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真的要丁一自辩,那就是表明了一个态度,粗糙地说,和后世各大国反贪部门请官员去喝茶喝咖啡,要求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了。基本就是掌握了干坏事的证据,除非能推翻这些证据,要不就是有罪。
于谦也上前奏道:“臣附议。”有了这么几位带头的大佬,附议者就更多了。
连王佐这些丁一的死忠党羽的声音,基本也被淹没,因为他们品级太小,站得太后面了。
而杨善、许彬这些站在前头,都没有和以前一样,去为丁某人出声。
无他,因为舰队所带着的信函,已经比揭稽的奏折还要早上一天到达,而兵部、吏部都还压着丁一的信函,但信里,要奏请王直、许彬、杨善随舰队西征的事,朝廷大佬里私底下都是知道的了。
阁臣商辂这几日是生了病没法上朝,而许彬和杨善那是恨得咬牙切齿吧,不说打仗会有伤亡,这出海,就是跟流放一样啊!这年头可没人向往西方社会的,跟着丁一搞立宪秘约,结果到现在也没动静;跟着丁一搞夺门复辟,龙椅上是换了人,可丁某人来个不以夺门为功,又扯上首辅和把握相权的于谦,结果政府上结构也是稳定的,杨善、许彬谁也没得了一丁点好处,现在丁某人自己发疯罢了,还要拖上他们去流放万里之外!他们哪里能对丁一有什么好感?哪里还会去为丁一和朝廷大佬扛?要一扛上,于谦、王翱把折子一递,得,都随丁某人去海上飘吧。
所以,一时间要求丁一自辩的呼声群起,并且朝臣开始他们的磕头战术,就是皇帝不答允,他们就要来长跪不起来。
“为何要如晋自辩?”英宗的脸色很不好看,坐在龙椅上,冲着下面群臣问道,“设立八大处,当初也是经过部议,内阁票拟的旨意,也不是朕下的中旨,这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又成了冗官之举?内阁和诸部院,于国事如同儿戏么?”
这让朝臣集体性失语了一阵,因为的确旨意下去也就个把月,所谓朝令夕改,莫过如是了。就是一县知县,也不能这么搞,别说诸部院和内阁。而且英宗这皇帝可不比景帝,谁发作的时候,他是不会低头的,特别是夺门复辟之后,因为丁一的缘故,英宗并没有为徐珵和石亨所胁的情况下。
但是,朝臣是什么?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啊,丁一如果推行官绅一体纳粮,那就是挖他们的根。这八大处,发展起来的话,他们是可以预计得到的,广东必定将和广西一样,到时不愿一体纳粮的人,只怕“侯大苟”就会从广西杀到广东来,也说不定,反正到了现在,如同都督张辄在朝廷公文上,是统领大明第一师一样,侯大苟也依旧在造反,只不过是说被压缩到大藤峡一带,但过了这么久,已经有人开始猜测,侯大苟是否依旧在造反呢?
所以他们很快就接着喷:“圣上慎言,若于国家社稷有害,当断则当,臣等薄名安足挂怀?此事前不曾行,如今看来,当时是臣等议得差了。”就差嚷出吾等爱名更爱真理了,这些朝臣,学的道德文章,所谓官字两张口,便是如此了。
英宗气极反笑,点头道:“若是如此,近来首辅与大司马提及的立宪之事,若是立宪之后,又觉不妥,是否也是随时想改便改么?”
于谦听着立时上前一步就开喷:“立宪是为国本计,安能与这军镇小衙相提并论!圣上慎言!” 王翱更为喷得狂烈,“立宪之计,也自当于先做试行,方能定下章程,否则为何延至今日而未定?这八大处之弊,便是当时不曾实地试行,忠国公也算是验出此法不适于国朝了!此时革之,善莫大焉!”
这根本就不要丁一自辩了,直接就要求把八大处革除,甚至还认为诸部院内阁都没错,没试点啊,现在不就是试点发现问题了么?立宪也是一样的,得推敲好才能弄。要不然夺门那夜就搞了,为什么要拖到现在?这是连皇帝一并也喷了。(。。)
ps: 据说从今天开始月票加倍呀
第二章 远航(十)()
奉天殿上此时如果坐着的是景帝,大致就不会坚持下去了,因为他的性子并不擅于跟朝廷大佬直接对扛,就算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他也会通过贿赂朝臣之类的桌下交易、暗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顶》《点》 。w。
但英宗却就不是这样的风格,他信重王振就是信重得二十万大军都玩没了,谁来劝都没用,这自然不是说他对,而是说性格如此;他觉得石亨随便出入宫禁触摸到了底线,他就敢直接要求石亨以后无通传不得入。
所以当于谦和王翱开始连他一起喷时,英宗也怒了,冷笑道:“朕看着,现时这都察院,似乎也不足以整肃朝纲,不若恢复祖制如何?‘挂书牛角田头读,且喜农夫也识丁’当能整肃吏治啊!太祖年间,这吏治却是远比现时好得多!便如诸卿所言,立宪是为国本,自然也得多推敲为上,便恢复祖制试试看,有何不可!”
一时之间,奉天殿就静了下来。
祖制?祖制是会死人的啊……不,严格地说,应该是官员之中会出现大量死人,一般百姓倒是不见得有什么事。太祖年间,也就是英宗说的“挂书牛角田头读,且喜农夫也识丁”可是允许百姓扭送贪官上京的,严格规定 “虽无文引,关津也要及时放行,毋得阻挡。”并且是“其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有个叫陈寿六的就真干过这等事;然后贪污六十两,杀头不说。还要剥皮实草——在各府州县及卫所衙门左首供祭祀的土地庙举行,贪官被押至土地庙枭首挂在旗杆上示众,再剥下尸身的皮塞上稻草。摆在公座之右以警戒后任。因而当时土地庙得名为“皮场庙”。
这年头,只怕整个大明,也就于大司马毫不在意吧?整个大明,六十两的标准,大体所有官员除了于谦,全都可以剥皮实草……
于谦又不是二愣子,不会因为自己不贪。就开喷说:剥皮实草谁怕谁!搞就来搞吧!
所以于谦听着这时只说了一句:“臣问心无愧。”然后就退下了,他只能代表自己,证明自己。至于同僚,于大司马又没瞎没聋,哪里会不知道?天下当官当到他这样,还要喝劣茶的。也就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嗯。于廷益,朕是信得过你的。”英宗坐在龙椅上,环视群臣,却是微笑着问道,“还有谁?若是众卿都如于廷益一般,敢说出一句问心无愧,朕便派厂卫下去,厘清诸位田产物业。公诸于众嘛。如晋当时曾与朕说过,但凡官员财产来源不清白者。必为贪污无疑,朕觉是理,也不用他人举报,只教卿等能说明这财物自何处来,便不算贪污,如何?就按这一条,京师的朝臣先行作个表率……”
说到此处,英宗就没再往下说,因为他是皇帝,自小被当太子养的皇帝,他知道到哪个点就该停下来,看着王翱默然无语退下了;陈循也沉默在退回朝班之列;后面一个个刚才跳得欢快,吼得青筋勃起的御史也退下了,英宗也就没有接着逼迫下去,笑了笑道:“卿等以为,广东左布政使上的折子,当如何处置为宜?”
这时于谦、陈循、王翱等人就都不出声了,后面那些御史自然看着大佬不出头,皇帝又要搬出祖制,便也都是望向自己脚尖;王佐那些丁一的党羽,一时倒也没有什么腹稿,并且他们也知道自己份量不够,一出来说个办法,等于树个靶子给别人打,反倒给丁一添堵,所以也就没出声。
倒是杨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走出来,奏道:“臣以为,此事由运输处起,不如着运输处首领官自辩……”这就整个性质不同了,跟要丁一自辩的概念全然是不同,就是坏了也不过是运输处的首领官的问题。
英宗当即拍板:“朕允了,自辩状子交至忠国公处,若运输处有错,由忠国公酌情处置;若布政使司有错,则由忠国公会同提刑按察司一并依律审理,四品以下官员,自行处置便好,内阁拟一下旨意……”然后就冲着身边太监示意,可以喊退朝了。
这时王翱恨恨盯了杨善一眼,却就再次冲出来:“臣有本禀奏!”
如果这是皇帝所谓乾纲独断的话,王翱等人倒也就罢了,挟着方才之威,英宗说什么都好,朝廷大佬们都是愿意认一回栽的。但杨善跳出来起这个头,那么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态度,明确表示他站在丁一队列的态度,与这些弹劾丁一的朝廷大佬对峙的态度。
杨善都表达出这样的态度,那吏部的天官,自然也就不必要为他藏着掖着了,王翱当即就奏道:“吏部接着忠国公所呈上来的信函,却是说极西之处的大秦派来使者求援,这从汉时就与我华夏有过接洽的古国,也被狄夷所侵,危在旦夕……忠国公认为若是不理会这事,已是山河飘摇的大秦,尚能遣使来求援;据说水师远远强过大秦的奥斯曼国,东来只怕是迟早之祸!不若出兵西征,若是力所能及,便扶援大秦也无不可;力不能及,至少观察奥斯曼国的军兵战力,大明也好有个计较……”
英宗皱了皱眉头道:“这事怎么会递到吏部去?”他自然早就收着丁一的奏折,只不过按着丁一所请,等着下面部院来提出罢了,不过做戏做全套,英宗这大忽悠演起来,就跟他真不知道这回事似的。
“忠国公是因西征军缺乏官员为由,致信来向臣问计,臣愚钝,以为忠国公所提几位,皆是老成谋国的干城……”接着英宗自然问他是谁,王翱也很配合地把丁一点了名的太常寺卿许彬、光禄寺卿杨善、吏部老天官王直都报了出来。
看着王翱爆料,于谦知道自己也得配合了。于是也上前奏道:“如晋也有行文到兵部,说是那奥斯曼人据说比鞑子更为凶残,更铸有三百四十担的大炮。一发炮弹一千五百斤上下,以四海大都督府现时仅有一支陆战旅,恐是去到连自保都不及,所以想从团营、边镇征召志愿兵马,号为志愿军……据说奥斯曼此夷已灭国数十,大有蒙元初年之势……臣以为,若事确实。或是应当派员前去,毕竟如此可怖的火炮,一旦真的东来。大明毫不知晓,只恐不是善计!”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加了一句,“如晋是知兵的。且向来无妄言之事。”
于谦好权好名刚愎自用是有的。但说到清廉和为国事操劳这两点,却是谁也抹不去,当看着丁一说奥斯曼灭数十国,他就认真地推敲起来,现时能给丁一多少兵马了,因为丁一说得很清楚,力不能及,就当观察员。看看这奥斯曼到底有多强,也没有去了就一定要打。但就是这话。才让于谦重视,因为丁一,战无不胜。一个战无不胜的人,一个屡屡以弱胜强,以多胜少的人,都说出这样的话,这事只怕真的不是胡乱来瞎说的。所以尽管他头前说“若事确实”,最后他还是加了后面一句,表明立场。
英宗听着,却就点了点头道:“朕知道了,交付部议吧。”
广州府里丁一却是无法知道朝廷这边的景况,而着实他也无法去理会京师的大佬要怎么搞了,因为他这边跟着揭稽已经开始撕破面皮了,随着年后大明第一师第三旅开始以连为单位,向广东各州府派驻;而朱永又带着他在广西使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