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
但是,此时40军要想停下来,哪有那么容易。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虽然人口最为稠密,但是这里几乎就没有大城市,大部分都是人口几万人的小城镇,而这些城镇储备的物资绝对无法支持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持久作战,而现在40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物资!
当天,侦察部队获得的一份情报帮助魏明涛下定了决心,美澳联军的主力已经转移到了东部战场上,那么其后方地区就应该十分的空虚。而对40军来讲,夺取一个港口,对后面的战斗帮助最大。当然,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港口并不少,但是以40军现在的情况,要越过美澳联军在墨尔本的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魏明涛放弃了最近的港口,决定还是向西突击,目标选择了圣文森特丸的阿德莱德港。
在魏明涛看来,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因为此时一支新组建起来的澳大利亚军队正在朝阿德莱德港前进,准备加强这里的防御,实际目的是准备在这里接受美国运来的一批物资。但是在魏明涛看来,这就是去加强阿德莱德的防御的,所以40军必须要抢时间。只有一天的时间,40军要前进350公里,还要占领阿德莱德。在别的任何一个指挥员看来,这绝对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仅仅是奔袭350公里,这就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情了。但是魏明涛知道自己只有这一条路走,没有别的选择了!
在统一了军官们的意见之后,魏明涛立即派遣了两个团的先头部队出发,大部队在2个小时之后也起程了
打前锋的两个团都是40军最精锐的两支以远程奔袭问特点的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抢在澳大利亚军队之前占领阿德莱德,并且建立防线,等待大部队到达。
这两团只用了20个小时,就到达了阿德莱德,让指挥先锋部队的军官惊讶的是,这里竟然没有防御!而仅有的一个宪兵营也是一触即溃,很快,部队就占领了阿德莱德港的司令部,并且找到了一份情报,搞清楚了前来这里的那支澳大利亚军队的性质。当魏明涛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即改变了策略。当天,40军全部进入阿德莱德港,等待着澳大利亚军队的到来!
这支没有任何武装的澳大利亚军队进入阿德莱德港之后,立即就成了俘虏,也许这是最短命的一支澳大利亚军队了,从组建到全军覆没,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
阿德莱德港内储备的数十万吨物资全都落入了40军的手里,这下,防御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当38军的先头部队在阿德莱德港南面登陆,进入港口的时候,才发现这里早已经被占领了!
经过一周的战斗,40军几乎全变了个样,士兵手里拿的是美制装备,吃的是美军的标准军粮,就连魏明涛也搞到了一件美军的将军服,显然40军的收获不小!但是,一周的战斗下来,40军已经由25000人缩小到了19000人,其中在战斗中阵亡的官兵达到了4500人!但是,40军创造的奇迹,却成为了整个军队中的传奇!
第五章 绝地反击
第五章 绝地反击
澳大利亚战役打响的时候,美国在澳大利亚的驻军数量大概有25万,其中地面部队12万左右,空军6万,海军6万,另外还有1万人左右的文职人员。而此时,澳大利亚已经参战,虽然并没有尽心全国性的动员,但是其国防军的数量已经扩充到了120万左右,另外预备役部队的数量达到了250万以上。也就在登陆作战的当天,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进行全国性的战争动员,并且计划在一个月之内将部队的数量扩充到250万,同时征召大概500万的非正规部队。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扩军计划,如果澳大利亚能够成功的扩充到这么多军队的话,那么澳大利亚的战斗力将会非常的强悍。但是,当中国军队上岸之后,澳大利亚方面才认识到,现在他们缺少的不是兵力,而是时间!中国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设想,不算40军这种没有按照作战计划行动的部队,仅仅拿空降15军来讲,在战场上,就没有任何一支美澳军队能够阻止与追上这支突击部队!
仅仅一周的时间,中国军队就已经控制了布里斯班港周围25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并且将这座有着重要意义的港口包围了起来,让在这里防御的数十万美澳军队成为了瓮中之鳖。另外,中国在短短的一周时间之内又在南面开辟了第二登陆场,更多的部队涌上了海滩。而中国方面似乎已经不决定强攻布里斯班港,而是让那些在新登陆场上岸的部队迅速的南下,目标直指悉尼。毫无疑问的,中国为此次登陆作战进行了精心准备,其投入的力量之庞大,也远远的超过了当初美澳两国的估计。仅从中国投入的海军舰队来看,这就比当初美澳两国预计的要多出50%以上。另外,中国还首次使用了海上基地这种新概念的战舰,以加强自己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
海上基地这一概念最早是在第一次冷战结束之后,由美国海军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方面甚至拿出了几个预想方案出来。其实,这是海军转型的一个标志。在第一次冷战期间,当时美苏的争夺焦点是在大洋深处,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苏联庞大的海上舰队,以及其潜艇舰队。因此,美国海军的首要作战任务就是远洋反潜与护航。在这一作战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海军在第一次冷战期间的主要兵力就是航母,以及以航母为核心的庞大舰队!而当第一次冷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在远洋已经失去了对手,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可以在远洋对美国海军,以及其海上生命线构成威胁。而这时候,美国在全球奉行霸权政策,而他要对付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濒海国家,并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不可能对美国海军构成威胁。此时,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方式也出现了转变,由远洋决战转为了对地支援,以由海到陆的作战为重点。因此,当时依据冷战思量而设立的很多项目都被取消了,比如美国当时的“海狼”级潜艇,就因为不适合在近海作战,而被淘汰了,仅仅建造了三艘。而随后美国海军发展的DD21驱逐舰FCS近海战斗舰艇都是以新思想为基础发展的新一代战舰。毫无疑问,在这一重点下,美国海军需要一种更强大的,能够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更多支援的海上基地。
这就是海上基地这一概念的由来,当时,就由美国方面提出来了。而真正投入实战,还是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当时,欧洲各国已经准备摆脱美国的束缚,成立一个独立的强国。而在第二次马岛战争期间,欧洲海军并不强大,而且无法得到美国海军的支持。因此,当时欧洲各国需要一种既能够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又能够为前方的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为登陆部队提供后勤支持的海上作战舰艇。因此,欧洲国家借用了美国提出的海上基地这一概念,发展了自己的海上基地,并且迅速的投入实战之中。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欧洲的失败而结束,但是经过战争检验,海上基地是有其存在价值的,特别是其强大的支援能力,是别的任何一种包括航母在内的海军舰艇所无法比拟的。但是,随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却为海上基地这一新出现的事物划上了一个暂停符号。
中国的迅速强大,是美国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在美国看来,当时中国还需要很多时间来发展,才能够威胁到美国,但是事实证明,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与美国角逐的本钱。而且,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美国的估计,在其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强大支持下,中国海军迅速的崛起,成为了可以与美国海军对抗的一个强大对手。而这时候,海军的发展回到了第一次冷战的模式,即以远洋决战为主,毕竟,中美两国都将对方视为最大的对手,而海军的发展是跟随国家需要而进行的,即使当时大部分的战争仍然是以濒海战斗为主,但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中美海军都是远洋型的,但是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国家敢于挑战中美海军的权威,所以海上基地这一新概念就被埋没掉了!
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几年,特别是在欧洲内战期间,中国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未来海战虽然主要还是在远洋进行,但是濒海地区的登陆作战的分量将会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地区,中国并没有合适的基地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比如在欧洲内战初期,中国出了在埃及有一些军事基地之外,几乎就没有基地可以支持中国军队在地中海与欧洲大陆上行动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此时中国要想在欧洲大陆进行一场两栖登陆作战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将大量的登陆部队送上海滩,更没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也就是说,维持了数十年的海军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战争了!
这时候,海上基地这种已经被抛弃了近八十年的武器系统再次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接着,海军授权几个造船厂对新一代的海上基地进行研究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够适应海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要求!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先的海上基地概念做一些修正,那么新建造的海上基地,是绝对能够满足海军未来两栖登陆作战需求的,而且还必然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
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注意,最后甚至连总参谋部都参与了进来。在欧洲内战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年半的时候,国防部采购办公室最终做出决定,向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各订购一套海上基地。一种新战舰,在第一次订购时就分别向三个船厂买三艘,这在中国海军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是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清楚的看到,当时中国海军在两栖登陆作战方面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而对于采购新的两栖登陆装备的要求有多么的迫切。而且,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此时中国已经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扩军备战成为了当时的重点!
战争爆发之后,这三套海上基地都只分别完工了不到30%。随后,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中,中国已经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两栖登陆力量,就无法巩固海军的胜果。也就是说,光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占领与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海上基地就成为了当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后,海军要求三大船厂首先保证将海上基地建设完成。虽然,这已经赶不上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海军希望在澳大利亚战役期间,这三套海军的新装备能够投入实战使用,以增强两栖作战能力!
在澳大利亚战役开始前两个月,三大造船厂分别完成了建造任务,并且开始了紧张的海式工作。而在战前半个月,这三套海上基地才到达了拉包尔港。当时,这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其外表都做过了处理,从卫星上看,这只不过是一些大型两栖登陆舰或者是运输船而已。因此,这也瞒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直到这些海上基地的部件前进到登陆战场附近,并且开始组装的时候,这才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