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我就答应你。不过”
我本已雀跃的心又因为他这句“不过”而跌落半空,不觉抱怨道:“先生,您把话一次说完好不好?别总是说半截,让我白高兴一场啦。”
老先生失笑道:“好,好,一次说完。我答应教你吹笛,不过,字也不能不练。”
“那您要怎样?”
“每日必须先抄一篇文章,一定要认真的写,待我检查通过之后,再教你吹笛。”
“没问题,绝对认真,您放心吧。”我毫不迟疑的一口答应。
老先生点头道:“既然你也同意,那我们今天就”
“就开始学吹笛吧。”我赶紧接过话题,冲先生撒娇道:“您看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要是等我抄完课文再教,时间就不够了,是吧?明天吧,我保证明天一定早点来,先抄课文再学吹笛,好不好嘛?”
老先生没辙的摇头叹气:“你这小女子,真是鬼灵精!好吧,今天暂且依你,下不为例。”
我大喜,忙坐到他身边,认真地跟他从吹笛最基本的手法学起。
第33章 学艺(2)()
日子在不紧不慢中溜走,一转眼,我来到洛阳已经月余。
三月中旬的洛阳娇艳醉人,因为全城牡丹盛开,争相竞艳。
牡丹,为我国特产名花,诗经中称之为“芍药”,自古就被尊为花中之王,有富贵花之称,虽能在全国栽培,但以黄河、江淮流域为主。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栽培、赏爱牡丹也盛况空前,不论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对牡丹的热爱都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真正是“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其中尤以洛阳牡丹为最。相传武则天曾于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有牡丹不畏强势,于是被贬至洛阳,没想到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皇帝大怒,下令火烧牡丹,但尽管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而且花朵更大、更艳,于是洛阳的牡丹就成了天下花魁。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牡丹,可现在看这大街小巷都开满了牡丹,满城的姹紫嫣红煞是好看,也渐渐的爱上了。特别是颜色艳丽的,以前觉得艳俗,现在看来反而极有味道。
全国都流行栽种牡丹的热潮,杨老先生自然也不能免俗,那间木屋前院子里种的牡丹花虽然不多,却都是当时牡丹的极品,据说都是别人送的。老先生对这些花都很爱惜,但最钟爱的却是一段像灌木般高的枯枝,不管浇水还是修枝,都是他亲力亲为,绝不让其他人动手。听三娘说,这节枯枝是老先生前几年在春游邙山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盛开着在洛阳难得一见的白牡丹。那白牡丹花型硕大,形如满月,阳光下雪白,月光下银白,纯洁冷艳,浓香馥郁,令人叹为观止,于是老先生就将其移植到当时还在洛阳城的家中。岂料,移栽之后的白牡丹竟然慢慢枯萎,不但盛开的花在几天之内就凋谢,连枝干都逐渐萎缩,慢慢变成一段枯枝。老先生找来全洛阳最好的花匠,也无法使它重新发芽,最后迫不得已又将其转移回了山中,而本就只身一人的老先生也索性就搬迁到了现在的住地,方便照顾牡丹。可几年时间过去了,白牡丹仍不见起色,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老先生却也不气馁,依旧当它是宝贝般的悉心呵护,祈盼终有一日能再开出美丽的花朵。
当我悠闲的穿过满城花香,越过青草小路来到杨老先生的郊外别墅时,老远就看见他又站在那株枯枝面前,躬身仔细观察着,旁边除了三娘,还站着一个陌生的红衣女子。
听到脚步声,杨老先生抬起头,发现到我,于是站直身,笑问:“今日又是何事迟到?”
闻言,我干笑两声,这几日牡丹盛开,我经常都因贪恋于赏花而误了上学的时间,于是乎编造出不少谎言,还要每天不一样,真是让我绞尽脑汁,都快江郎才尽了。于是,立即转移话题:“先生今日有客人,是不是休假一天呀?”
老先生知道我打的什么算盘,却也不揭穿,之微笑着向我招手道:“你过来。”
我依言前行,到他身前站定,还来不及说话,就听那红衣女子开口道:“就是她了?”老先生点点头,我还没弄懂这话是什么意思,就见那女子走上前来,捏捏我的手关节和腰间,又蹲下身握握我的膝关节和脚踝,沉吟不语,半晌才道:“骨骼倒是柔软,关节也很灵活,只是”
“只是如何?”老先生追问,那女子道:“只是体型偏胖,只怕不太适合。”
“是吗?”老先生一脸失望,我忍不住好奇的问:“不太适合干什么?”
老先生没有出声,旁边的三娘替他回答:“先生认为你有舞蹈的天分,本想请名师教导,可惜”话未说完,两人都同时叹气。原来老先生是准备找老师来教我跳舞呀,我恍然大悟,可他怎么会认为我有跳舞的天分?仔细回想,多半是因为前几天在和他逛街的时候,看见有胡人卖艺,我被节奏感极强的乐声感染,一时兴起,手舞足蹈起来。当时只觉得好玩,也没想其他的,没想到胡乱比划这么几下,就被杨老先生认为是有天分,一时有点啼笑皆非。可一想到那女子刚才说的话,心里不自觉的就来了气,什么叫体型偏胖?我很胖吗?心下不快,忍不住出声辩驳:“谁说长得胖就不适合跳舞?舞者注重的是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体型偏胖又有什么关系,胖子还能将胡旋舞跳得出神入化呢!这可不是一个拒绝的好理由,我不接受。”
那女子诧异的看着我,大概是没想到我会说出这么一番有条理的话,半晌才点头道:“小姑娘说得不错,令奴家汗颜。”然后又转向杨老先生道:“老先生果然是有识人的慧眼,公孙佩服。”
什么?我双眼园瞪,有点不敢置信的问道:“公孙?你莫非就是那个以剑器舞名满天下的公孙大娘?”
那女子笑道:“这都是谬赞,奴家何以当得起名满天下四个字?”
我顿时兴致高昂,“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连大诗人都赞不绝口的名家,居然会成为我的老师,这多有面子呀。不禁又看了看旁边微笑的杨老先生,兴奋得不由分说地一把抱住他,在他脸上猛亲几口,又笑又叫道:“先生,您真好,我爱死您了。我会认真的学跳舞的,绝对认真!”
见老先生一脸哭笑不得的尴尬样,公孙大娘和三娘立时忍俊不禁,我却没有注意到,仍然陶醉在喜悦中。
第34章 学艺(3)()
身为唐朝舞蹈界的知名人士,公孙大娘的日程安排得很紧,除了要不断的进行全国巡演之外,有时还会到长安去为皇帝做汇报演出,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时间来教我。所幸我的领悟力还不错,而杨玉奴的身体又适合跳舞,再加上在现代时,多少也向学舞蹈的妹妹偷了点师,因此学得极快,而且时不时地还能想出点新奇的舞姿,连公孙大娘都赞叹不已,夸我天生就是舞蹈家,真够让我汗颜的。
虽然拜杨老先生为师的时间不长,可我却发现他的身份肯定不一般,并不仅仅是洛阳知名大儒这样简单。照理说他隐居在深山野林,而且也申明不再收徒授课,敢来打搅他的人应该很少才对。奇怪的是,这里却经常有人光顾,而且数目还不少。如果来的只是达官贵人倒还说得通,毕竟他教过的学生有不少都在朝为官,来看自己的老师也不足为怪,可偏偏这种人基本上没有,这就很是奇怪了。
唐朝王室弟子本多通晓音律,而唐玄宗在音乐上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其政治才干,史称其“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是一个完全可以称之为全才的人物。由于李隆基的喜爱和重视,盛唐音乐达到历史的顶峰,全国上下也兴起一股学习音乐的热潮。而我所奇怪的,就与此有关,因为到杨老先生这里来的人,几乎都是些玩乐器的。老先生本身是极善吹笛,又在全国崇尚音律的大氛围之下,结识一些同道中人本不算怪事,可如果这些人的来头都不小,就不寻常了。
除去公孙大娘不谈,在经常出入老先生住地的人中,有一个叫贺怀智的人,看起来顶多二、三十岁的样子,名字听起来不打眼,其貌也不扬,可他却在唐朝音乐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贺怀智善弹琵琶,而且喜以石作琵琶身,因其技艺高超,很受李隆基青睐,在宫廷乐队中常处于主宰的地位,还编撰了中国琵琶史上第一本乐谱集,只可惜在宋朝之后乐谱就下落不明。
还有一个叫李谟的,善于吹奏笛子,开元年间号称“天下第一”,李白曾经诗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支简单的笛子,并无半音、和声以及复调,却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其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
这两人算是其中的代表,其他的人也多半是名声斐然,被众人所称道的。有才的人多半恃才傲物,尤其是被皇帝所看重,更是会目空一切,这点我从他们平时的谈吐中就能略微感受到。然而他们全都对老先生态度恭敬,但又不是简单对长辈的尊敬,就让我很是奇怪了。
我对老先生的背景越来越好奇,多次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却装聋作哑的不回答。而杨玄缴肯定是知道内情,但对我却三缄其口。没辙之下,我只有询问三娘,可她刚说出“先生曾是黄”这五个字,就被老先生给借故打了岔,之后就打死也不肯透露半点消息。这样含含糊糊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好奇,可苦于没有人解惑,也只好任它烂在肚子里了。
不过,老先生这里来往的高手多,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一向都对中国古乐感兴趣,否则之前就不会磨着先生要他教我吹笛,这下子一见这么多乐器高手,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整天就缠着先生要他们答应教我弹奏乐器。杨老先生自然是拗不过我的,只好厚着老脸提出要求,虽然那些名家刚开始多少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不好推辞才勉强答应教我,可当他们跟我接触之后,发现我领悟力极好,学得极快,都纷纷对我赞赏有加,渐渐也就变成心甘情愿。这点让我很是得意,有了动力,学起来自然更加用心,于是待在老先生那里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多。
杨玄缴似乎对杨老先生很放心,自从将我交托给他之后,就很少过问,哪怕是我整天都不沾家,他也不发一语。只是在我越来越晚回家的时候,说是担心我的安全,无论如何要小蛮陪在我身边,以防万一。其实,小蛮也不过是个没长大的小孩,而且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真要是遇到了匪徒,恐怕我还得要分心去照顾她,反而不那么方便。不过,现在唐朝的治安状况还不错,洛阳又是西京,杨玄缴自己也是在官府当差的,自是对当下的环境很了解,这样安排的真实原因,恐怕并不出于担心人身安全,而是另有考虑。不过,我也懒得去细思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小蛮也不算累赘,况且让她跟我一起,说不定也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对她今后的发展也有好处,也就没有反对。
于是,洛阳的郊外,每天都能见到两个小女孩早晚来去,一路上旁若无人的嬉笑打闹着,甚是开心。
第35章 重逢(1)()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不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