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鉴》·三十七卷(内府藏本)
明宣宗皇帝撰,有宣德元年四月御制序。取春秋迄金、元人臣事迹,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二类。而宋之张俊亦在善可为法类,品第似未尽允也。
△《外戚事鉴》·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千顷堂书目》有明宣宗《御制外戚事鉴》五卷。於汉以下历代戚里之臣,举其善恶之迹,并其终所得吉凶,类而列之,得七十九人。宣德元年四月书成,皇亲各赐一本。此本所载,大略相符,然所列止五十六人,而书亦只二卷。殆后人有窜改合并,非其原书矣。
△《君鉴》·五十卷(内府藏本)
明景皇帝撰。景泰四年成书,有御制序。亦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二类,与宣宗臣鉴相同。而自二十九卷及三十五卷皆纪明祖宗之事,则用范祖禹《帝学》例也。
△《昭鉴录》·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洪武初奉敕撰。案《千顷堂书目》曰,太祖尝命礼部尚书陶凯等采录汉、唐以下藩王善恶以为鉴戒,编辑未竟,复诏秦王傅文原吉、翰林编修王僎、国子博士李叔元、助教朱复、录事蒋子杰等续修之洪武六年书成太子赞善宋濂为序,即此编也。然虞稷称其书五卷,又称一作二卷,此本十一卷,而善可为法止於元,其后有先善后恶一门,而恶可为戒仅止於宋,似尚阙一卷。不知虞稷何以云然也。
△《永鉴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明洪武中奉敕撰。凡分六目;一曰笃亲亲之义;一曰失亲亲之义,训朝廷也;一曰善可为法;一曰恶可为戒;一曰立功国家;一曰被奸陷害,训诸王也。每条各举古事,而以俗语演之,取其易通晓也。
△《历代驸马录》·二卷(永乐大典本)
明洪武中奉敕撰。其书取自汉至宋尚主之人,各叙其善恶事迹,以示法戒,亦演以俗语。
△《公子书》·三卷(永乐大典本)
明洪武中熊鼎等奉敕撰。采摭古事,分为三类。一良臣门,一忠臣门,一奸臣门。其词较《永鉴录》尤俚浅,盖以训开国武臣之子弟,故务取通俗云。
△《帝王宝范》·三卷(永乐大典本)
明马顺孙撰。顺孙,江南人。洪武中布衣。是书杂采经史,分类编辑,其目二十有三。当太祖开创之初,尝进於朝,冀采以定制作,兴礼乐。然择焉不精,语焉不详,徒为老生之常谈而已。《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作六十卷,今考《永乐大典》所载实止三卷。虽编录时或有合并,不应悬绝至此,殆黄虞稷未见原书也。
△《使规》·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张洪撰。永乐四年洪以行人司行人奉使往谕缅甸,著有《南夷书》,已著录。此书亦是时所作,采古人奉使事迹,勒为一编。分十有六类,曰忠信,曰节义,曰廉介,曰谦德,曰博古,曰文学,曰识量,曰智虑,曰威仪,曰说辞,曰举贤,曰咨访,曰服善,曰详慎,曰勇略,曰警戒。各列事实於前,而断以己意。
末为使缅附录,纪当日往返情形,并载所与缅酋书六篇。
△《景仰撮书》·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达撰。达有《笔畴》,已著录。是书一名《尚论篇》,取古人可为师法者凡五十二事。皆前列旧文,后系以论,率肤浅无意义,又出《笔畴》之下矣。
△《学范》·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是书分六门;一曰教范,言训导子弟之法;二曰读范,列所应读之书;三曰点范,皆批点经书凡例;四曰作范,论作文;五曰书范,论笔法;六曰杂范,论琴砚、鼎彝、字画印章之类。捴谦颇以小学名,而此书所述至为弇陋,杂范一门,尤为不伦。盖家塾训蒙之式,用以私课子弟耳,悬以为学者定范,则谬矣。
△《纲常懿范》·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周是修撰。是修初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中举明经,由霍邱训导改衡府纪善。燕王兵入死之。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愍。是编前有自序,称因闲居,感其母彭氏教以忠孝大端,因采辑前言往行,凡十六门,曰明王、良相、名将、循吏、忠烈、纯孝、女德、友悌、交契、儒宗、才杰、世昌、清隐、联芳、德报、同居,通一千三百九十有六条。解缙作是修墓志,杨士奇作《是修传》,亦皆称其尝撰是书,与此本合。史称其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与此不同,或一书而二名欤?案是修授命成仁,争光日月。作此书以培植纲常,行不愧言,尤足以风动百世。自宜录之以传久远。然核其所述,大抵荒陋弇鄙,类村塾野老稍知字义者所为,殊不似是修之笔。殆原书久佚,而其后人赝补之,如张九龄《千秋金鉴录》类也。故今惟录其文集,而是书则附存目焉。
△《为善阴骘》·十卷(内府藏本)
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成祖自制序。所采共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加之论断,并系以诗。
△《政训》·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彭韶编。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惠安。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凡文公政训一卷,皆采掇《朱子语类》中论政之语。西山政训,则真德秀《西山集》中所载帅长沙及知泉州日告谕官僚之文也。西山政训之末,旧附心、政二经,见张悦序中。此本乃陈继儒刻入《宝颜堂秘笈》者,因心、政二经有别本自行,故所存仅此二卷云。
△《闻见类纂小史》·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天一阁藏本)
明魏偁撰。偁字达卿,鄞县人。官石城县训导。是书内篇十七,皆记人伦文行之足为世法者。外篇七,记神鬼外国诸事。续篇一,皆杂说。篇各有序有论。
大抵据所见闻载之。虽采摭颇繁,而多伤於俚。
△《食色绅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明皆春居士撰,不著名氏。考明本《瀛奎律髓》有成化丁亥新安守龙遵叙,自称皆春居士,疑即遵作也。其书凡饮食绅言一卷,勉人戒杀;男女绅言一卷,勉人节欲。皆摭取前人成语及佛经、道藏诸书。
△《奚囊手镜》·十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异》,已著录。循吉好蓄异书,闻有秘本,必购求缮写。是编薈稡诸类书,颇称博赡,而门目未分,茫无体例。刘凤、王世贞曾分得其稿,后遂散佚。《明史·艺文志》作二十卷,此止十三卷,不知为凤家之半部,抑世贞家之半部也。
△《诸子纂要》·八卷(内府藏本)
明黎尧卿编。尧卿,忠州人。弘治癸丑进士。其书杂抄诸子之文,以备科举之用。仿高棅《唐诗品汇》例,分正宗、接武、馀响之类,尤为效颦。棅之品诗,论者已多异议,况以其例品诸子乎?
△《俨山外纪》·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书载《学海类编》中,乃曹溶於深《俨山堂外集》之中随意摘录数十条,改题此名,非深自著之书也。
△《续观感录》·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鹏撰。鹏有《昆山人物志》,已著录。自序谓明初周是修尝作《观感录》,纪古今孝义之事,其书不传,因复为此以续之。凡事迹显著者不录,其人微而事隐,非世所恒见者则录之,欲使愚夫愚妇皆知观感而兴起焉。然仅据所见摘录,故搜罗未为该博云。
△《物异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方凤撰。凤有《方改亭奏草》,已著录。是书载水异、火异、眚异、木异、金石异、人异、虫异凡七条。历代灾异见於正史、杂史者不可胜纪,凤於每条举二三事,真所谓挂一漏万矣。
△《祷雨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钱琦撰。琦有《钱子测语》,已著录。是书因嘉靖乙巳岁旱,乃辑录古来修德致雨之事,以告守土之官,意在规讽,其持论未为不正。然自桑林之祷至马璘之撤土龙,皆归本人事。而自郁林石牛以下乃徵引小说,侈谈神怪,荡然全失其本旨,非惟自乱其例,实亦自秽其书矣。
△《欣赏编》·(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徐中行序,但称沈润卿。以《千顷堂书目》考之,乃沈津所编,润卿其字也。所著《邓尉山志》,已著录。序中所云茅子康伯续者,亦不著其名。卷中有茅一相补阅字,盖即其人矣。序称书十卷,然实止八册,不分卷数。
序称始於诗法,终於修真,而书中诗品、词评乃在第三册,尤颠舛无绪。所载书出陶宗仪《说郛》者十之八九,皆移易其名,其《说郛》所无一二种,亦皆妄增姓氏,别立标目,非其本书。至於改窜屠隆《碑帖考》,尤多舛戾。《说郛》一百卷,名见孙作所撰《陶宗仪传》。世所行本,已非其旧,此更剽窃而变乱之,风益下矣。
△《诸子品节》·五十卷(通行本)
明陈深编。深有《周礼训隽》,已著录。是书杂抄诸子,分内品、外品、小品。内品为老子、庄子、荀子、商子、鬼谷子、管子、韩子、墨子;外品为晏子、子华子、孔丛子、尹文子、文子、桓子、关尹子、列子、屈原、司马相如、扬子、吕览、孙子、尉缭子、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淮南子;小品为说苑、论衡、中论。
又以桓谭陈时政疏、崔寔政论、班彪王命论、窦融奉光武及责隗嚣二书、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扬雄诸赋及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剧秦美新诸文,错列其中,尤为庞杂。盖书肆陋本也。
△《翼学编》·十三卷(内府藏本)
明朱应奎撰。应奎字丽明,广汉人。考太学进士题名碑,嘉靖辛丑科有朱应奎,锦衣卫籍,不知即其人否也。其书以《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分类,而杂载碎事,名实殊为乖迕。如格致类所载花九锡、四香阁之属,猥琐至极,而谓足翼《大学》乎?
△《谈资》·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秦鸣雷撰。鸣雷字子豫,临海人。嘉靖甲辰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其书采录古事,不分门类,亦不次时代,不注出典,庞杂参错,莫喻其去取之意。
如齐王木履一事,乃苏轼艾子之戏言,亦据为实事录之,其无所别择可知矣。
△《广仁类编》·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时槐撰。时槐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出为陕西布政使参政,中察典罢归。后起为太常寺卿,不赴,卒於家。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书分笃伦、德政、惠济、活物四类,各摭故实配隶之,时亦及因果报应之说。盖神道设教,以劝喻颛蒙,故不尽为儒者之言也。
△《学圃萱苏》·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杂录诸书新异之语,不立门目,亦无所考订,盖随阅随钞,自备谈资而已。初耀文官陕西时,纂此书,以署后亭有双桧,题曰《桧林杂志》。归里后补辑成帙,取萱草忘忧、皋苏释劳之义,改题此名云。
△《初潭集》·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李贽撰。贽有《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