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西亚跟李小龙握手言欢。
离开机还有两个半月。这期间,剧组需完成前一部电视剧《蝙蝠侠》的制作。李小龙吃了定心九,重新把武馆开起来。由于他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的名声,每名学员每月的学费增到20美元。李小龙没有滥招学员,能维持基本生活足矣。他仍把武馆当做他功夫事业的基点,他也相信他很快就会富裕起来——好莱坞没有低薪阶层。
在《青蜂侠》末开机之前,李小龙还到一些武术比赛会上或武师聚会上客串功大表演。
《青蜂侠》仍是杜西亚做制片人,主角青蜂侠由威廉士担任,李小龙则扮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加藤是个美籍日裔性格独持的新闻记者,他们有勇有谋,武功高强,专门跟罪恶势力作斗争。他不像别的新闻记者那样,只满足于采访新奇的独家新闻,将他们的犯罪事实在传媒上曝光了事,而是直接参与事件的整个过程。他与青蜂侠利用新闻采访的种种便利,事先摸清罪犯的图谋,便在深更半夜乘车前住制止暴行,并将歹徒一网打尽。
《青蜂侠》每集30分钟,每集的故事相对独立,情节比较紧凑。全剧共30集,计划在1966年至1967年间陆续播出。
好莱坞在拍摄电视剧时也往往显出大家气派(这势必导致摄制成本过高,最后敌不过因陋就简的电视网剧作中心,现在美国的电视剧,多为电视网摄制),演员的阵容、场面、灯光、布景、道具等等一切,都带有从电影摄制脱胎而来的痕迹。加上好莱坞独具的、无可匹敌的显赫名声,因此。常常会使外籍演员,尤其是新演员产生或多或少的诚惶诚恐之感。
李小龙却不然,他一进入剧组就显示出他的个性,执着、倔犟、认真。他不容许在剧情中轻视他竭力张扬的截拳道。
有一次,导演设计一个订斗场面,李小龙所饰的加藤跟一名壮实如牛的歹徒搏斗,加藤重拳击他,他还挺胸坦然狂笑。最后青蜂侠和加藤两人力斗这歹徒,青蜂侠开枪结束他的性命。
李小龙不等导演阐述完,马上表示反对,说道:“这不是截拳道!东方武术不是老太太吃的奶油蛋糕,是钢!是铁!是飓风!是雷暴!”
导演说:“这是剧情的需要,表现歹徒的顽强,青蜂侠和加藤最后制服了歹徒,就证明他们比歹徒更勇更强。”
李小龙执拗地跟导演争辩,他说:“我还没学会用拳脚跟敌人搔痒,我只会搏杀!”李小龙的怪脾气,使得那个欲在镜头中大显身手的饰歹徒的演员十分不快,他说:“我不信你的拳脚这么厉害!”结果,李小龙只一脚就把他端倒在地。
导演不得不修正他的动作设计,强化了加藤骁勇的一面。
李小龙的表现,跟一些初入好莱坞大门的演员很不同,他从不唯唯诺诺,对导演或明星演员唯命是从。他不断地制造“麻烦”,却又不是无理取闹。
青蜂侠和加藤都是夜间行动,打斗多在黑暗中进行。李小龙对这种黑灯瞎火下的打斗索然寡味,因为观众将看不到他的精彩功夫表演。李小龙向导演建议要增加黑夜的亮度,辅以灯光。他还认为要尽可能地把这种场面移到灯光下进行,因为现实中的黑夜不是绝对的黑,有星光月色,有路灯房灯,还会有城市之夜的巨大反光。他说:“打斗场面说到底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看不清,不如不看,这部电视剧以何魅力吸引观众?如何才叫成功?”
导演虽不快,还是有节制地采纳李小龙的建议。好莱坞实行的是明星制,而不像欧洲一些国家实行导演制,一切以导演为中心,导演具有绝对权威。好莱坞的机制是围绕明星演员转的,编剧、导演、摄影等等,都围着明星演员转。好莱坞没有演员绝对服从导演一说。李小龙虽不是明星,但他的气质、演技、功夫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觑而把他当成初出茅庐者。
导演和李小龙常常闹得不欢,最后是制片人杜西亚出面调解,使得两人达成共识,还算愉快地合作下去。
李小龙是个功夫大师,同时还是个职业演员。因此,他不会一味地张扬自己的功夫,而无视电视的艺术规律及商业需要。李小龙也常常做出妥协。比如依照截拳道的实战打法,数秒钟内就可制服敌手,但这样会使观众看不过瘾。因此,李小龙不得不掺合一些“花哨动作”,既把打斗场面弄得夸张奇妙,又延长了吊观众口味的暴力场面。
《青蜂侠》陆续播出,没有引起轰动。但饰演加藤的李小龙,却愈来愈受观众的青睐,他英俊灵敏,身手不凡,在剧中的表现,远胜于饰主角青蜂侠的威廉士一筹。
当时,美国一家电影杂志分析了李小龙为什么能够喧宾夺主,抢去威廉士风头的原因:
一、李小龙的演技确实突出,看得出他不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
二、李小龙来自中国,那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有其深厚的文化本质,同时又有一股令西方人看来迷惑的清新神秘气息;
三、《青蜂侠》电视剧中的武打镜头,一部分采用了中国的“功夫”技巧,在屏幕上,使西方观众大开眼界,李小太使出中国功夫,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李小龙虽获得观众和传媒的赞赏,但他们对电视剧本身却不看好。为此,李小龙谈了他的看法:“《青蜂侠》之所以不大成功,主要是剧作的态度太严肃了。有时实在该轻松些,但整个剧作自始至终都板起面孔来说教。”
李小龙终于实现了进入好莱坞从事表演的梦想。他没有名声大噪天下知,却已取得可喜的业绩。他的最终目标是做世界级的功夫明星,这条路不平坦,充满艰辛,并且漫长。
第九章 功夫哲学 无形无法是为道
他的功夫堪称哲学的艺术。他是个“功夫超人”,他大言不惭地说:“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他的截拳道石破天惊,几乎宣判了中国传统功夫的死邢!截拳道是怎样的?
没有“功夫的李小龙”,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李小龙”。大凡看过他的功夫片的人,不禁会问:这小子功夫究竟如何?说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是他功夫的外在表现;窥其内涵,他的功夫堪称哲学的艺术。
李小龙13岁起开始习武。这之前,李小龙虽好胜好斗,被街童视为拳头大王,但实际上是武侠小说常提及的下三滥的“烂仔”伎俩。
13岁至18岁离港期间,李小龙拜咏春拳传人叶问为师,苦习咏春拳,并伙同师兄弟四处挑衅讲手。他年轻浮躁,满足于克敌的招数,很难静下心来悟道,他的沉思也多限于对招数的回忆和心演,功夫哲学基本与他无缘。
功夫大师都经历武术、武道两大阶段,武道是武术与哲学的神会妙合。而通常的武师,只停留在武术招数的表层。
李小龙的功夫,进入“道”的境界,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李小龙自小好沉思,所沉思的内容,也必然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由幼稚到成熟,由肤浅到深沉。
李小龙好孤独,武道是孤独者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无论学文习武,若想悟道得果,通常都得逃避风尘人寰,隐居苦修。而李小龙一直生活在繁华的香港及美国的城市,一直与芸芸众生相伴相息,但他内心却是孤独的。
一个人是否孤独,不是看他周围有没有人,而是看他的思维是否跟周围的人一样。
“道”又是逆境中的产物。李小龙赴美以后多坎坷,种族歧视及事业上的波折使他压抑且愤懑。他不是个安贫乐道、易于满足的人。别人认为他很成功,他却认为与自己的目标相去甚远。他是个勇于向自己、向社会挑战的人,他的逆境是在不断地追求之中产生的逆境。逆境中的他,更渴望自我强大,沉醉于武道的更新更深的求索。
李小龙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人生与世界的学问,这促使他自觉地对武术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李小龙酷爱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道家、佛家哲学。道家佛家推崇一个“悟”字,李小龙曾在大学里写过一篇《悟》的论文:“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慧与技巧配合的一种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就象一种科学,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推得。必须顺其自然,象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发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李小龙在此文中谈到叶问师父如何启发他悟道,这极似佛教禅学中的公案。
叶问对李小龙练功中保持的“紧张”状态不满意,要求他“超然”和“放松”。叶问说:“小龙,让自己顺其自然而不要横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违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你不要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
李小龙在家呆了一星期,百思而不得明悟。他划了小船出海,因不得开悟而赌气以拳击水,刹那间李小龙幡然醒悟:“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就也是功夫的要义吧?水正好为我证明了功夫的原理……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这就是了,我一定要象水的本性一样。”
这是李小龙多年后对往事的回忆,自然带有自己对武道的理解。功夫顺其自然,人犹如水性,这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李小龙在他的另一篇大学论文《功夫的艺术》中,着重强调了功夫的哲学旨义:
“因为功夫大多是和尚道士所练习使用的,所以也被看作和被教为思想与动作的结合。对他们和很多认真学习的人来说,功夫不仅是一种打斗方法,其主要目的也不在杀死或伤害对方,功夫是—种哲学,也是道家和佛家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1967年,李小龙在—本武术杂志上,以语录的形式阐述对功夫的见解。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单靠功夫在技艺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个中高手;他必须要能深入研究其内在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只有在他思想能和生命的本质达到完全融和的程度时才能求得,这也就是要达到道家所谓的‘无为’。所谓‘无为’包括了明心见性,要能让自己的思想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的外在的干扰。”
人们通常只认为李小龙是一位功夫大师,而忽略他作为学者的一面。他的武道著作,不及他的功夫电影那么流行,而看过其著作的人,都会惊叹他是个将武术与哲学融为一体,并且研究精深的大学问家。
我们很难断定李小龙是否如佛家所说,修得正果。这是因为每个人对正果的释义皆不同,并且功夫与学问皆是无止境的。
李小龙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他在美国的大学学哲学,必然又会受西方哲学的影响。
他所崇拜的西方哲学家是法国的萨特、德国的尼采。
他之所以执迷于这两位哲学家,很大的原因是他的性格特征与思想倾向与他们的学说产生共鸣。
李小龙曾回忆道:“我从小就有要发展自己、要成长的本能。”
他又说:“不知是什么哲学和什么力量的推动,从童年到少年,我对任何看不顺眼的人,立刻就涌现一个跟他见高低的念头。”
李小龙自小就有的特性,与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