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道游击队-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感到自己没有辜负铁道游击队对她的教育,也对得起老洪。她没有屈服。她也想到凤儿,她知道刘洪会像父亲样的照顾她的。她心里有一阵难过,但是在敌人面前,她抑制住了自己的眼泪。四周都布满了蒋匪军的岗哨,再往远处望,那边是漆黑的一片。她向西南的湖边眺望着,她只能这样和亲人作最后告别。
  坑挖好了,她被推进一个湿土坑里,由于身体的虚弱,她一跌倒在里边,就昏过去了,只微微的感到一铲土压在她的身上。
  就在这第一铲土抛向芳林嫂身上的一刻,墓地上像突然起了一阵疾风的旋转,震耳欲聋的射击声响成一片,千万道红色的火蛇在墓地的低空飞舞,子弹像雨点样归来。这突然袭来的暴风雨,马上把四周的蒋匪军扫倒,埋芳林嫂的那个蒋匪军只向坑里送了一铲土,就抛了铁铲栽倒在坑边,脑浆四迸。
  随着暴风雨般的射击以后,铁道游击队四下喊着冲杀声,向墓地扑来。当一支雪亮的手电光住照到土坑里的芳林嫂的脸上时,她苏醒过来了,耳边听到:“快,快起来!”
  这是刘洪的声音。她忽的坐起来,刘洪抓着她的两臂,就把她从坑里拉上来了。小坡跑过来,急叫着:“来!扒在我的背上。”这年青人背着芳林嫂,向墓地外边跑去。
  枪声还在墓地边响着,临城的蒋匪军赶来增援,可是他们被那么激烈的机枪炮火阻拦在围门口,刘洪和李正,看看“犯人”都已救出,便对申茂说:“长枪队在这里掩护,五分钟后马上撤走。”
  他说着便带着短枪队向湖边奔去。临城附近的枪声又响了。不久,又恢复寂静了。
  在湖边一个村庄的茅屋里,芳林嫂紧紧的搂着凤儿。队员们和庄里的村民们都围在她的身边。有些老大娘在为芳林嫂整理头发,为她换衣服。当刘洪进来的时候,大家都渐渐的退出去,让他们谈谈。
  当刘洪端着一杯热茶,走到芳林嫂的身边,递给她的时候,她不想喝茶,只把美丽的眼睛瞅着刘洪的面孔,眼睛里滚出了两行泪水。由于兴奋和幸福,她的头有点晕眩,不得不把它偎在刘洪的胸膛上。
  当芳林嫂休养的时候,国民党匪军又从南边涌来。为了保卫解放区,刘洪带着铁道游击队,又出现在自卫战争的战场上,他带着愤怒和仇恨,继续英勇的战斗着。
  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脱稿于上海。
  后记
  《铁道游击队》出版以后,曾接到不少读者来信,给了我许多鼓励,有的读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这次再版,我综合了这些意见,作了一次文字上的修改。在这里谨向热情帮助我的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初版交稿匆促,未写后记,对于个人写作以及书中人物等问题,没作交代。因此,出书后,有许多青年读者来信问一些问题:如《铁道游击队》是否真人真事?这些英雄人物的下落和近况怎样?作者怎样写了这本书?和书中人物的关系等等。现在就对以上问题,作一简要的说明。
  《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出的。远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确有这样一支游击队,开始在临(城)枣(庄)支线,以后发展到津浦干线上活动。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很多惊人的英雄斗争事迹。当时,我和他们在同一个地区工作和作战,对他们比较了解和熟悉。后来为了写作这本书,我和他们又曾在一块生活过,直到现在,我和他们几个主要干部还有联系。原先,我想把他们所从事的斗争,用传记或报告文学形式来写的,以后改为小说来写了。既然作为小说来写,对他们的斗争事迹,就不能不加以艺术上的选择和取舍。过于繁琐的重复的人物和战斗情节,有的被删去,有的被合并,当然有的也有所加强。为了反映整个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有些地方又把它丰富和发展了。尽管如此,但我还是以他们真实的斗争发展过程为骨胳,以他们的基本性格为基础来写的。老实说,书中所有的战斗场面都是实有其事的。
  现在再谈谈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以及我和书中人物的关系。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前后,为了写《铁道游击队》,我曾两度到过他们那里,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一个长时间。很早以前,我就听到他们在铁道线上的战斗故事。当时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还处在艰苦的阶段,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的支持,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所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和战术,象一把锋利的钢刀一样,插向敌人的血管。为了配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内线的主力呼应作战,他们在敌人控制的铁路线上搞机枪、撞车头、打票车,闹得天翻地覆。这些战斗,在当时确实是震撼敌伪,大快人心的。因此,他们的杀敌故事,就象神话一样在群众里流传,被编成歌子唱,被写成剧本上演,给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抗日军民以很大的鼓舞。我就是被他们英勇斗争故事所鼓舞、感动的一个。在一九四三年,山东的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上,我怀着敬慕的心情,结识了他们队上的个别英雄人物,和铁道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的政委(就是小说中李正的模特儿)以后,我就产生了写他们的愿望。我曾根据他们的部分材料,在报刊上写了些文艺报道。以后铁道游击队希望我到他们队上去,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他的斗争,希望我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它用文学形式反映出来。这个邀请,使我非常兴奋。
  回忆和他们相处的日子,是永远使我难以忘怀的。由于他们的热情、豪迈,我们很快就成了不分彼此的亲密战友和同志了。在这段期间,我有系统的研究了他们的斗争和生活。我和他们短枪队的“老哥们”作过长久的深谈。我走遍了他们所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也曾到铁路两侧,微山湖边的人民群众里,去了解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怎样得到人民的支持,并在人民中间留下多么深的影响。人民把他们杀敌的故事,加上神奇的色彩在描绘着。
  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是日寇投降后,他们第一次的新年会餐。在庆祝胜利的丰饶的酒席上,正象我小说里第二十四章所写的那样,他们是以古老的形式,来悼念自己牺牲的战友。他们把一桌最丰满的酒菜,摆在牺牲了的战友的牌位前边。他们平时喝酒喜欢猜拳行令,可是在这一次新年会餐席上,他们却都沉默着喝闷酒。他们隔着酒桌,望着牺牲了的战友的牌位,眼里就注满了泪水。哪怕在最欢乐的时候,一提到已牺牲的同志和战友,他们就会痛哭流涕。当时的情景,深深的感动了我。也就在这次会餐的筵席上,为了悼念死者,他们有两个提议:一个是将来革命胜利后,建议领导在微山湖立个纪念碑;再一个就是希望我把他们的斗争事迹写成一本书。对于这后一个提议,也就是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当时是答应下来了。因此,我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出自我个人对他们的敬爱,同时,由于他们的委托,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了。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九四六年,我在枣庄守着他们几个领导人和一些老队员,把他们以往的斗争事迹,详细地记录下来。正要动手写作时,解放战争开始了。为了粉碎蒋匪帮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全山东的军民都动员起来投入紧张的战斗。这时我军从鲁南暂时的撤退,铁道线都拆了,他们转入主力作战,我也到其他战场接受新的任务。在这紧张的战争年月,坐下来写作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把这一工作搁置了下来。一搁就是好几年。在这段期间,虽然我们分开了,可是他们给我的光荣的委托,我并没有忘记。每当我听到他们战斗的胜利消息时,在兴奋之余,就马上联想到这一未完成的任务,心情也就沉重起来了,总觉得有件重大而严肃的工作没有完成而感到难过。
  在这种心情下,我就用嘴来讲,象一般故事的传播者一样,当战斗或工作之余,我就把他们的战斗故事,讲给战友和同志们听,大家都很爱听,并深受感动。每当休息下来的时候,同志们都围上来,要我讲,有时我也主动的讲。由于我对铁道游击队故事中人物的喜爱和热心传播,有的同志见到我竟喊我为“铁道游击队”了。当时所讲的故事,也许就成为我今天小说的胚胎了吧!
  全国解放以后,我很希望能找个时间来实现我多年来的愿望。可是刚进入大城市,工作是繁忙的,我的岗位又是在机关行政工作上,这个愿望总没有实现。直到一九五二年,我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才有机会把多年来的愿望予以实现。由于事隔经年,为了重温他们以及整个抗日时期的斗争,来唤起我原有的创作激情和冲动,在动笔之前,我又找到铁道游击队的一些领导人,到鲁南去了一趟。我们曾经在枣庄寻找早已倒塌的铁道游击队的诞生地——小炭屋子,去找了血染洋行的旧址,沿着临枣线(现已改为公路)向东走去,经过打票车的三孔桥,顺着他们早期战斗活动过的道路,西去临城。在微山湖边上,我们访问了这一带村庄的人民。人们听说铁道游击队的人又来了,象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都围上来,依然那么生动的谈着他们过去在这里的杀敌故事。我们重游微山湖,夜宿微山岛,触景生情,他们过去在这里所从事的英勇顽强战斗,仿佛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浮上脑际,历历犹新。从鲁南回来后,我就开始写了《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
  以上就是我写作《铁道游击队》的过程,也是我认识和接触他们的过程。他们所创造的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为了要把这些英勇斗争在文学上反映出来,我经常和他们接触,并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每当我有机会遇到他们过去的老队员,或听到他们的任何消息,我都感到高兴、亲切。
  《铁道游击队》出版了,可以告慰的是,他们给我的光荣的委托,以及我个人多年的愿望是实现了。遗憾的是,由于我受写作水平的限制,给作品留下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来按我个人的经历,写这样长的文学作品,是力不胜任的。所以有勇气写下去,主要是铁道游击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斗争事迹鼓舞了我。我敬爱他们,熟悉他们,我有着要表现他们的热烈愿望。加上他们给予我的光荣的委托,我觉得不完成这一任务,就对不起他们和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牺牲了的战友。同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熟悉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英雄斗争事迹,也有责任把它写出来,献给人民。所有这一切,给了我坚持写作的热情和勇气。可是写出后,自己再看一遍,又使我很不安,总觉得我所写的,远不如他们原有的斗争那样丰富多采。
  我创作的经过就是这样,写在这里,作为读者看这部作品时的参考,并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
  《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
  一 英模会上采访
  1943年夏天,山东军区召开全省的战斗英雄、模范大会。胶东、渤海、鲁中、滨海和鲁南各个军区的部队选拔的战斗英雄、模范,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云集山东军区所在地的滨海抗日根据地。这次大会在莒南县的坪上召开。来自各个根据地部队的英雄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