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龙虎-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东而来。
  就在毛泽东离开单家集5个小时后,国民党空军轰炸机飞临单家集上空投弹,毛泽东住过的房屋和清真寺附近泥土飞扬。清真寺北厢房掉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半个多世纪后的墙壁上还清楚地可见有20多处弹痕。
  稳坐大殿中安然不动的阿訇口中念念有词:“天下没有神,可这毛泽东真是神人!”
  行进在途中的毛泽东见头顶上数架国民党军轰炸机飞过,也猜测到了它们的为所欲为,惦念起了刚刚离开的单家集:“愿真主保佑他们!”
  “主席也相信真主?”警卫员听到毛泽东口中念叨,好奇地问。
  “相信,我所信仰的真主,也像那清真寺中的老人,长着长胡子,而且是个大胡子。”毛泽东用右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颌,作了个捋长胡子状,又笑着点破话题:“此人也是你们的真主,红军的真主,他是大胡子马克思!”
  “马克思!呵,那胡子可是大得没人比的了。”“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真主的面,但真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说着,迈步向前走去。
  为了不惊动驻扎在隆德县城的国民党军,红军向东北绕过隆德县境。经新店子、什字路、杨家磨、黄河湾等地,于10月6日晚到达固原县张易堡一带宿营,在这里同样受到了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
  10月7日清晨,毛泽东率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山——六盘山。
  六盘山原名鹿盘山,峰高傲视西北高原,山长雄跨甘肃、宁夏,位居于今宁夏南部隆德与固原两县交界处。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拔雄伟,真不负“关中项背、河陇咽喉”之称。古诗即有云:“峰高太华三千丈,雄踞秦关两百重”。依山体凿建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上下数来共有6盘,此山由此而改名“六盘山”,当地人却渐渐把它的本名“鹿盘山”给忘记了。
  当中央红军北进到六盘山下时,国民党第37军第24师李英部也紧追到这里;据守在山东麓的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7师门炳岳部挡住了红军前进的道路。蒋介石发出命令:“就此有利时机,全歼毛泽东红军于六盘山区。”
  大批的国民党军从附近蜂拥而来。
  毛泽东推测到蒋介石的企图。在离开张易堡后,径直向东,迎着太阳,飞奔六盘山而来。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路下,不走公路,而是走小路沿小水沟上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直插海拔2900多米的顶峰。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并不省劲哟。走,上!”毛泽东走在最前面,向山顶爬去。
  山路越来越陡峭,青灰色的石头突兀于羊肠小道旁。毛泽东抓着茅草奋力向上攀登,边喘着粗气还边讲:“你们看,这座山是南北竖着的。我们从江西出发以来走过的其它山多是西北、东南走向横着。”
  警卫员们扳着手指头说起了长征途中经过的大岭大山: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岷山……
  毛泽东也在扳着手指头,计算着什么。
  警卫员们从计算走过的山,又扳着手指头算起了跨过的大江大河:漳水,湘江,乌江,赤水,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黑河,白龙江,渭河……
  “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自言自语。
  “前面还有山岭和江河呢!”
  “不远了,我们就快要到新家了。”毛泽东说道:“这座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
  攀上主峰,毛泽东停下脚步,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招呼着警卫员等人:“休息一会儿吧,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仲秋时节的六盘山,金风送爽,天宇澄澈。如海的碧空中,只有几抹纤云点缀,愈显天高迢迢无极。奋力攀登的红军队伍蜿蜒于山道上,猎猎秋风中,火红的战旗呼啦啦招展。
  “嗬!好一幅大军远征画图——秋高飞大雁,峰高卷红旗。”毛泽东站立起来,饱览六盘风光,挥手指点这万里江山。
  向北极目处,长城隐隐约约可见,盘绕在万重山间。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前景,抒怀高歌,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就在这极目远眺中哼成: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好诗,好诗!”彭德怀高兴地赞美道:“北上抗日缚苍龙,很有气派!”
  “苍龙在这里不是指的日本人,是蒋介石。我们当前的主要精力对付的是蒋介石,还不是日本人。”毛泽东坦诚地说。
  两个月后,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用铅笔信手记下了这首在六盘山高峰上吟哦成诵的诗词。26年后的金秋,毛泽东在燕山长城脚下的北京中南海,应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领导人的请求,欣然挥笔,将这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词书赠宁夏人民。
  翻过六盘山峰巅后,毛泽东在下山的山腰一间小茅屋里,致电彭雪枫、李富春、叶剑英、邓发,命令:“明日须以急行军通过镇原、固原大道,并注意向镇原、向固原前进之敌35师部。白杨城如有敌时,须从其西端绕道向环县前进。”
  红军陕甘支队步步北移,渐由山岭进入丘陵平地,自然环境也就越来越好一些。但是,严重的作战问题也接踵而来,情况正如张国焘原来所预料的那样,国民党军的骑兵特别是马家军成了刚到陇东高原的红军的劲敌,红军部队数次与国民党军骑兵遭遇。
  骑兵,在30年代的作战中,是快速部队。骑兵打仗依靠的是速度,如一阵狂风骤然而至,刀光闪闪,声势夺人,飘忽而去,不见踪迹。因此,红军在刚开始时有所受挫,对付国民党军正规骑兵的如此大兵团式作战,要比对付在草地上所遇到的藏族地方零星骑兵的袭击难得多。
  “快把《打骑兵歌》再唱起来。”毛泽东及时发出号召。
  红军各部队掀起了学习打骑兵的热潮。这一期间,不同词曲的《打骑兵歌》在红军部队中广泛传唱开来:
  无敌红军是我们,
  打垮蒋匪百万兵;
  努力再学打骑兵,
  我们百战又百胜。
  敌人骑兵不可怕,
  沉着勇敢来打他;
  目标越大越好打,
  排子枪一齐放一声杀。
  我们瞄准它,我们打垮它,我们消灭它!
  林彪当时对这个问题抓得很紧,反复琢磨对付国民党正规骑兵的战术。彭德怀总结在草地上与藏族武装作战的经验教训,集思广益,提出了几条打骑兵的办法:第一条是坚定沉着冷静;第二条是用密集火力对付骑兵,着重打马,马的目标大,骑兵没有马就完了;第三是射击姿势要正确,不同情况下可采取立射、跪射、坐射、卧射;第四是打退骑兵后不能徒步追击,不要脱离有利地形,只能用火力追击。有的《打骑兵歌》即根据彭德怀的总结编成歌词,通俗易懂地就如战术教员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动作。歌词唱道:
  指挥员和战斗员,
  努力学习打骑兵。
  四个基本原则呀,
  一个一个要记清:
  第一沉着又冷静,
  勇敢果断又坚定,
  集中火力一起放,
  坚决打它不留情。
  第二姿势要分明,
  立射跪射打远骑,
  坐射卧射打近兵。
  ……
  瞄准敌人快快打,
  一个一个消灭净。
  这些《打骑兵歌》鼓舞斗志,寓教于歌词中,在应急作战中很管用,所以深受战士们的喜爱。
  这时,国民党军有骑兵,而中央红军还没有骑兵部队,也没有与国民党军骑兵部队作过战。当时,别说骑兵部队,就是马,不少南方战士也是在川西北才接触的;至于什么样子的是骡子,什么样子的是马,那还是到了陕北之后才分清楚的。
  还在草地时,红军最早受到骑兵的威胁来自藏族地方零星武装的袭击。红军由于在过去没有与骑兵对过阵,以往的作战中多是与两条腿的敌人较量,如今遇到“6条腿”的敌人,确实是一个大难题。红6团第2、第3营,在草地上与敌骑兵部队相遇。因为没有同敌骑兵作战的经验,第2营很快就被敌骑兵打退下来。第3营时有180多人,被敌骑兵杀得只剩下30多人。因此,对付这些来势迅猛的骑兵在刚开始时吃了不少亏,如何打骑兵的问题提到了战术训练日程。
  中革军委为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加强作战能力,特别发出《对敌人骑兵战斗的指示》,指出:“在我们今后的北进中及通过广大草原的地域时,我们的部队必然会遇到敌人的骑兵。我们的指战员,过去主要是惯于在森林山地作战,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骑兵,因此很容易过分估量骑兵对于我们的危险性,遇到骑兵时,很易发生惊慌,以致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各部队应该“了解新的敌人和消灭他的最好的战术”。指示并详细讲解了在各种情况下对敌骑兵作战的方法、要求等军事战术问题。
  为了打骑兵,红军的高级指挥员都想了许多办法。朱德曾亲自过问此事;刘伯承写了打骑兵的教材。为了配合部队打骑兵战术训练,红军总政治部指示陆定一、黄镇在毛儿盖编写了《打骑兵歌》,迅速在战士们中间传唱开来。
  当时红军指战员们不曾想到,草地上的打骑兵,竟成了此后马上面临的与国民党军正规骑兵和马家军作战的演习,这种演习真是收获大大的。否则,如果南来的红军一出草地就遇上国民党军骑兵大兵团式的正规作战,没有战术准备和思想准备的红军,吃的亏可就要大了。
  苍天有意,在草地上为红军安排了一个只有乘马持刀而少火力的骑兵对手,陪着红军搞了一段“热身赛”。等出了草地,再与乘马持双枪的正规骑兵交战时,红军已经有了打骑兵的相当经验,仅就不惧战和有思想准备,即在战术上首先胜了一筹。
  第十八回 陇东初建红色骑兵 三百将士猝死谜案
  红军过六盘山后,首先与国民党东北军何柱国部的骑兵交战。这时,何柱国部在六盘山东麓驻有一个骑兵军。第一战即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咀打响。
  10月7日中午时分,红军先头部队进到离固原不远的地方,发现由泾源到固原的公路上,有卸了马鞍、架起机枪正在休息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这伙国民党军如此大胆妄为,毫无战斗准备,肯定是他们没有想到红军会那么迅速到达固原地区。
  侦察得知,山下青石咀的骑兵是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第7师第13团的两个连,正在村中休息。林彪、聂荣臻、左权接到报告后,赶上前来,举起望远镜从山上把村庄里的敌人看得一清二楚。果然见这两个连的骑兵把马鞍子卸在地上,只留下少数人看守,绝大多数人到村庄里吃饭休息,根本不知道红军已经来到他们的跟前。
  前卫部队派人来报告毛泽东:“主席,前面有情况!我们打吧?”
  “打什么呀?慢慢说,有什么重要情况。”
  “在青石咀附近发现有敌人的骑兵,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