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小地主-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天后,太子登基,他的几个嫡兄弟被约束在令堂里守灵,他几个庶出的弟弟却被拉到礼部帮忙。

    新皇对几个先皇留下的皇子的态度鲜明无比。

    不过朝中的大臣们都表示理解,毕竟,太子的几位嫡出弟弟可都干过刺杀太子和拉太子下马的事,而太子的几位庶出弟弟就要老实得多。

    也许是因为自己与那个皇位无缘,所以这几位嫔妃所出的皇子都听话无比,加上太子温和,又年长他们许多,两边的关系还算不错。

    之前先帝在的时候都不允许皇子们参政,现在先皇驾崩,新皇直接任用了几位年纪轻的皇子,这对皇子们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讯号。

    几位皇子都卯足了劲儿表现,至于太子的三位嫡出弟弟,他们的心情则是外人不能体会的了。

    新任太后倒是想为另外三个儿子张目,只是想到先帝临终前的警告,太后到底按压下心中想法,三位皇子见状,更加萎靡。

    不过二皇子与三皇子还好些,自当年事后,他们被关在宗人府里差不多两年,出来后也差不多磨平了性子,加上心中对太子的愧疚,现在也更加没了斗志。

    四皇子却很难捱。

    不过此时太子没时间考虑他的心情,因为他很忙。

    新皇登基,北方蛮族蠢蠢欲动,皇帝感觉不好的时候已将兵权交给赖五,让他守好北方边疆,就算如此,这几天的冲突也在不断升级。

    加上他登基伊始,许多事务要处理,也就没时间去考虑兄弟们的感受了。

    还有一个月就是秋闱了,却正好在先帝驾崩不久,所以被取消了。

    可是想到新皇登基需要开恩科,新皇干脆通知秋闱照常举行,这一科的举子依然算在先帝年号之中。

    朝中臣子纷纷赞扬皇帝孝顺。

    皇帝随后又下令,民间三月不得有嫁娶,宴请等活动,自己也主动搬到乾清宫守孝。

    在钱塘的李家人,他们在天明的时候就派人进城去打听,李江很快就回来,道:“安知府说他也是半夜收到的消息,然后就紧急敲钟了,”李江看了一眼波澜不动的李毅,暗暗点头,道:“新皇并没有取笑科举,反而发令照常进行,小毅,如今还有不到一月的期限,最近你就好好备考吧。”

    李毅松了一口气,点头应下。

    他面上虽然平淡,但心里是紧张的,他已经错过了一次秋闱,若是这次再错过,那就要等到恩科了,他的岁数在众考生中看着不大,但乡试之后还有会试,谁也不知道会试他能否通过,若是不能就要再等三年。

    李毅的性子就算被磨得再平静,此时也难免有些不甘。

    这条政令对他来说无疑是如三伏天的冰水。

    不仅李毅,李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李江想着起复的事,他与李石道:“大哥,先帝当初让我回乡教书,不知是想按下我,还是想留给新皇用,我想去走动一番,若能起复,我们家也能安稳一些。”

    如今李家和苏家在府城的地位有些尴尬。

    他们李家好歹是出二品大员的,偏李江和苏文现在都赋闲在家,往日的宴会虽然会请俩人,却很少能将李家摆在那个位置上。

    李石沉吟片刻,摇头道:“还是再等等吧,太急了,若是先帝留下你是为了给新皇用,你如此表现,新皇只怕要失望了。”

    因为有中秋夜宴在,李石有八成的把握,先帝就是要重用李江的意思。

    可如今先帝已逝,真正拿主意的是新皇。

    李石想到他与新皇的那点交情,只希望能刷刷新皇的好感度。

    李江听了李石的话,暂且按捺下心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去书院教书。

    就是安知府也不由问起此事,隐晦的表示可以代为上表。

    李江客气的拒绝,“此事不急,先帝既然让我在此教书,那我就多教两年书就是。”

    安知府却以为李江已经走通了门路,笑盈盈的道:“以李大人的本事,教书岂不是屈才了?只怕不日就要高深了,到时李大人可不要忘了老友我啊。”

    李江就突然问道:“我听说你那叫安然的侄儿又来府城了?不知现在做什么?”

    “呵呵,”安知府不安的道:“那孩子是来看看内子的,过几日就要离开了。”

    安然因为算计天天的事被苏木兰打断手脚,伤一好就被安知府和唐夫人送回江陵府了。

    没办法,张家的事情闹得挺大,以李家疼孩子的那个劲头儿,安知府觉得安然还是暂且回避一二比较好。

    而且,经过了那件事,妻子对过继他妹妹的孩子反对得也不是很强烈了。

    可没想到安然回江陵府后过得很惨,而妹妹才到府里住了半个月,又与妻子针锋相对起来,本来刚松口过继的事也黄了,安然就是在这时候失魂落魄的求到门上的。

    到底养在膝下两三年了,虽然安然刚闯下大祸,安知府夫妻还是将人接到府里来了。

    安知府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看来李家人不是一般的记仇啊。

    再过继安然是不可能了,安知府想能不能给这孩子一笔钱让他出去闯荡闯荡,或是送他去书院读书,若能闯出一条路来也是好事。

    安知府回去与唐夫人商议。

    唐夫人就道:“你做主吧,反正安然是不可能过继的,还有,我丑话说前头,你妹妹的孩子也不能过继,不然我对他不好,你可别怪我。”

    唐夫人只要想到小姑子趾高气扬的样子就恨不得一巴掌拍上去,她又不欠他们的,凭什么让她受他们的气?

    吃她的喝她的,就连当年出嫁的嫁妆都是用她的银子置办的,却反过来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都是老爷给惯的。

    安知府提起这个就头疼,挥手道:“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我也怕你们凑合在一起,不过继就不过继吧。”

    现在人还没过继,两边就闹成这样了,真要过继,以妹妹那个性子,还不得搬到安府来?

    到时候他还要不要安生的生活了?

    安知府并不是一味偏帮妹妹的人,甚至,他可以说是一个公正的人,他虽然性子软弱,但其实看事情看得最清楚。

    自家这事就是妹妹的不对,不过到底是自己的亲妹妹,他也不好说什么。

    唐夫人见丈夫如此,也是满心悲苦,她生了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

    要让安知府纳妾她又不甘心,要个通房她也不愿意,就只能这样了。

    幸亏安知府对她好,不然要阳奉阴违的在外头弄个外室和私生子来,她就是再气这日子也得过。

    安知府的小女儿安恬见母亲又暗自神伤,咬了咬牙,跑出来道:“娘,你给我找个上门女婿吧,我要坐产招赘,一辈子孝顺您和父亲。”

    唐夫人愕然,然后就又哭又笑道:“傻孩子,说的什么傻话,你才十二岁呢,就想着成亲了?”唐夫人怅然道:“这世上愿做上门女婿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不是趋利附势之辈,就是身有残疾,毫无本事的人,娘怎么舍得你坐产招赘?”

    最关键的是,招赘就意味着断掉仕途,但凡有点志气的读书人都不会愿意的。

    安恬咬住嘴唇。

    在窗外偷听的安然同样咬住了嘴唇。

    ps:这两天就要完结了,也快要月末了,还有月票没投的同学请疼爱一下雨竹吧

第574章 考中() 
安然没料到李家的能量这么大,要早知道,当初他说什么也不敢打李旭天的主意。

    当初张君堂表现出对李旭天的兴趣,他也犹豫的,只是当时他急需张君堂的帮助,加上李家当时已没落,出事也有张君堂顶着,这才邀请了李旭天一起去郊游,又将别院借给张君堂

    他要知道李家人这么凶猛,李夫人更是不讲情理,他根本不会掺合这事。

    安然想了想,还是去找了李旭阳。

    他希望能求得他们的原谅,不然身后总有这样一个强敌,他行卧不安。

    对此,李旭阳只问他一句话,“若你身处我弟弟的位置,而无人救你,你之后不管生死都会原谅致你于此种地步的人吗?”

    安然张嘴,李旭阳冷冷的道:“你自然要说我弟弟被救出,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伤害,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若不是有人通知我,我弟弟会怎样?”

    李旭阳怎么也忘不掉自己冲进去时看到弟弟****着上身被绑缚在床上的情景,还稚嫩单薄的身躯上布满了鞭痕

    安然就知道,他们这仇是化不开的了。

    第二天安然就收拾了东西,对安知府道:“多谢世叔几年来的照顾,侄儿要离开了。”

    安知府欲言又止,“你要回江陵府?那不如留在这里读书,等过几年参加科举求得功名,也就不用受家里约束了。”

    安然摇头,“世叔,我想到处去闯荡一番,侄儿自家知道自家事,我并不是读书的料,别说读几年,就是读个几十年也考不上的。”

    安然能进书院,靠的就是安知府,受人追捧靠的也是安知府,他作诗的才华是有,但科举的才华却无。

    若他能成为安知府的嗣子,通过安知府的人脉,说不定还能通过科举入仕,现在却是不可能了。

    安知府无奈,只好叫人给他拿了程仪,又私底下塞给他两张银票,道:“我们也算父子一场,你好好保重,等你安定下来就给我写信。”

    安然眼圈通红,他离开江陵府时,他的父亲冷眼看着,他的兄弟们更是冷嘲热讽,他以为母亲去世后他再难感受到亲情,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安知府感动。

    安然收好东西,只带了从小一起伺候的小厮架了一辆马车就离开了。

    安然走后不久,秋闱如期执行,因为是在国孝期间,这一次秋闱要安静冷肃许多,全无放鞭炮和酒肉的情况发生。

    等到李毅脚步虚浮的从考场里出来,李彬和阳阳就一左一右上前将人架住,“大哥,你怎么样了?”

    李毅到底年轻,喝了一口热汤,缓了一下就缓过神来,见不少学子才出门口就晕倒,就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道:“还行,父亲他们呢?”

    “父亲在那里呢。”阳阳指了一个方向,道:“刚才有个考生才出来就晕厥在地上,偏偏还抽风,父亲见了就上前救治,二叔在那边帮忙,天天和旭明他们跑去德胜医馆叫人了。”

    李毅就推李彬,“那你赶紧去帮父亲,我现在已经没事了。”

    李彬见李毅脸色还算正常,就起身道:“那我先去了,阳阳,你扶着大哥上马车去,再倒一碗汤给他。”

    李毅喝的汤是木兰用老母鸡和红枣人参煨了半晚上的鸡汤,标准坐月子补血的汤,喝一碗,李毅瞬间精神了。

    这汤已经做了有十多年了,从李江和苏文第一次跨出考场的时候到现在,每年,只要李家和苏家有孩子进考场,出来之后必定能喝上一碗热热的老母鸡汤。

    而这个传统将会一直传下去。

    李石让人将晕厥的学子都给搬到德胜医馆,比较严重的就借用附近的茶馆当场救治。

    得知德胜医馆免费救治学子,附近的茶馆争相让出地方,还用桌子拼了床给他用。

    李彬已经能独立看诊开方,加上另外两个坐堂大夫,总算是将不省人事的几个学子给救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