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会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汉会战后,日军华中派遣军战线进一步拉长,一部分北起合肥,中经芜湖、宣城,南至杭州的连线以东地区;一部分以武汉为中心,北至信阳,西至安陆、应城,南至岳阳,东至九江附近地区。
  为巩固对武汉地区的占领,在撤销第2军时,华中派遣军将其所属的第13、第16师团及派遣军直辖的第3、第9师团,均转隶第11军,使第11军兵力扩大到7个师团(即第3、第6、第9、第13、第l6、第101、第106师团)。至1939年7月中旬,第9、第16师团先后调回日本,而在此期间,第11军又增加了独立混成第14旅团、第33、第34师团。这样,第11军仍有7个师团又1个独立混成旅团。
  1939年9月下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前教育总监西尾寿造任总司令,前陆相板垣征四郎为参谋长。第11军改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指挥,但仍然配置在武汉地区,任务不变。其兵力部署情况是,江南为第6、第101、第106、第33等4个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江北为第3、第13、第34等3个师团。大致配置如下:
  江南方面:第6师团接替第9师团守备岳阳地区,并将警备第一线推进到新墙河北岸;第106师团以奉新为基地,向箬溪、武宁、高安、上高方向警戒;第l01师团警备南昌(南昌、丰城、进贤之间地区);独立混成第14旅团警备九江、德安、瑞昌地区;第33师团接替第6师团警备武昌及崇阳——通山——阳新连接线以北地区。
  这样,日军第11军在江南占领地区大概为岳阳——通城——通山——德安——奉新——丰城——进贤连接线以北、以东地区。
  江北方面:第3师团的司令部位于应山,担任应山与信阳之间地域的警备;第13师团的司令部设在云梦,该师团主要守备平汉路以西、安陆以南地区;第34师团司令部设于黄陂,主要守备宣化店、麻城、宋埠之间地域。
  到1941年夏,日军第11军的组成又有些变化。第33、第101、第106师团先后调出第11军的序列,第39、第40、第4师团又先后加入到该军的序列,另外第11军又增加了独立混成第18、第20旅团。这样,第11军便有7个师团(即第3、第4、第6、第13、第34、第39、第40师团)又3个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第14、第18、第20旅团)。
  其主要兵力部署情况大致为:第3师团仍担任应山一带的警备任务;第4师团担任应城、安陆地区的警备任务(第三次长沙会战前调归大本营直辖,其防区由第18独立混成旅团接替);第6师团担任岳阳至崇阳一带的警备任务;第13师团担任宜昌及其附近的警备任务;第34师团担任南昌地区的警备任务;第39师团担任荆门、沙东、当阳一带的警备任务;第40师团担任咸宁、通山、大冶地区的警备任务。
  日军中国派遣军由于确保占领区安全和扶植傀儡政权的需要,对华中地区极为重视。当时,武汉外围的中国守军,长江以南是陈诚、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长江以北为李宗仁指挥的第5战区,这两个战区的兵力加起来近100个师,并对日军第11军形成了一种包围态势。
  为了打破这种不利态势,中国派遣军指示第11军不断地对周围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打击,以动摇国民党军的抗战意志,迫使蒋介石早日妥协屈服,并推进汪精卫伪政权的出笼。
  日军第11军针对当时的情况,将打击的重点放在以长沙为指挥中心的第9战区。因为长沙是中国中南地区的军事重镇,攻占长沙,一方面可以南攻衡阳,西指常德、桃源,扼两广之咽喉,控四川省之门户,将中国军队压迫在川黔境内;另一方面,当时第9战区为中国战场的主体,中国守军近四分之一兵力都在第9战区。日军企图通过进攻长沙,达到击溃、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之目的,最终早日解决中国事变。
  为此,日军第11军先后于1939年9月、1941年9月、1941年12月对长沙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即长沙会战。
  薛岳接待外国记者
  日东条英机(前排左三)内阁成立。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第3和第9战区的司令长官、军团长、军长、师长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也应邀参加。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当时战争的形势,确定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署。
  蒋介石在会上提出了划分抗战阶段的设想。他说,此次抗战,依照预定的战略政略来划分,可分为两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抗战的第一时期,此后属于抗战的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第二期抗战的战略方针是:“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战;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袭扰,化敌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制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调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这个方针的特点在于,注意了游击战争的作用,决定派遣部分力量争夺敌后控制权;对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虽然要求发动有限攻势,但侧重于整训部队、恢复和培养战斗力,亦即保存实力,这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一直强调的核心问题。
  按照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新战略方针的要求,南岳军事会议决定重新划分战区,调整部署。此次全国共划分成第1、第2、第3、第4、第5、第8、第9、第10战区;敌后新设鲁苏和冀察战区。
  继南岳军事会议之后,1939年1月下旬,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会议内容涉及第二期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主要议题是抗战和党务问题。在这两个主要问题上,五届五中全会表现出积极与消极方面交相并存的双重性。
  在抗日问题上,五届五中全会基本上坚持了继续持久抗战的立场。武汉会战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着重从政治上进行诱降。中国国内、尤其是国民党内妥协求和的空气再度上升,对此,五中全会在其宣言中重申:“吾人所求为合乎正义之和平,非屈服之和平,屈服只以助长侵略。中国若怵于日本暴力,以屈服谋一时之苟安,则将降为日本之殖民地。”表达了坚持抗战的意向。蒋介石也在题为《以事实证明敌国必败我国必胜》的开幕词中,批评了对日和平的倾向,表示要坚持抗战。不过,蒋介石虽然当时反对对日妥协,但并未完全排除与日本谈判求和的可能性,问题在于时机和条件。
  1939年10月,国民党军第2期整训完成,部队战斗力有一定提高。适值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可能增兵再攻长沙。为进一步消耗日军,乃决定将整训部队主力分别拨归第9、第5、第3战区和第2战区,准备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全面对日军发动冬季攻势。上述4个战区为主攻战区,其他战区实施助攻。
  此次冬季攻势无论是作战规模,还是军队的战斗意志,均大大超出日军意料,给了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
  为总结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探求日后抗战方略,1939年10月末至11月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上强调,一定要切实执行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确定的第二期抗战军事战略。同时蒋介石还提出了欧战爆发后中国应采取的战略。他说:“我们的战略亦就是要使中国抗战能达到与世界战争同时结束的目的。在欧战没有结束,世界问题尚未解决以前,我们若急求速了,妄想与日本妥协讲和,这就是自取失败,自取灭亡!”
  在1939年11月中旬召开的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上,蒋介石重申了一直要打到欧战结束的战略思想,并强调在此期间,中国要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力量。
  正是在上述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何应钦检阅部队
  1939年何应钦在浮图关检阅部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湘、鄂、赣三省已成为中国正面的主要战场。根据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重新划分的战区情况来看,赣西北、鄂南及湘省全境为第9战区的防区。第9战区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司令长官部设于湖南省省会长沙。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赋予第9战区的任务是:保卫湘赣,尤以长沙附近为要。
  为了确保长沙,第9战区以湘北为主战场,利用幕阜山、大云山、神鼎山、飘峰山及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四山、四水”的天然地障,采取机动防御作战方针,抵抗日军的进攻。
  当时,第9战区共有21个军又3个挺进纵队(相当于3团制的师),总兵力为52个师。其大致部署情况是:
  岳阳方面,以关麟征的第15集团军为主,张耀明第52军、夏楚中第79军在新墙河一线,陈沛第37军在汨罗江一线。另外还有杨森的第27集团军,其所属第20军对咸宁、崇阳方向防御,第73军在渣津附近地区。
  赣北南昌方面,有卢汉的第1集团军第58、第60军及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第49、第32军;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辖的第74军部署在万载、宜春、上高地区;另外还有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第2挺进纵队担任游击任务。
  武宁、修水方面,为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第72、第78军及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所属第8军和第l、第3挺进纵队。
  另外第4、第70、第99军等作为机动部队,分别集结于长沙以南、以东的湘潭、株洲、衡山、衡阳等地。
  日军占领武汉后,随着战场形势的相对稳定,国民党军队按照第二期抗战的方针,对企图巩固占领区的日军展开了频繁攻击作战。从1939年开始,在长沙中游的武汉外围地区,江南的第9战区和江北的第5战区不断攻击武汉地区的日军。
  到1941年夏,第9战区的部队亦有些变化。第15集团军及第1、第19集团军各有一部被调走,不过,该战区仍有9个军,另外还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辖的2个军归其指挥。其大致部署情况是:赣北为第72、第78、第74、新编第3军;鄂南为第20、第58军;湘北有第4、第99、第37、第26、第10军;另有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在湘鄂赣边区活动。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前,第9战区部队又有些调整。罗卓英第19集团军所属新编第3军等驻防赣北;王陵基第30集团军第72、第78军仍在修水及其附近地区;杨森第27集团军第20、第58军部署在湘北新墙河防线;第37军仍在汨罗江一线;第99军在湘阴一线;另有第10、第26军等部作为机动部队,在长沙附近驻守。
  就双方的兵力数量对比而言,第9战区一直都占有绝对优势。
  第二章 战况总览
  胜利回长沙
  中国军队胜利回长沙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采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1939年9月中旬,日军第11军抽调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和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