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王少东初步打算,过年期间,准备成立养殖公司。
养殖户,单打独斗永远没有多大的出息,必须要走公司化,规模化的道理,才会干出一番事业。
走进笼养鸡舍,王少东看到,父亲正推着小推车,然后两个本村雇来的妇女雇工则拿着铲子将刮板上刮下来的鸡粪铲到小推车里面。
笼养鸡舍,养殖密度上去了,但是处理鸡粪成了一个每天要干的日常工作,要不然,鸡粪堆积,造成的氨气臭味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了的。
另外,王家跟丹参养殖户签订了丹参棵子回收合同,再过几天丹参收获,到时候父子两个就更忙了。
王少东看到父亲累的直捶腰,便忙跑过去,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小推车。
“爸,你休息休息吧。”
看着王少东推着满满一小推车鸡粪走出了鸡舍,王家雇来的雇工苏玉龙老婆笑着对王富民说道:“富民,你可真是好运气,养了个这么听话的好孩子。”
王富民摇着头说道:“听啥话啊,哎……”
一旁刘玉江的老婆抿着嘴说道:“富民哥,你可真是的,孩子这么听话了,你还不知足啊?”
王富民一听,觉得自己要是再说别的怕是要被村里人笑话了,忙打哈哈说道:“知足,知足,人要是不知足啊,老天爷都看不下去。”
苏玉龙老婆一边清理着刮板,一边点头说道:“哎,富民大哥,你这句话算是说的最有道理,人啊,得学会知足。”
三个人说着话,看到王少东推着小推车,从外面走了进来。
不过,三个人却看到,走进来的王少东,和刚才有些不一样,眉头不知道为什么皱了起来。
“爸,鸡粪能不能养鱼?”
王少东张开口一句话,把三个人都给问住了。
第0073章 鸡粪养鱼的想法()
自打重生过来之后,王少东其实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鸡粪如何处理。
小规模养殖的鸡粪可以卖给苹果园承包户,而且周围确实有不少苹果园种植户。但是,当王少东家的养鸡场形成足够大规模,再用这种方式处理鸡粪,显然效率太低。
昨天晚上抓螃蟹的时候,王少东看着偌大的龙门山沟,忽然觉得,如果在山沟下面修一道拦河坝,然后蓄起一座水库,水库两边种植果树,然后水库里面养鱼种藕,鸡粪撒到水库里面,不但可以当鱼吃的饲料,还能当做种藕的肥料。等到冬天捕了鱼,挖了藕之后,将水库底下的淤泥挖出来,又可以当果树的肥料。
这个有点像我国古代老百姓总结出来的桑基鱼塘,鱼塘还是那个鱼塘,然后鱼塘周围的桑树变成果树,养蚕变成养鸡而已。
生态农业喊了多少年了,但是在王少东的记忆中,真正落到实处的农业企业,并不很多。
这是一种尝试,成功之后,或许会像当年的桑基鱼塘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听到王少东问鸡粪能不能养鸡的问题,王富民皱起了眉头,看了看旁边苏玉龙的老婆和刘玉江的老婆。
两个雇工都很卖力,毕竟一天15块钱的工钱在当时可不算低。
“你问这个干啥?”
王富民不理解自己儿子的目的。
“爸,咱们的鸡粪太多了,不赶紧处理掉,整个养殖小区都臭的要命。我是想,如果说鸡粪能养鱼的话,咱们可以弄个鱼塘,然后再拿我们的鸡粪养鱼。”
具体的实施方案王少东没有详细介绍,只是简单得说了说自己的思路,看看自己父亲的反应。
王少东从自己的父亲王富民的眼神里面看到的,是轻视,甚至还有点鄙视。
“我说儿子,你整天别想那些有用没用的,咱们养鸡的好好养好自己的鸡就行了,鸡粪还担心处理不了?那些种苹果的巴不得要咱们的鸡粪呢。”
旁边刘玉江的老婆眉头紧皱,看着王富民说道:“富民大哥,你还别说,这个鸡粪养鸡呢,确实可行。我娘家就是包池塘养鱼的,平时鸡舍里面的鸡粪啊,都撒到池塘里面,那些鱼长得可好了。”
听到旁边有人支持自己儿子的说法,王富民张着嘴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玉江婶子,鸡粪养鸡真的可行吗?”
听到说旁边竟然有行家,这可让王少东有点喜出望外了。
“可行,完全可行,鸡粪完全可以替代鱼饲料。鸡粪里面含有很多未消化的粮食,可以直接当做鱼的饲料,而且鸡粪肥料也可以让池塘里面的水草长得更茂盛,变相地也增加了池塘里面的鱼饲料,养鱼用鸡粪是很划算方便的。”
王少东高兴地拍了拍手,说道:“太好了,爸,既然鸡粪能养鱼,那咱们把吴家峪子那条山沟拦起来,拦出一个大水库,下一步咱们直接用咱们的鸡粪在那水库里面养鱼多好啊。”
旁边苏玉龙的老婆听明白了王少东的想法,点着头说道:“富民大哥,你看这侄子,果然有头脑啊。”
然而这时候王富民却皱起了眉头:“把吴家峪子拦起来?那得多大代价啊?”
王少东保守估计,把吴家峪子那条山沟拦出一个水库,最少得花二十几万,但是一道拦河坝就可以拦出一个三百多亩的水库,也是很划算的。
更重要的,吴家峪子虽然是山沟,但是山沟下游地势比较平坦,出口窄,修建水库的成本并不很高,修成水库之后,浅水区面积大,平均水深不到七米,最适合放养四大家鱼的同时再在浅水区种植莲藕了。
更主要的,吴家峪子两边很适合发展水果林业,而现在承包吴家峪子的刘玉江和苏玉龙两个人的老婆,就在王家打工,下一步转包的事情也比较好商量。
整个吴家峪子面积一千三百多亩,其中山地面积一千亩,山谷平地面积三百亩,因为每年山洪暴发之后山谷平地都会被淹,所以这些地方也没有人愿意种地,一直被刘玉江和苏玉龙两个承包着,三年里面有两年没有啥收成,剩下那一年,收获也很少。
渐渐的,刘玉江和苏玉龙两个也死了从这山沟里面发财的心,山上种的果树也不管理了,跑到外面打工去了。
头几天苏玉龙和刘玉江回来过几天,不过这几天,又跑到南方大城市里面去了。
“二十万左右吧。”
听到王少东的估价,苏玉龙老婆使劲咽了口唾沫。
二十万,敢喊二十万,这说明人家王家有这个钱呢。
村里面现在都传开了,说是王家因为高考那件事,最少得了上百万的好处。反正高考那件事请,村里是越传越离谱了。
一下子,王富民成了桃花岭村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王富民也咽了口唾沫。
家里的钱总共三十几万,现在基本上都投在养鸡场这边了。2万4千小鸡,就算是鸡苗和饲料便宜了,但是一只鸡到出栏投入10块钱也是有的。也就是说,这2万4千小鸡到出栏的时候,最少得投资24万。另外,上两套笼养鸡设备,花了6万8;再加上另一个大棚里面的两千鸡,基本上王家手里的钱都投进去了。
钱就这么多,都投到养鸡场里面了,哪里还有什么钱投资搞什么水库啊。
再说了,这个鸡,桃花岭村老百姓可是祖祖辈辈都养过的,可是这鱼,可就没有几家养过了,能不能赚钱,容易不容易养,这些还都两说着呢。
“去去去,净说瞎话,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钱。”王富民连连摆手。
王少东见父亲这样说,吐了吐舌头,然后笑着说道:“爸,我跟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呢?”
而实际上,在王少东的脑海里,一个规模化复核生态农业公司的雏形,正在慢慢形成。
王少东从父亲的眼神里面,看到了迟疑,而父亲迟疑的,恐怕只不过是投资建水库的本钱罢了。而这些,到了年底,王家养鸡场卖了鸡之后,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第0074章 山里的秋收()
建水库的想法暂时还不能付诸行动,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因为马上进入农忙季节,雇工不好找,同时山沟里面雨水说来就来,好不容易修好的拦河坝要是被山洪冲了可就让人看笑话了。
修拦河坝建水库这件事,得等到转过年头地里化冻之后的春天。
一百五十来米宽的拦河坝,工程不小,大约需要两个月的工期。二十万是王少东估摸的造价,具体说转过年修拦河坝究竟花多少钱,他自己也没个准儿。
修好了水库,反正以后吃鱼就方便了。
至于说种什么果树,王少东心里也有了个大体思路。
秋收时节到了,桃花岭村平均每人有一亩半的水浇地以及一亩八分的山地。
水浇地土地肥沃,旱涝保收,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而山地则主要种植花生、地瓜等抗旱作物。
桃花岭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只有四百多,十年九旱,原先这个地方是非常贫穷的。
解放前,鲁中当地灌溉水利几乎没有,全部土地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然后又因为过去种植技术和种子都不行,所以当地老百姓一年到头能吃饱饭的不多。每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桃花岭村周围几个村子便会有大量的穷人到外地去乞讨。
后来解放后,政府发动当地老百姓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这才让各村都有了水浇地,种上了小麦和玉米等高产作物,然后老百姓才能有了饱饭吃。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发生的,王少东并没有经历过。
农忙开始,王家那四亩半水浇地里的小麦玉米和五亩半的山地里的地瓜都要收,而家里面养殖场这边更是离不开人,所以到了农忙之后,王家的人手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种地上,王少东毕竟体力和经验方面都比父母差了许多,所以农忙一来,王少东便被留在家里负责照望着五个大棚里面的鸡仔,而他的父母,则急急火火得到地里收庄稼去了。
秋收是从掰玉米开始的。麦子已经在夏天小满节气以后收割完了,麦地里面全是麦茬。
玉米收完之后,接着高粱、谷子、地瓜等等的都要收获。高粱和谷子不是家家都种的作物,但是地瓜是桃花岭村村民们都种的作物。
原先穷的时候,地瓜是充作粮食来食用的,现在大家玉米白面的都够吃的了,地瓜种植了主要用来喂猪或者直接卖掉换钱。
山地贫瘠,不适合种植其他的农作物,但是红薯这种作物却很好的适应山地的环境。
倘若没有明末1593年的时候从吕宋引进的红薯,恐怕桃花岭村这片土地上到现在还是荒无人烟。
看着父母到地里每天辛劳的劳作,而自己则每天清闲得在几个鸡舍走来逛去的,王少东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父母两个人种植十亩地,实在是太辛苦了。
不过,这种情况明年就会有所改变了。等到明年的时候,自己成立了生态农业公司之后,家里面这十亩地,完全就可以由公司的员工去负责春种秋收的工作了。
从每年的九月中旬一直到十月底,都是玉米秋收的时节。然后玉米收完之后,家家户户又开始忙着切地瓜。
地瓜是根茎作物,含水分比较高,不适合保存,然后老百姓便发挥自己的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