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大郎看着弟弟都吃,也才跟着撕了一块肉,夹了一半给夏大姐。夏大姐推脱了一阵,还是吃下了,几个孩子个个都吃得眉开眼笑。
见碗里还有一块腊肉,夏大姐说道:“二妞,还有一块呢,你赶紧吃了吧。”
看着碗底剩的一块腊肉,夏晓晴却是不想吃了,想把肉留个两个最小的吃,便说:“大姐,我生病才好,吃不得太多油荤,我吃一块就够了,把肉给四郎和五郎吃了吧。”夏晓晴赶紧拿着筷子夹起大夹青菜配粥吃。
夏大姐听到夏晓晴如此说,也不逼着她吃了。便让四郎、五郎吃,四郎、五郎纷纷摇头不肯再吃,说“我们不吃了,我们也吃够看,还是把肉留给妞妞吃吧,她也很久没吃过肉了。”
夏晓晴听到这话心里一惊,这个家里还有个叫妞妞的,怎么一直没出现过,听名字应该是女孩,但她是多大呢,自己该怎么称呼?这个家孩子真多,加上自己那一共就是八个了,窝买嘎滴······还有到现在自己也没见过这个家的大人出现,如果不是听到几个孩子说起,还以为没有父母呢,难道这家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古代也兴大人出门打工?
这时一阵婴孩哭声由外面传来,夏大姐听闻赶紧往外面走去,没多久就抱回来一个两岁左右的女婴。“妞妞醒来,没看到人,自己在屋里哭呢,我哄了她半天,又哄她有肉吃才不哭了。”说罢夹起那大片腊肉喂到妞妞嘴里。
夏大姐怀里的女婴梳着羊角小辫,白净圆脸,配上一对圆杏仁眼,嘟着绯红的小嘴含着肉片,煞是可爱乖巧。夏晓晴看着也觉得她十分讨喜。
夏妞妞看到二妞坐在炕上,伸出手就要往二妞身上扑,嘴里还喊道:“二姐,抱。”
夏大姐赶紧把她递过去,打趣道:“妞妞最喜欢二妞,看你生病,非要守在你跟前,还哭了好几场,怕她吵着你家里又忙才把她放到周婶家,看你好点就赶紧让四郎、五郎把她接回。”
夏妞妞一个劲地往夏晓晴怀里钻,两只小手紧紧的圈着夏晓晴的颈子。还一个劲地叫着:“二姐······二姐······。”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夏晓晴看着怀里抱着的小小身躯,觉得心都软了。她想这就是家人,平凡而又让人感动!夏晓晴对自己说,以后自己就是二妞了,要好好地替这副身体的主人活着,要好好地替她守护家人,一家人平安快乐得生活!
夏大姐收好碗碟,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干净的外衣递给夏二妞,说道:“二妞,你把衣服穿上,去看看爹娘他们都担心你呢。五郎你把妞妞先抱出去”说罢端着托盘,带着弟妹出了门。
手里的衣衫洗的得有些发白,而且明显看得出是由旧衣改小的,想着应该是大姐的衣服改的,想到那几个男童穿的衣服,不知被改了多少回,还好这个家女儿少。虽说是古代衣服,但还好是女童装,样式也简单,夏晓晴几下便穿好了,赶紧出了门。
第四章 新家人之二
夏晓晴拉开房门往外面张望,她不熟悉这个家,也不知道应该到哪里去见爹娘,她很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露了馅。难道也要随穿越大军一样装失忆?还好自己发了几天烧,之后又摔了头,说自己伤了头不记得了也能让人相信。
屋外是一个用半高篱笆围成的破旧院落,院子虽旧看着还是挺大的,院子东西两头各有一棵大树,东边树下还有一口水井。井边篱笆旁还种着几株花草,零零落落开了几朵小花。
院中房屋如同中国古代所有住宅一样坐北朝南。院里有正房三间,东厢、西厢各两间,在正房东边挨着一间稍矮的带有烟囱房子,烟囱里还冒着烟想来应该是厨房吧。厨房前边还有一张小小的石桌。院里几间房都是由黄土夯成的,屋顶上覆着青灰色的大瓦,屋顶上还长了不少杂草。
以古代人的习惯爹娘应该是住在上房,儿子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但是自己在的这间房却是在东厢北房,这让夏晓晴感到有些奇怪。
夏五郎带着夏妞妞在院子里玩耍,看到二姐在房间门口探头探脑地,觉得奇怪,“二姐,你在看啥呢?”
“没······没看啥。”夏五郎突然的出声,把正在观察敌情的盗版夏二妞吓了一跳,一阵心虚,赶紧回答道。
夏妞妞看到夏二妞又摇摇晃晃地扑过来,夏二妞怕她摔着,赶紧把她抱起来。“五郎,大姐在干啥?”
“大姐,在厨房给爹娘熬药呢。二姐,你让妞妞自己走,不能再惯着她了,都快两岁还走不稳道,周婶家的狗儿比妞妞还小上一个月,都能满地跑了。”夏五郎像小大人般一脸严肃地说道。
夏晓晴听得一脸黑线,想自己前后两世加起算来都是过三十的人,还被小屁孩教育了,真是没面子啊。但听着话又挺有道理,没办法只有撇撇嘴把妞妞放下,牵着她慢慢像厨房走。
走到厨房门口,夏晓晴看到夏大姐在里面正在守着两个药罐熬药,不大的厨房里充满了药味,妞妞受不了地捏着鼻子,还一个劲的说:“臭臭。”夏晓晴赶紧把妞妞交给五郎,让他抱远点去玩。
夏大姐看到二妞过来,说道:“你先进去看看娘吧,爹昨晚咳了一夜早上才睡着,现在还睡着,等药熬好了在叫爹起来。”
原来自己这个爹是得了病才没来看自己,那这个娘呢?“大姐,娘在干啥?”
()
“娘在屋里躺着,前天你烧得厉害,娘不放心,非要过来看你,这两天身体更弱了。你摔了头我不敢告诉娘,怕她担心,你也不要让娘知道了。”夏大姐对二妞说道。
怎么这个家娘也得病了,真真是大的病小的弱
夏晓晴不想自己一个人去见爹娘露了馅,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有意地搭起话来,“我晓得了,大姐我等你熬好药,一起进去吧。我帮你熬药。”
夏大姐想了想就同意了,便把熬药的活交给二妞,自己到一旁去准备爹的饭去了。
夏晓晴看着药,打量起厨房来,厨房外间左手边靠墙立着高高的烟道,又用黄土砌了一个半高的大灶台,灶台里边放着油、盐罐等物件,灶台上有两口大炒锅,炒锅左边还有一个竖的长方形的灶眼,被夏大姐拿石板隔开成两个小的,分别放了药罐熬药。外间窗户边也用土砌了半高平台,上面放了大案板,夏大姐正在上面做着面条。外间右脚边用石头垒了一个扇形的下水口,旁边还立着一个大水缸,水缸用木板盖了一半,木板上放了一个葫芦瓢。
厨房里间放着一个大木碗柜,一个长条木桌,还有两口带盖米缸。看来里间应该是用来放粮食的。
夏晓晴看着罐里的药,看到水也熬得差不多了便说到:“大姐,这药应该好了,你看看!”
“应该差不多了。”夏大姐拿了碗把药分别倒了出来,又拿托盘装上,就带上二妞往上房走去。
夏大姐带着二妞进了堂屋,堂屋中间墙壁上挂有中堂画,中堂两侧也挂着对联,堂屋正中放有一张吃放用的八仙桌,桌下放着几根条凳。夏大姐把托盘放到八仙桌上,从里面端出一碗药,让二妞端着跟着走进东屋。
进去只见东屋炕上躺着一个面色发青,发色枯黄,身形萧索的妇女。夏大姐走近喊了声娘,接着就把那妇人扶坐了起来,又从二妞手上接过药碗吹凉,接着喂了起来。
陈氏喝完药,看到二妞站在旁边,虚弱的说“二妞,来娘身边,让娘看看。”
夏晓晴赶紧走过去,坐在炕边,那妇人虽说病着,但并不显邋遢,衣着干净而整洁。妇人拉过夏晓晴的手,把她半搂在怀里说道:“我们二妞受苦了,都是娘没本事,管不好家,让孩子吃不上好的,才让你下河抓鱼,受了大罪。”说着便开始掉泪。
“娘,你别哭了。是我没看好弟妹,以后我会多做绣活,赚了钱会多买肉给他们吃。”夏大姐听到娘亲的话赶紧说到。
原来自己是因为没肉吃才下河抓鱼,结果鱼没抓到还落了水,为了一条鱼搭上性命太不值得了。夏晓晴看妇人哭得伤心,赶紧转移话题道:“娘,我以后会听话的,不去抓鱼了。娘,爹的药该凉了,我们先过去吧。”
陈氏担心丈夫,马上说:“药凉了就不好了,你们赶紧去。”
端着药进了西房,西房里窗边放着一张黑漆书桌,右边墙边立着几个竹子编的书柜,书柜里放得密密麻麻的满是书。屋内里也有一张小点的炕,炕上躺着一个中年男子在不停咳嗽,踹气急促。
“爹,喝药了。”看父亲坐起身来,夏大姐把药递给他。男子慢慢把药喝完,又把碗递给夏大姐。
“爹,你休息一会儿,我去给你下面条。二妞,你陪爹说会儿话。”夏大姐说完就出去张罗父亲的午饭去了。
“晓晴,坐到爹这来,咳···咳···”啥,晓晴,自己不是叫二妞怎么又叫晓晴了,还跟上世的名字同音。难道是自己的大名,夏晓晴知道古代人一般都有两个名字,虽然疑惑夏晓晴还是赶紧坐过去。眼前这个男子也是面色苍白,但五官分明,是个儒雅的帅气大叔,看屋内的摆设应该是个读书人。
再看他不停咳嗽、还呼吸急促、面色发青明显是得的哮喘。哮喘这个病夏晓晴十分熟悉,因为在前世自己小时候也得过,最严重的时候医院都下过病危通知书,后来还是别人给的偏方才医好的,医好后就再也没犯过。看他咳得这么厉害,这个病应该也是得了有些时候了。
“晓晴,身体全好了吧,咳···下次可不能再这么顽皮了。你现在也是大姑娘了,咳···不好再跟着哥哥到处跑了。没事就在家里做做女红,看看书。”夏仕齐忍着咳轻轻地抚mo着女儿的头,慈爱地说道。这个动作让夏晓晴感觉到浓浓的父爱,让眼眶一红,赶紧低下头去。
夏晓晴回答道:“我知道了,爹。”这么说来自己是识字的,还好不用懂装不懂了。
不一会儿夏大姐就端着面回来了,叫父亲吃。夏仕齐吃着面,看着夏大姐说道:“明霞,我这两天好多了,今晚就不要让鸣瑞来陪我了,我就是怕你娘睡不好才搬到书房来的,我晚上咳嗽,鸣瑞陪着我怎么能睡睡得着呢。他还是孩子睡不好觉,身体怎么长得好呢。”
“爹,我会跟大郎说的。你先吃着,我先回厨房了。”夏大姐往厨房走去,夏晓晴赶紧跟着出去。
夏晓晴跟着夏大姐回到厨房,夏大姐又忙着收拾厨房。夏晓晴拿了根小凳坐在门口看着大姐,这个孩子也不过十一二岁,就要操持一大家人的生活,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姐,大哥他们到哪里去了?”夏晓晴疑惑的问道,从出来就只看到五郎带着妞妞在院子,其他几个孩子一直都没看到。
“昨天下了雨,山上发了好多蘑菇,他们下午又到山上去了,院子里还有早上采的蘑菇。等晚上一起收拾了,我给你们做蘑菇汤配窝头。”夏大姐指了指院里石桌上放着的竹篮说道。
“姐,我生病也请了大夫吧,用了多少钱?我们家是不是没钱了?”夏晓晴急切地关心起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这关系到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可不能大意。
“请了邻村的高郎中,他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只收了三十文,上次赶集娘让我去镇上把簪子当了,当了一两三钱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