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一个大生意和做一个小生意,费的口舌往往是一样的,不要认为小生意好做就选择它,很多时候两者花的工夫一样多。是否做一件事,选择的标准不应是大小,而是看自己是否适合。
中央电视台的许多主持人都是从地方台跳去的,当年他们在地方台时,当地的观众也没有觉得他有多么出众,多么了不起。但去了中央台,渐渐就气度不凡了,如果再返回地方,与过去的同事同台主持,真的就不一样了,让人刮目相看。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潜质,你所面临的挑战越大,对自己的潜能挖掘得越充分,就越可能有非常的建树。一个人的思维和气质常常是由他所从事的工作打磨而成的,并非他刻意如此,而是每天所接触的人和事,每天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培养出了一种个人风格。
环境会给每个人打上烙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不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是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改变的。当别人认为你是重量级的人物时,他的态度谦卑,你就不知不觉气宇轩昂,而当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无足轻重,你自己要么畏缩,要么激愤,都难有大度雍容的感觉。
人生如同一场戏,既然都是唱,都要花费同样的力气,还不如选个大舞台、好角色,痛痛快快演一场。
敢于反潮流
人们常说,要顺应潮流,似乎顺潮流才是活路一条。而实际上,顺潮流者往往只能随波逐流,真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恰恰是反潮流的。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一条,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经济也难免有高峰和谷底的运行周期。一个潮流来了,搅起无数的泥沙和泡沫,看上去热闹,而实际上鱼龙混杂,风险极大。
股市上人人都知道高抛低吸,但指数越是走到高点,追买的人越多,为什么?就因为他们认为上升已经成为趋势,涨了还会再涨,他们认为这就是潮流。但每次被套得最惨的,总是那些在浪尖上入市的人,也就是顺应潮流的人,潮流一旦到了顶端,就该跌向深谷了,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转折,并不是每个追赶潮流的人都能看清。
事物都有一个孕育和发展的阶段,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上升的初期是最具潜力的,但却不为常人所认识,等到了鼎盛,到处沸沸扬扬的时候,形势也就该急转直下了。追赶潮流的人,往往是追到了这样的节骨眼上,等你好不容易站上浪尖,却是泡沫破裂一场空。
纵使形势没有这样惨烈,但随着参与的人增多,竞争加大,平均利润下降,后加入的人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追赶潮流,头遍汤已经被别人啖了,后面难免兑水,你就是能够挤进去抢得一碗,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很难养得你肥头大耳了。
潮起之时,一般人很难追赶得好。同样潮落之时,浪中之人也很难把握大局。
经济低潮了,生意难做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随波逐流,要么惯性地做,用老方法应付新形势,要么干脆收拾刀枪,休养生息,以为等熬过了这一关,经济形势好转了,自然会回到调整以前的美好状态。
其实“波浪式前进”只不过是描绘事物的一种运动方式,而运动的主体是时刻在变的,波峰肯定还会来,但这波早已不是那波,每一个时期经济的特点都不一样,你如果死守着旧有的经营模式,即使等来了新的经济高潮,但经济的增长点和运作模式都已发生变化,你仍然抓不住机会,仍然赚不到钱。
曾经风光的只是历史,如果在低潮中不能积极地调整自己,超越自己,走到潮流前端,那么即使高潮到来,你的处境也不会有所改变。
长江后浪推前浪,尽管浪头在不停地涌,但每一浪都会淘汰一大批人,下一个浪潮就该由新人主宰了。而这些新人,正是那些先潮流甚至是逆潮流而动者。
成功靠日积月累
歌星复出,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不管当年曾是多大的腕。人走茶凉,凉都凉了,就算你回来把它烧热,味道也不行了。
一是观众冷了。现在新人多的是,谁会永远惦记你!
二是你自己也冷了。没有了上台的压力,就算每天还能在阳台上吊吊嗓子,那也是票友的感觉了。可有可无,可唱可不唱,哪来的激情可言?不仅是技艺生疏,激情丧失,圈内的格局也随时在变,你没有同步地变,等你回来,已经落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当年可能令人疯狂,现在再做,恐怕就恶心了。
无论如何,只有挺住,撤了就别想回来!
这是一种意志的较量。一个人做一次富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富人。
某个演员成了国际巨星,你以为她是靠哪一部电影成巨星的吗?媒体无话找话,探讨谁将成为某人第二。就单个镜头单部作品而论,比她漂亮且演技高超的人多得很,但都如过眼云烟,她的地位无人能撼。
巨星就是巨星,巨星的地位不是哪一部电影缔造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可以捧出来的,她是由时刻不断的创作,时刻不断的新闻,时刻不断的影响力造就出来的。巨星的产生其实不是核爆炸,而是水滴石穿。艺坛天天爆炸,只能产生许多新人,而要迈上巨星的宝座,确实得日积月累。
靠轰动靠包装只能产生小明星,真正的巨星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工作,持续不断地发散魅力。
人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抗击打能力!谁经得起打,谁就笑到最后。
可以说,富人是被打出来的,每个富人身上,都曾经伤痕累累。人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智力,而是精神,每个富人的奋斗史,都会证明这一点。而穷人要想成功,也要有挨打准备。要努力,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放弃比抓住更难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说起来容易,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可能会把原因归结为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想持股十年,不是有病?!
其实,中国股市的毛病,并非只有中国才有,美国一样有“安然事件”,一样有“网络泡沫”,投资者一样套得很惨。做了一辈子股票的巴菲特,并不是随时都在买卖股票。最近十年直至“9·11”之前,美国股市走牛,一片莺歌燕舞,多少人大把大把地买,大把大把地赚,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以至于被一些人视为“过气股神”。然而,当一连串的打击把美国股市推入深渊,不少人血本无归时,巴菲特却以他的稳健投资避免了损失,在别人哭天喊地的时候,他还在稳稳当当赚钱。
生姜还是老的辣!
他说,这几年他几乎没有买进新股票,因为他还没有发现值得买的。以美国股票的数量和质量,挑出一两只值得买的股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他却偏偏选不出来,可见他的标准之高,眼光之毒。既然准备持有十年,就必须要有绝对把握,没有绝对把握,他宁可不做。
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决心。
现在都说人心浮躁,根本原因就是欲望太强烈,向往的东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70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诀。
不要瞧不起小生意
很多穷人瞧不起小生意,但很多富人恰恰是做小生意的,只不过他做的不只是一个小生意,而是N个小生意的总和。
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是做猪饲料起家的!城里人别说是养猪,就是看一眼猪,都会觉得邋遢。猪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所以猪只有变成肉了,新鲜干净地摆在市场上,才能被城里人正视。至于从猪到猪肉的过程,有格调的城里人是不屑于关心的。但是就在这个他们正眼也不瞧一瞧的行业里,却诞生了一个亿万富翁,雄踞在富豪榜首。
世界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是沃尔玛,世界最大的快餐店是麦当劳,他们每天的销售额数以亿计,但沃尔玛每天要卖多少的针头线脑,麦当劳每天要卖多少个汉堡鸡腿,才能堆积出那样巨大的财富呢?不要以为你只是喝了一小瓶可乐,你那一两元的消费,相对于可口可乐的亿万资产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却是绝不能忽略不计的,他巍峨的财富大厦,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1元2元垒成!
生意无大小。
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就不是生意人,尽管每天和商品打交道,也只是个消费者。
消费者常常根据消费的经验,将生意分成大小等级,以为那些投资少、单价低的生意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的必定是大老板,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贩。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决定的,当绝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房地产这个盛产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饲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中,却出了真正大腕级的巨商。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庞大的群体,农民的需求,也是最大的需求。农民虽然卑贱,但农民的钱也是钱,含金量一分不少。所以那些瞧不起劳动人民的人,不仅是缺少人文精神,也缺少财富眼光。
富人对穷人的关怀,其实往往并不是出于良心,而是出于智慧,他看到了穷人不仅是劳动力,还是市场和资源,爱穷人就是爱自己。
发现大需求,才能做成大生意。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不就是吃喝拉撒这些小事?越小的事越不能忽略,一泡**也能憋死英雄,不信你试试,不让拉**了,谁都不行!而谁要是能让拉不出来的人拉得出来,让拉得出来的人拉得轻松愉快,他一定能发财!
节约是种美德
穷人节约往往是迫不得已,富人节约就是有意识了。很多企业家都有节约的习惯,这恐怕不是巧合。
日本三菱财团创业者岩崎弥太郎是个神话般的人物,在明治时代,日本海运由他一手独占,财力可影响整个日本,号称明治时代财界第一人。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岩崎在公益、慈善事业上相当慷慨,自己的生活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