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夫影帝李小龙-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喜欢跟友人谈中国的禅。他说的最多的一则禅学公案——“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
  李小龙用一种平缓的语气说:“有一次,一各学者拜访一位禅师,想请教禅宗的奥秘。当禅师与他讲解时,这名学者频频点头,说:”对,是这样的,我也知道。‘那位禅师停下讲解,为学者斟茶。杯子满了,禅师还不停地斟,茶溢了出来。学者叫道:“不要斟了,茶已经满了。’禅师说:”你如果不先把自己的茶杯倒空,又怎能品尝我的茶呢?‘这名学者不由汗颜。“
  李小龙说:“禅师的意思再简单不过,说那名学者:你不将自己固有的观念去掉,如何接受我的禅呢?其实那位禅师讲解的并非禅,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小龙在求知方面如这位禅师所喻示的,排除自己旧的观念,而不断接受新的东西。通常,影迷只知他是个功夫大师,而不知他是个渊博的学问杂家。
  《龙争虎斗》影片的美方制片人弗烈德·温布社尔回忆道:“有一天晚上,我与李小龙和加州参议员约翰邓尼在洛杉矶共进晚餐,席间谈到了中国拳与西洋拳谁优谁劣的问题。李小龙这时透露他曾读过约翰邓尼父亲格连邓尼所写的两本书。席上的客人与我,谁也不知道有这些书。约翰邓尼随即充满惊异地对他说:你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我父亲写过那两本书的人。”
  “这就是李小龙。他能谈禅、伊斯兰教、基督教,诸如此类。他不信神,但精神上很有禅味。”
  弗烈德·温布杜尔认为知识对一名演员的作用是无形和深远的,李小龙电影为什么这般独具魅力,是有深厚的哲学为底蕴。他说:
  “我从未看到任何人有李小龙那样巨大的精力和魄力,这正是他使观众在银幕上大吃一惊,以及即使在他于香港拍的比较粗糙的电影里,也会使人感到超人力量的原因。这种生命力是令人惊愕的。”
  李小龙曾表示,他过40岁便要停止现在的一切,象古代禅师一样,全然过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
  李小龙没活到40岁,谁也不敢肯定他能否做到这一点。
  成为大明星的李小龙,整日处在新闻媒介和影迷的狂热包围之中,但他的内心,却很孤独。
  他回港发展后,几乎没有新交一个知心朋友。他跟女友的关系可能热烈,但谈不上知心。
  曲高和寡。追求层次愈高的人,知己愈少。对李小龙来说,他朋友少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愈来愈孤傲,愈来愈无常。他多次用轻蔑的口气指点香港的演艺界、功夫界。原本,志同道合之人很容易交上朋友,结果人们却都对他敬而远之。
  他也在慢慢失去过去的朋友。他少年时的朋友莫不佩服他的成功,而不知掩饰自己的李小龙常常在他们面前抱怨香港人虚伪,这无形中与他们产生了心理隔阂。加之李小龙愈来愈盛气凌人,他少年时的朋友虽没有干出大事业,却仍保持独立的人格,谁也不愿去凑在他面前仰其鼻息。
  李小龙与小麒麟的友谊堪称典范,相好如初,一直到他们都意外地死去(小麒麟死于车祸)。小麒麟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宽容和理解他的一切。
  李小龙在好莱坞的朋友中,数施里芬与他交往最密。施里芬虽是李小龙的功夫学生,但在许多地方,都是李小龙的大哥或老师。在李小龙在好莱坞彷徨、挣扎的岁月里,施里芬对李小龙的帮助最大,是他的恩人。
  施里芬常为李小龙在好莱坞受到不公平待遇而鸣不平,他竭力去改变这一切,他为他们三人合作的《无声笛》夭折而耿耿于怀。
  李小龙在香港获得巨大的成功,耀眼的光芒同时也折射到好莱坞去了。施里芬认为聘请李小龙担任好莱坞电影主角的时机完全成熟。并且,李小龙一直认为他发展电影事业的理想地方是好莱坞,他离美时向施里芬透露:他还要杀回好莱坞主演电影的。
  《无声笛》的剧本最终是被华纳公司枪毙的,施里芬找到20世纪福斯公司,尽力推荐。福斯公司很快就同意投资开拍。
  施里芬立即飞往香港,准备跟李小龙一道分享愿望实现的喜悦。接下的事令施里芬错愕且伤心,李小龙不仅没同意,而且对久违的老友没什么好脸色。施里芬后来回忆拜访李小龙的情形,苦涩多多:
  “我以为自己是给他带来了好消息的。因我取得了20世纪福斯公司的同意,可按詹姆斯·高宾希望的方式拍《无声笛》,特意再找他合作。”
  “我以为我与小龙的关系还算密切,我只须向他提出要求,他是会同意的。但他的反应却令我吃惊,他说他认为我们不可能遂他的意。”
  “他说:”我为什么要比詹姆斯·高宾矮一截?‘这是’印度之行‘的旧事重提,可能是他的自尊心需要,对那次寻找拍摄《无声笛》的外景中所感受到的屈辱进行抗议。“
  “小龙其实想知道,我们缺了他行不行?我说行。他还想知道,我们到哪去找可以代替他的人——一个能同时扮演五个角色的演员。于是我告诉他,我们可以去找五个演员。”
  “后来,詹姆斯·高宾与福斯公司的制片人一同飞去香港找他,想得到确定的答复,可是他拒绝了。”
  李小龙一惯不善做人,在对待施里芬的态度上,李小龙太没有人情味了!
  施里芬是少数几个与李小龙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他死的朋友。施里芬宽容大度,不计前隙,与李小龙终又有了一次成功的合作。这是后话。
  第十六章  盛名之下  是是非非喜亦忧
  名声大噪,片商纷纷贿赂他,以期拉他加盟,莫名其妙竟收到20万元!力图筹建演员工会,为演员争权益,但最终意愿未成。武林中人纷纷向他挑战,以求打败他,取代他做“东方功夫第一人”。不改与靓女交往的嗜好,不时爆出与女星有染的花边新闻。一女演员,爱他欲死,写下一曲催人泪下的“哀歌”……
  李小龙拍完《精武门》,意味着他与嘉禾制片公司契约的终结。稍稍降温的“逐李”游戏再掀热潮,港台的制片公司无一不想把李小龙“逮”到手。
  《精武门》公映后,巨额票房收入进一步证实李小龙是棵摇钱树。于是,“逐李”热潮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当时有家报纸,为这些苦于“逮”不住李小龙的片商出谋献策,说李小龙放弃世界电影圣殿好莱坞不呆,跑来香港,为的是日后赚大钱。因此,谁出得价高,李小龙就跟谁干。就象当时小公司嘉禾打垮大公司邵氏一样,邵氏只肯出两千美元的片酬,而嘉禾出的是7千5百美元!
  其实,“金钱”行动,在《唐山大兄》封机后,早已开始。这家报纸,无疑又为“逐李”热潮火上浇油。
  李小龙一概拒绝这些不曾有过交道的片商们,合作事宜面谈不成,因此也无法进入实质性的片酬问题。
  于是,“金钱”行动提前行动,先期“贿赂”李小龙,只要你得了好处,就应该施以回报,至少应跟我面谈。一些片商,千方百计接近李小龙,向他馈送礼品和钱款。这多是公开场合,给记者抓住了,在报上大肆渲染,说李小龙已接受某某片商的馈赠,已约定日期商谈,准备加盟或串演,一展身手,云云。
  李小龙啼笑皆非。
  最令李小龙哭笑不得的是,他一次收到20万元!大概此公嫌钱少不足以对李小龙形成诱惑,打不动李小龙“待价而沽”的心。
  李小龙对几个武打演员提起此事:“一次,一些人来到我家门口,递给我一张20万元的支票,我问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对方说:”不要担心,这是一点小礼物。‘我并不认识这些人,他们对我来说,全是陌生人。“
  屡屡发生这样的事,使李小龙变得多疑,他觉得事情的,背后还另有阴谋,他不能再相信任何人了。李小龙说:“这是一件非常为难的事,我不知该相信谁,甚至对我的老朋友也开始怀疑起来了。在这个时期中,我不知道谁会打我的主意。”
  “当人们出了那么多钱——就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你不知作如何想法。我毁掉所有支票,但又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我不知道他要求的是什么。”
  “当然,金钱是很重要的东西,可保证我们的生活,但并不是万能。”
  李小龙自然不会收下这些“企图不明”的钱款。他听从莲达的建议,按照支票所显示的银行,将支票退回给“物主”的帐号。
  其实,李小龙应很明白这些人的“用心企图”,而这些人,实在是不了解李小龙。
  李小龙想自己干,而不是受雇于他人,这时候,港台片商出再大的筹码,都不能改变李小龙的意志。
  在李小龙的制片公司末运作之前,李小龙在筹划一件将会对香港影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事——组建香港演员工会。
  李小龙回港首次拍片,是在泰国的外景地,条件差且不说,而且香港一惯的拍片制度根本就不把演员当做人。没有休假日,没有日程作息时间,一切由资方随心所欲,仿佛演员是不知疲倦的牛马,是不会说话的机器。一句话,香港的拍片制度是建立在资方榨取最高利润的基点上的,压根就不考虑劳方的正当权益。
  香港演员对此熟视无睹,业已麻木。所以,在拍片中,只有李小龙一人大发牢骚,说好莱坞拍片演员如何舒服,扬言再不改观,他就要罢演抗议。
  李小龙没有这样做,不是他没这个胆量,而是他压倒一切的敬业精神。他总希望他主演的电影早日封机,早日公映,牢骚发过,便又全副身心地投入拍摄。
  李小龙在一篇文章中抱怨道:
  “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会感到疲劳;另一方面,心情也会不大好。我以为,每个星期应该拍五天戏,有两天假期休息。美国拍片就是这样,而且,每天最多拍九个小时。”
  李小龙对一些香港演员同时演几部片子颇有微辞。在美国,李小龙也客串演出,那是在功夫教学之外;在香港,李小龙一概拒绝片商邀他客串演出,使片商很不理解。
  李小龙说:“这里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组戏,日夜不停。我以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在美国,不会有两部片同时拍摄的,总是拍完了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则的话,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好好地去表现角色中的人物,一定会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李小龙曾多次指出,以这种方式多赚钱,毫无乐趣。演员应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拍好一部片子。演得成功,片商自然会增加片酬,演员照样可以获取更多的钱。
  李小龙对香港拍片制度的不满,不是单方面针对资方的,也涉及劳方应尽的义务。
  李小龙立志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宣称要组织香港演员工会,并承诺捐出一笔可观的钱作为活动经费。李小龙的这一号召,使片商感到不安,因为一旦有了工会,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这样,制片公司获得暴利就没那么便利。
  令人奇怪的是,李小龙这一为演员谋福利、争权益的倡议在演艺界反响冷寂。他们只会私下有所抱怨,而不敢站出来说话;他们宁可被老板认其为义子、干女,而不愿直起腰杆做独立的一员。他们认为:李小龙是过江龙,把事情闹大了,他拍拍屁股就回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