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徐弘祖撰。弘祖,江阴人,霞客其号也。少负奇气,年三十出游,携一襆被,遍历东南佳山水。自吴、越之闽,之楚,北历齐、鲁、燕、冀、嵩、雒,登华山而归。旋复由闽之粤,又由终南背走峨嵋,访恒山。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寻金沙江,从澜沧北寻盘江,复出石门关数千里,穷星宿海而还。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阙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荡以及五台、恒、华,各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游记,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江西一篇,次湖广一篇,次广西六篇,次贵州一篇,次云南十有六篇,所阙者一篇而已。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弘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於搜寻,尤工於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於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於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於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於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三部、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佛国记》·一卷(内府藏本)
  宋释法显撰。杜佑《通典》引此书,又作法明。盖中宗讳显,唐人以明字代之,故原注有“国讳改焉”四字也。法显,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馀国。
  还到京,与天竺禅师参互辨定,以成是书。胡震亨刻入秘册函中,从旧题曰《佛国记》。而震亨附跋则以为当名《法显传》。今考郦道元《水经注》引此书,所云“於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以下八十九字,又引“恒水上流有一国”以下二百七十六字,皆称曰《法显传》,则震亨之说似为有据。然《隋志·杂传类》中载《法显传》二卷,《法显行传》一卷,不著撰人,《地理类》载《佛国记》一卷,注曰沙门释法显撰。一书两收,三名互见,则亦不必定改《法显传》也。其书以天竺为中国,以中国为边地。盖释氏自尊其教,其诞谬不足与争。又于阗即今和阗,自古以来,崇回回教法,《钦定西域图志》考证甚明。而此书载其有十四僧伽蓝,众僧数万人,则所记亦不必尽实。然六朝旧笈,流传颇久,其叙述古雅,亦非后来行记所及。存广异闻,亦无不可也。书中称弘始三年,岁在己亥,案《晋书》姚苌弘始二年,为晋隆安四年,当称庚子,所纪较前差一年。然《晋书》本纪载赵石虎建武六年,当咸康五年,岁在己亥。而《金石录》载《赵横山李君神碑》及《西门豹祠殿基记》,乃均作建武六年庚子,复后差一年。盖其时诸国纷争,或逾年改元,或不逾年改元,漫无定制。又南北隔绝,传闻异词,未可断史之必是,此之必非。今仍其旧文,以从阙疑之义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唐释玄奘译,辩机撰。玄奘事迹具《旧唐书》列传。晁公武《读书志》载是书,作元奘撰,不及辩机。郑樵《通志·艺文略》则作《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玄奘撰,《西域记》十二卷,辩机撰,又分为两书。惟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总持寺僧辩机撰,与今本合。考是书后有辩机序,略云:“玄奘法师以贞观三年褰裳遵路,杖锡遐征。薄言旋轫,谒帝洛阳。肃承明诏,载令宣译。”辩机为大总持寺弟子,撰斯方志,则陈氏所言为得其实矣。昔宋法显作《佛国记》,其文颇略。《唐书·西域列传》,较为详核。此书所序诸国,又多《唐书》所不载。则史所录者朝贡之邦,此所记者经行之地也。《读书志》载有玄奘自序,此本佚之。惟前有尚书左仆射燕国公张说序,后有辩机自序。句下间有注文,或曰唐言某某,或曰某印度境,疑为原注。又有校正译语云,旧作某某讹者,及每卷之末附有音释,疑为后人所加。第十一卷“僧伽罗国”条中,有“明永乐三年太监郑和见国王阿烈苦柰儿事,是今之锡兰山,即古之僧伽罗国也”,至“祈福民庶作无量功德”共三百七十字,亦注者附记之语,吴氏刊本误连入正文也。所列凡一百三十八国,中摩揭陀一国厘为八、九两卷,记载独详。
  所述多佛典因果之事,而举其地以实之。晁公武《读书志》称,玄奘至天竺求佛书,因记其所历诸国,凡风俗之宜,衣服之制,幅员之广隘,物产之丰啬,悉举其梗概。盖未详检是书,特姑据名为说也。我皇上开辟天西,咸归版籍。《钦定西域图志》,徵实传信,凡前代传闻之说,一一厘正。此书侈陈灵异,尤不足稽。
  然山川道里,亦有互相证明者。姑录存之,备参考焉。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徐兢撰。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是书末附其行状,称瓯宁人,《文献通考》则作和州历阳人,思陵《翰墨志》又作信州徐兢。似当以行状为确。《通考》又称兢为铉之裔,自题保大骑省世家,考王铚《默记》,称徐铉无子,惟锴有后,居摄山前开茶肆,号徐十郎。铉、锴诰敕尚存,则《通考》亦误传也。据兢行状,宣和六年高丽入贡,遣给事中路允迪报聘。兢以奉议郎为国信使,提辖人船礼物官,因撰《高丽图经》四十卷,还朝后诏给札上之。召对便殿,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事,兼掌书学,后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其书分二十八门,凡其国之山川、风俗、典章、制度,以及接待之仪文,往来之道路,无不详载。而其自序尤拳拳於所绘之图。此本但有书而无图,已非完本。然前有其侄蒇题词一首,称书上御府,其副藏家。靖康丁未,兵乱失之。后从医者得其本,惟《海道》二卷无恙。又述兢之言,谓世传其书,往往图亡而经存。欲追画之,不果就,乃以所存者刻之澂江郡斋。周煇《清波杂志》亦称兢仿元丰中王云所撰《鸡林志》为《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其说。盖徐素善丹青也。宣和末,老人在历阳(案此“老人”字疑为先人之讹,盖指其父邦彦也)虽得见其书,但能抄其文,略其绘事。乾道中刊於江阴郡斋者,即家间所传之本,图亡而经存。盖兵火后徐氏亦失元本云云,是宋时已无图矣。又张世南《游宦记闻》曰:高丽是年有请於上,愿得能书者至国中,於是以徐兢为国信使、礼物官。则兢之行,特以工书遣,而留心记载乃如是。今其篆书无一字传世,惟此编仅存。考魏了翁《鹤山集》,称兢篆於《说文解字》以外自为一家,虽其名兢字见於印文者,亦与篆法不同云云。则其篆乃灭裂古法者,宜不为后人所藏弆。然此编已足以传兢,虽不传其篆可也。
  △《诸蕃志》·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汝适撰。汝适始末无考,惟据《宋史·宗室世系表》,知其为岐王仲忽之玄孙,安康郡王士说之曾孙,银青光禄大夫不柔之孙,善待之子,出於简王元份房,上距太宗八世耳。此书乃其提举福建路市舶时所作,於时宋已南渡,诸蕃惟市舶仅通,故所言皆海国之事。《宋史·外国列传》实引用之。核其叙次事类,岁月皆合。但《宋史》详事迹而略於风土、物产,此则详风土、物产而略於事迹。
  盖一则史传,一则杂志,体各有宜,不以偏举为病也。所列诸国,“宾瞳龙”史作“宾同陇”,“登流眉”史作“丹流眉”,“阿婆罗拔”史作“阿蒲罗拔”,“麻逸”史作“摩逸”。盖译语对音,本无定字。龙、陇,三声之通。登、丹,蒲、婆,麻、摩,双声之转。呼有轻重,故文有异同。无由核其是非,今亦各仍其旧。惟南宋僻处临安,海道所通,东南为近。志中乃兼载大秦天竺诸国,似乎隔越西域,未必亲睹其人。然考《册府元龟》,载唐时祅教称大秦寺,《桯史》所记广州海獠,即其种类。又法显《佛国记》载陆行至天竺,附商舶还晋。知二国皆转海可通,故汝适得於福州见其市易。然则是书所记,皆得诸见闻,亲为询访。宜其叙述详核,为史家之所依据矣。
  △《溪蛮丛笑》·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书)
  宋朱辅撰。辅字季公,桐乡人。不详其仕履,惟《虎邱志》载所作《咏虎邱》诗一首,知为南宋末人耳。溪蛮者,即《后汉书》所谓五溪蛮。章怀太子注,称武陵有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今在辰州界者是也。辅盖尝服官其地,故据所见闻,作为是书。所记诸蛮风土、物产颇备,如阑干布之传於汉代,三脊茅之出於包茅山,数典亦为详赡。至其俗尚之异,种类之别,曲折纤悉,胪列明晰。事虽鄙而词颇雅,可谓工於叙述。用资考证,多益见闻,固不容以琐屑废焉。
  △《真腊风土记》·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周达观撰。达观,温州人。真腊本南海中小国,为扶南之属。其后渐以强盛,自《隋书》始见於《外国传》。唐、宋二史并皆纪录,而朝贡不常至,故所载风土、方物往往疏略不备。元成宗元贞元年乙未,遣使招谕其国,达观随行。
  至大德元年丁酉乃归。首尾三年,谙悉其俗。因记所闻见为此书,凡四十则。文义颇为赅赡,惟第三十六则内记“渎伦神谴”一事,不以为天道之常,而归功於佛,则所见殊陋。然《元史》不立《真腊传》,得此而本末详具,犹可以补其佚阙。是固宜存备参订,作职方之《外纪》者矣。达观作是书成,以示吾邱衍,衍为题诗,推挹甚至,见衍所作《竹素山房诗集》中。盖衍亦服其叙述之工云。
  △《岛夷志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汪大渊撰。大渊字焕章,南昌人。至正中,尝附贾舶浮海越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今以明马观《瀛涯胜览》互勘,如观所称“占城之人顶三山金花冠,衣皆萦采帨,产伽南香、观音竹、降真香之属。瓜哇之厮村、沽滩新村、苏马鲁隘、港口诸处,风俗各异。又其国人有三等,其土产有白芝麻、绿豆、苏木、金刚子、白檀肉、豆蔻、灶筒、玳瑁、红绿鹦鹉之属,旧港有火鸡、神鹿之属”,皆为此书所未载。又所载《真腊风土记》亦仅十之四五。盖殊方绝域,偶一维舟,断不能周览无遗。所见各殊,则所记各别,不足异也。至云瓜哇即古阇婆,考《明史》,明太祖时瓜哇、阇婆二国并来贡,其二国国王之名亦不同。大渊并而为一,则传闻之误矣。然诸史外国列传,秉笔之人皆未尝身历其地,即赵汝适《诸蕃志》之类,亦多得於市舶之口传。大渊此书则皆亲历而手记之,究非空谈无徵者比。故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大半为史所不载。又於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一一记述,即载於史者亦不及所言之详,录之亦足资考证也。考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及焦竑《国史经籍志》皆不载是书,唯钱曾《读书敏求记》载之,称为元人旧钞本。则此书久无刊版,传播殊稀。又称至正年间河东张翥、三山吴鉴为之序,今考此本,二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