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В醪窖疤煳难А⒊媸扪А⒔ㄖА⒌乩硌А⒆橹В痪拧⒎布坛写蠛旱酃实壅撸匦肽芄患坛械澜探讨髦稹
  强调大汉帝国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具有两面性,也就是说,大汉帝国并没有像老子、孔子或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样,认为国家是提高公民道德品质或促进其潜力发展的工具,恰恰相反。《治国论》隐含表达了握有国家权力的人可以追求任何符合帝国利益的目的。
  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简单地统治百姓,大汉帝国皇帝的权力是道所赋予的,他的责任是追求更大的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内所有民众的合法利益。
  国家利益开拓的根本就是为了国家内部的皇帝、朝廷、商社、家族和民众个人利益的扩展。国家的疆土不仅有土地也有海洋。凡大汉可以抵达之地且无国家者,其地连同海域皆归属大汉,地上居民皆属于大汉子民,凡符合大汉国民标准者,授予国民认可。
  《治国论》确定法家存在的根本,人都具有利己性,个人、官员、家族、甚至皇帝都具有利己性,大众的利己动机表现为对安全的追求,朝廷官员的利己动机则表现为对权力的追求。代表国家利益的就是大汉皇帝,大汉皇帝的职责就是平衡所有个人和个体及国内组织之间的利己动机,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治国论》强调了对于民众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并且明确表明在道德腐化的人民中间,难以维系良好的政府。
  批评儒家的道德,因为这种道德使得人们过于谦逊而且软弱,容易被心怀叵测的人算计。
  大汉帝国民众应该具备的道德是《新道德经》中的国民论,只有强大的国民才能最终维系了强大的大汉帝国。
  同时,国家管理者——皇帝和中央朝廷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但这种道德是片面的,在对付其他国家及其民众时,必须是以自己国家利益为先,而非道德为先,衡量这个标准的就是税收,只有按照大汉帝国的法律向国家纳税的自然人才是大汉帝国的国民,只有和大汉帝国缔结同盟条约的国家才是大汉帝国的友邦,才有资格得到大汉帝国管理者的道德对待行为。
  能够成为大汉帝国的国民,除了纳税关系之外,其生存地也受到限制,任何出身在大汉疆域内的人,且认同大汉帝国皇帝,愿意遵守大汉帝国法律,并向帝国纳税的人才可以成为大汉帝国的国民,在大汉帝国疆域外出身的,如果父母为大汉帝国国民者,自动承继大汉国民资格;如果父母非大汉帝国国民者,出生地在大汉疆域外,需要纳九十斤黄金者,并得到大汉朝廷的认可,才可以成为大汉帝国准国民,在纳税时间超过十年后,可以成为大汉帝国的国民。
  《治国论》和其他书籍不一样,它是限制印刷的,只有朝廷各郡县太守、州治略总督、中央治略府各级官员、统帅府偏将以上的将领和大汉各大学府、学院祭酒和主流学者才能够得到。
  和《治国论》不同的是,《三尊道经》则大规模的印制,《三尊道经》是道教信徒中大量发行,但这要缴纳教费的。其中详细记载了道教的各种神迹,通过《三尊道经》对以往的所有道教典籍进行整修,依然维持大道之道法自然之说。
  在道教宇宙观中,神创的是道。道生宇宙,宇宙生万物,神也有无数神。但都为次神或末神,真神只有三尊,三尊掌管天界三境,一曰天界乐境,二曰天界福境,三曰天界无上圣境。
  次神有一百零八位,末神三万六千位。人,无来生,无后世,宇宙化人。人生有三,天上者为善人,乃人之上者。地上者为妙人,无善无恶,亦善恶一念之间者,地下者为恶人。
  次神德孝善君掌地界苦境,凡无德不孝者。有财而不好施者,凡妖言惑众造反者,离地而落入地界苦境,三百年苦刑可升天;
  次神仁义法君掌地界痛境,凡无仁无义者。凡杀道教信徒者,不守国法者,离地而落入地界痛境,八百年痛刑可升天;
  次神文武忠君掌地界死境,凡文吏武将贪污受贿者,凡文吏武将结党营社者,凡文吏武将不忠帝王者,凡信徒不忠教主者,离地而落入地界死境,受八千六百年苦痛双刑而化为尘。
  灵宝天尊每三千年或天下诞邪妖外道乱世时而降世,拨乱反正,使世回归大道。其所掌天界乐境,凡乐善好施者,凡信道守道者,凡尊法守教化者,凡善人者皆可入。
  道德天尊每三万年或大道欲亡之时而降世,其所掌天界福境,凡宣扬正道、见义勇为者,凡为大道捐躯赴义者,凡传授道徒为传道师者皆可入。
  元始天尊每三百万年或天地大劫之时而降世,其所掌天界无上圣境,凡承继天之道,为世间帝王王后,且爱民如子,治理有成者;凡文吏武将为国为君为道捐躯者;凡寻自然万千道法有成者;凡灭邪妖外道有成者皆可入。
  《三尊道经》在编制过程中,除了吸纳大量本土的道教典籍之外,还吸纳一部分其他民族的宗教神迹,将他们的神归位于次神,一共收录了十一个次神,其余的次神位置保留
  在《三尊道经》问世之后,大量其他版本的道教典籍都被勒令销毁,佛教也被示为外道,不得在大汉疆域内传播,所有佛经典籍全部销毁,所有佛教信徒也遭受了大面积的压制,甚至是非常血腥的压制,很多当时知名的高僧都被处以极刑。
  荀彧为襄阳城内一位来自贵霜的外籍僧人摩克尼求情,认为他一直劝人行善,大汉为礼法之国,岂能杀之。
  刘协笑道:“《新道德经》精致版印出来的第一本就是给你的,朕相信你也看过了,问你们是否同意天下发行实施,你也是第一个同意的,那里面第一条说的很清楚——立而知众,强而求荣,守而善思,他们浮屠教却教百姓们一味求忍而退让之外,看起来他让百姓容易被管制了,但实际上却抹杀了百姓的血性,使他们从大汉帝国的热血男儿变成一群懦弱泥人,若是有外族侵犯,你是指望一群热血男儿为朕保护疆域,还是希望那些懦弱泥人来保护疆域啊,所以这个人不仅有罪,而且罪大恶极。”
  荀彧为之语焉,轻轻叹了一声。
  刘协复道:“文若,《治国论》你也是第一拿到的,朕说的很清楚,大汉帝国的德和仁只面对帝国本身,这些人就可以称之为外国人,大汉帝国不顾国家利益而对他们讲德和仁就是无视大汉子民的利益,为何不能杀之,朕要他们知道大汉没有他们容身之处,大汉子民也只有道教和其他归属道教的原生教义可以信仰。”
  荀彧道:“圣上虽然是灵宝天尊降世,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啊,纵然非我大汉子民,然亦为人,不可轻易杀之,可让他们回归原地,终身不得再入大汉疆域!”
  刘协道:“那好吧,既然你为摩克尼说情,朕就饶他一命,其余人还是依法处以刑,罪重者斩,罪轻者驱逐出境!”
  《新道德经》的发行很顺利,刘协将整个道家的地位提高到中华文明正统地位,而医学、建筑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和虫兽学等都归类道家,将法家降为法学,儒家降为儒学,都属于道家分支,必须以《新道德经》为纲领。
  其他学科,包括法家都顺利地归顺。兵学、理学、商学也随之归附,唯独儒家学子不肯罢休,甚至在御府前闹事。千余名儒家学子要见刘协,为王熙所阻,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王熙被迫调动近卫营抓人,全部打入禁牢。
  刘协让人一一盘查,多的还是邴原派系的弟子,而国内目前最大的儒家学派是管宁调教的门生,既学孔子又学荀子的一派,被称为管派。而他们由于管仲本身是法家派系,也多年一直强调道家是天下百学之本的思想。
  管宁在上次《三家制衡论》出现的时候,就吃过亏。也明白刘协心中实际上最尊重道教,而这些年管宁在进入中央太学府后也开始学习道家思想,希望能够将儒道合拢,这种想法使得他传授出来的弟子门生相对冷静,纷纷以道家“顺法自然”的态度观察局势。
  刘协知道这次的事情肯定还是需要国内目前最有资格的管宁现身才行。他是儒家目前仅有的几名中央太学府院士,也最清楚中央目前的政策偏向。
  他让王熙去请管宁过来,管宁也清楚这场风波只有自己能够平息,这几日都在家中静候,哪里也没有去。不到半个时辰就赶到御府。
  刘协让人给他赐坐,和他说道:“管院士,你曾经也和朕说过,老子的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的起始,《新道德经》发布之前,朕也让你先过目了,你也回复同意大行于天下,如今儒家学子闹事,你看该如何处置啊!”
  管宁道:“儒家也好,儒学也好,其实并不重要,问题是孔子和老子两位圣人该怎么排位,圣上曾经说过独尊一家不利治国,如今为何要独尊道家呢?臣认为孔子和老子应该并列为大汉的两大圣人!”
  刘协微微颔首,道:“孔圣是一位大圣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圣人有两句话,朕非常的欣赏,其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实际中人是追求利益的呀,试问谁能做到这两点呢,或许管院士可以做到,朕不否认,但朕坦言朕做不到,连朕都做不到,那问天下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啊!”
  “朕今天再和你讨论一下儒家,儒家由孔圣人而生,他追求仁治,幼安,你认为仁治好还是朕提倡的德法同治更现实?”
  管宁叹道:“皇上的德法同治强调以德教化百姓,以法保障百姓,这种德法同治自然更现实!”
  刘协走到他身边,拍了拍管宁的肩膀,同样叹息一声道:“孔圣人是一位圣人,就精神而言,他的那种胸怀和气质值得朕和天下人敬佩,但就治国来说,孔圣之道不现实啊,只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和僵化,虽然孔圣也不想,但他的学说立场太过于拔高了,拔高到了朕做不到,到了中央朝廷各级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朕相信朕治下这届朝廷是幼安所知道的朝廷中最勤奋地,文若、长文、子布、空明等等,谁不是一个德操高尚的人啊,可就是这样的朝廷都做不了,那幼安,你认为什么样的朝廷能做到。其实所有的学说,开始的时候都很好,从孔圣、孟圣时代开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到了董仲舒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把道家后期的一些糟粕也吸纳进行,形成的新儒家反而不如以前,虽然博得了孝武皇帝的心,但更加僵化了,朕现在做的,也是幼安想做的,将儒学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回归到孔孟时代的淳朴。”
  “孔子当年五次求教与老子,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周守藏室里的典籍对学问的增长是有好处的,但是无益于消除动乱。因为动乱的产生不是周礼所能够解决的,其根源在于人心的私欲,并告诫孔子说他的前景暗淡难料啊。老子的道家思想就不同了,他将就道所衍化的律法是恒变的,而道本身是恒不变地,这点好啊。为大汉帝国日后变法提供保障啊,为大汉出现新学科,新知识提供大的基础空间啊,可是儒家从孟子之后。就落入了非常奇怪的僵化,认为一切都法礼都应该效仿周朝,王莽的周礼之变效果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