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御弟-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祖是沿海渔民信奉的神祗,渔民们认为妈祖在他们出海的时候,能保佑他们平安。
  妈祖并不是天上的神灵,而是莆田县湄洲岛的女儿,原名林默,二十八岁离开人世后,化作神祗保佑出海的人们。
  “这里人都说,妈祖很灵,出海前拜了妈祖,一定能平安回来。”跟着进来的沈洁插嘴道。
  从宋朝起,人们开始建妈祖庙膜拜,直到现代,出海前拜妈祖的传统仍然盛行着。
  朱隶闻言心思一动,问道:“郑大人现在在哪里?”
  “大概上船了,我们回来时看他到往海边走。”沈洁说道。
  “我去找他,燕飞回来了让他上船找我,今晚我们不回来了让侍卫守好门,注意安全。”朱隶边说边走了出去。
  ***
  为了便于管理,大部分人仍然住在船上。朱隶上船后很快在三层的海图室找到了郑和。
  “三宝,出来一下,有事跟你说。”
  郑和放下手里的东西,跟着朱隶走了出来:“什么事?四哥。”
  “沈洁说她们在妈祖庙见到你了。” 朱隶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向二楼主船舱走去。
  郑和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从小就知道妈祖,我们那里的人也很信奉妈祖,上岸见到妈祖庙,就去拜祭了一下。”
  “我在想既然大家都信奉妈祖,不如趁着我们这段时间没事,给妈祖造一个大庙,重塑金身,保佑我们此番下西洋能一帆风顺。”朱隶停住脚步,望着郑和认真地说。
  以前只有人到过南洋,对于西洋人们非常陌生,况且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大海的习性,看似平静的大海,下一分钟就可能掀起滔天巨*,将人和船吞噬的无影无踪,人类在大海面前,渺小的犹如一粒灰尘。
  从刘家港到这里,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不过两个多月,就有很多人产生了惧怕心理,逃走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给大家一个信念,让大家觉得虽然海上航行危险,并不是有去无回,逃兵的事件会越演越烈。
  怎么说服大家此行能平安地去,也能平安的回来,朱隶已经想了好几天了。
  石小路的几句话,让朱隶想到了借助妈祖稳定船员心理的办法。
  “建妈祖庙?!”郑和也诧异地站下了。
  “你觉得如何?”
  “好啊!真是太好了,谢谢四哥。”
  郑和的一句话,将朱隶造愣了:“谢我做什么?”
  “妈祖长得很像我的母亲。”郑和也有心重建妈祖庙,但他的想法却与朱隶的大相径庭,朱隶一提出来。郑和脱口而出,说出口才觉得不好意思,低声解释道。
  “哦?像你的母亲?”朱隶也去过妈祖庙,在朱隶的眼中,妈祖确实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
  朱隶并不在意郑和的想法,他知道郑和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对母亲和家乡的东西都有一种深深的怀念。
  “一会燕飞来了,让他起草一份奏折,快马送往京城,请圣上为妈祖赐个封号,做我们就做大一些。”朱隶忽然来了灵感,拍拍郑和的肩膀道。
  “赐个封号?!”郑和闻言一阵激动,他真有些当妈祖为自己的母亲了。
  “今晚我们就把这件事情详细地计划计划,明天动工。”朱隶正说着,看见燕飞敏捷地跳上甲板,向他们走来。
  ***
  建一个大的妈祖庙,同样是沿海渔民们多年的心愿,只是官府对妈祖不重视,打鱼的都是穷苦百姓,实在拿不出钱来兴建庙宇,建庙之事一直未能实现。
  船队准备兴建妈祖庙的消息一经传开,沿海的百姓一个个奔走相告,喜笑颜开,比过年还高兴。
  召集工匠的告示刚贴出来,立刻有近千人前来报名,有些人提出不要工钱,只要管三餐就行。
  住在太平港的一位富商听说要修建妈祖庙,决定捐献一些木材,朱隶当然不差哪几个钱,但兴建妈祖庙本身就是为了制造声势,捐献这样的事情不仅不能拒绝,还要大力宣扬,因此特别举办了一个排场很大的捐赠仪式,那富商没想到自己的一点捐献竟然搞出这么大的影响,不禁喜出望外,更额外地多捐了很多东西,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
  一位外地的商人也东施效颦,想捐献木材,便雇了一条船,装满木材送往太平港,不料途中遇到了风浪。当时船身倾斜得很严重了,如果继续倾斜下去,必然翻船。
  就在这时,船体忽然变沉了,又缓缓地恢复了平衡。
  当这艘船终于平安抵达太平港后,船上的船员们异口同声地说:“当时妈祖就站在他们船的前方,悬浮在海面上,使用法力,才让船慢慢地平衡。
  朱隶摆出一副极为认真的样子,边听边不时地发出声声感叹,其实他看了一眼船和木材,已经明白其中的缘故。
  商人捐赠的木材早已砍伐多年,一直闲置着,几年下来,木头中的水分流失了很多,木头很轻。
  遇上风浪后,大量的海水涌进甲板,一点点渗透到木头中,使得木头变沉了,船重量也随之增加,慢慢恢复了平衡。
  妈祖保佑木船的事在沿海一带传得飞快,朱隶闲下来去茶馆喝茶,十个茶馆竟有四五个在讲述这个故事,遂心中一动,一个绝妙的主意陡然形成。
  ***
  一个半月后,妈祖庙在太平港落成,朱隶同时也收到了永乐帝的圣旨,封妈祖为天妃娘娘,永乐帝还做了一件让朱隶也颇感意外的事,京师也将修建一做妈祖庙,供奉妈祖天妃娘娘。
  ***
  妈祖庙的落成和赐封仪式在同一天进行。
  这一天艳阳高照,百姓们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像是迎接盛大的节日一般。
  船队里除了少数执勤的水手留守外,其他人都允许上岸参加典礼,南狮向来是南方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朱隶一口气请了六支南师队伍,喧天的锣鼓声震耳欲聋,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新落成的妈祖庙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更有十多个说书艺人,分在几处,声情并茂地讲着有关妈祖的传说故事,这些人都是朱隶找来的,那天听到茶馆里人们互相之间传递消息,朱隶豁然想道,口口相传,是散布消息最快捷的方式。
  小商小贩也非常凑趣地做了许多妈祖形状的泥人、布偶、糖人等,向众人兜售,生意火得连他们自己都感到吃惊。
  “感觉你现在真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了,一个小小的传说,居然被你炒到了如此高的地步。”沈洁望着热闹的人群感叹道。
  “还没完呢,我准备在经过的所有国家中,都兴建妈祖庙。”
  “妈祖庙远播海外,原来是你干的。”沈洁回头望向朱隶,在现代,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有妈祖庙的遗址,信奉妈祖的人遍布世界各地。
  “不是我做的,是他做的。”朱隶望着台上主持揭幕的郑和说道。
  虽然朱隶是本次远航的最高指挥官,但仅限于船队中,对外,郑和是出使西洋的钦差,抛头露面的事情一律都由郑和负责,这是朱隶的主意,对西洋的情况一点不了解,藏一手总是小心没大错,而朱隶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尽可能少地在历史文献中出现。
  ***
  永乐四年一月十二日,停泊了两个多月的船队终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太平港,开始了真正的西洋之旅,他们面前的第一个关口,将是台湾海峡。
  台湾,史称东番,它东侧与大陆之间的海峡,称为台湾海峡。
  据说因为台湾海峡的得名,就是源于的其海面上台风频繁。对于庞大的船队来说,台湾海峡将是第一个考验船队船体性能的海域。
  第169章 落难王子
  如果说前一次风暴是对船队的一次演练。这次风暴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对战,台湾海峡没有辜负它的盛名,朱隶也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排山倒海。
  滔天的巨*从海面上冲天而起,足有二十几层楼高。迎着船队铺天盖地而来。宝船似乎要撞上巨大的水墙。
  朱隶不能算胆小的人,这种巨*虽然没经历过,穿越前电视电影却也没少见过,可身在其中,也紧张得掌心出汗。
  舵舱里站了五、六个人,掌舵的是朱隶在福建太平港花重金聘请来的船长老柯。在福建沿海,不知道地方父母官尊姓大名的渔民大有人在,可不知道是老柯是谁的渔民,恐怕五岁以上的人找不出一个人来。早在一年前,朱隶就专程到福建的长乐见了老柯一面,谈好了一年后聘请老柯为船队的主舵手,随船队下西洋。
  老柯看上去满面风霜,其实还不到40岁,在海上摸爬滚打却有三十多年,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船长,遗憾的是不到40岁时在一次海难中永远地留在了大海的怀抱。
  朱隶找到老柯之前,老柯自己有一个船队,来往于福建与南海之间。对于这段航线的每一块礁石,老柯都如数家珍,朱隶把他弄到船队来,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朱隶和燕飞一左一右站在老柯的身边,深沉的目光注视着舱外滔天的巨*。
  宝船在海浪上起伏不定,忽上忽下,老柯的双手稳定的扶着船舵,双脚如钉子一般钉在船板上,朱隶和燕飞双手背后,任凭船身摇晃,双脚也纹丝不动,老柯看在眼里,面容上没有丝毫变化,心中却佩服不已,当初朱隶去找他,他一眼就看出朱隶是个没出过海的雏儿,这么大的船队归他管理,心中很不服气,出航这一个月下来,不得不在心中越来越佩服朱隶这个人,今日一见,心知朱隶身边的燕飞,也决不是个简单的人。
  同样能在舵舱里站得稳稳地,还有升哥和老乌贼,只是老柯、朱隶、燕飞三人如脚下生根,面容虽然凝重,却看不出为稳住重心有多么吃力。升哥和老乌贼就不一样,似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脚下,郑和虽然坚持着没有离开舵舱,但早已找个地方坐下,尽管比朱隶等人差了很远,但比起船上绝大多数的第一次出海的船员来说,郑和已经表现得非常出色。
  经过了一夜的风浪,宝船和它的船队终于禁受住了考验,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时候,63艘船全部穿过了台湾海峡,风浪渐渐平息,大海再度恢复了平静。
  除了晕船造成大批船员不适外,船队并没有多少损失,龙江船厂交出的这份答卷,非常圆满。
  朱隶和燕飞并肩站在甲板上,望着初升的朝阳洒向海面的粼粼波光,长长地出了口气。在老柯的眼中,不管多大的风浪,他们两人都神情泰然地站在老柯的身边,其实朱隶和燕飞自己辛苦自己知,为了能牢牢地站在船板上。两个人几乎耗尽了内力,千斤坠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四、五个时辰下来,感觉两条腿都发虚了。
  “王爷,贤国公,小的在甲板上发现了这个。”一名水手拿着一个小盒子递到朱隶的面前。
  朱隶好奇地接过来,那是一个很精致的小盒子,盒盖做得严丝合扣。
  “在哪里发现的?”朱隶问道。
  “那边。”水手抬手向船舷边一指。
  朱隶低头看了一会手中的小盒,递给燕飞:“不像是船上的东西。”
  燕飞仔细看着:“看这做工,不是我们中原物品。”
  “哦?”朱隶拿回来,“图案也不像中原的东西。”朱隶说着双手轻轻用力,竟把盒盖打开了。
  盒里放着一个油纸包,由于盒子密封比较好,盒子里没有多少水。
  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张的地图。
  “藏宝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