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攻击佛朗哥,而英美两国则试图缓和这个问题。最后没有作出任何决定,而把这个问题提交将于1946年11月4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审议。
  西班牙问题其实并不特别尖锐,而希腊的局势却相当紧张。因此在1946年中,同其他任何问题相比,希腊事务的辩论花掉的时间最多。双方争论的第一个回合,起于苏联指控英国部队驻扎在希腊(1946年1月),2月6日辩论告一段落,但希腊问题并未了结。乌克兰代表于8月24日向安理会指控,希腊政府的政策是对和平的威胁。他指责希腊当局造成阿尔巴尼亚边界事件,“其目的显然在于挑起同阿尔巴尼亚的武装冲突”。乌克兰代表进一步声称,希腊人正在他们的北部迫害阿尔巴尼亚和斯拉夫的少数民族。他还断言,对于希腊政府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归根结蒂应由英国在希腊的驻军负责。
  这个指控激起了双方关于这个问题可否列入议事日程的一场长时间的争辩。待这个问题得到肯定的解决以后,接着又就指控的实质展开了甚至更长久、更激烈的辩论。结果没有作出决议。俄国否决了英美所能接受的任何行动,西方国家也同样坚决地拒绝了俄国或其卫星国所支持的任何建议。9月20日,这一问题从安理会的议程上取消了。
  同年12月3日,安理会第三次讨论希腊事务,当时希腊政府通知该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支持目前正在希腊北部进行的猛烈的游击战,从而危害到希腊的公共秩序及领土完整”。这次讨论的时间较短。美国提出一项动议,要求指派一个调查委员会就地调查情况。这个提议在12月19日由安理会通过了。于是暂缓考虑希腊和巴尔干事务,直到该委员会汇报调查所得的情况为止。这一步骤并不表明对抗的各大国真正达成了协议。相反,俄国人希望利用该委员会把希腊的弊政公诸于世,而英国人和美国人则希望在当地搜集证据,借以证明希腊对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指控是有充分根据的。因此,这场争吵只不过是移到了新的领域里而已。
  有一个事实表明了安理会中僵持的局面:该会无法批准有关国家提出加入联合国的申请。1946年8月28…29日,在考虑这项问题时,俄国人利用否决权拒绝接纳在其势力范围以外的国家,西方国家则以牙还牙,拒绝接纳苏联的卫星国。当天,俄国提出一项建议,要求就所有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外驻军提出报告,为此展开的辩论也呈现出对抗的情况。9月23日开始讨论这一问题,双方唇枪舌剑,相当粗暴,当时俄国人提出,美国在冰岛和中国的驻军以及英国在希腊、印度尼西亚、埃及和伊拉克的驻军危及国际和平。英美两国的代表则愤怒地指出,如果接受俄国的建议,就漏算了俄国本身的庞大军队,而这支军队尽管实际上没有占领其他国家,却驻扎在能轻而易举地出击的距离以内。这一次,又未作出任何决议。
  安理会最大的失败之一是,它未能使军事参谋团发挥作用。联合国宪章中计划成立的这个机构,是相当于战时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一种组织,其任务是协调五大国的军事政策和制订通过国际力量实现和平的计划。但是,1946年国际关系的普遍气氛使这方面的努力显然不可能取得成效。虽然军事参谋团于1946年1月25日正式组成,它却毫无成就,甚至无法就本身的议事规则取得一致意见。军事参谋团很快地从公众的心目中消失了,然而由一个国际军事委员会管辖的国际警察力量这种设想,乃是罗斯福原来计划成立联合国的观念中的精华。
  旧金山会议举行时,人们普遍抱着乐观的希望,但安全理事会在1946年取得的很差的成绩使这种希望化为泡影。由于各大国公开进行激烈的争辩,国际合作肯定不可能实现。然而,联合国大会却能够作出相当好的成绩。在大会开会时,各大国也互相严厉地指责和尖刻地反驳,但从1946年10月23日到12月16日,在大会第一届会议继续举行第二部分会议时,尽管俄国作梗,会议仍然取得了若干可能是重要的成就。任何大国都不能运用否决权使大会的活动陷于瘫痪。因此,作为达成国际性决议的渠道,联合国大会变得比安理会更重要、更独立,也更能发挥作用。如果安理会的成员能精诚合作,那末情况就不会如此了。事实上,各大国却公开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小国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决定;假如它们面对的是团结一致的大国集团,那就不可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了。
  但在某些问题上,大会的辩论同安理会的辩论相仿,而且同样没有效果。大会详细探讨了接纳新会员国、裁军以及对西班牙的政策等问题,结果只采取了一个明确的步骤,即于1946年12月12日通过了一项决议,号召联合国的会员国同佛朗哥断绝外交关系。大会也讨论了世界粮食匮乏、安理会中否决权的运用与滥用以及南非印度人的地位等问题,不过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在组织方面却取得了比较踏实的成果。大会批准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难民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达成的协议。在这些“专门机构”中,有些是新成立的,有些是从国际联盟或战时谈判中沿袭下来的,它们都备有基金,并在各自的活动范围内有权设法逐步解决问题或增进国际协作。一个类似的成就就是建立托管理事会,并批准若干托管协定,指导过去国联管辖下的委任统治地的行政管理。
  在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管制原子能的问题——在1946年这一年中始终悬而来决。原子能委员会于1946年1月24日成立,6月14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上,美国和俄国的代表各自提出了关于国际管理与管制原子能的建议,内容截然不同,但双方完全无法达成妥协这一点,一时还看不出来。
  美国人建议成立一个国际原子发展管理局,负责管理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各项原子工作。此外,该局还有权视察和批准原子能的一切其他用途,并有责任促进旨在使原子能供和平用途的研究工作与发展工作。这项建议中有一个要点是,美国要求废除任何一国的否决权,以便在任何国家违反协议而生产原子武器时,能立即自动地加以惩罚。至于美国本身的原子弹,它们将听凭新成立的国际管理局处理,而且一俟适当的国际管制制度建立起来,美国将立刻停止进一步制造原子弹。
  俄国人则建议订立一项国际协定,以禁止生产或使用原子武器,并使各签字国有义务销毁已存在的原子弹。俄国人还建议成立两个国际委员会,一个主管各国原子研究的科学情报的交流,另一个防止原子能被用来危害人类。后者应拟订采取制裁的适当办法,以对付任何一个把这种新能源用于军事用途的国家。
  这方面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即应在国际管制实现以前宣布原子弹为非法并加以销毁呢,还是应在以后。除此之外,主要的问题似乎是,对于在军事方面制造原子武器这种行动,应采取何种制裁才能使俄国人同意。原子能委员会经过初步协商后,决定把国际管制原子能是否可行的问题交给一个技术小组去研究。后者探讨了可能用来侦察和预防在军事上使用原子能的各种方法。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后,该小组认为从技术上讲,有效的管制肯定是可能的,并提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应采取的种种方法。
  这又使这项问题的讨论回到了政治舞台上。苏联会接受怎样的国际管制呢?1946年12月间,委员会的苏联代表安德烈·葛罗米柯明确地声称,由苏联政府看来,否决权应扩大到任何国际原子能管理的活动范围内,而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则坚持要废除否决权,“即使只有我们赞成这种主张的话”。
  尽管有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见解,原子能委员会在那一年年底仍然能向安理会提出报告,其中包括实质上同美国提出的建议相仿的国际管制原子能的建议。1946年12月30日,当委员会就这份报告投票表决时,苏联和波兰的代表仅仅弃权,并未投反对票。这似乎暗示,俄国并不那么强烈地反对美国的方案,以致可能在美国建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磋商。虽然没有达成协议,往后还有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直到1947年,这一问题才陷入无可挽回的僵局,当时冷战已扩大到了苏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各个领域里了。
  第四编 感想和总论
  在大战进行期间,对军事安全的要求以及审慎的官方政策,使大同盟内部的冲突所造成的分歧缩小了。到了战后,无论在俄国或是在西方,针锋相对的看法变得十分普遍——关于战时经历的阐述,双方都声称大同盟的伙伴处心积虑地使用了欺诈与阴险的手段。事实的真相显然是介乎这些极端的说法之间。战时三大盟国的内部磋商,既没有一味用马基雅弗利式的阴谋诡计,也不完全象同志般的开诚布公、互相信任。然而,1952年(作者撰写本书时)距离这场大战还太近,任何人都无法充分地了解大同盟的真正作用和历史意义。这一方面是由于所能获得的资料不足,尤其是缺乏俄国方面的可靠资料,同时也因为时间还隔得太短。惟有善于利用事后的洞察力才能意识到大同盟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然而,初步的评价还是可能的。利用官方公布的文件和私人的回忆录等,我们可以看清某些(也许大部分)由于战时官方的沉默和政策而在公诸于世时被歪曲的事实。我们研究了到1952年为止已经公布的各种记录以后,能够纠正那些过于简单化的论述,自从俄国同西方甚至不再伪装合作以后,这种论述是屡见不鲜的。本书试图达到的目标正是这一点,尽管在阐述现代史时,必然会有许多谬误和不当之处的危险。
  结论是,想把大同盟的历史适当地纳入世界史结构的艰巨尝试,显示出这项工作虽然非常吸引人,却又特别复杂,到处存在着暗礁,是对智力的一种挑战。然而,看来还是值得作出初步的努力,以便在战时结盟的大国关系中,辨别出哪些只是暂时现象,哪些才是比较持久的。
  那些暂时现象是相当容易看出的。在1945年和1946年,大同盟的大部分国际机构都解散了,并在很小程度上由联合国管辖下的各种效能相当差的机构所代替。事实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大同盟彻头彻尾是旨在对付共同敌人的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短暂的联盟;当共同敌人的威胁消失以后,这个联盟立刻就变了。大同盟存在的历史同以前的好几百次(即使不是好几千次的话)联盟一模一样,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结成后又消逝,最早的例子是美索不达米亚诸城邦。无庸置疑的是,大同盟之所以组成是为了对付德国和日本的进攻,等这两个国家被击败后,它也就解散了,只留下一个联合国组织,象个发出回声的海螺壳,而当初计划成立该组织时,却是想通过它使大同盟永远存在下去。
  在对盟国合作的评价中,如果不强调对付共同敌人的重要性,那必定同实情大相径庭。在俄国方面,1946年以后事态的发展使这个事实昭然若揭。但1946年后英美重新结盟,可能使战时对付共同敌人这一点在协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