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尽管有这些条约,德国和日本都选择了单独进行战争的做法。两国都各自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目标。很少关心其盟国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的行动对盟国的利益影响如何。例如,从1940年12月到1945年5 月德国投降这段时期内任德国驻东京大使馆陆军武官的冯·克雷奇默尔在东京法庭上说,在太平洋成争前和太平洋战争期间,德国和日本之间不够开诚布公。他本人并不知道德国打算在1941年进攻苏联。他还接到指示,如果日本参谋部问起有关这事时应进行辟谣。日本人也同样不告诉他日本人的战争计划,包括对珍珠港的袭击在内。
  克雷奇默尔说,事情发生时,“德国不得不尽量设法应付1941年12月8 日日本制造的局面,正如日本不得不迁就德国在1941年6 月22日所制造的局面一样。”这种事态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存在。三国公约中曾规定,应在柏林和东京两地各建立一个旨在交换军事、经济和一般性情报的委员会。克雷奇默尔声称,在东京只举行过两次会议,一次在1943年墨索里尼即将倒台前,另外一次是在1944年。在这两个场合,日本人对他们的德国和意大利同事作了一次对太平洋形势的纯粹宣传性的叙述。一个日本证人在国际军事法庭上讲了一个关于柏林委员会的同样的情节。他就是小松将军,1941—1943年期间曾在柏林任助理武官,后来继板西将军任正式武官。
  小松声称,柏林的三国委员会在1941年到1943年初开了“两三次会”,在这些会议上,德国人对他们的军事形势和前途作了乐观的叙述。根据小松圆忆,以后再没有开过会。
  冯·克雷奇默尔说,他曾试图使双方真诚地说明自己的处境并有效地进行合作,但是没有成功。“我为敦促德国和日本最高统帅部更密切合作所作的努力全都失败了。看来两国的最高司令部都一心一意只管自己打仗。”
  其原因之一是联合行动有实际困难。除了通过潜艇,以及偶然突破海上封锁的船只外,欧洲轴心国无法和它们的东方盟国通过海上进行联系,而德苏战争又排除了陆上联系的全部可能性。它们本来也许还可通过土耳其、波斯和阿富汗取得空中联系,尽管这是有危险的。电报通讯是可能的,但是有被人截取和破译的危险。考虑到这一障碍的严重性,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尽更大的努力来协调它们的战争行动以便互相建立联系,正象它们根据1942年1 月8 日的协定所规定的那样去做呢?那年春天,有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日本人面前。海军大将南云冲进印度洋,那里的英国舰队由于在力量上大大不如日本海军,撤退到了东非洋面。印度洋的控制权似乎落在日本人手中了。1942年4 月15日,丘吉尔警告罗斯福,日本海军对西印度洋的控制“将造成我们在中东整个局势的崩溃,这不仅是由于这样就阻止了我们去中东和印度的海上运输,并且还由于中断了来自阿巴丹的石油供应:没有石油,我们就不能维持我们在印度洋地区的无论是海上或陆上的地位。”就在那时,德国人盼望着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3 月23日,里宾特洛甫告诉大岛,日本应占领锡兰并在马达加斯加取得基地。德国人非常愿意让日本超越其原定范围的界限,进攻当时在法国维希政府部队手中的这个法属大岛。日本的这一行动将和隆美尔在的黎波里的进军以及德国即将对俄国南部和高加索的进攻相配合。日本如果切断了英国经红海达埃及的交通线,从而有利于强悍的非洲军团的挺进,那么很有可能同它的轴心国伙伴会合。但日本并没有这样做。海军大将南云率领他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舰队回到了日本,印度洋上就没有再出现过一支相当强的日本海军力量。日本舰队后来行动时,是向太平洋前进得更加深远,也就是向远离它的欧洲同盟者的方向前进。接着日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中的失败,使日本海军失去了攻击力量。这时日本就被削弱到进行战略防御了;在企图救援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日本军队时,它更加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不过是事后聪明,说来容易,但现在看来,如果日本当时能满足于战争初期它在太平洋地区得到的利益,而在印度洋上进行一次可能成为决定性的打击,那才是日本的上策。由于日本没有这样做,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联系一直是很薄弱的。1942年夏,德国军械专家尼默勒上校乘着一艘德国船胜利地通过了同盟国两面夹攻的封锁线而来到日本。但他无法再回去了,因此他留下来专门组织那些被切断归路留在日本的德国工程师,把他们编成一组,在军备生产方面给予日本技术帮助。除了做其他事情以外,他们还帮助日本人生产雷达设备,并组织他们的防空保卫工作。即使这样,日本也还不能在技术方面跟上最新的发展;在这方面他们还远远地落后于自己的敌人,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的其他合作行动是,曾经有一些德国潜艇被派遣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他们的船员同日本人相处得不好,特别是在战争的后几年中,那时日本油船的损失和储备油的耗尽,使德国潜艇指挥员很难得到其同盟者的石油供应。1943年德国人迫切要求日本人在德国潜艇战役中合作,派出他们的潜艇部队去袭击同盟国的商船,而不是袭击军舰。但日本的潜艇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他们的船员也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因此1943年春,希特勒给了日本两艘德国潜艇,用来作为日本建造新潜艇的样品。
  然而此事效果很小,这与其说是日本海军不愿意,还不如说日本海军没有能力建立和训练一支能有效地攻击商船的潜艇舰队。确实是这样,他们在失去海面控制权后,竟然把自己的潜艇用作运输工具,以竭力维持对他们在太平洋岛屿上已被孤立的部队的供应。
  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做到真正有效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各自在心里怀疑和不信任对方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的几年里,就有足够的证据。日本在1937年进攻中国,德国起初是不赞成的,而日本则强烈抗议德国人卖武器给中国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在蒋介石军队中活动。1938年德国在这些事情上向日本做出让步,站到了日本一边,但结果发现并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报偿——
  它希望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给予德国工商业特惠地位。1938—1939年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之间的三国联盟谈判失败,因为日本不愿意严格承担义务保证对英国和法国作战。于是德国暂时抛弃日本,不让日本知道德苏互不侵犯协定谈判成功。签订这一协定的消息使日本感到非常恼怒,并且导致当时的日本政府倒台。的确,日本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曾经一度有过恢复友好关系的趋势。1940年夏天,当德国似乎肯定会在欧洲取得胜利的时候,日本人很担心,惟恐德国会谋求荷属东印度群岛作为其战利品的一部分。根据1940年9 月缔结的三国公约,德国承认了日本在东亚的霸权。这个公约暂时减轻了日本的担忧。但是德国人已经表明,日本人也曾希望,这个公约的缔结将促进苏联放弃它对自由中国的外交上的支持,并成为三国公约国的朋友。当情况并非如此,而德国完全改变了其政策并进攻苏联时,日本再次感到惊讶和恼怒。日本拒绝照德国那样做;在和美国的会谈中,如果能够使美国按照日本所希望的方式解决远东问题,那么即使不是在形式上,至少在实际上,日本是会抛弃三国公约的。当日本没有能达到目的时,它没有和德国商量,自己作出了作战的决定;而且东京意识到德国有可能拒绝正式和美国开战,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的作战决定。希特勒决定对美作战,显然不是为了顾及日本,而是为了想借此放手派其潜艇部队给予英美海上交通以决定性的打击。希特勒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初胜利的反应是:既为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受挫感到高兴,又为以后白种人在亚洲的威信降低感到忧虑。的确,在纳粹德国这个北欧日耳曼民族优越观的拥护者,和日本这个自命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亚洲捍卫者,这两个同盟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矛盾。1942年1 月27日,约瑟夫·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正在拚命想使我们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去。特别是关于日本。……我甚至已经禁止德国新闻界提到这些相当棘手和微妙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日本和东亚问题的立场是相当不坚定的,因为我们在种族观点方面的意见是不可调和的。
  戈培尔写道:他曾被迫采取“有力措施”去阻止在德国进行关于黄祸的任何讨论。他谈到了希特勒对于白种人在东亚遭受的重大损失深表遗憾。根据冯·哈塞尔的《日记》,据说希特勤在1942年3 月曾经说过,他将乐意派遣二十个师去帮助英国击退黄种人。无论他是否确实表达过这种意见,毫无疑问,这是他的真实感觉,而且很多德国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德国并不真正希望看到日本在亚洲胜利,而日本也担心在欧洲已占优势的德国今后在远东会谋求些什么。
  可是,希特勒象他的主要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一样,的确是从总体上来看世界冲突的,并且把握了全球的战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他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经几次警告日本人,三国公约国必须坚定地站在一起,否则它们将被各个击败。但是日本的眼光比较短浅。
  日本的战略家似乎曾经认为,并且心里希望,西方几个大国会自相残杀到大家筋疲力尽为止。这样就能够使旧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巩固其既得利益。因此,日本人宁可打自己的仗,而让其他轴心国打它们的仗。1940年三国公约缔结后,德国人曾经迫切要求日本人参加反对英国的战争,并进攻新加坡。虽然日本大本营那时口头上答应照此建议办理,但心里决意按兵不动,除非德国真能入侵和征服英国,那时再作考虑。甚至连叫喊得最响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1941年春访问希特勒时,也在这方面回避作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尽管他表示他个人是热烈赞同这个意见的。
  接着,德国进攻苏联,这在德国和日本政府之间引起了持久的政策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隔阂也就扩大了。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德国和日本在1942—1945年期间缺乏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最初,希特勒以为他能迅速地压倒苏联——
  的确,在同盟国军界中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日本人一开始就对此怀疑。他们曾经在张鼓峰和诺门坎同俄国人交战过,在后一次战争中遭到了惨败。这使他们对苏联的武装力量有所畏惧,他们宁愿观望一下,而不愿投入到德国一方。1941年7 月,日本政府在一系列会议以后同意了日本最高统帅部的意见,他们将不进攻苏联,除非等到德国在欧洲对俄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再作考虑。在那种情况下,日本可以稳稳当当地采取行动,在苏联远东地区捞到几块土地。再不然,只有在莫斯科允许美国在苏联远东领土上建立空军基地的情况下,日本才去打。1941年余下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人一直坚持这个决定。实际上,当日本人要求德国参加他们和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