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N搅杏幸蝗澹蚓攀滩仂读胗肴ㄉ讨8翘煜轮怀銎媾迹尉僖灰澹杂兴悼赏ǎ贫饔欣恚死嗍且印N椒恰兑住分驹蚩桑椒恰兑住分兄灰逶蛴植豢梢病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
  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考《宋史·赵善湘传》,载其说《易》之书,有《约说》八卷,《或问》四卷,《指要》四卷,《续问》八卷,《补过》六卷。盖研究是经,用功最久,故汝楳承其家学,以作是编。其说据《汉书·儒林传》称费直惟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疑《说卦》、《序卦》、《杂卦》皆为汉儒窜人。又以《系辞》多称“子曰”,定为门人所记,非夫子之书。因置此诸传,惟注经文。其以《彖传》散附彖辞,《小象》散附爻辞,仍用王弼之本。其以《大象》移於卦画之后,彖辞之前,以《文言》散附《乾》、《坤》、《彖传》及《小象》后,则又汝楳之新意。割裂颠倒,殊属师心。又王弼本虽移传附经,尚有“彖曰”、“象曰”、“文言曰”字,以存识别。汝楳并此而去之,使经传混淆,茫然莫辨,尤为治丝而棼。其每卦之中皆以卦变立论,亦未免偏主一隅。然其说推阐详明,於比应乘承之理,盈虚消长之机,皆有所发挥,不同穿凿。於宋人《易》说之中,犹为明白笃实。《易雅》一卷,总释名义,略如《尔雅》之释《诗》,故名曰“雅”。其目曰《通释》,曰《书释》,曰《学释》,曰《情释》,曰《位释》,曰《象释》,曰《辞释》,曰《变释》,曰《占释》,曰《卦变释》,曰《爻变释》,曰《得失释》,曰《八卦释》,曰《六爻释》,曰《阴阳释》,曰《太极名义释》,曰《象数体用释》,曰《图书释》,凡十八篇。其论图书曰:“《易》有衍数,有积数。自五衍而为五十者,衍数也。自一二三四五积而为五十五者,积数也。图书二数,皆积数之俦,不可以与於揲蓍也。故舍图书之名而论二数,则自有妙理。强二数以图书之名,则於经无据。”可谓善於解纷矣。《筮宗》一卷,朱彝尊《经义考》作三卷,盖是书原本题《释本》第一、《述筮》第二、《先传考》第三,彝尊以一篇为一卷也。其推明大衍之数,颇为明白。於诸家旧说,一一条辨,亦具有考订云。
  △《用易详解》·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杞撰。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人。仕履未详。考宋有三李杞。其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子门人,字良仲,平江人,即尝录《甲寅问答》者。与作此书之李杞,均非一人,或混而同之者,误也。其书原本二十卷,焦竑《经籍志》作《谦斋详解》,朱彝尊《经义考》作《周易详解》。考杞《自序》,称“经必以史证,后世岐而为二,尊经太过,反入於虚无之域,无以见经为万世有用之学。故取《文中子》之言,以《用易》名编。”其述称名之义甚详。竑及彝尊殆未见原书,故传闻讹异欤?外间久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尚散见各韵中。采掇裒辑,仅缺《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后四爻,其馀俱属完善。
  谨排次校核,釐为十六卷。书中之例,於每爻解其辞义,复引历代史事以实之。
  如《乾》初九称“舜在侧微”,《乾》九二称“四岳荐舜”之类。案《易》多有帝乙、高宗之象,传有文王箕子之辞,是圣人原非空言以立训。故郑康成论《乾》之用九,则及舜与禹、稷、契、皋陶在朝之事。论《随》之初九,则取舜宾于四门之义。明《易》之切於人事也。宋世李光、杨万里等,更博采史籍以相证明,虽不无稍涉泛滥,而其推阐精确者,要於立象垂戒之旨,实多所发明。杞之说《易》,犹此志矣。其中不可训者,惟在於多引老庄之文。如《蒙》之初六,则引《老子》“终日嗥而不嗄”云云,以为童蒙之义。《履》之《彖》,则引《庄子》“虎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云云,以为履虎尾之义。夫老庄之书其言虽似近《易》,而其强弱攻取之机、形就心和之论,与《易》之无方无体而定之以中正仁义者,指归实判然各殊。自叶梦得《岩下放言》称“《易》之精蕴尽在庄、刘”,程大昌遂著为《易老通言》。杞作《易编》,复引而伸之,是则王弼辈扫除汉学流弊无穷之明验矣。别白存之,亦足为崇尚清谈者戒也。
  △《淙山读周易记》·二十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方实孙撰。实孙不知何许人。惟刘克庄《后山集》有《实孙乐府跋》,称其字曰端仲。有《实孙经史说跋》,称其以所著《易说》上於朝,以布衣入史局,时相以其累上春官,欲令免省奉对,遽以风闻报罢,浩然而归。其所终则不可考矣。此书旧本但题曰《读周易》。案朱彝尊《经义考》作《淙山读周易记》,盖此本传写脱讹。《经义考》又引曹溶之言曰:“《宋志》八卷,《澹生堂目》作十卷,《聚乐堂目》作十六卷。今世所行凡二本,一本不分卷,不知孰合之。”
  此本凡《上经》八卷,《下经》八卷,《系辞》二卷,《序卦》、《说卦》、《杂卦》各一卷,又不知谁所分也。其书取朱子《卦变图》别为《易卦变合图》,以补《易学启蒙》所未备。其说多主於爻象,不涉空谈。《自序》有曰:“《易》者道也,象数也,言道则象数在其中矣。道果有耶?《系辞》曰:《易》无体。
  道果无耶?《系辞》曰:《易》有太极。是道自无而有也。”可以识其宗旨矣。
  其据《随》上六爻“王用亨于西山”、《升》六四爻“王用亨于岐山”、《明夷彖》“文王以之”、《革彖》“汤武革命”,证爻彖非文王作,自为确义。其据《大有》九三爻“公用亨于天子”,《解》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六五爻“公弋取彼在穴”,证爻辞非周公作,则必不然。说《易》者本不云“公,周公也”。然其大旨则较诸家为淳实矣。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董楷撰。楷字正叔,台州临海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其学出於陈器之,器之出於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是编成於咸淳丙辰,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
  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於逞臆凿空,务求奇於旧说之外者。惟程子《传》用王弼本,而朱子《本义》则用吕祖谦所定古本,楷以程子在前,遂割裂朱子之书,散附程《传》之后。沿及明永乐中,胡广等纂《周易大全》,亦仍其误。至成矩专刻《本义》,亦用程《传》之次序。乡塾之士,遂不复知有古经,则楷肇其端也。然楷本以经文平书,而十翼之文则下一格书之,其《本义》无所附丽者则仿诸经疏文某句至某句之例,朱书其目以明之,犹为有别。今本经传一例平书,而《本义》亦意为割缀,则愈失愈远,又非楷所及料矣。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内府藏本)
  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据董真卿《周易会通》载,是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序》,则入元已十四年矣。然考熊禾《跋》,称“己丑春读书武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其父书一编,曰《易学启蒙通释》”,又刘泾《跋》亦称“一日,约退斋熊君访云谷遗迹。适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易学启蒙通释》一编,谓其父玉斋平生精力尽在此书,辄为刻置书室”云云,则己丑乃禾与泾刊书作《跋》之年,非方平《自序》之年,真卿误也。方平之学出於董梦程,梦程之学出於黄榦。榦,朱子壻也。故方平及其子一桂皆笃守朱子之说。此书即发明朱子《易学启蒙》之旨。案朱子《易学启蒙序》曰“近世学者,类喜谈《易》。其专於爻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据。其涉於象数者,又皆牵合附会而或以为出於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若是者,余窃病焉。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於其说”云云,盖《易》之为道,理数并存,不可滞於一说。朱子因程《传》专主明理,故兼取邵子之数以补其偏,非脱略《易》理,惟著此书以言数也。后人置《本义》不道,惟假借此书以转相推衍,至於支离轇轕而不已,是岂朱子之本旨乎?方平此书,虽亦专阐数学,而根据朱子之书,反覆诠释。所采诸书,凡黄榦、董铢、刘爚、陈埴、蔡渊、蔡沈六家,皆朱子门人。又蔡模、徐几、翁泳三家。模,蔡渊子。几、泳皆渊之门人。故所衍说,尚不至如他家之竟离其宗。是亦读《启蒙》者所当考矣。董真卿所称方平《自序》,今本佚之,惟存《后序》一篇。朱彝尊《经义考》乃竟以朱子原《序》,为方平之《序》,可谓千虑之一失。徐氏通志堂刻本,於此《序》之末题“淳熙丙午暮春既望,云台真逸手记”,是显著朱子之别号矣。而其标目乃称《易学启蒙通释序》。淳熙丙午,下距至元己丑凡一百一十三年,朱子安知有《通释》乎?今刊正之,俾无滋后来之疑焉。
  △《三易备遗》·十卷(内府藏本)
  宋朱元昇撰。其子士立补葺。元昇字日华,里贯未详。惟卷首载《咸淳八年两浙提刑家铉翁进书状》,称“承节郎差处州龙泉遂昌庆元及建宁松溪政和巡检朱元昇”。卷末士立《跋》称“咸淳庚午备遗成帙,则堂家先生用闻於朝,三载先子殁”云云,疑其即终於是官。庚午为咸淳六年,而状署八年,殆传写误六为八欤?其书本《河图》、《洛书》一卷,《连山》三卷,《归藏》三卷,《周易》三卷。元昇《自序》亦兼言三《易》。而铉翁进状,特称其著《中天归藏书》数万言,未详其故。岂以先天、后天皆儒者所传述,而中天之说元昇创之,故标举见异耶?然干宝《周礼注》称“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则中天实亦古名,非新义也。元昇学本邵子,其言《河图》、《洛书》,则祖刘牧。其言《连山》,以卦位配夏时之气候。其言《归藏》,以干支之纳音配卦爻。其言《周易》,则阐反对互体之旨。虽未必真合《周官》太卜之旧,而冥心求索,以求一合,亦可谓好学深思者。过而存之,或亦足备说《易》者之参考耳。
  △《周易集说》·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俞琬撰。琬字玉吾,吴县人。生宋宝祐初,入元隐居著书。徵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祐初始卒。生平邃於《易》学,初裒诸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著是编。始於至元甲申,至至大辛亥,凡四易稿。其初主程、朱之说,后乃於程、朱之外自出新义。尝与孟淳讲《坤》之六二,谓“六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方,惟从《乾》阳之大,不习《坤》阴之小,故无不利。”
  如此之类,其说颇异。至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与天球并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