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又组成了另一个联合内阁,领导人是“爱国党”领袖吴苏,其人热情奔放,才能出众。他的政策的基调是要求完全独立,并以此为共同作战的代价。吴苏不久使开始感到自己在新宪法之下的力量了;他建立起一支私人军队,并在树立独裁政权道路上顺利前进,这时他访问英国,亲自去坚决要求立即给予自治领地位。他在英国并末如愿,因而首途日本,以便看看在那儿能否有所收获。但正当他在赴日途中,战争爆发了,他于是折回缅甸,英国政府因他同新的敌人勾结即予以逮捕并扣押。吴苏的位置改由吴包吞接任。当日本发动的战争显然迫在眉睫时,缅甸内阁已放弃了乘英国之危而从中渔利的打算,虽说为时过晚,但确是老老实实地企图调动缅甸舆论团结在盟国的事业一边。
  当缅甸还是印度的一个省份的时候,它是靠印军保卫的。但印度军队向来只照顾西北方,所以缅甸在军事上仍是一泓死水。在同印度分治以后,一支独立的缅甸军队才着手创建,但死水是流不快的,国家资源有限,离英国陆军部(分治以后这支新军是划归英国陆军部管辖的)又远,加之该部对缅甸的建军也无兴趣,这一切都限制了缅甸军队的建设速度。至于同日本作战,直到最后还认为是始料所不及的。人们认为,这场未必会有的战争即便爆发,在日本攻下固若金汤的新加坡之前,决不可能入侵缅甸。据说日本无力攻克新加坡,至少是无力迅速占有它。如果日本在未取得新加坡的时候竟然企图入侵缅甸,那末,据说高山密林便是天然的防御工事,而缅甸的小小军队就足以承担此项保卫工作。因此,很少或竟没有为战争作准备,更谈不上为日后在缅甸展开的那种作战规模的战争作准备了。但是,即便当局比较敏锐地觉察到了行将发生的事情,基于当时英国的力量要应付中东和其他各地的许多要求,是否还有余力抽出来用之于缅甸,这也很成问题。缅甸的毫无准备只是英国不作战争准备的总帐之一而已。
  至今(1951年)仍在统治泰国的曼谷王朝的开国君主于1782年登上暹罗王位,此后一百五十年间几乎是久享升平,专制统治一般也还算仁慈。在国王朱拉隆功(1868…1910年)统治时期,有了一些进步措施,使暹罗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他放弃了古老的封建制度,设立了文官制度,废除了奴隶制,修改了司法制度,并停止执行包税制。许多暹罗人前往国外留学,其中包括王室子弟。在国王朱拉隆功的继任者们的统治下,改革继续进行,不过步伐有所放慢。但君主政体终究是一种专制主义,这类政权通常存在种种弊端,宠臣擅权即是其一。在瓦其拉乌国王(即拉冯六世,1910…1925年)统治期间,宠用亲信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引起曾在国外留学的低级官员的不满。巴恰提波国王(1925…1935年)在经济萧条时期大批裁减文职人员,更加深了他们的不满。这群官员联合了一批对专横独断的亲王们不满的陆军军官于1932年6月24日发动了一次成功的政变。
  由于时代的趋势和外国政治理论对归国留学生的影响,政变后成立的政权具有民主色彩。但这次革命不是民众运动的结果,而是在那个又能干又坚定的銮巴立玛努他领导下的一群自称为“民党”的人指挥的。銮巴立玛努他是一位在巴黎受过教育的年轻律师。政变没有流血,也不曾引起什么大骚乱。巴恰提波国王接受了临时宪法。同年12月,临时宪法为一部持久性宪法所代替。立法权、预算控制权以及宪法解释权均赋予国民议会,后者由四年一度的国民普选组成,凡年满二十三岁、具有一定教育程度和其他必备条件者均得为候选人。但由国民选举产生的国民议会议员暂定百分之五十。国王在宪法上仍为一国之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元首和佛教的保卫者。他甚至可以不经内阁同意就解散国民议会。他拥有对国民议会的否决权,但国民议会得以第二次投票使国王的否决失效。所余行政权力统归国务院掌握。国务院具有内阁和枢密院双重职能。1932年6月28日,“民党”的国民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当即任命披耶玛诺巴功(披耶玛诺)为执行委员会主席。
  政见分歧几乎接着就发生,因经济萧条而产生的社会骚动又更加深了分歧。企图在军官和高级官员中组织民族主义政党的计划又导致国务院的分裂,温和派的首领是披耶玛诺,一些进步分子则以銮巴立为首。披耶玛诺谴责銮巴立的国民经济计划——包括土地国有化和社会保险——是一个共产主义的计划。保守势力集结在披耶玛诺周围,他便继续发动进攻,促使国王颁布了一项御旨,勒令国民议会休会,直到新的选举能进行为止。接着又通过了宣传共产主义为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判处十年监禁和罚款。銮巴立实际上被放逐,领了一笔年金“上法国去继续学习”。
  在当时占上风的人心趋向下,如果要使政变成功,那就必须要同进步思想结合起来。披耶玛诺想防止此种政变的危险,宣布了一项计划,其中包括在经济委员会指导下进行资源调查,由政府管理或参加公用事业,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失业者。披耶玛诺这样做是企图暗中夺去銮巴立的声势。披耶玛诺的一个积极成就是建立了比较有效的选举机器。但是他的政府却愈来愈不得人心。它对国民议会采取独裁的态度,对新闻自由横加干涉。与此同时,军队日益引人注目,革命前的旧政权官吏又被任命为文官。
  大家害怕暹罗可能会退步到恢复不太强暴的独裁制,这就为第二次政变铺平了道路。披耶玛诺的笨拙策略又使自己脱离了那些在解散了的国民议会中的军官们,他们是帮助他创建新政权的,而且是他的政权所依赖的主要支持者。1933年夏,披耶拍凤带着几名水兵和几辆装甲车一枪不发就占领了当时政府所在地王宫。銮巴立本属众望所归,这次政变就不可避免地终于把他召回暹罗,尽管保守分子对此忧心忡忡。銮巴立在离国六个月之后于9月间返抵暹罗,受到由法律系学生和劳工组成的代表团的热烈欢迎。虽然他没有在政府里立即获得职位,但人们认为经济政策的变革已迫在眉睫。
  在銮巴立归国两个星期以后,前国防部长、国王的堂兄弟波翁德亲王利用保守分子对增加税收和恢复土地国有化方案的恐惧心理,领导了一次保皇主义者的叛乱。经过四天战斗,叛乱被政府军粉碎了。巴恰提波国王有支持这次倒运的叛乱之嫌,旋即出国,此事终于导致他在1935年3月退位。这次叛乱之被镇压还标志着贵族作为一支统治力量的告终,并为树立中产阶级的统治打通了道路。
  在此种叛乱和阴谋起伏不定的局面中,民主政体很难获得力量。加之,国民议会还有半数议员是指定的,选民对选举则漠不关心,政府又不允许在国民议会议员中有党派组织,这都不利于议会。尽管如此,国民议会的力量还是在缓慢地增强着,这多半是由于国务院的领导人因争夺权力而削弱了的结果。在披耶拍凤的机智领导下,以銮巴立为首的自由主义分子和銮披汶领导的军人集团之间的消除了。銮巴立虽则在原则上决不让步,但在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一个军国主义者之间所可能迁就的限度内,他还是同銮披汶达成了妥协。他当了一个短时期的外交部长,后来在披耶拍凤引退以后,又在銮披汶政府里任财政部长,威望大增。随着走向民主政治方面的进步,民族主义也日益壮大。这导致1939年春天政府大搞排外立法。报刊上也充满了排外的叫嚷。这种对外国人又怕又恨的情绪在1938年年中讨论劳工法案、国家预算和航运法案时就已经表现出来,当时国民议会就有人要求新法规务须排除外国人的利益。政府发言人驳斥了这一类要求,指出外国的技能和资本对泰国的发展暂时还不可缺少。但是排外运动也有其国内的原因,这就是对为数众多而且还在日益增长的泰国华人感到恐惧。
  对华人不满的情绪可以说还是从不久前的1911年开始的。那时以前,种族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大规模的摩擦。但1911年的新税法要华人缴纳同暹罗人一样金额的人头税,华人便起来反对,并罢工示威。商店一律罢市,营业全部停顿。暹罗人第一次认识到华人掌握着他们的国家的经济机器,这才大吃一惊。在其他各行各业中,华人垄断了碾米厂和大米的出口贸易。华人还担任着许多基本职务,如职员、店主、仆役等。他们把赚到的钱大部分转送到中国去。1914年以前,他们还娶暹罗妇女为妻,但从1914年以后,他们一般都把中国妇女带来暹罗(不用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接着,由于中国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推行教育运动,通过以华族语言(国语)教育为媒介一劳永逸地把海外华侨同中国拴在一起。暹罗政府为反击使华人在暹罗人中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化的整体的企图,便坚持在暹罗的所有儿童必须接受泰语初等教育。1939年达成妥协,华人学校既教汉语,也教泰语。但要取代华人在这个国家中的中间商的地位的企图,则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泰人不重视商业,而且也缺乏经商的特殊禀赋。
  在1939年初,暹罗华人有五十二万五千人来自中国,另有华暹混血儿二百万人,移民法对他们的人数增加迄未作有效的限制。暹罗政府一直拒不接受中国在暹罗派驻外交和领事代表,其原因可以归之于它害怕这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有中心组织。
  在暹罗的最南端聚居着大约五十万马来人,形成了一块无法同化的地方。南方的马来诸省在十八世纪中曾多次起义,这些省或许还会这么干的。
  暹罗同英国的外交往来历史悠久,1909年的曼谷条约使两国关系达到了顶点。根据这一条约,在暹罗的英国国民被置于暹罗“国际法庭”的管辖之下,而暹罗则将吉兰丹、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四个马来邦的宗主权转让给英国。差不多与此同时,暹罗和马来诸邦之间谈妥了一笔铁路贷款,用来发展暹罗同它的南邻之间的铁路交通。由于这四个邦都是马来人的邦,所以在1939年还看不出暹罗有何收复领土的想法。英国从1909年开始逐步放弃在暹罗的治外法权,这一过程完成于1937年签订英暹通商航海条约。这是暹罗和强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完全平等的条约。英国在暹罗的对外贸易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还占首位,即占暹罗对外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七,日本则占百分之十一点六。英国资本在该国占有的利益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大得多。暹罗的金融也同伦敦货币市场联系在一起——全部公债在伦敦发行,偿债基金存放在伦敦各家银行或投资于英镑债券。最后,暹罗简直一贯地依附于英镑集团。
  暹罗同法国的关系时亲时疏,但1925年2月14日签订的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标志着一个至少是外交上长期友好时期的开端。1932年的政变没有立即改变这种气氛,但到了1937年,由于印度支那对日本渗入暹罗和暹罗执行新的重新武装计划感到害怕,友好关系受到了威胁。西贡的法文报纸《大公报》问道:“暹罗新的立宪政府妄想通过吞并寮国和柬埔寨的一部分来重建其过去时代的巨大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