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玉开头是送了他们一枝形态十分奇特漂亮的红梅,后来又送薛宝琴红梅,同时给每一位小姐都送了红梅,可能还包括讨厌她的李纨,也给她送了红梅。你要再细算,比如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写她到这儿,到那儿,最后说她忽见山环佛寺,于是就另外盥手——因为进佛堂要非常虔诚——然后拈香拜佛,还题了一个匾,这就算是又暗写了妙玉一下,但是都很模糊。实际上我们仔细看妙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面的文字,精确统计的话,她的明出就是两次,暗出,把我刚才说的全算上,也无非四五次。虽然她很重要,但她出场次数不是特别多,按戏份儿她并不是到了非入十二钗正册不可的地步。按一般的思路,应该得出这个结论:除非是人不够,人不够她也算一个。但实际上我就点出来了,薛宝琴非常够格,身份够格,跟其他的十一个女子也匹配,是不是?
薛宝琴出场的次数多不多呢?非常多,而且都是正面出场。薛宝琴正面出场有多少次呢?我们可以算一算,首先是第四十九回,写她和李纨两个堂妹李纹、李绮,还有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都是大美人儿,连眼光最挑剔的晴雯都说,“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四个人一块儿投奔了贾府,贾母很喜欢,就把她们都留下来住。而且贾母特别喜欢薛宝琴。李纹、李绮因为是李纨的亲戚,自然就住在稻香村;邢岫烟因为是邢家的亲戚,就住在邢夫人的女儿——当然不是她亲生的——迎春的那个地方,安插在那儿。薛宝琴什么待遇呢?薛宝琴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当初的待遇,就是被贾母留在身边住,贾母喜欢她到这个地步。而且薛宝琴一出来就光彩照人,贾母喜欢得不行,给了她一件非常华贵的披风,前面我讲到过,大家还记得吧,就是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成的披风,藏了那么多年,连宝玉都没给,林黛玉来了以后也没拿出来,见了薛宝琴,却马上让取出来,单让她穿;书里面甚至还写到,她们到府里面住下以后开宴席,贾母是让薛宝琴和宝玉和黛玉跟自己坐在一起,薛宝钗这个时候因为有了薛宝琴,就到另外一桌,跟迎春坐在一起去了;而且书里面特别写到,这些小姐在玩儿的时候,贾母还派人来传话,说不能委屈了薛宝琴,薛宝钗因此还有点吃醋。薛宝钗按说是书里面处处写她如何大度,那么一个最不说酸话的人,但是在那个具体的场景里面,也酸溜溜地说了一句话,心眼窄的程度不亚于平时的林黛玉。曹雪芹就这么来写薛宝琴,她一出场就气度不凡。
在第五十回作者又写到,在芦雪庵(有的古本里“庵”这个字是“广”,不是现在“广州”里的那个简化字“广”,繁体字范畴里的“广”读音是“掩”,意思是依山傍水的亭榭,写成“芦雪广”应该更接近曹雪芹原笔)这些小姐开始联诗,联诗最突出的角色是谁啊?有好几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湘云和薛宝琴。因为联诗就是要比各自的能力,看你才思是否敏捷,人家说了上句你能不能马上接续下句,接上来以后是不是符合诗词格律,是不是意思恰切,并且优美生动。这个时候,作者就特别地写到了几个人大战史湘云,最后是剩下了一个人跟史湘云争,就是薛宝琴。她的诗才技压群芳,不让林、薛——我现在说的这个薛指她的堂姐薛宝钗——而且直逼史湘云,她是这么一个可爱的聪慧女性。她又写了《红梅花诗》,又亲自去栊翠庵讨梅花,而且制造了小说里面最美丽的一个场景,就是在那个白雪皑皑的山坡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俏丽的画中人,就是薛宝琴;她出现以后,又出来一个丫头,她的丫头小螺斜站在她身后,抱着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插着红梅。你想,当时没有电影、电视,但是曹雪芹这个艺术思维简直叫人惊叹,这是影视思维啊!书里贾母就说,这个人怎么这么漂亮,有人就说这跟老祖宗您屋里的一幅画太像了——贾母在她的屋子里挂有一幅非常名贵的明朝大画家仇十洲的画,叫《双艳图》。贾母接着怎么说呢,贾母说画上也没现在咱们看见的这个人好。贾母他们都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作家写小说呢,他虽然有生活依据,有生活素材,但是他写起来以后,这个人物由他的笔支配,对吧,他就支配他笔下的贾母这么样赞美薛宝琴,没见贾母这么样赞扬林黛玉和薛宝钗,任何女性贾母都没这么赞扬过,而且,他底下写的这个情节就更加让人觉得耐人寻味。
贾母后来就问起薛姨妈,问什么呢?细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内境况。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竟然喜欢她到这个地步。贾母就动了这个心眼了,而且书里面明文地写薛姨妈也是聪明人,懂得贾母的意思,好像就是想问清楚以后许配给宝玉。但是贾母又没有明说,因此,薛姨妈就半吞半吐地告诉贾母,大意就是说薛宝琴已经许了人家了,许给了梅翰林家。贾母一听已经许了人家——在封建社会若女子已经许了人家,在法律上和道德上就都等于已经被定位了,你要破坏的话,去把它拆散的话,既违法又有违道德——就没继续再说了。作者写薛宝琴写到这个程度,几乎就要被贾母认定为可以跟宝玉结婚的人物了。
作者对薛宝琴的用笔毫不吝啬,那么挥洒到什么程度呢?第四十九回这么写她,第五十回这么写她,第五十一回还写她,而且这第五十一回干脆就让她上了回目,“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当然薛小妹这十首怀古诗,到现在仍然是红学研究当中的最大的难题,不少人都对这十首怀古诗做了猜测:因为她做的是灯谜诗,首先你要猜测这个诗打的是一个什么东西;其次,因为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面的诗都有深层次的含义,那么这十首诗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深层意思?如果每首诗暗示一钗的命运,那么又为什么不足十二?聚讼纷纭,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讨论,现在我想强调的是,作者对薛宝琴这个角色,真可谓厚爱不已。
到了第五十二回,更出奇了。薛宝琴真不得了,她不仅自己会写诗,而且这个人跟着她父亲还到了很多地方,不但中国境内她几乎是走遍了大部分,在境外她也有所游历。她还掌握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她还把真真国女子的汉文诗背给大家听,这首诗就完整地出现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你说薛宝琴这个角色厉害不厉害?她的视野,是林、薛、史等才女们望尘莫及的。
更重要的是第五十三回,第五十三回写什么呢?又到年底了,新一年要开始了,这个时候就要祭祖了,祭宗祠。历代都有一些《红楼梦》的评论者指出,曹雪芹这一点写得非常奇怪,按说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因为贾府祭宗祠,外姓是不能进入祠堂的,也是没有必要进祠堂的,而曹雪芹却偏偏写有一个人去旁观贾府祭祀,记不记得?谁进去旁观了,作者选择了哪一个角色呢?选择的就是薛宝琴。这个很奇怪。有朋友说,也许是因为书里面写了,贾母因为喜欢薛宝琴,逼王夫人认了她做干女儿,所以她也就算是贾家的人,可以一起祭宗祠。我却觉得这样解释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贾雨村不是外姓,在第二回跟冷子兴对话时,自称与荣国府一支同谱,后来跑到京城,跟贾赦、贾政过从甚密,但宁、荣二府祭宗祠,他也没有参与或旁观的必要。我想,如果作者不是对薛宝琴这个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特殊的评价,如果在他的总体构思里面不是对这个人物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关照的话,他不会这么写。因为整个《红楼梦》的叙述语言,基本上是客观叙述,就是第三人称叙述,偶然有一点第一人称语言插入当中,基本也是第三人称的叙事,犯不上非得通过一个薛宝琴去看贾府怎么祭祀,可是作者就要这么写。生活素材一到了艺术作品里头,艺术家本身,作家本身有他的创作自由,他之所以这样来运用自由,他内心一定有一种驱动力,你想薛宝琴在曹雪芹心目中是多么重要啊。
我说这么多,什么意思?就是说薛宝琴这个角色非同小可。八十回以后可见她还有戏,这是一个贯穿性的人物,但是曹雪芹在调整来调整去以后,却没有把她安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她是四大家族的一个正牌主子小姐,戏又这么多,可是曹雪芹想来想去,不安排。安排了谁?妙玉。
所以从这个角度研究妙玉,也很有意思。前八十回里面,妙玉只正面出场两次,薛宝琴出场多少次呢?我刚才这么一说,你算算吧,一二三四五六七,起码六七次,是不是?可是呢,想来想去,曹雪芹却选择一位戏少的进入了正册。
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说薛宝琴不入册,可能是因为她不属于薄命,她很幸福,命运跟书里其他女子不同,贾宝玉是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面翻册页,不薄命的女子当然册子里不收。薛宝琴的具体命运轨迹我们放到后面再讨论,这里只强调一点,就是她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第四回说到护官符的时候,讲得很明白,就是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八十回后,贾家败落,而且惨痛到“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地步,一损俱损嘛,薛家肯定也要遭殃,薛宝琴怎么可能独好?我认为,到头来她也薄命,曹雪芹只是没把她搁到正册里而已。曹雪芹把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分成了几组,每一组十二人,怎么分?他动尽脑筋,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写一个长篇小说你要列提纲的,即使还来不及确定每回的回目,但每一回打算写什么,应该是有一个考虑的;还要列人物表,列出我要写些什么人物。这部书主要是为闺阁立传,为女子立传的,那么他就构想了一个金陵十二钗,这样一个办法,一组一组地呈现这些女性:最重要的是正册,其次是副册,然后是又副册。现在据有的红学家考证,在最后一回就是情榜,情榜中共有九组金钗,一共是一百零八个女性,作者应该是这样的构想。所以你在古本《石头记》里面,会发现第一回里面就介绍了这个书名的演变,最早这个书就叫做《石头记》,因为他的艺术构思是,一块女娲补天的剩余石被弃掷在大荒山青埂峰,它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它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块石头又返回到了大荒山,回到青埂峰下;在那里,它恢复原来的形状,很大一个石头,上面写满了字,讲述它下凡所经历的故事,所以这个书是《石头记》,最早书的定名就是《石头记》。
那书里面又说,空空道人——这是书里面作者设想的一个人物,一个有点非现实色彩的人物——读了一遍以后,觉得可以抄下来去流传,就将之易名为《情僧录》,因为书里面八十回以后写到了贾宝玉出家,出家就是当了和尚,和尚就是僧,他又是一个情痴、情种,所以是《情僧录》。那么在古本《石头记》里面,很多版本里面都没有《红楼梦》这样的书名,只有甲戌本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