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忍不住嘿嘿低笑:“那是,正背谁背得出来呀!”
杨玉环登时目瞪口呆,看着她傻傻的表情,我的低笑渐渐变成不可抑止的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泪水模糊了视线,前面的路也看不清了,索性停住身来笑个够。那两人也跟着站定,在一旁愕然的看着我,不时还对望一眼,不知道我怎么突然这么开心。
这一笑可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好半晌我才止住,拭去了眼角的泪水,招呼那两个已经看傻了的小孩继续回家的路。
这唐朝的生活,越来越有趣了。
第20章 远行(1)()
初三那天,我终于见到了杨玄琰已出嫁的女儿。
古时候的人们没有意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再说生存条件也不如现代,所以尽管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也不存在人口过剩的问题。于是不论穷富,只要是有能耐的人家都使劲生,杨家自然也不例外。尽管杨玄琰的夫人年纪轻轻就过世,但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还是生了十个孩子,不过只有五个女儿存活下来。至于现在名义上为杨玄琰长子的杨銛,其实是杨家的远房亲戚,由于没有一个儿子活下来,怕百年之后无人送终,才将他过继为子。
历史书上没有注明杨家其他姐妹的名字,只有她们的封号,虽然私下里我也有问过杨玉环,却被她一句“姐姐就是姐姐,哪还有其他什么名字”给堵了回来,又不可能去向杨玄琰和杨銛二人提问,不过转念又想,名字也不甚重要,反正今后她们在历史中所留下的无非也是封号而已,于是也不再追问。
杨玄琰的长相虽不算出众,但从书房里的那副画像就可以看出,杨夫人生得貌美如花,幸好几个女儿都继承了母亲的艳丽姿容。杨家诸女中最漂亮的,毋庸置疑是杨玉环,毕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只不过现在的她还是个孩子,那张花容月貌也不过是初露端倪,还谈不上让男人如痴入迷。要说目前杨家诸女中最引人瞩目,自当是未来的虢国夫人了。
据史书上记载,虢国夫人排行第三,故史称杨三姐,嫁与裴氏。此女生性高傲,自持艳冶风流,不喜装扮,常浅妆素颜于众人之前,即便是朝见皇帝,也敢素面朝天,因而才有“却嫌脂粉无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说法。而其在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大肆提拔杨家亲眷之后,仗着皇帝的恩宠就日益嚣张、飞扬跋扈,生活上极尽豪奢,再加上生性风流放荡,扰乱宫闱,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间接导致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我一直都对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女人很好奇,尤其是在见到大姐和八姐之后,这两位未来的国夫人也生得极为貌美,让人舍不得挪开视线。一想到杨三姐比她二人都更胜一筹,心里就异常激动,所以一听得管家来报三小姐回府,就顾不得正和我胡吹乱侃的杨玉环,三步并作两步的往大门冲去。
待我气喘吁吁的跑过长廊,正巧看见一个身着盛装的女子步入大门。单单就外貌而言,眼前这女子生得妖冶艳丽,的确比大姐和八姐更漂亮,但比起杨玉环来还是稍逊一筹。不过,她那举手投足间的风情万种,目光流转中的勾魂夺魄,就连不经意的浅笑也媚态横生,却又落落大方,毫无做作之感,那成熟的风韵混合着媚入骨髓的娇态,恐怕没有几个男人见了她之后能坐怀不乱的。这就是虢国夫人了,我的心情一阵激动,登时睁大双眼,目不转睛的盯着她,不由得暗叹,难怪她今后会淫乱宫闱,谁叫她有这个本钱,浪费了多可惜。三姐左顾右盼间,发现我正盯着她,迅即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冲我做手势道:“太真,过来。”
我依言,到了她身前,仰视着她。并不是她过于高大,谁叫我现在是个七岁的小孩,没法跟她平视。
杨三姐亲热的牵起我的手,关切的问:“听爹爹说你前些日子失足落水,病了一场,现下可好了?”
我点点头,她依然牵着我,同往正厅而去,边走边说:“爹爹公务繁忙,少有在家,你八姐又已出嫁,竟是没有人管得了玉环了,幸好有銛儿在,否则真让她铸成大错了。这玉环也太顽皮,但这次想必应该也受到了教育。不过你今后也要多加小心,不会水就要记得远离,知道吗?”
这一番话让我相当诧异,没想到娇蛮跋扈的虢国夫人竟也有如此温柔的时候,心下也有点明白为何杨玉环会在得宠后如此照顾她了,毕竟是亲姐妹。见她还在等我的回应,于是点头道:“我知道了,不会再有下次了。”
杨三姐满意的点点头,倏地顿足,眼看向前方,神色间露出一丝隐忧。我顺她的目光看去,杨玄琰背对着我俩,正在花园里聚精会神的看着什么,背影看起来竟有点萧索。杨三姐叹口气,语音哽咽的低声道:“爹爹年岁已大,还这般操心,不知”
她的话嘎然而止,但我也隐约能猜到,不外乎是时日无多了。不知怎的想到我在现代的父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失去一个女儿的打击,心下顿时黯然。正想间,杨玄琰转过了身,杨三姐立即扬起笑脸,放开紧握我的手,向他福身同时娇声道:“爹爹在上,受女儿一拜,女儿祝爹爹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杨玄琰淡淡的应了一声,随后问道:“就你一人?”
杨三姐娇笑上前,亲热的挽住他的手,边向前行边娇声道:“爹爹又不是不了解您那个女婿,慢性子,凡事都拖拉,还不如”
语声渐行渐远,我看着远去两人的背影,心里突然有点感动,不论日后的虢国夫人会做出怎样的举动,至少对家人的这份关心是出自真心。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与世无争的杨玉环来说,才会容忍她所做的一切,也心甘情愿的承担由此而生出的一切后果。
第21章 远行(2)()
对于我来说,过节的好处,除了可以放大假,还可以吃好吃的。
虽然说在唐朝没有类似飞机之类的现代交通工具,出远门不那么方便,但或许是初来乍到的缘故,就算是逛逛庙会,也让我觉得很新鲜。
走在大街上,杨玉环兴奋的瞧着摊贩们叫卖的新鲜玩意,而我的视线却不受控制的四处搜索着美食。不禁好笑,看来这贪吃的性子,哪怕是穿越了一千多年也改变不了,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我,谁叫这里的东西实在是太好吃了,让我吃起来就停不下嘴。唯一遗憾的就是杨玄琰给的压岁钱不多,还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钱袋里面的铜板全都换成了胃里的小吃。
一旁的杨玉环忍不住讥笑道:“看来,爹爹说得真没错,铜钱还真是身外之物,瞧你一点都不心疼。”
“没错,”我满嘴食物,口齿不清的回答:“你的铜钱是我的身外之物,我干嘛心疼?”
“什么!”她大叫一声,引来过往路人的侧目,却没有察觉,只顾追着我问道:“你是用的我的压岁钱?”在得到了我肯定的回复后,小脸立马就垮了下来,嘟囔道:“你好奸诈,干嘛不用自己的?”
我闷笑道:“别不高兴嘛,你不是说过我俩不分彼此的吗?”
她愣了愣,半晌才讪讪的开口:“是这样没错,可是”还不等她说完,我就插嘴道:“既然是不分彼此,那么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对吧?”中间那句话音极低,周围的人声又嘈杂,杨玉环没有听清,还傻傻的点头。
见她上当,我狡黠的一笑,将手中的食物递到她嘴边,兴冲冲的说:“你尝尝,真的很好吃。”
杨玉环摇头拒绝,见我还不停的往嘴里塞东西,又傻眼了:“太真,你的胃口怎么这么好?一直不停的吃,就不怕长胖吗!”
我满不在乎的说:“长胖怕什么,反正现在不是以胖为美吗?”
“谁说的?”杨玉环瞪我一眼:“你看大街上,可有几人是胖子?”
闻言,我下意识的四下打望,这一看之下也不禁纳闷了。不是都说唐朝人以胖为美吗?可大街上来来往往这么多人,就没见几个胖子。又仔细一回想,才发现在这一段时间里,似乎除了那营养过剩的刺史公子之外,还真没瞧见长得胖的人,反倒像竹竿般的还不少。这些都还罢了,最离谱的是,历史上的杨玉环不就是以胖出名的吗,要不哪来的“环肥燕瘦”,可怎么连她都会怕胖?该不会是因为我这一穿,改变了历史,唐朝人从喜胖变成爱瘦了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玩笑可开大了。越想越不对劲,莫名涌上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赶紧在心里自我安慰,不可能,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多半是小杨妹妹现在还小,不懂得胖的好,以后就会明白了,就算不明白,我也要让她明白,总之绝对不能让历史因我而出现重大的偏差。
于是,我冲她笑道:“不要紧,反正你将来也会长胖,而这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都会因你而改变,到时候就是以胖为美了。”
“你在说什么呀!”杨玉环莫名其妙的看着我,我打了个哈哈,胡乱搪塞几句。这没法跟她解释的事,还是不要一直纠缠的好,赶紧拖着她继续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缓慢前行,一边还不停的往嘴里塞刚才买的胶牙饧。
胶牙饧是一种饴糖,古汉语中“胶”与“固”相通,胶牙即固牙,据说吃了这种糖之后可以使牙齿牢固不脱落。我倒是不知道胶牙饧是否真的有固牙的作用,只不过这糖甜甜的,而我从来都喜欢吃甜食,在现代害怕长蛀牙后去见牙医,才强迫自己不沾甜食,可是一到了这边,就完全忍不住了,会不会长蛀牙早已抛到脑后,先一饱口福再说。
正吃得欢,冷不防身后一声大吼,我的手不受控制的跟着一抖,刚放进嘴里的糖一不留神就滑了进去,堵在嗓子眼里,一口气提不上来,憋得我满脸通红,差点背过气去。杨玉环见我这副模样,手忙脚乱的赶紧跑到街边的面摊上,讨了一碗面汤递给我。我接过就一口气喝下,还好那块胶牙饧不大,顺着面汤就滑了下去,再张大嘴深吸几口,好不容易才缓过气来。这才转过身,发现不远处站着那个痴肥的刺史公子,此时正和那群跟班笑得前仰后合。
不用问也知道,刚才一定是他搞的鬼,这回可把我惹火了。本来考虑到他再嚣张也不过是个孩子,不与他计较,可我生平最讨厌的,就是吃东西的时候被人打搅,谁若是犯了这个忌讳,可就倒大霉了。于是斜眼看向他们,冷冷的开口道:“你们难道不知道,打搅别人吃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吗?”
那群人闻言微微一愣,迅即又发出刺耳的讥笑声,刺史公子还边笑边说道:“下等人哪配谈什么礼貌不礼貌的。”
杨玉环的小脸立时垮了下来,正欲开口,我却一把拉住她,冷笑道:“所谓上下,不过是各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你看我在下,并不表示我真是下,而你自认为在上,也并不表示一定在上。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同理亦然,上即是下,下亦是上,有何区别?就以你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来说,我在坡上,即是上,你在坡下,就为下,你还敢说谁是下等?”
我这一番话实际上是强词夺理,完全生拉硬扯,然而眼前那群不过是些不学无术之人,哪里懂得这些,全都听得瞠目结舌,