组员”,却自视甚高,仿佛钦差大臣、最高裁判。王力本该调解两大派的矛盾,而他却支一派,打一派。武汉部队的一些干部、战士同情受压的“百万雄师”派,于七月二十日抓了王力,批斗了一番。消息传出,全国轰动。
  江青闻讯大怒:岂可如此无视“中央文革小组”?
  当王力终于“脱险”飞回北京,江青动员了二十万人去机场欢迎,然后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军民欢迎中央代表团归来”大会。江青把怒火落向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一时间,“打倒陈再道”、“绞死陈再道”的大字标语贴满全国城乡。
  林彪微笑了。又是天赐良机!林彪借题发挥,提出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以此开展他的“第三战役”。
  所谓“揪军内一小撮”,即“揪出军队内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林彪要借助于这一口号,清洗军内一大批政敌。
  康生、江青、陈伯达当即赞同林彪的意见,王力、关锋、戚本禹三个“秀才”起草《红旗》杂志社论——《揪军内一小撮》。关锋执笔。
  社论发表之后,毛泽东在外地见了,深为震怒。毛泽东当即作了批示:“这是毒草。”
  思索了一下,他又用道劲的笔大书四字:“还我长城。”
  长城,向来是人民对解放军的赞誉。“揪军内一小撮”、“批带枪的刘邓路线”,是乱军的口号。毛泽东怎不心急似焚?
  毛泽东下令追查这篇社论。
  林彪装聋作哑。江青、康生、陈伯达朝“秀才”们一推了事。“秀才们”成了替罪羊。
  最初,戚本禹把责任推给王力和关锋。一九六七年八月底,王力。关锋被捕。到了一九六八年初,成本离也站不住脚了,终于被江青从“中央文革”中“端”了出来。
  当时,一起被追查的还有《红旗》杂志副总编林杰。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已经恢复自由并正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林杰,从中国北方某地给本书作者来信,除寄赠他以笔名发表的新作《王清任的脑髓说及其哲学贡献》之外,还在信中回忆往事:
  “对于姚家父子,我只知蓬子是叛徒,是从狗洞里爬出来的,那是从鲁迅书中看到的。文元为人,正如你所写的,眼很高,是看天的。我这种人,不在他的眼下。《红旗》发了他交来的几篇文章,是通过关锋给我的。陈伯达对我说,文元的文章,一个标点也不能错。我只有听命照发。从未与之作个别交谈过。虽然当时穆欣曾开玩笑说,我和他是一对:个子高低、年岁都差不多。正是他和陈伯达、戚本禹于一九六七年八月三十日夜二时来《红旗》,宣布将我关起来的。过了一个星期,他发了《评陶铸的两本书》,其中一段关于‘五·一六’集团两大罪状:反对军队;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是暗指我。从此,我的罪就定了……”
  在王、关、戚写那篇《揪军内一小撮》的社论的时候,姚文元正在上海,和张春桥一起陪同毛泽东巡视上海,未参与社论的写作,幸免于纠葛。这样,四支秃笔倒了三枝,姚文元安然无恙。
  当姚文元听说王、关、戚成了阶下囚,又喜又惧:喜的是一下子除去三个劲敌,惧的是日后自己会不会也步王、关、戚的后尘?
  从此,姚文元成了“中央文革小组”唯一的“组员”。整个小组只有五名成员:组长陈伯达,第一副组长江青,副组长张春桥,顾问康生,组员姚文元。
  姚文元成了富有政治权威的“大手笔”。他不再写《不要拒绝李白游秦岭》,不再写《算命摊旁的杂感》,不再写《折卖行中的声音》,不再写《狗丢,你真是好样的!》。他不再一年发几十篇“千字文”了。
  他要么不写,要写就登一整版、几大版;
  他要么不写,要写就登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全国各报一律全文转载;
  他要么不写,要写就传达“毛主席的声音”,体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
  他要么不写,要写就成为全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政治学习文件”。
  一九六七年,他洋洋洒洒地发表了新的“两评”:
  在《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中,他声言周扬的“所谓‘一贯正确’史,是一部反革命两面派历史”。其实,这恰恰是姚文元的精确的自我写照。
  他在《评陶铸的两本书》中,称陶铸为“南霸天”,具有“修正主义者的反动而丑恶的灵魂”,兼有“一张投机商人的嘴巴”。其实,姚文元又如同“猴子上天平——自称自”。
  仔细研读姚文元的“四评”,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相关定律”:随着姚文元的身份逐步升级,他所“评”的对象也在逐步升级,从吴晗,而邓拓,而周扬,而陶铸。
  文章少了话多了
  姚文元的文章少了,话却多了。
  本来,他有着“结巴”的“后遗症”,何况老是戒不掉口头语“正是这样”,他总是以笔代言,不大在群众场合讲话。
  无奈,他成了“中央首长”之后,而领导“文革”的“新潮流”便是“中央首长讲话”,他不得不向打着各种各样旗号的各省各市的“革命群众组织”发表即席讲话。“接见”刚一结束,各式各样的油印机便开动起来,《中央首长姚文元讲话》风靡全国。
  我翻阅着几十册厚厚的《中央首长讲话选》,读着一篇又一篇的姚文元讲话记录稿。其中一篇姚文元和江青等接见“浙江省革委会”张永生、杜英信的讲话纪要,颇能反映姚文元当时的形象。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走进张春桥家中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了,居然跟江青象唱双簧一般,江青说几句,姚文元便插一句,处处“紧跟”。
  以下是当年的“浙江省革命委”副主任、造反派头头张永生的传达记录: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时间: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九日九时二十分至二十日凌晨一时正。
  当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福建厅时,敬爱的江青、伯达、文元、肖力(即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纳——引者注)同志热情地与我们握手。我们最最敬爱的江青、伯达、文元、肖力同志非常非常关心浙江省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长们十分亲切地听取了我们的汇报,给我们作了极其重要的指示。
  当我们汇报到浙江美术学院清理阶级队伍工作情况时,江青同志说:“潘天寿的画很阴暗,我是不欣赏的!画的秃鹰真难看,又阴暗、又丑。”
  姚文元同志插话说:“画很阴暗,与他搞特务有关。潘天寿喜欢画的秃鹰,是特务的化身!”(在这里,姚文元充分显示了棍子的本色——引者注。)
  江青同志又说:“前几年,潘天寿的画,你们杭州怎么捧得那么高?画的卖价很贵。齐白石也一样,是个老财迷,可坏啦!”
  姚文元同志补充说:“黄胄这个人也很坏。”(在那种年月,姚文元这样说一句话,便意味着“中央首长点了黄胄的名”,给黄胄带来一场大灾难——引者注。)
  我们要求江青同志给我们革命委员会作指示,江青同志说:“不要我指示了,你们是革命委员会嘛!”
  姚文元同志插话:“革命委员会就是搞革命嘛!你们去干嘛!”
  当我们汇报到浙江戏剧界的情况时,江青同志说:“浙江有个问题,旧的剧种都有问题。绍兴大班武功基础好,样板戏是否可以移植?”
  姚文元同志插话说:“移植是很艰苦的改造工作。”
  江青同志:“越剧要改造。越剧是资产阶级的。越剧音乐很消沉。女人演男人,是六十年代的怪现象,讨厌透了!”
  姚文元同志插话说:“男人演女人,女人演男人,经过这次文化大革命,从此全部结束了!”
  汪青同志说:“你们浙江演古戏、鬼戏,演到出奇的程度,甚至棺材里出僵尸鬼。还有《庵堂认母》到处都演。”
  姚文元插话:“那时还美其名日‘抢救遗产’。”
  当我们汇报到胡乔木到杭州活动时,江青同志说:“胡乔木还与陈冰搞了一个‘辛文兵’!”
  姚文元同志插话:“胡乔木到杭州去了好几次!”
  当我们汇报了浙江省是国共两党斗争的焦点,阶级斗争非常激烈,姚文元同志说:“浙江复杂!”江青同志说:“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巢嘛!”
  凌晨一时,接见结束了。敬爱的江青、伯达、文元、肖力同志一直亲切地把我们送到大厅门外,握手告别。
  我们高呼:“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
  江青同志说:“谢谢同志们!”
  姚文元同志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革命青年!”
  这是中央首长对我们革命青年和浙江三千一百万军民的最大关怀!最大爱护!最大鼓舞!
  这次接见,是三十七岁的“中央首长”姚文元在他的同乡们面前的精彩亮相。
  江青和姚文元一唱一和,亦步亦趋,一搭一档,形行影随。真的,江青的那句话,是出自内心的:“我死了,让文元当主帅!”
  一次又一次的接见,留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